洛阳烟云涧青铜小镇引来央视拍摄青铜传奇

翟智高 原创 | 2016-12-07 00:12 | 收藏 | 投票

 洛阳烟云涧青铜小镇引来央视拍摄青铜传奇

           翟智高   文 图

  洛阳烟云涧青铜小镇位于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20多公里,伊河东岸伊川县葛寨镇,是河南省18个特色旅游村之一,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仿古青铜器的生产销售,并辐射到周边县的五乡八个行政村,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秦楚丝绸商道上的烟云涧青铜小镇,青铜铸造历史悠久,这里家家以青铜器制作为主业,是全国仅有的各类青铜器铸造特色小镇。

 

 

  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是帝王们祭祀天神、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需的各种青铜礼器的铸造地。《史记 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与姜太公确定洛阳王都正南中轴线时,“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不远天室”,中轴线直达九皋山牛马虎三凸(三涂)山主峰天室之地,周公在中轴线北端的洛水占卜后确认“涧水东,瀍水西,唯洛食。瀍水东亦唯洛食”。古人认为九皋山天室是天下百神会聚的风水宝地,是祭祀天神的地方。去九皋天室祭祀,烟云涧是必经之地。


 《左传 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记载:“晋侯使屠蒯入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

  昔日秦楚丝绸商道上,东来西往的马队骆驼队川流不息途经此处,把这里的青铜礼器带到遥远的国度。

 青石龙溪古桥上深深的车痕,见证了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附近出土的古代青铜鼎、青铜爵、青铜车等,佐证着烟云涧作为华夏青铜文化源头的历史印记。

  洛阳都城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九皋牛马虎三涂山 金顶峰下 烟云涧青铜小镇美丽风光令人神往。翟智高摄

  古代驮运丝绸、瓷器等的马队骆驼队,经由秦楚丝绸商道的咽喉要冲聚仙山、莲花山之间的康水、明水岸边的道路东来西往行走,踏出了东部“丝绸古道”。明、康二水由九皋山金鼎峰发源,自南而北在两山间流过汇入伊河,烟云涧最著名的的地名,是进入洛阳南郊皇家园林广成泽的“簋门关”所在。

  簋是古代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后人不解“簋”其意,把“簋门关”讹称为“鬼门关”。

   

  秦楚丝绸商道之葛寨瑤头村,紧邻烟云涧古代丝绸商道,村旁溪流边的道路,曾经是东来西往、北上南下川流不息马队骆驼队经过的道路。 

         

   烟云涧伊水有康水、明水两条支流发源于九皋山金鼎峰,两条溪流在聚仙山、莲花山之间似双龙相会,合二为一,经瑤头、双头村流入伊河。这个双龙溪合二为一的地方,世称烟云涧(今简称烟涧):

 

  九皋金鼎山位于烟云涧村南部,西边是八仙聚会的聚仙山,东边是周敦颐墓所在的莲花山,三山环抱,康水明水两条溪流由烟云涧村环村而过。是一个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九皋山是古都洛阳的前案之山,就是都城气聚风藏的前照壁。金顶峰的形状恰似一尊巨大的方鼎,两边耸起的山峰极像巨鼎的双耳。传说神农氏帝明在此山下酿制出上皇美酒。

 

  第四代神农炎帝曰明,《山海经·中次七经》曰:“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明水出九皋山,即放皋山,又称狼皋山,在今洛阳伊川县葛寨、酒后南部。北魏《水经注·伊水》载:明水与康水出狼皋山(九皋山),西北流,二水在烟涧会合,过双溪头、升仙观后注入伊水。该地自古称上皇古地,有上皇古泉,明(鸣)泉。

   

  炎帝明在此首创美酒,见于晋代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明万历《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城北五十里杜康汃,俗传杜康造酒于此,弟茅柴传其酿法,有杜水,《水经注》曰康水。

 

康水

  《酒诰》记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曰伊翟(di狄),亦有杜康”。关于金鼎峰的来历,源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九皋山上皇古地铸九鼎的传说。《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说的是楚庄王借“伐陆浑戎”之名从“秦楚古道”过烟云涧到伊川徐阳陆浑国“伐戎”,然后在周王室的边疆(今伊川平等乡东村、西村,古称东、西蛮子营)驻扎,楚人称南蛮子)。周天子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王借机“问九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问鼎中原”典故。大禹用九牧所贡之金(铜),铸鼎象物,做成九个大鼎。这个铸鼎之地称“九皋金鼎山”,山峰像鼎,称为铸金鼎,是对大禹在这里铸九鼎的纪念。伊川当地方言,把铸金鼎的铸字读作“聚”,念“聚金鼎”,又有人讹称“爵金鼎”、“掘金鼎”、“绝金鼎”。

 

  周王城中轴线正照九皋山的牛马虎三凸(三涂)峰的正中间,这里是天神居住的天室所在,古代帝王们就来此祭祀。

  大汉南郊的广成泽,由于是祭祀天神的宝地,自然成为皇家御用园林,烟云涧成为铸造供应各类祭祀礼器的地方。

  古代是帝王们来这里祭祀,先打猎获得祭祀所用的野猪、麋鹿、锦鸡等牺牲祭品,史书上将其记述为“巡守”。然后到九皋山牛马虎三涂山天室宝地祭祀天神,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汉书 广成颂》有这样的记载:“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宗庙既享,庖厨既充,摆牲班禽,鼓骇举爵,钟鸣既觞。阐蛙华羽之南音,奏于农郊大路之衢,与百姓乐之”。鼓骇、举爵、钟鸣,就是举行大鼓铜器表演,青铜编钟演奏,用青铜爵喝酒。鼓乐震天、钟鼎和鸣,太平民乐。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依然是炎黄的传人,拨开千年历史的云雾,在当年湮没的遗址上,勤劳智慧的烟云涧人,继承和发展先辈流传下来青铜器铸造技艺,以微妙传神、栩栩如生的“天子驾六”、“莲鹤方壶”、“马踏飞燕”等形象,再现了曾被沉淀了的故事。从上世纪末的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加工基地,如今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集散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

  从古到今,烟云涧青铜器与青铜工艺品,精赞的技艺、精美的产品令世界赞叹。现已发展成国内同行业的龙头老大,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烟云涧青铜制作工艺。

  如今,烟云涧青铜器已是闻名海内外的青铜器铸造地和集散地,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创办的《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部门核准授牌,成为国内首家民办青铜工艺博物馆。还有河南省文化厅授牌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展示厅”,展出他们生产的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青铜工艺品,古今的各种难得的青铜器,在这里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惟妙惟肖,几乎达到乱真的水准。不同类型的青铜工艺品产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世界各国大使和他们国家的总统,都收藏有洛阳烟云涧的青铜器。

  2012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立大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上,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制作的青铜洛阳鼎,作为洛阳城市标识,被评定为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标识物,永久收藏在北京联合会总部展示。

 

   资料图 2012年9月,时任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在北京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李市长畅谈谈洛阳与中国青铜文明及洛阳青铜文化旅游产业的广阔前景。他身旁那尊被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选定的青铜鼎,由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制作。鼎旁的年轻小伙子,是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马柏成经理。  

  洛阳烟云涧青铜器,是洛阳万紫千红百花园中的一朵奇异有魅力的青铜之花。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植根于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沃土之上,弘扬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青铜文化,集中展示中国几千年来各种青铜器铸造工艺技术及不同历史时代精美的青铜器,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国青铜文化的厚重内涵,展示历代青铜工艺的博大厚重,展现洛阳烟云涧青铜器制造之乡的无限魅力。
  如今的烟云涧青铜小镇,人人都是能工巧匠,个个都是烧制师表,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运作机制,集中所有青铜艺人的智慧,仿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固新,重现了“炉火映天地、红星透紫烟”的壮观场景。中国青铜器,正焕发着新时代的熠熠光辉。洛阳烟云涧青铜小镇更是一个独特的青铜文化品牌,正以其独特的面貌,走进时代的画卷里。


  12月2日,伊川葛寨乡的烟云涧青铜小镇,引来央视的记者来这里采访,拍摄千年不朽的青铜器的精彩传奇。本人拍摄一些现场花絮,发几幅图片,先睹为快。

  昔日秦楚丝绸商道上,东来西往的马队骆驼队川流不息途经此处,把这里的青铜礼器带到遥远的国度,远方的宝物也带到中原。譬如说,中国没有狮子,但狮子的形象却出现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的唐代瑞兽葡萄青铜镜,其中的瑞兽有狮子的图形,从尾巴的样子看,一条细细的尾巴,末端是很大的一团尾毛,生动、传神的突出了只有狮子才有这样的尾巴特征。再是葡萄,也是由西部传入中原内地,还有胡椒、胡麻、胡萝卜等等,特都是通过马和骆驼由西域带到中原来的。由此可以知道,研究青铜器的图案组成演变,可以看到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印痕,对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很有价值:

附录:

搜狐 央视拍摄洛阳烟云涧青铜小镇青铜器精彩传奇
    http://mt.sohu.com/20161204/n474880009.shtml


 洛阳2016-12-04 13:20:10  阅读(8103) 

 伊水东岸,有两条发源于九皋山金鼎峰的康明两条溪流汇聚于聚仙山、莲花山麓,似双龙相会,古称双龙溪合二为一,经瑤头、双头流入伊河。这个双龙溪合二为一的地方,世称烟云涧(今简称烟涧),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是帝王们祭祀天神、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需的各种青铜礼器的铸造地,昔日秦楚丝绸商道上,东来西往的马队骆驼队川流不息途经此处,把这里的青铜礼器带到遥远的国度。
如今,烟云涧青铜器已是闻名海内外的青铜器铸造地和集散地,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云涧青铜器有限公司创办的《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部门核准授牌,成为国内首家民办青铜工艺博物馆;还有河南省文化厅批准授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烟云涧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青铜文化增光添彩。
  12月2日,伊川葛寨乡的烟云涧青铜小镇,引来央视的记者来这里采访,拍摄千年不朽的青铜器的精彩传奇。本人拍摄一些现场花絮,发几幅图片,先睹为快,以飨网友们:


远道从北京而来的央视记者


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烟云涧青铜器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烟云涧青铜器马踏飞燕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 中国尊



央视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烟云涧青铜器展示馆
昔日秦楚丝绸商道上,东来西往的马队骆驼队川流不息途经此处,把这里的青铜礼器带到遥远的国度,远方的宝物也带到中原。譬如说,中国没有狮子,但狮子的形象却出现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的唐代瑞兽葡萄青铜镜,其中的瑞兽有狮子的图形,从尾巴的样子看,一条细细的尾巴,末端是很大的一团尾毛,生动、传神的突出了只有狮子才有这样的尾巴特征。再是葡萄,也是由西部传入中原内地,还有胡椒、胡麻、胡萝卜等等,特都是通过马和骆驼由西域带到中原来的。由此可以知道,研究青铜器的图案组成演变,可以看到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印痕,对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很有价值。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青铜镜上的狮子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