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需要鉴真精神

曾祥裕 原创 | 2016-02-01 11:16 | 收藏 | 投票

高僧鉴真与三亚的佛缘

    曾祥裕(广州杨公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咨询电话13766307454)

    在中国佛教文化史鉴真东渡弘法,光耀千古,流芳百世。


    鉴真(688—763)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创举是东渡日本,弘法异域,从唐天宝元年(742)到天宝十二载(753)共十二年的时间,六次渡海,经历了人类难以想象的艰辛曲折,渡海成功抵达日本后,积极弘扬佛法,建立律宗,修筑寺院,建坛授戒,为日本佛教的规范与发展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6年1月26日,我行至三亚,怀着恭敬之心拜竭鉴真第五次东渡的重要驿站,以圆我对鉴真东渡百折不挠、坚韧不抜的精神崇敬之愿望。

   

   说起鉴真东渡,可谓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第一次东渡,官府拘禁,因此夭折;第二次东渡,台风破坏,胎死腹中;第三次东渡,官府阻挠,因此未遂;第四次东渡,官府阻拦,不了了之;第五次东渡,台风影响,荣睿病死;第六次转搭遣唐使大船,东渡成功。

   我站在小洞天礁石上,眺望茫茫大海,心想,当人有理想追求时,早把生死安危置之度外。1200多年前,唐朝高僧鉴真第5次东渡日本时,路上一场台风把东渡的鉴真吹到小洞天,并在三亚大云寺居留1年多。这也许天意,让鉴真与三亚结下佛缘。

    我本想去三亚大云寺 ,但朋友说己毁,让我失望。但他说大小洞天与鉴真有关,只是大洞天无法考证,倒是小洞天存在,它位于海边,在一片大大小小礁石中,有一个大石墩,墩下有一扁形洞口,据说,鉴真与同行人漂流至此,躲进洞中休息。 

  

    由此看来,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多居大云寺, 小洞天只是上岸躲风雨之临时栖息地。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而大云寺被人们忽视。

   我见游人们挤在小洞天门口拍照,没进洞。只是转身到另一处,拾阶而上参观《鉴真登岸》群雕。这组群雕以鉴真及其弟子第五次渡海漂船着陆的史事作题材,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他们为弘扬佛学文化,“不惜身命”,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踏破沧海的必胜信念和“劫”难余生的喜悦心情。

   

    鉴真大师一行经过在海上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到达日本,受到日本君臣的欢迎。鉴真大师在日本创立佛教律宗,以扬州大明寺为蓝本在奈良建唐招提寺,并建戒院为日本天皇和诸臣授戒。鉴真大师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无私地贡献出了一切。763年在日本圆寂,安葬于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弘法精神,历来被人赞颂。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是1963年为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著名诗人了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句,他热情讴歌了鉴真崇高的献身精神,高度评价了鉴真为促进中日两国佛教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所做的巨大贡献。

 

   1994年,鉴真登岸群雕在大小洞天落成后,当地群众乃至国际友人纷纷前来谒拜凭吊,80高龄的日本高僧孝司夫妇前来谒拜并取了一小袋土壤、石子带回日本,以作谒拜纪念。已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于1994年1月专程前来凭吊《鉴真登岸》群雕,留下了三句话:“想不到”、“了不起”、“功德无量。

    我们从鉴真东渡弘法之行感悟到:一个人的理想情怀和思想格局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只有对理想执著追求者,才能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应广大大专院校师生学习研究中国风水的需要,2016年2月19日在赣州赣南日报社大院寒假杨公风水学习班,由曾祥裕主讲,招生热线电话13766307454,微信公众号zxyfs6146794。)

曾祥裕: 在海南选购住房有风水讲究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