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进规律

宋圭武 原创 | 2016-02-19 22:00 | 收藏 | 投票

 历史演进规律(纲要)

 

 

历史有起源,有过程,可能也有终点。

 

历史的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一种统一。但在历史的早期,则偶然性具有更大力量。

 

从起源看,历史更多具有偶然性,是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比如,制度的形成,文化的形成,与杰出人物的作用往往密切相关。而必然性的力量,则是自然环境。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制度和文化的形成也有作用。海洋与陆地,养育的人格是不同的。从而对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影响是不同的。

 

最终在历史的初期,两种力量的合力决定了历史早起文化与制度的起源。一是地理环境因素;二是领袖人物因素。不同的地理环境,容易导致不同的文化与制度选择。海洋广阔,动感十足,内陆宁静,千年循环,所以,沿海与内陆,必然导致不同的人格特征,进而导致文化演进不同。由于文化不同,必然在制度选择上也呈不同特点。开放的人格更容易选择先进的制度,而封闭的人格则更容易坚持原有的制度。另外,在历史的早期,领袖人物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比如,宗教的形成,领袖人物至关重要。而一旦宗教做大,则对文化与制度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在历史的过程中,历史发展具有三重动力。第一重动力是要素动力。要素动力最直接,但作用是短期的,同时,要素动力是一种表层动力。第二重动力是制度动力。制度动力作用时间比要素动力持久,同时,制度动力是一种中层动力。第三重动力是文化动力。文化动力是一种深层动力,也是一种持久动力。要素、制度、文化三重动力是互相影响的,互相耦合最终形成历史发展的总动力。

 

对一个国家而言,历史越悠久,文化的积淀越深,文化的力量就越大,要想改变发展轨迹,越要重视文化的改造。历史越到后期,必然性的力量越大,其中文化是导致必然性的重要因素。

 

从中国历史看,从商到周,文化转型,导致文化缺乏敬畏意识。由于文化缺乏敬畏,文化对人的约束软化,最终导致社会礼乐崩坏,最终导致集权制成为一种需要。但集权制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制度。同时,集权制也需要一种文化来为其服务,于是儒家文化成为首选。但儒家文化本质是人性化的,是与集权制反人性的制度本质是不相容的,于是,儒家文化就需要改造。

 

中国历史对儒家文化的改造主要有两次:一次是董仲舒的改造;一次是宋明理学的改造。但改造的结果是让儒家文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反人性的文化,成为禁锢人性的文化。

 

由于文化缺乏敬畏,为了达到有效约束人性的目的,中国历史出现双紧规律。一方面,是制度越来越集权;另一方面,是文化对人性越来越禁锢,最终成为反人性的文化。

 

由于文化缺乏敬畏,双紧的结果是:人性越来越双面化。一方面,内心世界仍然很原始;另一方面,外部世界又很现代。具体表现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却满嘴的仁义礼智。最终结果是人性不断退化。

 

目前,从长期看,中国的出路是文化的重建。当然,制度建设也是一条出路,但没有好的文化,制度建设的成本高昂,制度运转的成本也高昂。

 

欧洲文明本质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宽阔,容易吸收先进的东西,所以,就容易确立先进的文化与先进的制度。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离海洋近的国家,也长期落后,这可能是海洋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文化,人种、气候等因素。

 

内陆文明是陆地文明。陆地文明保守,自然也难吸收先进的文化与制度。海洋文明更容易形成民主制。而陆地文明更容易形成等级集权制。但海洋的狂暴,也可能导致海洋文明走向野蛮。

 

海洋文化加宗教文明,导致欧洲有开放精神和秩序精神,这是现代文明的真正基础。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是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没有冒险和开放精神,创新就无从谈起。创新和秩序,是现代化的两个基点。保守和无序,是死亡的象征。

 

 

 

                                          宋圭武2015年5月19日写于兰州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