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就是百姓的柴米油盐

张鸣 原创 | 2016-03-28 11:24 | 收藏 | 投票

  食品和药品,是百姓日常所需,也就是今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不幸的是,在我们这里,食品和药品老是出事。失效疫苗的事儿,还没有完,人们又想起了当年奶粉的三聚氰胺,想起了各种食品的假和掺假,想起了药品的高价暴利和品质低劣。

  在传统社会,买东西的商家,看病的郎中,也是百姓熟人圈子里的一员,平时买东西看病,都可以赊账的,哪个会冒被驱逐的风险买假货假药呢?所以,尽管没有食品药品的监管部门,假货坑人的事儿并不多见。熟人社会的一顶帽子,就把所有的事儿给遮住了。

  现今的中国,已经相当现代了,熟人社会一切,都被砸得粉碎,所以,坑蒙拐骗这些事儿,也就层出不穷了。不能说,我们的监管部门不卖力,它们的确做了很多的事儿,有时也相当辛苦,尤其是第一线的人员,就更辛苦。但是,监管部门,也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会出错犯错。肯定会有纰漏,肯定也会有徇私枉法。这样的事儿,单靠体制内的监督,领导的监管,肯定无法杜绝。更何况,当今之世,我们的政府部门,都或多或少地有谋利的冲动,借监管而生利,是一种最便捷的途径。无论法规多么的严,总有些擦边球可以打。当年出事的三鹿,免检的金字招牌是从哪儿来的?有哪个国家每年能有成千种的新药问世?还不是借着新药的名义,变着花样涨价。卫生防疫部门,买卖者和监管者一身二任,又是怎么回事?

  隔段时间,食品和药品,就会出件大事,一出大事,政府一定表示,会加强监管,而一些民众也跟着呼应,加强,加强!监管,监管!紧一阵儿以后,一切如旧,事儿还是出,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民众对国内市场的信心也就随之崩溃,出国游变成了购物游,代购变成大产业。

  都说该有媒体监督,但是,媒体监督却总是缺位。在食品和药品这个领域,尤其如此。疫苗的问题,几年前就有媒体揭过,最后还不是被压下,哪个媒体说话,哪个倒霉。食品和药品,涉及百姓日用,最易引起恐慌,有关部门捂着压着,也不能说没道理。但严峻的问题是,捂着压着之后,你能不能把事儿也给解决了,解决不了,小事积成大事,总有一天会爆发的。害怕小恐慌的结果,是更大的恐慌。就像三聚氰胺奶粉一样,如果结石婴儿的报道能够早点引起重视,相关奶业早点整改,何至于会像后来那样,整个行业闹了雪崩,直到今天市场信心迟迟难以恢复。近邻日本,也闹过奶品的安全问题,媒体曝光之后,现在的奶业是好了还是坏了呢?事实证明,媒体的监督,毁不了一个行业,而监管部门的捂和盖,才是大祸之源。

  今天的中国,市场化已经到如此地步,现代化程度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对于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必须得有一个密不透风的网,才能监管到位。这个网,单靠政府,绝对是不可能建成的。有人说,媒体也会有不良分子,拍马屁的报道和居心不良的报道,都会有。是的,这一点不假,但是,只要媒体是市场化的,企业也是市场化的,问题就不大,胆敢做不实报道的媒体,一定活不长,就像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里,专门造假的企业做不大一样。

  一个现代社会,市场化的社会,媒体监督,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百姓日用的必需品,不可或缺,缺了,就会出事儿,出大事儿。

个人简介
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现在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书。在吃粉笔灰之余,喜欢写点不不伦不类的文字,有的被视为学术著作,有《武夫治国梦》、《乡土…
每日关注 更多
张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