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二院多位“肿瘤医生”履历存疑

刘植荣 转载自 北京青年报 | 2016-05-06 10:47 | 收藏 | 投票

 “名下”论文为他人文章 “任职”协会、学会多不存在

名片内容指向柯莱逊公司

武警二院多位“肿瘤医生”履历存疑 - 刘植荣 - 刘植荣的博客

    国家卫计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局联合对武警二院进行调查,截至5日虽然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是国家卫计委5日通报中已经明确,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属于临床研究,进入临床应用属于违规。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此前在武警二院生物诊疗中心的多位医生虽然清空了微博和相关网络上的“痕迹”,但公开信息显示,几位医生的履历存在多处疑点。


    “主治医生”被指造假


    “魏则西事件”爆发后,一名叫李志亮的医生被指曾是这名年轻人的主治医生。

    自前天开始,在李志亮实名认证为“武警二院生物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的微博上,所有内容已被删除一空,同时名称也已改换。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志亮1951年生人,1977年毕业于江南名校东南大学医学院,近四十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科学论文30余篇。

    网上公开的信息中,李志亮的名下还列出了其发表的1本书籍及9篇文献,然而经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除其中一本未能找到具体资料外,其余文章虽确实存在,但在公开资料显示的作者中,都没有李志亮的名字。

    在网上可查询得到的相关信息中,李志亮的名字还与“南京明基医院肿瘤精准治疗中心”挂钩,并留有一个北京的手机号和一个南京的座机号。北青报记者拨打这两个号码,不仅座机无人接听,另一个北京手机号也处于停机状态。北青报记者致电南京明基医院,该医院表示没有此科室,网上所留的座机也不是该医院的电话。

    根据“南京明基医院肿瘤精准治疗中心”相关的网页所留的微信号,北青报记者关注后发现,该微信号是一个公众号,名为“李慧敏”。


    “双重身份”的李慧敏


    公开资料中,李慧敏曾以武警二院肿瘤专家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介绍相关的医疗知识。“魏则西事件”之后,“肿瘤医生李慧敏”的微博已将自己的内容清空并且改换名字。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添加了“肿瘤医生李慧敏”的微信公众号,在其功能介绍中称,李慧敏为“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主任”。不过,在该公众号的历史消息中,李慧敏的头衔变成了“二炮总医院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主任”。

    5日下午,二炮总医院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的网站已经被删除,但通过网站截图和网络快照信息可以看出,“二炮总医院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的专家团队中排位第一的便是李慧敏。

    这个网站与现在已经更名为火箭军总医院的二炮总医院域名不同,其网站ICP信息显示为北京亦庄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自称致力于肿瘤生物免疫技术研究。

    昨天,北青报记者来到火箭军总医院,医院各个楼的指示牌上并没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的相关信息。咨询台和相关医护人员告知,医院没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相关科室。火箭军总医院新闻宣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该院是否曾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以及与李慧敏的关系,不能接受采访。如需进一步询问需要和火箭军政治处联系。

    火箭军总医院官方网站上并没有细胞免疫治疗中心这个科室或者研究机构,在其官网所有医生列表中,并没有李慧敏的相关信息。


    “医师们”存疑的履历


    在李慧敏的介绍中,提到为“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肿瘤科研与临床治疗二十多年,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专家之一。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4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

    不过,北青报记者发现“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这个组织并不存在,只有名称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机构。昨天下午,中华医学会管理部的工作人员也向北青报记者证实,“李慧敏不是该协会成员”。

    今年2月,李慧敏接受了一家电视台采访,头衔在该采访中又变成了“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委员”。然而,在中国免疫学会官网公布的委员会名单上,并没有出现李慧敏的名字。5日下午,中国免疫学会的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官网上找不到则说明不是协会成员。”

    而在大部分涉及李志亮的网页中,介绍其为“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常务副会长”。北青报记者在民政部官网上查询“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结果为“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

    武警二院生物诊疗中心的温洪泽也在媒体上有着持续的曝光率,相关网站上介绍他是多个协会的会员。包括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中国生物工程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等等,并且曾在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任副会长。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生物工程协会、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均不在民政部的社会组织查询系统里,而中华医学会并没有下设肿瘤专业委员会。


    名片指向柯莱逊公司


    温洪泽同样遭遇了来自“署名”上的尴尬。在网络公开资料中,温洪泽发表了7篇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文章,其中有5篇是在国内的医学杂志上发表,另外2篇是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但查询这7篇文章可以发现,这7篇文章没有一篇的作者有温洪泽的名字。

    北青报记者从患者处获得一张武警二院生物诊疗中心主任医师赵行远的名片,北青报记者多次拨打名片上赵行远的手机,但显示已经成为空号。

    赵行远的名片单位为武警二院生物诊疗中心,但公布的邮箱却与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claison.com)使用的域名一致。

    /本报记者  刘珜  周丹  孔德婧  匡晓颖

    实习记者  王者  王天琪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