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勿让居住证变成随迁子女的拦路虎

罗竖一 原创 | 2016-07-15 16:00 | 收藏 | 投票

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对于无数的所谓 “外地人”而言, 是伤人心、伤自尊、伤财力,甚至是会让其送命的问题;对于有关官方而言,是想管又不管,是边撒手又抓着的老大难问题。

就拿北京来说,其2015年的规定是:“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

由此可见,非京籍儿童入学,只要其标签为“外地人”的父母拥有了上述 “五证”,那么,作为随迁子女的他们就可以入学。当时,不少媒体也是以此作为新闻卖点。

实际上,不同区县又有不尽相同的“土政策”。有的区,居然推出了要办28个证的“土政策”。尤其让人心寒的是,即使“外地人”办全了证,其随迁子女也未必就一定能如愿。于是乎,个别随迁子女的家长由于一时想不开,而令人心碎地走上了自焚、自杀之路。

既然是区县的“土政策”,而那么地折腾人,甚至是害人害己,那北京市为何不予废止或纠正呢?不好意思,这些“土政策”恰恰是奉命而行的,即2015年2月6日从其娘胎里爬出来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区县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可怜的随迁子女们,这下你们该“明白”了吧?要想“怪怨”就去“怪怨”你们爹妈的父母——没有把你们的爹妈生在北京,更没有给你们的爹妈“拼”个北京户口。如果再往前推,那就去“怪怨”你们的列祖列宗,谁让他们不是“老北京”。

但是,作为人之子女,作为人之后人,随迁子女有什么资格、有什么理由要去“怪怨”其父母或先祖呢?——给了随迁子女生命,而无时无刻都在庇佑随迁子女茁壮成长的父母或先祖,乃是其最大的恩人,是值得其最敬重的人。

何况,作为管理者或行政者,千方百计地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本是其应有之举。换言之,作为管理者或行政者,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将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撒手不管。

其实无数“外地人”,其对常住地的贡献并不比所谓的“本地人”小,甚至远比众多“本地人”的要大。然而,可笑、可悲、可气、可怜的是,某些所谓的“本地人”却借助其手中的决策权或行政权,粗暴地制造或肆意维护“一等公民”与“二等公民”、“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鸿沟,从而激发出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

不过,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2016年7月12日,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回应“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的相关问题时表示,要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的流程、证明的要求;公办、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依照中国国情,刘利民副部长的讲话,会对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之缓解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很多省市的“地方版”居住证办理之规定或条件,远比办理暂住证的要严;而且,不少的已经跟“国家版”居住证办理之规定或条件成为死对头。还有,当属高大上的“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当下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但是,不计其数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同样是关乎民族兴衰成败的,同样是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

试问:如果连居住证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如果“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的“纸上谈兵”迟迟不能落地生根,那么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难道还会妥善地一一得到解决吗?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勿让居住证变成随迁子女的拦路虎。否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之类的,在很大层面上就会变成空话、大话、假话。特别是,本已经伤不起的众多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将会受到更大、更深的伤害。

 
个人简介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评论人。
每日关注 更多
罗竖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