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琐记(67):梵净山·侗寨

赵峰 原创 | 2016-09-05 06:14 | 收藏 | 投票

 西行琐记(67):梵净山·侗寨

 

201681日。

住下之后,我们外出闲逛。沿着一条小溪走了一段,亚亚和雨燕累了,就回宾馆休息,我一个人往前走。既然是旅游,呆在宾馆就意味着浪费。

小溪水流清澈,可以看得见水底的彩色的卵石。清澈的溪水,茂密的森林,湛蓝的天空,好一派秀丽景色。美景是可以消乏的。因为有美景可以期待,我在旅行中总是精力充沛。前行不过两公里,看到一座吊桥,桥下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浅浅的溪流中戏水。也有几个当地的小孩,在光着屁股游泳。

走近一座门楼,原来是个侗寨。黄色的木板的墙面,黑色的瓦片,一幅人为的民族特色景象。估计这是一个与梵净山旅游相配套的民族文化村。我原先看地图,这个侗寨离梵净山村有十几公里的,想不到走了两公里就到了,估计我走的是一条新修的近路。

我还是第一次到侗寨参观,一切都感觉新鲜。寨子中央有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高高的塔楼。我先前看过电视节目,知道那大楼是存放铜鼓的地方。娱乐活动在广场上举行,音乐器材包括铜鼓就存在塔楼之上。再往村子里面走,见到两座宏大而豪华的木头建筑,据说那就是唱侗族大歌的会堂。

回到寨子门口,门楼下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在卖小吃,我要了一碗米豆腐,顺便跟他们聊了聊。他们是一对夫妻,侗族,每天在这里卖小吃。他们村里几乎家家都开客栈,他们在这里一边卖小吃,一边为家里的客栈招徕生意。听他们说到广场上每天都有晚会的时候,我就动了心,要叫雨燕和亚亚一起来看。

我叫了一辆摩托车,回到宾馆。只有雨燕有兴趣,于是我们开车前往。时间还早,我们继续在村里闲逛。开始时新鲜感逐渐消失,感觉有些滑稽。我知道,在中国的山村,人们是非常爱惜土地的,一般不会将大片大片的土地用来盖房子。盖房子一般选择坡地,或者不太适宜耕种的地方。可这个侗寨,大概三四十户人家,全部布局在一片平地上,而且几乎就是那种四四方方的格局。所有的房舍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两层小楼,一个小院,边上的空地重了点瓜果蔬菜。几乎都是一样的外观,黄色的木板墙,黑色的瓦片;几乎都是在做着同样的营生,也就是开客栈。我想,这一定是一个人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旅游文化村,就其本质来讲,它跟侗族文化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关系。

回到广场的时候,我发现,所谓晚会也不是我们的想象。我们想象的晚会,应该是自发的歌舞,比如山歌,比如广场舞。这里的晚会要收门票,一个人三十或者五十。可能会有一些固定模式的表演,会有一些游客参与。说到底,这是一种商业活动,与我们想象的那种娱乐无关。于是,特意跑去参加晚会的我们在晚会还没开始就离开了。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