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国社会的逆向思维就能在国内发财!

汪华斌 原创 | 2016-09-07 05:46 | 收藏 | 投票

 

用美国社会的逆向思维就能在国内发财!

-----一位到美国去带孙子的朋友说认识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后得到的启迪!

汪华斌

昨天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给我电话,说要与我聚集一下;我问是咋回事,她说她到美国去带孙子去了九个月,最近才回来;所以想聚集谈一下。她说在美国认识了不少到美国去带孙子(外孙)的华人,结果了解到不少国内富翁的情况;她说很多国内的富翁都是到美国去转了一下,回来按照美国的逆向思维而行动发财的。她说美国人一次性修路,所以中国肯定会不断改造路;她说美国社会的服务业不发达,则国内肯定服务业蒸蒸日上。她说美国人喜欢全家人逛商场,则中国人肯定喜欢电商而送货上门;她说很多华人都说只要从美国人的社会学规律中逆向思维,则回国肯定能发财。正因为如此,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都会在美国找对口专业;而回国的则千篇一律地找不对口的专业。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用美国社会的逆向思维而行动在中国;最后肯定成功。反之如果按照美国社会的规律性到中国社会行动,则千篇一律地失败;她说这就是中国特色。

是啊!首先说小汽车,人家美国人是到城里上班与办公;而居住的却是农村与山区,因而小汽车是美国人的必要交通工具。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人无论是城里或是农村其公路都是相当宽畅;而且还是四通八达,因为人家是先按照规律性实施了公路建设。而我们社会是计划经济时代工作与居住同步,所以任何单位附近就有自己的家属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无论是城里或是农村全部是双向总共两股道的公路。也正因为如此,公交车成为了我们社会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制约时,我们开始了私人小汽车的产业;谁知这违背我们社会规律性的产业,竟然发展就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虽然我们社会绝大多数人不是用私人小汽车上下班,但我们社会却家家户户都买小汽车了;而且一家多辆,因为这是身份的象征。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是年年拓宽公路,结果还是不能满足通畅的需求;所以我们社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竟然是每年不断出现拓宽公路的中国现象;因为这是小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特色。

其二是住房,我们社会计划经济时代是单位安排住房;所以单位附近都是单位的家属区。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实行了住房改革,单位不再修建住房;而由开发商开发商品房。然而开发商为了低成本开发商品房,于是集中在郊区农田上修建商品房;结果是这商品房不仅城市职工买不起,而且居住也不方便;于是商品房成为了小县城与农村先富起来的人进城的落脚点,因为这些地方的住房清一色地是这些人购买。在这样的不断刺激下,我们的城市商品房开发竟然将全国农村连接成为一个特大型的城市了。相反城市里的职工反而居住的中心城区成为了贫民窟,因为根本没有开发商愿意开发这里的住房。这就是我们今天城市里的奇观,老百姓居住的中心城区是贫民窟;而外围城市竟然是日新月异,这也是中国特色。

其三就是服务业与门面,现在的中国几乎有两亿人在从事服务业与门面服务;所以我们今天的社会几乎是门面为患,因为到处是门面。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装修业相当红火;今天见到这个门面装修,可下个月这个门面又装修;原来是换了老板。就如同我们省政府开发的首义广场,当时说效益显著;因为这里有个纪念馆作为武汉市的景点。然而这些年过去了,这里竟然是工作人员大于顾客;所以总见到这里不断装修又关门。然而我们社会根本没有减门面的态势,反而是任何靠公路的住房都要改造成门面;就连新农村改造后的农村住房,竟然同样是靠公路的全部是门面;这也是我们那里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山村,竟然有大小门面上百个;这也是我们社会的奇观与特色呀。

最后再说我们社会的电商,好像这是一个新兴产业;要知道这本应该是满足工作快节奏人的需求。而我们社会是什么,我们社会一是人多;二是都没有事。有个MBA跟我说今天的中国差不多有10亿在玩,只是有的是休息玩;而有的却是上班玩。如我们看到走到那里都是人满为患,如公园里跳广场的到处是;商场里也是人满为患,只是买东西的人却不多。即使是走在路上,见到的也是人多。至于茶馆或娱乐场所,我们更是听到麻将声声。按说这么闲的中国人不应该发展电商呀,可我们社会竟然发展速度惊人;除淘宝等产业外,现在连在游戏厅的孩子也能通过网络或微信而叫快餐了;这真的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因为我们玩都能可以不中止;这产业支撑是多么有力呀。

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规律性思维的确不适应改革的发展,如我们理解改革最先应该淘汰的是企业管理经营者;结果我们社会最先淘汰的是老百姓。同样我们以为企业就是依靠人才而发展核心竞争力,结果是我们的领导跑政府要政策与补贴反而效益明显。在这逆向思维屡屡成功的路上,知识经济竟然慢慢远离了中国;如美国硅谷中最值钱的公司是高科技公司,而我们任何开发区最赚钱的公司竟然是房地产公司;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我懂企业管理的国际理论,但却不懂中国特色的逆向思维;这大概就是我也被改革淘汰的原因吧,因为我太拘泥于科学的规律性了。

个人简介
一位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民营与股份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理论与能力总是在最前排,而且成果又是最多的人。但因为对管理的执着,总是与潜规作斗争;结果失败的人总是我(请看日志连载)。正因为其黑色…
每日关注 更多
汪华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