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公平

宋圭武 原创 | 2017-01-19 10:02 | 收藏 | 投票
原文以《公平是发展的首要问题》为题发表在《红旗文稿》2013年6期。
 
      人间正道是公平
 
                                     
 
 
    内容提要:社会发展,公平是首要的价值。首先,从人性看,人类对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人类具有公平偏好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从人文精神层面看,公平是道德之基。次,从经济层面看,公平是效率之基。第四,从政治层面看,公平也是产生好的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第五,从社会层面看,公平是提高社会幸福度的有效途径。第六,从生物演化角度看,公平有利于产生种族竞争优势。第七,从历史看,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循环中,而没有发展?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严重缺乏公平。第八,从国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为什么有些国家总是处于落后状态,根本原因与缺乏公平密切相关。第九,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率先发展起来,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公平是一个核心因素。第十,产权清晰不是万能的,产权清晰需要以公平为基础。问题是,如何才算公平?笔者认为,公平应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由于公平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所以,建设公平社会,需要综合推进。第一,公平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综合推进。第二,从长远看,要实现公平境界,建设公平文化是灵魂。第三,如何建设公平文化,需要从习俗改造入手。第四,在建设公平方面,权力阶层要积极发挥好的作用。第五,知识分子要发挥好公平建设的启蒙作用。
 
关键词:社会发展  公平  道路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生,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现为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教授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经济理论和乡村发展及中国经济改革等方面。在《光明日报》、《中国农村观察》、《经济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
 
 
 
    社会发展,公平是首要的价值。发展抓住公平,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论语·季氏》中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对其中的“均”字,朱熹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如果照这样解释,“均”也就是公平的含义,因为公平也就意味着各得其分,而不是互相侵占。古人的思想其实是很深刻的。社会发展,贫穷是一个问题,有时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但从长远和全局看,比贫穷更大的问题,则是不公平,没有公平,对社会造成的麻烦要大于贫穷本身所导致的麻烦。
    首先,从人性看,人类对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人类具有公平偏好是一种普遍现象。
    比如最后通牒博弈就是一个例证。两人分一笔总数固定的钱,比如100元。方法是:A提出方案,B表决。如果后者同意,则按照方案分,如果后者反对,则两人将一无所。A在提方案时要猜测B的反应,此时自利的A的方案是留给B一点点比如一分,而自己得99.99元。如果B接受了就能得到一分钱,如果拒绝就什么也得不到。这是根据自利人的假定的一种结果,而实际情况则不是这个结果。英国博弈论专家宾谟做了实验,发现提方案者倾向于50:50,而接受者倾向于,少于30%拒绝,多于30%接收。
    根据美国学者的比较文化研究,不管是在亚马逊流域的原始部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上述试验结果都是成立的,这表明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崇尚公平公正。
    不仅人类具有公平偏好,动物也具有公平偏好。动物学家的实验也证实了动物的公平观念。实验人员将两个卷尾猴用玻璃隔板隔开,一个隔间放了块石头,另一个放了盛有六个坚果的密封罐子。中间的隔板开了一个碗口大的洞。拿到石头的猴子会把石头递给另一个,另一个用石头把罐子打开,把六个坚果一个个拿出来,然后将其中三个给了贡献石头的同伴。动物学家又做了个实验,分给每个猴子一个筹码,当猴子A把筹码递给实验人员,它得到一块饼干,猴子B给了筹码后,实验人员给它一个葡萄,两次以后,猴子A不干了,再也不要饼干,围着实验人员找葡萄,当最后没得到葡萄时,它就把筹码要了回去。这就是卷尾猴的公平偏好。
    其次,从人文精神层面看,公平是道德之基。社会发展不能缺乏道德,道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而公平是产生良好道德的优质土壤。一个社会有公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能得到合理报酬,这样就会鼓励更多的人对社会做出贡献。反之,则反之。公平是土壤,道德是花朵,土壤肥厚,花朵自然鲜艳,土壤贫瘠,花朵自然枯萎稀疏。
    再次,从经济层面看,公平是效率之基。公平与效率本质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有公平,劳动付出就能得到合理回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劳动投入生产过程中去,生产效率自然增加。另外,公平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契约意识,因为平等的人格之间更容易建立契约,也更容易互相遵守契约。而契约意识强,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好处。另外,若没有公平,人们的精力会更多化在非生产方面,这对社会也是一个巨大损失。所以,社会若没有公平,不排除可能会产生一些效率,但这种效率是不长久的,最多也是局部的,从社会整体而言,最终可能是无效率的,甚至是负效率的。
    第四,从政治层面看,公平也是产生好的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公平。没有公平,自然就很难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在等级体制下,民主只会是一部分人的民主,或者只会表现为一种伪民主。民主与公平,是一对互相催生的范畴。民主离不开公平,公平也离不开民主。另外,不公平的政治,也容易导致寻租和腐败。
    第五,从社会层面看,公平是提高社会幸福度的有效途径。不管是精神收益,还是物质收益,总会对人产生两种效应:绝对效应和相对效应。绝对效应是不与人比较而产生的效应;相对效应是与人比较而生产的效应。由于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总是活在人群中,所以,人对相对效应会更看重。而公平是产生相对效应的重要基础,所以,公平的社会,人们会更幸福。一些研究也表面,不平等的社会,人们的痛苦度会更高。
    第六,从生物演化角度看,公平有利于产生种族竞争优势。不公平不利于团体成员之间合作,而公平则有利于团体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团体成员之间善于合作,就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和分工效应,就有利于对抗自然和社会的风险,这对团体的生存和壮大十分有利。从生物群落看,凡是注重合作的群体,其生存的几率就高,其自然竞争力就强;从人类社会看,凡是善于合作的民族,就会经常处于发展的强势,而凡是不善于合作的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的民族,就容易受外族侵略和欺负,同时,抵抗力也弱。
    第七,从历史看,为什么中国总是陷入循环中,而没有发展?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严重缺乏公平。一是集权体制,导致权力分配严重不公平;二是经济收益的分享,也是严重不公平,由于经济收益严重不均,社会往往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是儒家文化,虽然也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在实践层面,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公平观,或者就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公平观,这两种公平观本质都是一种人文精神上或文化价值观上的严重不公平。由于严重缺乏公平,社会发展总是头重脚轻,导致社会运行总是极不稳定。每当社会财富分化严重到极点时,社会动乱就不可避免,最终让中国历史落入治乱的循环中而不能自拔。同时,由于社会严重缺乏公平,国家也严重缺乏凝聚力,一盘散沙,对外族入侵也产生不了有效抵抗力,国家也就容易落入外族长期统治的境界。另外,也正是由于社会严重缺乏公平,也导致了民间对公平的过度呼唤,这种呼唤的一种结局就是产生绝对平均主义人格,而这实际是用另一种不公平代替原来的不公平,本质也是不合理的。
    第八,从国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为什么有些国家总是处于落后状态,根本原因与缺乏公平密切相关。比如非洲一些国家,政治上集权腐败,经济上少数人占有多数收益,文化上愚昧不平等,最终就很难发展,或者最多有增长,而无发展。再比如拉美一些国家,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也让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困难。
    第九,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率先发展起来,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公平是一个核心因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文化基因中的公平。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这是政治上的公平。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是社会经济上的公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欧洲社会的发达,公平既起到了手段作用,也起到了目的作用。从手段看,正是公平的底蕴为欧洲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目的看,也正是对公平的不断追求,让欧洲各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第十,产权清晰不是万能的,产权清晰需要以公平为基础。 经济学中有一个科斯定理,一般是指如下命题: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无论权利初始配置如何,当事人都能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笔者认为,上述科斯定理漏掉了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公平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科斯定理应重新表述,其较为准确的表述应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只有公平的初始资源或产权配置,人们的自愿交易才有可能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因为若资源或权利的最初界定不公平,人们会首先为资源或权利界定的公平性而努力,其次才考虑进一步交易的问题。比如在科斯文章所举的例子中,是容许工厂伤害居民,还是居民拥有不伤害的权利,最终需要社会公平价值观的认可,否则,人们会不承认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并为此而产生各种争斗,从而后面的交易也就无法有效进行。
    问题是,如何才算公平?笔者认为,公平应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
    在政治领域,所谓公平,就是政治权利的公平分享。 
    在经济层面,笔者认为,所谓公平,主要是经济收益的均衡分配。收益主要有两类经济收益:来自先天资源的收益和来自后天劳动的收益。
    对于来自先天资源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收益平均分享。为什么应是平均分享原则?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无主的黄金”的假设,假设地球及宇宙中的先天资源就是一块丢在路上的没有主人认领的黄金,人类就是过路人。在现实中,若一群过路人遇到了这块无主黄金,这时,过路人如何分配这块黄金才更为公平?显然就是人人平均分配。对于地球和宇宙中的先天资源而言,人类不仅是假设,实质就是过路人,所以,对于这些地球上和宇宙中没有借助人类的力量而生成的资源的收益,对于每一个来到世间的人而言,公平的分配原则就是大家平均分享收益,这也是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一种分配方式。
    对于后天因人类劳动而产生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按劳分配。这里我们假设人类捡到了地球及宇宙这块黄金,这时这群人利用这块黄金开始了劳动,生产了各种产品,但每个人的劳动付出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就是按照每个人的劳动付出支付报酬,也就是按劳分配。
    但问题是,有些人由于遗传等原因,在劳动能力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但这种不足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所以,按劳分配也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先天资源收益平均分配和后天按劳分配的不足,就需要有人道原则做补充,其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对这种不足的一种必要补充。
    在文化领域,公平的体现就是要有公平精神,就在要在人文价值中要体现平等、对他人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并且要渗透到大多数公民的意识深处而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官本位观念就不符合公平精神。
    由于公平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所以,建设公平社会,需要综合推进。
    第一,公平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综合推进。没有政治层面的公平,就不会有经济层面的公平,同时,在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也就很难反映出真正的公平观。同样,没有经济层面的公平,政治层面的公平也就很难保证。比如,在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民主政治最终就是有钱人的游戏,民主最终就是金钱民主,而不是人民民主。同时,经济上的不平等,最终也导致文化断裂,形成富人与穷人各自独立的二元文化体系,富人有富人的价值观,穷人有穷人的价值观,在公平观上,必然也是各自为政,互不认同。另外,若文化基因中没有公平,政治层面的公平与经济层面的公平也很难实现。比如印度就是一例。印度政治是民主政治,但印度文化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却极为不平等。种姓制度就是极为不平等的文化建构,将人分成不同等级,最终导致人在政治权力上和经济权力上都很难实现真正平等。从长远看,印度最终要为自己在文化层面所体现的不公平埋单,印度发展,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从长远看,要实现公平境界,建设公平文化是灵魂。首先,公平的文化是建设公平制度的底蕴。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主体都是人,而人是文化的动物,所以,文化在制度的建构方面,是一个隐形的主导。其次,从历史演化角度看,当一种文化还未形成时,文化的变革相对容易,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也相对较小;但当一种文化有一定历史时,并且已深入人的灵魂时,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就很大,并且改造难度也很大,这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第三,如何建设公平文化,需要从习俗改造入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是硬核,直接改造往往很难,可不妨从外部进行突破。而习俗是文化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所以改造价值观可不妨从改造习俗入手。而习俗实际就是日常生活方式,所以说改造习俗也就是改造日常生活方式。如何改造日常生活方式?一要注重运用法律武器,要从立法上考虑改造习俗,要对一些旧的不文明和不公平的习俗,如潜规则等,要通过法律来进行制裁和限制;二是要注重进行持久的教育,从中小学抓起,宣传新习俗的好处,揭露旧习俗的坏处;三是要重视发挥文艺、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第四,在建设公平方面,权力阶层要积极发挥好的作用。虽然建设公平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行动,同时,也是一个全民行动,但权力阶层,在制度变革中,往往具有主动权。这时,权力阶层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就很关键。若权力阶层眼光短浅,想死死抱住既得利益不放,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这也是历史实践的反复证明。
    第五,知识分子要发挥好公平建设的启蒙作用。公平需要建设公民的理性精神,因为有理性的民族,是会更注重公平的。而理性精神的建设本质也是一个启蒙过程。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对他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状态的摆脱。这个不成熟状态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人们在没有别人的指点时,无力使用自己的知性。这种不成熟状态之所以是自己招致的,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性,而在于,当没有别人的指点时,他缺乏使用理性的决心和勇气。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的口号。”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卡西尔指出,启蒙精神是一种实证精神和推理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仁慈的上帝交给盲人的一根拐杖。他说:“启蒙运动认为,近代以来科学思维复兴的实际道路就是一个具体的、自明的证据,它表明‘实证精神’和‘推理精神’的综合不是纯粹的假设,相反,已确立的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这一理性是可以实现的。”美国学者托马斯·奥斯本认为:“从最宽泛、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启蒙指的是将理性应用于人类事务。启蒙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首先在自由的名义下,理性被运用于人类既存现实的各个方面。”ƒ“关于启蒙的任何最基本意义上的社会学似乎都会坚持认为,启蒙理想是与我们的知识体系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处于启蒙阵痛阶段的社会肯定是一个知识时代,也许是一个知识社会。”④
    
 
    参考文献:
    1.[美]R.科斯 等 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
    2.宋圭武《碰撞中国社会经济问题:面子、血缘、权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3.宋圭武《大国路径:中国改革真问题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注释:
「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69页。
「德」卡西尔:《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ƒ「美」托马斯·奥斯本:《启蒙面面观》,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第1版,北京,13页。
④「美」托马斯·奥斯本:《启蒙面面观》,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第1版,北京,41页。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通讯地址: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邮政编码:730070
                        电子信箱: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