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春节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曾祥裕 原创 | 2017-01-27 16:51 | 收藏 | 投票

 

       今日头条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习近平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感人肺腑,他说,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

习总书记这番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勾起了我对人生那所度过的一个个春节的甜蜜回忆。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生命是一个过程,串起岁月的温情链条的是人间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赣南是客家摇篮,千百年来, 善良本份的赣南客家人在这片美丽的山水间繁衍生息,传承和创造了灿烂的中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人情味的民情民俗。岁月流转,我生活在块红土地上已过花甲之年,但在我心中留存着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一、年前

在赣南年味从立冬后就在酝酿。

立冬后,每家每户都开始晒香肠、腊肉以及鸡鸭和鱼。这种习惯是我家老母亲每年必操持的大事 。 我家住在赣州古城赣江路,楼上打开后门就是古城墙,太阳升起时,我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在城墙垛上晒腊货。邻居之间,互相会点评哪家的腊货做的漂亮!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腊货在冬阳下晒过很香

同时进行的事情还有蒸制糯米酒,以及磨糯米粉和打黄元米馃。

临近小年时,家母又赶时间炸馃子、做糖爆、炒花生、炒瓜子。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呆着时,有人叫我帮他去上街做爆米花生意,我也做他的帮手,拉风箱,至今那爆米花的香味常闯入梦中!

 快过年,勤俭持家的母亲,无论如何也要挤出钱来为儿女置一身新衣。家母这时会拉扯我们兄弟上街到赣州古城繁华热闹的标准钟附近百货店里买双新鞋,并买上新布料。新布料一般叫邻居老裁缝师傅邱大爷给我们做新衣服。

二、小年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赣南客家人过小年,有个送灶神的民俗。 在小年这天, 一般每家每户男子都会奉上三牲、糖酒等来祭拜这位“南方火德之帝”,祈求她能在天帝面前说好话,让她给我们带来福祉。

家母此时还会张罗去红旗副食品店,再买点过年糕点以及到卫府里市场办点年货。

我们小孩也没有闲,也相帮忙扫尘,除去房中的尘土,那时住的是木板房,最费时的事就是用报纸或白纸裱房间。姐姐曾南英最辛苦,她无论天气多冷,都要下到贡江河畔去洗被子,我则忙着到江边挑水擦洗门板和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这就是客家人俗称的“扫家”,以求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赣州古城大街打扮一新

过了小年更为忙忙碌,买年画、写春联、理头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赣州古城理发店少,排队理发的人特多。最有名的理发店是三八理发店、赣州理发店等。

三、除夕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过年放鞭炮有辞旧迎新之意

除夕,俗称年三十。这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我就起床,上菜市场开始紧张购买新鲜猪肉、鱼和豆腐及青菜。买肉的事是原归我家父负责,他原来在中医院工作过,人脉广,认识不少卖猪肉的师傅。我读小学直到高中毕业后都是我跟在他屁股后面,拿着一个菜篮子,帮助提猪肉和鱼。

我在赣州市中医院就职后,这买猪肉的事就由我来承担。

家母和大哥、大姐二姐们从上午就在忙着,赶做除夕夜年饭。夜幕降临时,街上的鞭炮声不时响起,我们贴上对联、燃放鞭炮,一家人老老少少十几个人围着大圆台吃上可口的年夜饭。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过年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团圆饭

吃完年夜饭,家母和姐姐又忙着洗碗筷和打扫卫生。小孩子吃饱了就休息一会儿,接着大家排队洗澡。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赣州寒冬气候更冷,家中没有保暖设备,我们会跟随父亲去洗澡堂洗澡。那时赣州古城较有名的的洗澡堂在卫府里旁,公共浴池,热气腾腾,雾气笼罩,有时披着浴巾钻出来,迎面碰上熟人,热情地打个招呼,你来啦,洗好了呀!

客家人有给灶神压岁钱的风俗,称之为“压灶”,“压灶”的方法:“用一盘米盛着白银一筒筷子和一扎钥匙,象征万事胜意之兆。” 也有“压灶”在灶上供上一碗白米,米中压着一封利是,从大年三十晚上一直压到正月十五,旨在灶神保佑,祈求粮丰财厚。也有地方如坪田,利是只压一晚,大年初一谁最早起床做饭,谁就可以收这封利是,旨在鼓励大家在新的一年勤恳劳动。

四、大年初一

过了除夕夜便来到了新年伊始的大年初一了,客家人习惯地把年初一叫做过大年。“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晨起,小时候,我们起床,一身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父母亲会给小孩一个小红包。 拿着红包我们会与邻居小伙伴一起喜气洋洋上街,街上张灯结彩,最热闹的场面是市民看踩高跷,我们则看完后花红包的钱买烟花 鞭炮或者买本小人书,或去看场电影!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最热闹的场面是市民看踩高跷

客家人讲究大年初一至初二不扫地,地面脏了则用手拣起垃圾,年初三称为“送穷日”,再把垃圾倒出去;也不能洗头,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在那天洗头则会把所有的水源弄脏,水神便会惩罚洗头者,令其事事不如意。初一到初五日,为过年时间。除初三以外,都可探亲访友,初五日,称为“出平”日。初六日以后,农村准备春耕,城里人也上班。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小时候盼过年,图有新衣穿和得红包

小时候,家母年初二后会带上我与弟弟去给亲戚拜年。我有个两个舅舅,大舅在赣州酒厂工作,他在原来的东门井车间上班,我们年前会找他买章贡酒和陈年伏酒。白酒我不会吃,只认可陈年伏酒的质量好,酒汁粘稠,入口甘。现在陈年伏酒不知何故不见踪影啦!二舅在赣州印刷厂工作。他家中藏有自酿的陈年米酒,酒汁发红,香浓甘口,但是喝多了也会醉。

我读中学时,从年初三起就与同学约好去窜门拜年,同学之间互相走访一直忙到出元宵。我有个同学金勤的母亲很和蔼,她在东门粮站上班,我多亏她关照,平时患有胃病的家父的面条多从她手上购得。

老同学中林孚冀的父母亲对我的关爱视同已出,会邀请我去吃饭,两老是福建长汀人,做的糕点很可口。

还有老同学辜强华的老父老母也是慈爱和蔼的老人,他们在吃完饭后,与你拉家常。我从他们老一辈人身上懂得了人生在世诚信做人、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我参加工作后,当时在赣州市中医院医务科工作,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相处和谐,同事之间拜年就从年初七开始啦!一直互拜到出元宵。几任院长和书记如罗文彬、叶世祯以及卢盛德、董世林等院领导,都有很浓的人情味。当时的院办汪桂林主任是南下干部,她对我很关心,1976年我家发火灾,她过年时会抽空来我家中看望父亲,问寒问暖。在同事中针灸科的曹爱珍医师最热情大方,她每年过年时都会邀请同事到她家聚会打牌吃饭。她丈夫老刘烹调手艺真捧,烧的一手好菜,叫我们连连叫好!

结婚后,已为人父,角色转变,我每逢年初二就要与妻子一起骑着单车跨过浮桥,沿着贡江,到虎岗的赣州木材二厂,给岳父岳母拜年。现在,儿子到了而立之年,我是坐着他的车子去拜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从赣州市中医院调到赣州晚报工作。办报初期,十多个同事与总编辑边斌等领导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遵循办报宗旨:“本报姓党,也姓晚!”,为民鼓与呼 ,传递正能量,办成了一张雅俗共赏的报纸。我作为记者过年没有闲,压缩了去亲友家中窜门拜年的时间,而是继续奔波在生活第一线采访,把最新鲜的新闻奉献给市民!

光阴荏苒,往事如歌,我心中留恋那过去的一个个春节与亲友欢聚的情景;心灵的匣子,装入的是满 满的欢声笑语。

这种家中成员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纯朴友善、亲密无间的关系,让我每每忆起心中充满温馨!感恩父母亲的养育,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教诲让我稳健走在人生之路上,无论是从事哪一行,都兢兢业业,发奋努力,从而得以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我迈过花甲之门,还在为传承传统易学文化发挥一技之长,为民祈福。

春节:那一抹抹温馨的记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

年年过年年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人生的精彩还有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