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智慧论》选章:哲学的宗旨与智慧之根03

胡志平 原创 | 2017-10-15 07:57 | 收藏 | 投票

 

     13  请先哲原谅,时代要为哲学重新定位

 

  人类为什么会有哲学?

  从生命物诞生演变所经历的三大阶段中,看到了地球人自然进化的历程不仅艰难曲折而且充满了许多无法意识到想象到的意外和风险。自然造就生命很难,自然造就人类更难,人在自然进化中拥有正确意识则难上加难。往往一个突破性的真理被认识被确立需要付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辛勤探索和努力才能实现。

  请现代人为远古祖先们想一想: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响应劳动尚无任何科技知识的智人种群来说,他们一旦产生了意识会经常思考什么?切实站在低能人类角度推想:首先不是想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而是经常关注生存条件之托和生命延续之托。为此,经常要寻找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位置,由此,才发展到后来产生了如何看世界、如何在物质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劳动再造人类的漫长时期,较早产生并流传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说宇宙之上有一个神力无边的“东西”主宰一切。这种能主宰一切而又存在于人类知觉以外的“东西”被总称为“上天”(其人性化之称谓或叫“老天爷”或冠名为“上帝”,它有精神有意志)。客观唯心论是人类最初的创新意识为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自然界中最早确认的自我定位:人是“上帝”造的,“上帝”对于人类至高无上。祈愿“上帝”保佑,必须屈从“上帝”。

客观唯心主义是对“自然造就生命时期”整个过程及“劳动再造人类时期”前期阶段很客观的哲学概括。它是远古人在大自然面前未取得任何自由的“苦命哲学”,也是现代人遭遇不幸和苦难时容易滋生的一种信仰;它反映了当时人类尚无能力摆脱自然界的一切苦难,自然力则反过来可任意造就人之命运的客观性。

2017416加注:人们从现实中看到容易寄托于客观唯心主义信仰的群体,不仅包括在穷困中挣扎和希望摆脱命运不济的人,更包括那些以权谋私而获得巨额收入但同时也陷入忐忑不安和命运焦虑之困境中人。后者属于另一种“苦命”。

2017109加注:目前全球最圆通的宗教当属佛教。它以超越天界的“极乐世界”为客观存在,以“六道轮回”解释命运注定;它以积德行善规范往生极乐世界的追求。不过,它对转世轮回中儿女是父母“讨债人”的解说是否需要修正? )

  身处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或面对生存“苦命”和焦虑“苦命”的现实人,都难免不信“苦命哲学”,容易以此为“正确”方法论,即一切顺应天意或上帝,一切慰藉于命中注定。所以,客观唯心论的核心思想是“上帝中心论”或者“老天中心论”(中国的“宿命论”)。在当今人看来,如此想法当然愚蠢,但在远古文明火烛才刚刚点燃的那个时代,它应该是十分自然而伟大的哲学智慧。

  客观唯心主义起源于智人种群响应劳动的初期,应该在语言产生后和文字形成以前即有雏形。作为最早产生的哲学,它显然是对所有不可解释其隐秘原因,但可直观眼前幸运与不幸的一种哲学思想的智慧总结。它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远古人的大脑响应功能面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低能性”为其奠定了不可抗拒的诱因。

因为,当时的智人祖先没有任何物质条件(包括人脑响应条件)可以抗争大自然的任意摆布;没有任何物质条件(包括人脑响应条件)可以揭开自然界带来的许多灾难和风险的原因中所蕴藏的自然奥秘;更没有任何物质条件(包括人脑响应条件)可以使远古祖先相信人是在自然的信息与响应过程中演变和进化而来的。

于是,远古智人祖先不可能不确信人是“上天”造就的,自然界有一种看不见的“神力”自始至终在操纵人类的命运,那种“神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西方人习惯把那“神力”称之为“上帝意志”,中国人则把看不见的“神力”统统称为“天意”。

  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客观唯心主义,是地球人在文明史前并链接文明史后的同一个进化大阶段中接续产生的。当然也是在相同的人脑整体性低能响应条件下和相同的客观物质条件下萌发出来的。其宗旨,一样是寻找“人”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但其中,隐约地自然地包含了探索“人”究竟是不是“神造”的哲学主题。

不同是,朴素唯物论者堪称同一主题的拓荒者也称为“无神论”者。他们没有直接为人类社会造“神”,不过也没有从哲学高度找到支撑物质世界形成的最终概念,即对物质“本原”无法归一。他们有的把自然界物质根源归结为“气”和“水”,有的归结为变化无穷的“金木水火土”,有的归结为“原子”和“虚空”。

朴素唯物论始终不是“官方”哲学,属于草根哲学。众多解释中所有解说都有道理又都不能服众,其所形成的“终极概念”难归一统,又各占一席。涉及到要解释那些能造就其他物质的东西又是“谁”造就的?是什么使它们变化起来的?均无服众解释。

  2008年加注:如果说客观唯心论是人类自我定位的发端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总根源,那么,朴素唯物论则是人类探索宇宙间物质自身变化规律的发端也是自然科学的总根源。智人是为完成自我定位的“哲学使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领域闯入科学领域并延伸到了宇宙宏观和粒子微观领域。)

  公元前4世纪,有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最高成就的德谟克利特(注: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70)曾针对“物质世界是什么使它们变化起来的”疑问明确提出自己的猜想。他刚刚声称是它们“自己变化起来的!”(据《西欧哲学史》记载)即被宗教法庭问罪,因违反宗教旨意被逐出雅典。按照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响应条件衡量,朴素唯物论无法再向前迈出一步,如果当时也“归一”了,同样是一种“神”的力量,同样归于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论与朴素唯物论两种哲学,于今天看来均缺乏科学根基,在共同寻找人与自然关系上它们没有出现实质性差别。而且,朴素唯物论反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按“上帝精神”造就物种多样性的神话。两种哲学唯一差别,是理论概括上一个概括程度较高成为统一流派“一花独放”;另一个概括程度较低成了俗家之言“百花齐放”。

  客观唯心论在当时可为多数人接受,朴素唯物论因其解说纷纭未能形成社会主流思潮。这便是劳动再造人类前期和中期,客观唯心论所以超越朴素唯物论成为主流哲学思想的原因之一。

  足见,人类哲学诞生之初无政治意义。它在很客观地摆正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位置后,即开始启发物质条件极差的地球人为祈愿神佑而被动顺应自然和逃避灾难,同时感恩和接受“上帝”赐予,不去有意违抗“神”的意志。这对启迪人脑响应条件帮助人类顺应自然而劳动而避害起到了智慧向导作用;对人类在极差环境中延续种群繁衍生息从精神上给予了难以估量的支撑作用。

  比较一下当今生活条件十分优裕的现代人,有人稍稍遇到人生艰难和挫折就感到痛不欲生,想一死了结。而我们的远古祖先,他们在食不裹腹和餐风宿露的物质条件下,究竟是靠什么精神力量帮助他们顽强地活下去使之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的?就是靠“神”的信仰。因为从自然造就生命时期末期开始,祖先就已意识到“上帝”和“老天爷”无论如何要给一部分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只要逆来顺受,一切屈从“上帝”和“命运”的摆布,总会有生路。

  于是,一方面相信“神”的保佑,一方面顺从“神”的旨意,对大自然带来的一切灾变和恩赐均要去领受、莫违抗,即成为当时人类可以生存下去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的科学思想能够推测到太古时期的灵长动物和古人类在其各自的生活地域曾经经历过无数次毁灭性的地震、飓风、海啸、洪灾和天体运动大灾难,而残留的生命火种则又再次繁衍生息兴旺起来。那种灾变与续火的更迭,必使远古人首先悟出的哲理是:上苍在掌控一切。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远古祖先经历灾变后的遗址,还有祭奠天佑的神坛。

哲学之所以是世界观的学问?因为自它诞生之初起,即是远古祖先为了确认人类自我的生存空间和命运寄托而确认“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在此之后,人与自然之间的定位才又延伸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对“天主”的崇拜移植到社会体制中,即促成政教合一并促成政教合一统治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它也是后来的统治者用客观唯心主义对民众实施精神控制的原因。

此时的客观唯心论,已经走向了它顺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反面,政教合一带来一系列禁锢人脑响应条件、禁锢民众思想、禁锢科学探索的严重后果。只对少数统治者有利,对人们现世精神寄托有利而对科学发展前途和人类长远进步没有一点好处。

上述也是有阶级社会发展到后来阶段,客观唯心主义与民众与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之间所以产生尖锐思想对立的原因。显然,矛盾激化的根源不能排除封建统治人为的恶果。

西方的“上帝中心论”或中国的“天意决定论”是占据人类哲学史主导地位、支配统治者观念和约束民众行为最漫长的哲学思想。其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文明史起源阶段大自然的各种“灾变”给予人类心理烙印太深的原因,各国宗教信仰绝大多数基于客观唯心论思想,宗教信仰恰恰是人类难以抗拒也难以承受“大灾难”和“人性恶”的产物。二是劳动再造人类时期的文明之进程过于缓慢的原因。三是后来的宗教统治者和封建统治者主导的结果。

  从客观唯心论开始,即可看出其后及至当今哲学思想均是围绕一个轴心在发展,这就是:不断重新寻找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位置。如果不看哲学流派和分支,只看主线,那么,其中所显示出来的每一次哲学本原问题被重新圈定的唯一的推动力,恰恰就是“人脑”生化物质属性,其响应条件在发生巨大变化。

  2008年加注:所谓“哲学发展主线”是以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推进哲学体系进步的思想史发展主线;是首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进而扩展到“人与社会”与整个物质世界以及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想体系。哲学各种流派的分支体系则不同,常常不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哲学思想立足的基本点。)

2008年加注: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人与财富”、“人与社会”予以最高关注,它为人们所提供的是适应“现世”生存和实现“现世”人生价值的哲学智慧。存在主义对西方价值观和当今中国知识界影响深远。为尊重信仰自由,本书不详评。)

2008年加注:只提示——萨特把财富等社会存在价值提到了至高位置,他由此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历史标签”。即萨特盛行于哪一国时期也是该国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时期。这与一种盛行的哲学不包容的思维方法,确实关系很大。)

  (2008年加注:存在主义以其深刻的现世价值观激励人们崇拜社会存在、追求社会价值,很难免导致全社会忽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然后才是社会。没有天伦何来人伦?天伦可以不管不问,人伦必然丧失殆尽。哲学作为洞穿世事的学问,她清楚看到凡是失守了自然法则的理念最终也会失守人伦底线。)

2010年加注:比如分析哲学也属于哲学主线的分支。它跳出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关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并且把数理逻辑与语言分析视为哲学全部使命,主张改变哲学与科学的地位,认为只有让哲学做科学的奴仆才能视科学为崇高。)

2010年加注:分析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担负起了人脑智慧必须从定向定位方法论迈向技术操作方法论的延伸重任。它的哲学思想对推动科学事业发展有显著作用。但是它以哲学分支立场否认哲学主流确认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则属于严重失误。)

2010年加注:它主张放弃哲学对人类精神命运的关注势必酿成难以遏制的精神危机;它急盼用数理逻辑理顺所有语言又未免于把理性思维压缩在狭小空间导致人性的卷缩和扭曲;它未能理解人类语言何以要分为哲理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数字语言四大语系,对四大语系相互支撑的作用与关系知之甚少。)

  (2010年加注:也是因为分析哲学的思想指针崇尚一种狭隘语系,所以它尤其感叹人类语言“玄虚混乱”,寄望用数理逻辑“理顺”所有语言;又因为它刻意专注语言梳理和概念分析,也就常常有意无意舍弃了科学探索的创新原点和智慧源头。)

  人脑对自然对社会和体内信息之响应敏度的提升变化,不仅表明人脑功能的生化属性在提高,也表明经验与常识丰富了人脑神经元,改善了人脑生化基因的遗传条件。到了现代,人们习惯称之为实践在发展,科学知识在增长,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总结,有一点:自然界的变化相对于人脑的进化是缓慢的,人脑功能的进化相对于自然界的变化则是迅速的。由此,人就不可能不去通过哲学思想来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位置及其关系的不断调整。也是由此,便使我们看到了客观唯心主义演变成政教合一统治思想之后,它的最消极的一面就是严重阻碍了人脑响应条件能够自然并且自觉地去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看到了哲学成为人们思想禁锢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仅仅从远古祖先确认人与自然关系的单纯生存角度而非政治角度分析就能看到客观唯心论发展到宗教统治期的问题:就在于把进化的人,与自然与社会间的关系长期摆错了位置。

  古大西州、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古中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创建标志着劳动再造人类时期进入后期漫长阶段,直到19世纪末劳动再造人类时期才算结束。那长达20000多年时间是智人种群的响应条件正在提速阶段。因为日常口音概念被普及,接着有了文字,也有了自觉逻辑思维加速人脑进化的提速条件。

  从文明史中可发现相对于自然造就生命时期和劳动再造人类前期的漫长阶段,上述短短数千年乃至数万年间,智人的杰出代表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但由于早期口头文明史容易失落,后人只能根据文字记载,重点提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应该被称为人脑响应条件进入后期提速阶段的杰出哲学家和科学家。

  德谟克利特仍然是朴素唯物论者,可他的智慧启动了后来历时数千年社会发展过程中人脑响应条件的加速进化。他的一生开创性地研究过宗教、艺术、逻辑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10多种学问,留下了50多种著作。劳动再造人类时期快要结束时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称之为“百科全书”。

  他早于公元前4世纪就从哲学思维角度提出了人类知觉以外的“粒子”问题,他把那种看不见的粒子称为“原子”,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可惜,德谟克利特对知觉以外物质世界的思维响应,属一花独放。当时,没有人具备接受其思想成果的响应条件,与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一发表立刻引起世界范围科学家共鸣的脑进化条件绝不相同。

  所以称,德谟克利特的智慧不代表当时人脑的整体进化水平。但又不可否认,在他之前和之后相加数万年间,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响应深度和广度确实不同于过去了。

  在此,只能为有杰出智慧的德谟克利特深感遗憾:与其同时代的宗教统治者对杰出人脑的进化表现没有丝毫感动。

 

 

个人简介
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名人标签,只追求《智慧论》融入人心。读书数千卷,行过万里路,用此生举起智慧的旗帜,守望着国家一天比一天更好,守望着学界不再把单一形式逻辑视为至高无上。 (本网站享有著作权,禁止转载)
每日关注 更多
胡志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