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某五年级孩子的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因情绪不稳导致心梗住院,最后安了两个支架。这则消息把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心火,在一定范围推向了燃点,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陪写作业焦虑症,早已成为很多家长们心中的一道“梗”,不信,有家长的心声为证。
- 有人说,我已经在上小学的两个孩子的家庭作业中沦陷了,如果有一天,我不见了,请不要找我,实在是撑不住了;我是老师,也是妈。总感觉没教过比我儿子更蠢的学生了,没办法,气急了就恨不得揍一顿;每次辅导儿子作业,我就怀疑儿子的智商,怎么能这么笨,讲三遍都不懂;写作业就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怀孕的时候想着生了就解放了,生了觉得上学就解放了,上学后发现,这辈子解放不了了,这学根本是给家长上的,谁也跑不了,认了吧;自从陪孩子做作业以来,我俩都得了一种病,她得了拖延症,我得了狂躁症......寥寥数语,已经向社会敲响了警钟,钟声既告诫我们:下一个心梗患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钟声也把家长陪写作业中的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危害性、紧迫性,摆在了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思想宣传部门,家庭心理儿童等方面的专家的面前,不能等闲视之了。学校要不要针对小学家长的现状开办家长学校?相关部门要不要组织这类问题的专题调研?社区宣传栏可不可以组织家长交流?文化艺术宣传方面可不可以加以引导?这些问题应该有人来回答。但,我们的家长朋友却一天都不能等,怎么办?在等待中听听过来人的絮叨,或许不无小益。
- 第一,可以先找自身的问题。家长作为矛盾的主体,找到自身的不足,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有个妈妈假期带女儿去郊游,回来后,妈妈让女儿画一幅“看到了的什么”,结果女儿画的全是大人丛林般的腿(孩子视界内的人山人海)。这个妈妈就悟到了:平时多从孩子感知社会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说孩子感兴趣的语言,做孩子的“知己”。这样,在辅导作业时,孩子就多一份亲近感,少一份反感。
- 第二,找出自己孩子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多鼓励,多赞赏,并使之发扬光大。摸清孩子的性格特征,顺应其特征的方向,找到交流的契合点,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
- 第三,在孩子面前,平等相待,以身作则,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玩手机等)。如自己承诺的没兑现,要向孩子道歉。
- 第四,向身边的优秀家长讨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崇拜的人,避免落到被孩子瞧不起的悬崖。不要一开口就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那可能是因为别的家长更优秀,不在外人面前伤害孩子的自尊。在作业方面,一般家长常有为难的时候,可以建一个同班家长群,相互交流,遇到难题,集体攻关。
- 第五,不对孩子寄托过高的期望,努力在陪写作业中提高自己,找到乐趣,共同成长。
- 第六,不动怒,不拿孩子的错误惩罚自己。因为孩子恐怕延续了你的性格特征,或者说正在传承你的某种不良性格。尤其在动怒之前,要冷静地想一想“心梗,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