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L君的选择

赵峰 原创 | 2017-10-27 07:13 | 收藏 | 投票

 张L君的选择

2017-9-30

一早看到一个陌生电话发来的短信,说到了武汉,希望与老师见个面。看显示的是上海的电话,我一下子想到了张L君。

我对“张L”这个名字很敏感,对张L君很有感情。张L君是我们2008级首届日语和经济学交叉实验班的学生。那时我给他们上政治经济学,张L君是班长。是一个阳光活泼,积极上进的学习群体。就学习领悟能力来讲,那是我迄今教过的最好的班级。这门课课时很短,五十个左右;时间短,我又想给他们讲很多东西,就不会讲得很深入很详细。他们理解很快,而且理解得很好。我布置学习小组讨论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几个问题,他们的工作让我非常满意。其中一个小组讨论的是对科斯定理的解释他们用了一个我没见过的例子,一对喜欢音乐的年轻人与他们的邻居一位需要安静的老年人就空间的产权进行协商。分析和解释的思路是科斯式的,但这个例子要比科斯的牛吃草的例子有诗意得多,而且清楚明了。我当时很感慨,我说你们最好乘科斯爷爷还在世,给他写封信,汇报一下你们对他的思想的理解,科斯爷爷一定会很受用的。那一次,张L君小组讨论的是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有一些很好的见解。

张L君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腰椎出了问题,课堂上站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得冒冷汗。那段时间,上课前张L君都要到楼下传达室给我借凳子。有一次张L君去给我借凳子的时候,我碰巧去取操作卡;传达室阿姨很不情愿借凳子给张L,恶声恶气的,有刁难之意。我一生气,就拉着张L君离开了。我可不愿意为了这种事情让学生受委屈。可是上课的时候,张L君还是将凳子给我搬上来了。原来乘我不注意,他又下去了一趟。肯定免不了,要给传达室阿姨说更多的好话。四周八次课,张L君给我搬了八次凳子。

张L君后来去了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张L君说他后来选择学习经济学,他们班上成绩位于前列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学习经济学。我只给他们上过一个学期的政治经济学,不敢说能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相反,他们的认真和踏实,他们的颖悟和理解,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从给他们上课中获得的那种喜悦,那种成就感,倒是对我有很好的影响。那个时候给他们上课,可以说是我人生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事情。想想那样的时光真是很幸福。每次走着去上课,一路想着讲些什么;课堂上,面对的是一双双专注的眼睛,投入的神情,讲着讲着居然会神采飞扬,流连忘返;课后一路走着回家,回顾刚才讲课的情景,反思存在的问题。生活是如此充实,如此美好。

张L君读硕士期间,我们还有一些交流,有时候还讨论一点学术问题。我记得我们讨论过张军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讨论过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后来,张L君准备转入博士学习阶段,准备博士论文选题,我们还有过一次交流。这是两年多以前的事情了。

看到陌生的短信后,我核实了一下,确实是张L君。

尽管五年没见,我还是远远就认出了张L君。他还是那样飘逸而洒脱的样子,浑身的朝气,浑身的青春的阳光灿烂。只是个头大了一下,看起来更成熟了一些。

我问张L君博士学习进入什么阶段的时候,他顿了一下,说他没有读博士,硕士毕业就工作去了。现在一家证券研究所,从事分析师的工作。

要是我以往的观念,是会觉得遗憾的。直接就可以读博士的,放弃了未免可惜。况且,他所在的,还是复旦。张L君解释说,感觉自己继续做学术兴趣不大,而对参加工作,尤其是从事现在的证券分析的工作还比较有信心,于是就没有读下去

并非因为我一直就欣赏张L君,所以也就接受了他的选择。就我眼下的观察和认识,也会觉得直接介入社会生活而不是继续读博士做学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的这种判断其实来自我对“学术”工作的失望。我一直以为学问或者学术是有意义的。我说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杜能和杰文斯的那种学术。以探索真理为工作的目标,以科学研究为生活的乐趣,不是靠“科学”而活着,而是为科学而活着,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如今,在大学这样一个应该做学问的场所,越来越难以真正地做学问了。这样说来,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科学的兴趣,具有探索真理的雄心,倒是可以不必留在学校。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可以谋生的职业,只是出于兴趣而从事研究,就像穆勒和杜能那样,其动机更单纯,限制更少,从而更有可能做出有价值的科学贡献

我对张L君放弃读博士的选择表示支持,这种态度我以前也想不到的。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