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则生,忧患则死!”

汪华斌 原创 | 2017-11-14 02:52 | 收藏 | 投票

 “安乐则生,忧患则死!”

------一位‘没过一天舒心日子’的朋友去世而再次产生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去看望一位去世的朋友,听到旁边有人叹息:“这人没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所以心里特别伤痛。因为这位朋友还不到六十岁,但却常年总在忧患之中。首先因为是早年下岗,然后摆地摊倒卖商品都干过;再后来是丈夫与她离婚,没有生活能力的她只好选择‘净身出户’;因为房产需要留给孩子,而且孩子还需要丈夫养活。再后来就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常年生病,所以生活中接二连三地全部是风吹雨打。然而虽然在人前是‘坚强’,可晚上竟然连睡梦中都是哭醒的。也正因为如此,依靠坚强意志而活着的她在看到孩子成家立业后倒下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忧患造就的早死。

我们知道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与安乐”,这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经典名言;然而当我们比对几千中国历史上的“忧国忧民”者,发现大都郁郁寡欢;所以多数也是英年早逝。再看那些享乐者,并不都是早逝者;相当多的却是古来稀。进入我们现代社会比对的话,更是大相径庭;因为我们身边的现实是“安乐则生,忧患则死”。就如同我老家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食道癌中晚期,在我们这里的医院做的手术;然而手术医生说还需要化疗,结果其两个儿子各自带自己的小家外出打工去了;于是两老只好放弃治疗而回去等死。而当时同病房的一位武汉市病友,实际是食道癌晚期;但人家手术后继续化疗。于是我的这位老乡回去五个月就去世了,而武汉市这位患者好几年了依然还是活着。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老家的一位生产队长,长期腰肌劳损而在当地扎针;最后感觉越来越严重,于是来我这里医院检查;发现是骨癌。于是他计算着自己再也不能赚钱了,反而每年还需要花五万元;所以主动选择放弃治疗,回去半年就去世了。这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有财富作为保障的安乐的确能生;反而是没有财富保障的忧患只能是快速地死。

是啊!孟子的本意是说因为有危机忧患,结果人的生存潜能被激发;而安逸地享受,却与意志消沉和精神萎靡是相连的。一旦出现了这种状况,则精神上已经完全死了。而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没有精神支撑又哪里有竞争能力呀;所以安乐也就与死不远了。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并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用竞争作手段的社会早就成为“财随大路、权随位高”的通用形式;所以“有钱的人愈有钱”,“有权的人始终是愈有权”;结果“安乐的人永远安乐”,而“忧患的人则永远忧患”;由于没有物质保障,所以忧患的人只能在物质匮乏与精神崩溃中死亡。君不见,如今英年早逝的全部是刚直不阿和对事业忧患之人;有谁见到腐败分子短命的,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为安乐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君不见,如今生命的长短是按财富与权力成正比划分的;因为安乐才是生命延伸的基础。而忧患者,除没有物质保证外;精神还始终处在崩溃的状况,所以生命取之于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境界。安乐者在尽情享受物质不用说,精神上也是相当放松的;所以安乐者生是正常的。而忧患者除维持生存的物质没有保证,精神还始终处在紧张状况;所以忧患者死也是正常的了。

由于任何社会里,现实财富与权力永远都只是少数人占有;那么多数人只能是两种情况:一是努力成为少数人,因而精神上也是紧张的;二是阿Q精神,自己从精神上满足;这两种人不可能有放松的心情去培养超脱自己物质财富的精神境界,结果都还是忧虑为主。我们通常说造就自己的精神安乐,也就是安乐感;实际是要用物质做保障的。没有物质基础,用顺应心性、倾听自己的声音就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安吗;那是不可能的。有人说:“心是一切情绪的基础”。的确,它能创造快乐;也能创造痛苦。它能创造生,也能创造死。心是情绪的控制系统,它能思考、谋划、欲求;所以心又分为是能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犹疑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人的生存还是以物质为最低支撑的,没有物质财富这个支撑点;能有精神境界吗。

表面上我们看到一个人为生活忧患,实际是一个社会环境在局部个体上的浓缩;社会安定,不可能表现出个体是忧患;社会不公,必然安乐的人愈安乐;反而是忧患的人愈忧患。所以说社会的光芒并不是平等地照耀每一个人,也不是均匀地照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于是人群发生变化了,温暖的其乐融融;冰冷的则忧患使然。欲望是人的心理基本特征,差距是动荡的根源;于是不平衡的人自然产生忧患。

是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与安乐”这是一种境界,而我们现实社会的“安乐者生,忧患者死”却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们能看到我们身边的事例;为什么腐败分子层出不穷,因为安乐是腐败分子的唯一特征;而‘忧国忧民’者,却是忧患缠身;更多的却是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竞争决定了财富的归属,但竞争的前提是公平;没有公平的竞争,实际是在增加更多人的忧患;所以心灵的归属权虽在自己,但震荡自己心灵的却是社会环境。也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决定了自己的意识,所以用精神的富足弥补自己财富上的缺陷永远只是一中谎言。是啊!没有物质安乐,精神能安乐吗;看来“安乐则生,忧患则死”,的确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新人生观。

个人简介
一位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民营与股份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理论与能力总是在最前排,而且成果又是最多的人。但因为对管理的执着,总是与潜规作斗争;结果失败的人总是我(请看日志连载)。正因为其黑色…
每日关注 更多
汪华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