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辞形象力的文化学价值

周涧 原创 | 2017-11-17 14:15 | 收藏 | 投票

 

二十四节气文辞形象力的文化学价值

/周涧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属于天文学或气象学的文明成果。但是,“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学意义却不容忽视。因为只有文化才有共享,才有记忆,才有流传。

按照文化学对“文化”的学术定义,文化指的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发展或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创作或积累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以天象气候演化来指导农耕种收的“二十四节气”无疑符合上述的文化定义。

在文化学的学术体系中,包含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与本质。

文化的形成,来自于天、地、人的自然合力。有民俗学研究者认为,“二十四节气”之所以发祥于黄河流域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黄河中下游是处在北纬30°到40°,在这个纬度上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比较明显。

第二个因素是区域的地势条件,黄河流域一带土壤比较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第三个因素是黄河被誉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是我国许多文化的发祥地。

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可谓是端赖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学特征,最鲜明的表征是它的语言表现的“词性”特征。

已故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指出:“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

没有“词”文化就无法传播,而没有传播也就不会形成人所共识的“文化”。

从文化的词性上分析,“二十四节气”是由24个具有不同气象物候特征的文辞组成的。而每一组文辞的词义酌选敲定,既要符合气象学定义又要富有文化学特质。

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文辞富有形象力。在二十四节气”的文辞依序排列中,24组文辞“一文一意、一辞一景”,好似24帧动感的通俗图景,一目了然,意涵明晰——

立为起始,万象肇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指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征候从此开始。

分为平均,划一为二。春分、秋分——合称“二分”。分别指春季与夏季的首尾之中,且皆具有昼夜时间均等的天文学特征。

至为极点,行至目标。夏至、冬至——合称“二至”。分别指气象学意义的夏季与冬季时空节点真正到达,且夏至具有日长夜短、冬至具有夜长昼短的天文学显著特征。

暑为炎热,大小有度。小暑、大暑——合称“两暑”。分别指盛夏气候炎热渐进的现象。

雪为冬象,大小有别。小雪、大雪——合称“两雪”。分别指初冬降雪量的不同强度。

寒为冷极,大小不同。小寒、大寒——合称“两寒”。分别指隆冬气候寒冷的不同程度。

雨为天霖,春之喜物。雨水、谷雨——合称“两雨”。“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一场暖”。雨水之雨指初春气候转暖之雨,谷雨之雨指春末有益于谷类作物生长之雨。

露为水汽,凝结成珠。白露、寒露——合称“两露”。“白露垂珠滴秋月”“寒露入暮愁衣单”。白露之露指初秋的凉夜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之露指随着深秋气候由凉转冷晨露泛着点点寒意。

惊为乍扰,蛰为潜藏。“一声大震龙蛇起”。惊蛰,指春暖时节天雷乍响,惊扰了冬眠蛰伏的昆虫及小动物,告知它们春天到来了。

清为秀色,明为晴朗。清明,指春意盎然,空气清新明洁,鲜花盛开、草木繁茂。

小为初萌,满为充实。小满,指初夏时节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初得盈满。

芒为禾穗,种为播栽。“时雨及芒种,际海皆农桑”。芒种,指我国南方北方割麦种稻的农忙时节。

处为中止,暑热停歇。处暑,指秋后的残暑已经处于落暮时段。

霜似微雪,降地泛白。霜降,指秋末寒意渐浓的水汽凝华为霜。

不同的节气时令演生不同的气象物候,都以特征各异的文辞加以区分表现。

按照文化的生成原理分析,气象物候是纯粹自然存在的东西。把纯粹的自然存在加工改造成可供人类共享的精神产品,给自然打上人类心智的印记,成为一种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人类主观行为,这便属于人类的文化成果。

拥有共同太阳光泽的寰宇各国,气象物候大致相同,独有中华先祖创意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这要归结于中华厚土数千年漫长历史的文化与文明的涵负量和浸润期,归结于中华文化的创造力。

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文辞,表意不同的气象物候象征。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语言表现力。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没有象征体系也就没有概念。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正是这些具有象征概念的生动通俗、简约凝练的文辞,依序铺陈出一帧帧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耕文化画卷,让华夏族群的子民们得以共同赏析,共同记忆并世代流传。

文化是生发于自然并存在于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一种富有灵性的生命。文化生命的存续,需要靠记忆,需要靠流传,而文化记忆与流传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记忆与流传方式有:民俗的仪式、年历的制作、歌诀的颂唱、诗意的抒怀、文章的记述、画卷的描绘、书册的编纂、课堂的讲解、网络的转载等等。

此外,用牌艺的娱乐方式来记忆与流传“二十四节气”文化,则是一种尚无先例的创新探索。

用牌艺的娱乐方式来记忆与流传“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创意思考,首先源于创意者对二十四节气”文辞的记忆,是记忆催生了创新记忆方式的文化产品——中华节气文化牌(简称:中华节气牌;技术名称二十四节气麻将牌)。

在设计中华节气牌竞奕技术规则的78项番种牌型组合中,并不只是技术意义上的“二十四节气”文辞符号的牌张排列组合,而是附加了文化意义的诗意渲染。鉴于二十四节气”文辞形象力色彩,特别创意设计了“春雨绵绵”“夏暑炎炎”“秋露莹莹”“冬雪飘飘”4项番种牌型,以牌艺技术体系的文化情韵来呼应“二十四节气”文辞本身的文化情韵

其创意思路是:

“春雨绵绵”——春、立春、春分、雨水、谷雨——含“春”的牌张字符与“两雨”的牌张字符组合配伍,合成意涵为“春天多雨水”的季节特征。

“夏暑炎炎”——夏、立夏、夏至、小暑、大暑——含“夏”的牌张字符与“两暑”的牌张字符组合配伍,合成意涵为“夏日似火烧”的季节特征。

“秋露莹莹”——秋、立秋、秋分、白露、寒露——含“秋”的牌张字符与“两露”的牌张字符组合配伍,合成意涵为“秋凉凝晨露”的季节特征。

“冬雪飘飘”——冬、立冬、冬至、小雪、大雪——含“冬”的牌张字符与“两雪”的牌张字符组合配伍,合成意涵为“冬景雪纷飞”的季节特征。

其文化情趣是:

雨水、谷雨“两雨”对应叠词“绵绵”。

小暑、大暑“两暑”对应叠词“炎炎”。

白露、寒露“两露”对应叠词“莹莹”。

小雪、大雪“两雪”对应叠词“飘飘”。

其文化意象是:

“春雨绵绵”表意春季降雨量的时长。

“夏暑炎炎”表意夏季暑热的程度。

“秋露莹莹”表意秋季晨露的光泽。

“冬雪飘飘”表意冬季飞雪的动感。

如此一来,“中华节气牌”技术番种的文辞意蕴与二十四节气”的文辞意涵交相辉映,游戏娱乐文化与历法气象文化的相互融合,又重新演义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记忆与流传方式,让二十四节气”通过民俗化的大众化的牌艺游戏,得以在快乐中记忆,在快乐中流传。

辨析二十四节气”文化学的价值,其实就是辨析记忆的价值和流传的价值。因为文化的生命可以在记忆中存续,在流传中永生。

注:本文系《中华节气牌创意研究》书摘

 

个人简介
周涧,中华和文化牌创意发明人,中华节气文化牌创意发明人。公开出版有《中华和牌创意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其他专著:《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