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有莘国故都与名相伊尹

翟智高 原创 | 2017-11-22 18:42 | 收藏 | 投票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这句出自哪里?网上说是华严经的,

但去原文没有找到



作者:翟智高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04635/answer/2492638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

请注明出处。

  后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演变而来。历代帝王均尊为治国“圭臬”。其原

创者是商初洛阳南伊川有莘贤聖伊尹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
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
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
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
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
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
“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
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
伊尹申诰于王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
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
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
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
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
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
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
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
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
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那样的“初心”。伊尹便将他
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
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里。临
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
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
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
命,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
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
‘一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
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
与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
“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
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
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
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
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
“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程道兴先生陪同北京大学党委老书记朱善璐莅临伊川调研二程文化、伊尹文化、
龙与神农文化、書院文化等
 
 
与程道兴在伊川書院
 
 
 
 
有关伊尹的专项研究资料附后:
 

 

伊川有莘国故都与伊尹文化

   翟智高 原创

  关键字:莘国寻源 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

 

原载《话说伊川》之“烹饪鼻祖伊尹故里在伊川”,
2012河洛文化论坛·首届洛阳伊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引言: 伊水遗婴 伊川伊尹 成汤五聘 造就华夏相

 

       莘野慈母 莘地莘氏 空桑得婴 养成河洛贤

伊川盆地“佳饶鱼苇”宜居富庶的“伊甸园”、“伊侯国”、“有莘国”
 
 
  传说远古时伊川盆地是内陆五洋江大湖,湖中有岛名曰海峰山。山顶有泉日夜喷涌,五洋大湖水从万安山大豁口溢溅出海,至今那里还称水溅口(今伊川吕店镇拉马店北的大谷关)。后来天神派神龙在伊阙山开了一个口,五洋湖水得以下泄奔流到大海,这个阙口人们就称为伊阙龙门。
伊川五洋江大湖与伊阙龍门示意图:
   从此伊川盆地成了“佳饶鱼苇”的宜居富庶的“伊甸园”、“伊侯国”、“有莘国”(附示意图)。
   伊川古称伊侯国,在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中牧于伊侯协图”。战国时《竹书纪年》记载:“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
《周礼·秋官》中记载:“伊耆,古王者号。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而以名官。”伊耆,由神农氏演化而来。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的一种官位,专职主管农政,即原先的神农氏之职。
   伊侯国的名称与帝尧有关。五帝之一的尧生于伊候之国(又称伊侯之墟),据《三辅旧事》(《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说:“服虔曰:‘用百头梁用台,因名焉。’师古曰:‘《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之。今书字皆作柏。)载:“尧母庆都配高辛氏而生尧,因依伊长孺为姓,尧出生时寄于伊长孺之家,遂姓伊。”《纬书》载:“庆都生尧时有石流血,父恶之,寄于伊侯长孺之国。”伊川平等古城伊侯之墟,基岩为血红色石层,传说有血石泉。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尧并不姓伊而姓姬。据《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又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尧的母亲庆都又称陈锋氏,嫁给高辛氏帝喾。陈锋氏庆都生尧时是在娘家(生尧时有石流血,父恶之,寄于伊侯长孺之国)。
  后来尧主政国事时,遭遇连绵大雨,洪水滔天,帝尧咨询四岳谁可以担当治水重任,四岳皆推荐鲧。
  大禹的父亲鲧为崇伯,据《汉书.古今人表》载:“鲧妃,有新(莘)氏女”。《水经注·伊水》载:“禅渚水,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鲧治水采取修大堤的方法堵,九年后大堤被洪水冲垮,帝舜以此为由“殛鲧于羽山”,杀了鲧。又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归藏·启筮》载:“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化为葬,即鲧死后葬于伊川禅诸水有莘之地羽状丘陵。
 
  大禹采用“山陵挡之者毁之,疏九河,凿龍门,平通伊阙,洪水下泻。”

大禹的儿子启在伊洛平原的偃师二里头建起第一个华夏文明古国--- 夏。

1,老桑树窟窿中,有莘氏女捡到遗弃树洞的男婴,以水命名。
  
   五洋江大海峰山,山南为阳,曰阳河;海峰山北的河,曰“阴河”、“遺婴”(伊尹河,今称银河),为什么称“遺婴”(银河),因为与商代名相伊尹有关呢。
   伊川县境内古涓水北支流“银河”与伊河交汇一带,在夏代称有莘氏,夏代末年,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就是史称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的伊尹。
   伊尹祠墓。伊尹祠墓位于平等乡大莘店村西, 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
   河南伊川县平等乡伊尹故里有伊尹祠、伊尹墓冢:

图为伊川大莘店伊尹祠。
 

 



 
 
 
 
  大莘店伊尹祠 第一名相,烹饪鼻祖 伊尹塑像:
 
    伊尹祠有祠堂三间,石匾刻写伊尹祠,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祠中塑伊尹像,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圣人伊尹之尊位;立有第一名相伊尹碑等,占地十亩。祠后有伊尹墓,墓冢高约六米,周围八十余米,经历三千多年王朝更迭、风雨催蚀而保存至今,高大的圆墓冢为伊川古墓葬之最。然而沧桑岁月变迁,伊川的伊尹故里变来变去。
   伊川在夏商属伊侯有莘国,周称伊侯有莘之野,春秋称周南伊川地,战国改称莘城,韩秦北魏称新城,东魏改称伊川郡,隋称伊州,隋开皇改伊川县,隋炀帝大业初撤伊川县并入东都,成为东都洛阳的南大门。唐改称伊阙县,宋称伊阳,元称顺州,明改为嵩州、嵩县。清称嵩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莘店改为平等县,1932年改为平等镇,隶属伊川县。区划的不断变迁,其他地方乘机而入,混顺摸鱼,纷纷称伊尹故里和伊尹墓在他们那里。使伊川大莘店真正的伊尹故里和祠墓的名份也给弄的模糊不清。例如平等村南的“银河”,实际就是伊尹命名时的尹河。后来伊尹当了商朝宰相,相当于王侯,这条河在《水经注·伊水》中叫做“侯溪”。今人不知“侯溪”内涵,在洛栾快道跨越“侯溪”建的大桥,名字叫“后河桥”,令人不知“后河”的来历,使这位烹饪鼻祖、第一名相蒙受不白之冤,不免使人扼腕长叹。
 
  《中国姓氏寻根》载:“夏末有有莘氏人伊尹,因生于伊水之旁而得氏。”《姓氏寻源》:“伊尹姓伊,以有莘氏女采桑伊川,以伊为氏。”
  夏代末年,当又一次大洪水来临,有莘氏的小姑娘在洪水过后采桑时,却意外地在老桑树的树窟窿中,捡到一个遗弃树洞的男婴。
  伊川县境内古涓水北支流“银河”与伊河交汇一带,在夏代称有莘氏,夏代末年,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就是史称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的伊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孟世凯先生著《夏商史话》,在讲到伊尹生地时写到:“伊尹出生在伊水边(有说在今河南伊川)”。
   对伊尹的出生,《吕氏春秋.本味》记:“有侁(东汉高诱注,侁读莘,音“辛”)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孚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有莘氏采桑女采桑时在桑树洞中拣得一个男婴儿,献给有莘国君长,君长先将婴儿安排由“孚人养之”,然后调查婴儿的来历,调查结果是:“婴儿的母亲违背神的告戒,回头看洪水,化成桑树,婴儿就在桑树中了”。
   婴儿是莘氏采桑女拣的,按理可随母姓“莘”, 但有莘氏采桑女可能是未婚少女,带个婴儿不便。于是有莘国君就以得婴之地在伊、阴二水交汇处,以伊水之“伊”为姓,以“阴”水之谐音字“尹”取名,名字就叫伊尹。
 
 
   这个桑树洞中拣得的男婴长得“五官端正”,“尹”字还有“端正”之意。后人把得婴儿的阴水叫做“遺婴河”,“婴”与“尹”念起来音相近,就演化称“遺尹河”和“伊尹河”,后又简化成“银”河。还因为“银”河在海峰山背后,今人又叫做“后河”,洛栾快道银河大桥,标牌上写的就是“后河桥”。银河水先注入“墠渚湖”(俗称鸭子湖),所以后河桥的南边大桥名叫“鸭子湖桥”。
“墠渚鸭子湖”资料图:

   对伊尹的出生与有莘氏,先秦史料中有很多记载《列子.天瑞》记载:“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贤》:“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亲为庖人,汤得而举之”。《庄子.庚桑楚》:“汤以庖人笼伊尹”。
   《吕氏春秋.本味》记:“有侁(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孚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滕送女。”有侁氏,即有莘氏。这是记载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有莘氏之地所有资料中最权威的历史文献。
《帝王世纪辑录》载,伊尹“力牧之后,曰挚,其母曰始,孕于伊水之滨。”
   伊水之滨有莘氏之地的具体位置,  北魏《水经注 . 伊水》记载最具体而详细:“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都也。寻郭文之故居,访胡昭之遗像,世去不停,莫识所在。其水有二源,俱导而东注虢略。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径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右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阻涧东逝,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威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水经注 伊水》所记的“涓水”,有二源,均发源于陆浑西山。是海峰山南北的两条小河流。“顺”与“逆”相对应,“阳”与“阴”相对,海峰山南为阳,涓水二源之一的南水这条小河名叫顺阳河,水出陆浑西山。海山北为阴,涓水二源的北水这条小河就叫(逆阴河,又称伊尹河,今天简称银河),水出西北侯溪,今高山镇侯村旁的小河。
  《水经注 伊水》所记的“涓水”,有二源,均发源于陆浑西山。是海峰山南北的两条小河流。“顺”与“逆”相对应,“阳”与“阴”相对,海峰山南为阳,涓水二源之一的南水这条小河名叫顺阳河,水出陆浑西山。海山北为阴,涓水二源的北水这条小河就叫(逆阴河,又称伊尹河,今天简称银河),水出西北侯溪,今高山镇侯村旁的小河。
  《水经注 伊水》所说的“(涓水)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径陆浑县故城北。”这个“陆浑县”指汉代的陆浑县,在今天徐阳西边不远的南留,考古发掘已发现汉代陆浑县的夯土遗存,涓水北水正在南留陆浑县古城北,在鹿蹄山东发源,东南流经郑村、侯村、坡头寨、穆店、宋店、马回营,马回,在平等村南汇入涓水的墠渚苇子湖,今称“鸭子湖”。


  涓水南水即今顺阳河,《水经注》记载:“涓水右合南水,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都也。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顺阳河源头在徐阳西熊耳山余脉“七谷水”,“历其县南”,说此水流经(南留)汉陆浑县故城南,“又东南”过徐阳、孙村、旧寨、鸣皋、“左会”即向北,流经中溪、莘
营,“左合禅渚水”注入鸭子湖。
下图,海峰山南北涓水阴阳二源与陆浑县东墠渚湖:

  

 “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这个“禅渚”在南留陆浑县东海峰山下,就是今天鸣皋镇的中溪村,平等乡的马庄、莘营、四合头、马回、平等、东村,古城南一带的“苇子湖地”。今天洛栾快道以西的河滩地,临近土地断崖头段地“湖地”,就是《水经注 伊水》描绘的“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
  为何称“暖”,盖因“苇子湖地”有很多温暖的泉水涌出,汇成涓涓细流,因此称为涓水。
  《吕氏春秋 本味》记载,伊尹“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
  “伊水上”指伊水之阳,在伊水的西边。“东走十里,顾望其邑尽为水矣”,是被洪水向东冲了十来里。“身因化为空桑”,人不能变成桑树,这是基本的常识。这位孕妇在被洪水冲过程中,临产了。伟大的母亲在危急关头,正好遇到一棵大桑树,洪水漫过桑树主干,露出水面的分叉上部,恰好有个树洞,孕妇抓住桑树,将所生婴儿赶紧放到桑树的树洞。然而她已累身疲力竭,被无情的大洪水冲走。
   当后来有莘氏国君派人来调查,空桑树洞的婴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就讹传说孕妇变成了桑树,谁叫她不听神的话,不让回头,她偏要回头,结果就变成桑树。不然她生的孩子怎么会在桑树洞中呢?“伊尹生空桑”的说法,就是这么流传下来。伊水在大莘店一带的流向,正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符合史料记载。
  大莘店《伊尹故里》碑文曰:“新城县南涓水东北为莘女采桑得婴处,其地乃昔之大莘。伊、银二水交汇于此,其谐音乃伊尹命名之所依也,史籍载伊尹以水命名,信然有据矣.伊银二水发洪水,伊尹母逃命中生子,情急时置婴儿于桑树空洞,母身力竭,随洪水而去,莘女采桑得婴儿,非神话也”。对伊尹出生之谜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法。
伊川大莘伊尹故里碑:
 
 

 
 
 

  由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伊水》可知:莘女采桑得婴儿(伊尹)之地,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新城县南”的有莘氏。 “陆浑故城”在今宜阳县白杨镇镇南留村和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新城县”在今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大莘店位于白杨镇南留古城和伊川县平等乡古城中间,古称大莘,有莘。正是“陆浑县东”“新城县南”涓水注入墠渚苇子湖区域。这里是伊水之滨最大的一片平坦沃野,伊水支流银河注于伊水,十里平原,佳饶鱼苇,名不虚传。
 
   附图:《孟子 万章》:“伊尹耕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今日伊川大莘店伊尹故里有莘之野田园风光。



有莘之野谷子熟了:   
 
伊川有莘之野的小麦:
 


 
央视拍摄伊川大莘店有莘之野 伊尹祠景

 

 
  伊尹生于伊水莘地,古称“新城”。在断代史书《汉书•地理志》中,石龙所在的地名为“新城”,此地在《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水经注》、《唐书》等史书典籍中均有记载。新城古称“有莘氏”、“大莘”,“辛”应是地名的表示。《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的故里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就称为新城郡。
  历史上的“新城县”即现在的伊川县古城村,其南部三里地的平等乡大莘店村西附近,有伊尹祠,祠中过去有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伊尹之尊位”;祠后有“莘伯(伊尹)墓”。 伊尹祠其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伊尹塑像两旁原有木匾被盗走,上书:“伊水遗婴伊川伊尹成汤五聘造就华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婴养成河洛贤”。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伊尹母居伊水之上。“伊水之上”指的是伊水的上位,伊水的西岸为阳,故“伊水之阳”又称做“伊水上”。例如《宋史 邵雍传》记载邵雍母亲葬于伊水之阳的伊川大莘店西坡:“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程颢为邵雍写的墓志铭,用“鸣皋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来确定邵雍墓的地理方位。“伊水上”是伊河西,故墓的东边是“伊流在东”。

2,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五聘成为商朝开国宰相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商的始建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偃师商城作为夏商历史纪年分界的界标已载入史册。辅佐成汤开创商王朝555年基业的功臣就是伊尹。《中国将相辞典》收录自夏至清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记述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52位名师,伊尹均名冠首位。
  伊尹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外交家、谋略家。“以天下为己任”、 “任人唯贤”、“以德治国”、“政令如一,与时俱进”。 五个成语典故出自伊尹。
  伊尹从布衣百姓成为商朝的开国宰相,成为德高望重的贤相圣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华夏第一相,受到人们尊敬是当之无愧的。

 
史料典籍对伊尹的功德多有记载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孟子》记载:“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
   韩非子·难言》记载:“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王聘伊尹成功,二人相见恨晚,谈得很投机。伊尹以怎样做饭有滋味联系到治国之道,讲与成汤听,成汤遂发现伊尹是个人才,聘伊尹为宰相。
孔子·论语》曰:“汤臣大贤 唯有伊尹”。(唐,孔颍达《十三经疏注》
  《管子·轻重甲第十八》:“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
   伊尹组织民间无业妇女搞丝绣加工,并将这些丝织品贩卖到夏朝的王都,用丝织品换取粮食,织出各种华美的彩色丝绸。一匹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来百锺粮食,古代一锺等于十斛,一斛等于十斗,可见当时的丝织品是多么值钱。由此可以说伊尹是我国丝织业与丝织品贸易的开创者人。
  《孟子•万章》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孟子这一段话,讲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成语典故:说伊尹在有莘之野这个地方“乐尧舜之道”。成汤听说有莘国有个出生于桑树洞的奇人,认为伊尹是天赐的贤人,欲请伊尹出来帮助他。
   成汤派使者以“禄之以天下”、“ 系马千驷”、“以币聘之”。但伊尹说,我要这些车马、钱财、禄位干什么呢?哪里胜我在乡间乐尧舜之道呀!但成汤亲自顾其处,讲夏桀残暴害民的事情,自己决心要救大众出苦海,使普天下百姓都享尧舜之道,很想得到伊尹帮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汤三番五次聘伊尹”。
   成汤的诚心终于感动伊尹。伊尹转念想:我个人乐尧舜之道,不如帮助成汤成为尧舜之君,使天下民众都享受尧舜之道。我自己也算是先觉者吧,我不帮民众享乐尧舜之恩泽,不是等于把他们推到沟内之中吗?于是答应辅佐成汤。所以孟子称赞伊尹是“以天下为己任”。
   伊尹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
  《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採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有侁氏即有莘氏,在今伊川之莘地,“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莘氏,有莘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娶妇为婚。有莘氏喜,以伊尹滕女”。
还有说伊尹是个隐士,汤王派人以礼去迎接他,请了五次才答应出山,跟汤武王讲有关三皇五帝和夏桀之事,于是汤武王任命他为宰相,管理朝政(参见《史记·殷本记》)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三国志·魏志·陈王植传》载:“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乃见举于汤武,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
  据民间传闻,有莘氏有一女被西亳(今偃师县)成汤娶为妃子,成汤欲起事讨伐暴君夏桀,莘妃讲她的非嫡亲哥哥出生于空桑树洞,有过人之才。成汤以为奇贤,亲自骑马到伊川,请伊尹出山相助。起初伊尹不愿做官,成汤连请五次,伊尹感成汤知遇之恩,终于答应出山。成汤聘伊尹为右相(《伊尹故里札记》伊川县 《酒城文艺报》作者翟智高1991)。
   成汤多次聘请伊尹,但伊尹养母有莘氏不同意他去,于是成汤采取聘伊尹养母有莘氏所生的女儿为妻,就有机会得到伊尹。这位被成汤所聘的有莘氏女虽然不是伊尹的亲妹妹,但伊尹可以称做是哥哥。有莘氏女嫁给成汤,伊尹去送。伊尹实际上是成汤的妻哥,在婚宴酒席中,伊尹与妹夫成汤谈论烹饪美食,又论起了天下大事,二人谈的很投机,于是成汤决定让他的这位妻哥当“国政”,掌握军政大权,帮自己打天下。《史记·殷本纪》对此记载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以王道,汤举任以国政”。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风俗,当妹妹出嫁时,要有哥哥当送女媵客。
 
伊尹先后辅佐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顺天应人,革命建国。又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代帝王,以德治国,构建和谐,功昭日月。伊尹又是中国的烹饪鼻祖、厨师之祖、厨圣,他既是烹饪大师又是烹饪理论家。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中国最早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尚书· 太甲·伊训 》演化而来,伊尹说“一哉王心,始终惟一”、“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克于厥初,图惟厥终”、“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历代帝王均尊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圭臬”。
尚书 · 商书· 太甲》: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尚书  商书 咸有一德》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文中的“一哉王心”,指的是当初成汤灭夏的“初心”,就是拯救民众脱离夏桀的酷政,实现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人民永享“万世无疆”的太平安乐的幸福生活。
    “克绥先王之禄”的“绥”,是指古代上马车时,手挽住拉马的缰绳,通过拉动缰绳,随时保持马儿在道路上行走时,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顺利在线路上前进。
    “永厎烝民之生”的“厎”字,指水患之后大地平复。“厎”字古与“砥”意同,引申意思为“砥砺前进”。“烝”,在《诗经 大雅 生民》中,有“烝之浮浮”的诗句,指春季祭祀,阳气升腾之象。同“蒸”,“蒸蒸日上”。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在伊川有莘氏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史记》记载:“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孔子评价伊尹说“汤臣,大贤惟有伊尹”(孔颖达《十三经疏注》)。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
   莘字的演变很有意思,从甲骨文字中可看到不少信息:伊尹是莘地人,当了官,戴上官帽,成为宰相,宰相的“宰”字即是辛上加官帽。伊尹为商的开国元勋,功劳“格于皇天”,死后沃丁葬以帝王天子之礼,“帝”即辛字加上衣袖、袍子。伊尹为国政,他的话即为章法政令,“章”字是辛曰合写,意思是辛氏伊尹说的话。伊尹是庖人养大,庖人即厨子,天天拿着厨刀割肉切菜,辛字加上人为亲,拿着刀(斤)为新,即成汤聘任的新国政,是辛地人,当过厨子。伊尹生地古代叫新城,今名伊川。
   现今我国的版图上,称为“莘”的地名多不胜数,但伊川大莘店所在的地方,不仅现在称作“大莘”,而且在先秦文献中即明确记载、并历代延续至今。这里的天然石龙,为标准的巨口有牙,弯曲之身,又位于莘(辛)地,附近的新城故城遗址在先秦即称新(辛)城,是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古遗址。(平等乡是伊河流域伊川段最大的盆地平原,方圆十里佳饶鱼苇,平等乡政府对面是很大的苇子湖,至今仍有当年的苇子湖遗存).
  西晋《帝王世纪》记:“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于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于汤,以挚为媵臣,至亳。”伊挚即伊尹,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伊川大莘店至今尚有伊尹墓在焉。高辛之地和有辛氏即辛国之地确定在洛阳之伊川无疑。
3,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被后世尊为烹饪鼻祖、食神
  
  伊尹是商成汤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又是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历代餐馆、酒肆、食品、饭店、食府、调料等,均敬伊尹为圣人,盖因伊尹对饮食调味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由美食制作的的技艺,联系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之道,伊尹对成汤说,“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伊尹向成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他说,“肉类:水中的有腥味,食肉动物肉臊,食草动物肉膻,要使这些肉成为美味,水是第一重要,其次用甜、酸、苦、辣、咸,臭的、恶的、莸草、甘草五种味道多种调料,谁先加谁后加,谁多谁少,很有讲究。火候很关键,快慢缓急掌握好,能很好去除腥味,去掉臊味,减少膻味。美味全由鼎中精妙的变化而产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象射箭驾马,阴阳变化,四季规律那样,须花费时间,多多实践,细心观察体会。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制出的肉就会熟而不烂、香而不薄、肥而不腻,五味恰到好处”。
   用现代话表述上面的意思,成汤听了伊尹的论述很高兴,说“你能做吗?”
  伊尹回答说“你的国家太小,不能满足置办制作美味食品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你成了天子,才有具备的条件。我给你讲一讲天下的美味特产有哪些吧:
   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唇,熊獾的掌,燕雀的尾肉、述荡的蹄筋,旄象的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凤鸟的蛋。
   美味的鱼有:洞庭鳆鱼、东海鲕鱼,醴水的朱鳖,六只脚,有百串透明的珠子。灌水的鳐鱼,象鲤鱼却长着飞翼,经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
   菜中的美味有:昆仑山上的灵芝,寿木的花。指姑东边中容国有红木黑木的叶子。南极石崖上青色的嘉树菜。阳华山的芸菜,云梦泽的芹菜,具区泽的菁,浸渊的土英。
   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越骆的菌,膻鱼的酱,大夏的盐,宰揭的露,长泽雪白如玉的卵石。
   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山穈子,阳山黄黍,南海黑米。
最好的水有:三危山的露水,昆仑山的井水,沮江丘陵的摇水,曰山的水。高泉山的涌泉,是冀州的水源。
   美味的水果有:沙棠的果。常山之北投渊的上游有百果,是君王们爱吃的。箕山东边的青岛,有甘甜的栌,江浦的桔子,云梦的柚子,汉水的石耳。
   以上这些美味特产,要想得到它们,必须用“青龙”,“遗风”等快马,如果不成为天子,无法全部得到。但天子不随便就能当的,必须懂得古往今来治国之道,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成为天下之主,那所有的美味就很容易齐备了。所以,了解近处就能知道远方,成就别人也就成就自己,这是王者之道啊
  成汤听了伊尹关于美味和天下特产,又联系治国之道的论述后,认为伊尹是个难得奇才,于是破格任用他主持国家政务。
  “汤乃兴师,率诸候,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狨之墟,夏师败绩。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史记.殷本纪》)。
  伊川有莘氏故地方圆二十多公里内,有四十多处古文化遗址,从新石器文化到夏、商周文化非常丰富,又是秦楚、秦郑、洛栾古交通道路的交会枢纽之地,伊尹在此地出生,从小就跟着厨师长大,东来西往,南上北下的各类人群,为伊尹的脑海里带来数不清的信息,各地有什么食材特产,哪里发生过什么大事,都为孕育出名相伊尹,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基础,不是随便在什么地方就能得到这些丰富又复杂的专业知识。大莘店的环境造就了一代贤圣的成长,所以伊尹面对成汤三番五次的“聘请”,都能巧妙地应对,并最终“以滋味说汤,言素王与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4、伊尹辅佐成汤建立商代第一座都城---偃师商城(西亳)开创商朝五百多年基业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注释:“尸乡,殷汤所都”。商成汤把夏桀灭了以后,在偃师商城建都。《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成汤为什么会为夏人留下宗庙“社”,让夏人供奉、怀念他的祖先,与商汤的宰相伊尹有关, 伊尹是河洛当地人,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据《吕氏春秋.慎大》记载:“汤立为天子,夏民大悦,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伊尹之盟”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就是“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
   伊尹辅佐成汤推翻了夏桀暴政,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当政期间除保留夏人宗庙“社”,让夏人供奉外,还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划郑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规范统一了甲骨文,发展中医、中药,“撰用神农本草为汤液”(《古今图书集成》)。“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通鉴》)。开创丝织业,“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管子》)。
  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还有大量历代商王将伊尹作为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卜辞。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张国硕教授,在(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一书中写到:“伊尹在商受到诸商王最降重的祭祀,甲骨文中许多祭祀伊尹的卜辞,其地位几乎比于先王。”
《甲骨文字典》记载有关“伊尹”的卜辞:

  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历代商王均把伊尹作为
聖人和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祭祀伊尹的卜辞则大量存在:
癸酉卜侑伊五示(甲骨文合集32722)。
丁亥有歲伊五牢(甲骨文合集32746)。
甲子卜侑于伊尹丁卯(甲骨文合集32785)。
癸丑卜侑于伊尹(甲骨文合集32786)。
丁丑卜伊尹歲三牢茲用(甲骨文合集32791)。
乙巳卜...伊尹...于丁未... 茲用(甲骨文合集32792)。
5,为什么“厨师宰相”伊尹会格于皇天?地位会比于先王?
  在成汤以后,伊尹又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几代商王,并对不遵汤法的成汤之孙太甲进行“放之桐宫”的严厉教育,太甲悔过后又重新迎回为王。伊尹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因为篡权谋位者谁会有如此善心和耐心啊。
   唐孔颖达《尚書正義 十三经疏注 》“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十三经疏注》: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几千年来,史籍和传说一致记载成汤聘伊尹为国政,帮助成汤开创商王朝五百多年基业的丰功伟绩。但伊尹与成汤的“姻亲”关系解读的不多。
  伊尹与成汤是非常亲近的姻亲关系。
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成汤欲请伊尹出山相助,但伊尹养母老有莘氏不同意他去,伊尹养母有莘氏还生有一个的女儿,这个小有莘氏女就是伊尹的“妹妹”,成汤请求将小有莘氏女嫁给自己,伊尹的养母老有莘氏同意这件婚事,伊尹实际上是成汤的妻哥了。在婚宴酒席中,伊尹与妹夫成汤谈论烹饪美食,又论起了天下大事,二人谈的很投机,于是成汤决定让他的这位妻哥当“国政”,掌握军政大权,帮自己打天下。《史记·殷本纪》对此记载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以王道,汤举任以国政”。“媵”,就是妹妹出嫁时,由伯伯哥哥去送亲。于是,后世就有了一个风俗,当妹妹出嫁时,要有哥哥当送女媵客。
既然伊尹是成汤的妻哥,那么成汤把军政大权交给伊尹,让他当“国政”,不仅合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情势,就是今天也不奇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伊尹不辞劳苦辅佐五位商王而自己不篡权自立当皇帝,当伊尹老归故里百年后,商王沃丁会以天子之礼葬伊尹之的千古之谜。可以说,商王朝初期的天下,就是成汤与伊尹的天下,伊尹不愧是格于皇天的圣贤大德。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孔子《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
  《孟子》也说:“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孟子 万章》记:“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迁义,三年,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孟子。尽心》记曰:“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欤?”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史记 殷本纪》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正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受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
   成汤去世后,成汤的大儿子太丁没有当皇帝就去世了,伊尹又立成汤的老二孩子外丙继帝位。外丙继帝位三年却去世了,伊尹又立成汤的三儿子仲壬当皇帝。仲壬当了四年皇帝又去世了。可想作为开国重臣,又是两个小皇帝的舅舅,心中是多么痛苦与无奈。如果他自己想当皇帝,这时也很容易。但商王朝是他与成汤开创的伟大事业,伊尹是成汤的妻哥,开创了商王朝的基业。可以说,成汤的天下,也是伊尹的天下。所以伊尹会继续辅佐成汤的孙子太甲当皇帝。
   不难解释,当成汤的孙子太甲当政时,乱德时,伊尹是太甲的舅爷,又是开国功臣,伊尹就毫不犹豫的把太甲放到他爷爷的墓园“桐宫悔过”,而不篡权自己当皇帝,这是伊尹教育太甲的一种特殊方式。太甲悔过后,伊尹把太甲迎回重当皇帝。
   太甲会杀他的舅爷吗?不会,太甲不仅没有杀伊尹,还任命伊尹的儿子伊陟辅政当宰相。那种说伊尹夺了太甲的权,“放太甲于桐宫”,让太甲为其爷爷成汤“守墓”。后来太甲潜出,“伊尹被太甲杀了”。是不明白伊尹与商代天子的姻亲关系。
   据《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当皇帝时,伊尹才去世,说明伊尹并没有被太甲杀掉。对这位商王朝的开创功臣,又是沃丁的老舅爷的伊尹,沃丁就用天子的礼仪来安葬之,自在情理之中。
  《尚书 商书》中,孔颖达对《竹书纪年》中“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的记载,做了分析辩证:“《书.太甲下》:伊尹既复政厥辟(还政太甲),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告老归邑,陈德以戒)。孔颖达云:纪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案此经序,伊尹奉太甲,归于亳。其文甚明。左传又称: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伊尹不肯自立,太甲不杀伊尹也。必若伊尹放君自立,太甲起而杀之。则伊尹死有馀罪,义当污官灭族。太甲何所感(音憾)德,而复立其子,还其田宅乎?纪年之书,晋太康八年,汲郡民发魏安僖王冢得之。盖当时流俗,有此妄说,故其书因记之耳”。
  后世历代商王把伊尹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文卜辞,也充分证实了伊尹与商的先王非同一般的关系地位。
  伊尹的故里被称为“新城”,秦统一六国之前就称为新城郡。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正殿内,有“伊周经济”匾一块,是颂扬诸葛亮如同伊尹、周公那样,有经世济民之材。由此也反映出伊尹的历史声望。
  第一名相伊尹碑
 
 
   大莘店地名因1927年冯玉祥置自由、平等县而将大莘改为平等。平等县政府设在莘店村邵夫子祠内。村西“伊尹祠”基址有古迹陶片等,年代久远。“伊尹祠”有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桓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伊尹塑像两旁有木匾,上书:“伊水遗婴伊川伊尹成汤五聘造就华夏相,莘野慈母莘地莘氏空桑得婴养成河洛贤”。惜伊尹祠内木匾等文物前几年被盗丢失。
大莘店伊尹祠中的伊尹像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伊尹世世享祭:
 
伊尹祠供奉牌位上书:“商开国右相有莘氏聖人伊尹之尊位”:
 

6、伊尹生卒年代考
 
《水经注》卷十五伊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 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姓谱》曰:“有莘女采桑伊川,故伊尹以邑为氏。”伊尹生地在伊水之滨,故以“伊”为姓。“银水”汇入伊河的地方叫大莘,故他的名字叫“银”,后来伊“银”当了大官称“尹”,“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商汤灭夏之年为公元前1600年。《史记.殷本纪》云:“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集解》引皇甫谧曰:“(汤)即位十七年而践天子位,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史记.殷本纪》云:“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帝王世纪》曰:“太甲,一名祖甲,享国三十三年。”《史记.殷本纪》云:“太宗(太甲)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是知,从商汤灭夏至沃丁八年,凡56年,即伊尹卒于公元前1544年。
  《帝王世纪》记载:“伊尹名挚,为汤相,号阿衡,年百岁卒,大雾三日,沃丁以天子礼葬之。”。《竹书纪年》:“沃丁八年,祠阿衡。”知伊尹于沃丁八年去世,享年100岁。沃丁八年,即公元前1544年。以百岁计算,其生年为公元前1644年夏秋之时,其诞生地在伊水之滨,即《水经注》所记伊水的陆浑故城(伊川徐阳西的南留古城)东的伊水与涓水交会一带有莘氏(今称平等、大莘店)。

伊尹墓的千古迷雾
全国有四个比较有名的伊尹祠墓(商丘虞城、山东曹县、偃师土楼、伊川平等莘店),商丘虞城魏堌堆集伊尹墓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山东曹县和偃师土楼属县级文保单位。
  唐朝时有一部地理著作《括地志》,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括地志》记载伊尹墓在洛州偃师县西北八里。1982年国家在偃师县西的槐庙、杜楼一带建首阳山电厂,其地址范围正巧在史料记载的伊尹墓所在地,但是经过进行文物加密勘探,没有见到关于伊尹墓的任何踪迹,否定了偃师土楼村的“伊尹墓”,却在扩大勘探中,却意外发现了位于塔庄村一带的三千六百年前的商朝第一个都城“偃师商城”。偃师商城是成汤与伊尹建造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王都,中国社科院考古一队几十年来对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没有发现有伊尹的墓葬。
另一处比较有名的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南22公里魏堌堆村的“伊尹墓”,称魏堌堆,此处原为一高出地面的堌堆,传说是唐代魏征墓,柏树鉴定属唐代,当地传说是程咬金为魏征墓植柏,错栽在伊尹墓上了。《归德府志•(元)张元忠伊尹墓祠记》:“谷熟昔为镇名,乃三亳故墟之一。外记所载,伊尹百岁殁,帝沃丁以礼致葬于亳,即其地也。世传伊墓在焉,其墓周围广数十亩,岌若重冈,虽经河患陵谷变迁,尚未湮没。”又《商丘县志》载:“阿衡伊尹墓在谷熟镇,南五里即古亳故墟。有伊尹墓,冢前有祠……谓生于空桑,卒于南亳是也”。元代《重建伊尹殿记略》云:“谷熟之南旧县,即古亳故墟,图志散亡,无从考证,亦不知何时而建。两城之间,有冢亩余三十之广,世为伊冢,冢前建祠,祠设其像。”1986年这个“伊尹墓”上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附近的京九线设立“伊尹站”。
2011年夏天,有盗墓贼盗挖魏谷堆“伊尹墓”,有人控告商丘市文物局不作为,说考古队拿走了伊尹墓“商代的空心砖”。其实商代根本不会有空心砖。商丘市文物局多方听取有关专家及县文物管理部门的意见,研究决定对魏堌堆进行抢救性清理工作,同时报告省文物局。经清理发现汉代小型砖室墓2座,长2—3米,宽约80公分,均用青砖砌筑墓室,顶部和两壁坍塌,出土有陶器、铁器、铜镜等少量陪葬品,尸骨已不存。商丘市文物部门清理盗洞,在此“伊尹墓发现汉代空心砖,在墓东北16米处发现西晋墓”。均与伊尹墓无关,虞城县西南魏堌堆村的“伊尹墓”,以讹传讹传误导了千多年。
   其实,早在《尚书 伊训》中,就记载有伊尹告老还乡的记载,孔颖达注:“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是说伊尹把大权交给“悔过自新”的太甲,退休老归伊川莘地故里,在走之前,作“咸有一德”。
   在西晋的“帝王世纪”中,记载“伊尹名挚,为汤相,号阿衡,年百岁卒,大雾三日,沃丁以天子礼葬之。”这个记载,引来历代盗墓者,无数次盗掘大莘店村西高大的伊尹墓。1989年冬,大莘店伊尹古墓又一次被盗,从墓顶挖打洞,盗洞深达十数米,空无一物,但发现两条墓道,为甲字形大墓。
伊川大莘店伊尹祠墓雪景
央视拍摄大莘店伊尹祠墓外景




  
《尚书 商书》 孔颖达 伊尹告老归邑.


7、伊川大莘店伊尹墓,为何变成了“莘伯墓”?
     伊川大莘店伊尹祠北有伊尹墓,明代《李氏家谱》和《嵩县志》记其为“莘伯墓”。“莘”伊川有莘氏地名,“伯”是对贤人或者圣人封号,葬于伊川的程颢封“河南伯”,程頣封“伊川伯”,邵雍封“新安伯”(新{莘}地安乐之圣人)一样,伊尹的“莘伯”尊号,同样是“莘地的贤(圣)”之意。所以“莘伯墓”是伊尹墓。
    明代为什么将伊川大莘店的伊尹墓改成“莘伯墓”?有一个特殊原因,当时为《嵩县志》作序的当朝“监察御史”李兴,是大莘店村人,曾写有“伊尹辩”。退休返乡后,很多人问他关于“伊尹”的事。但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礼部尚书胡滢已在嵩县纸坊乡白土窑村建有“元圣祠”并写有纪念伊尹的诗,立有“题伊尹祠碑”。李兴当“监察御史”,已在尚书胡滢多年后,他怎能否定当朝礼部尚书已“拍板”在嵩县建立的“伊尹祠”!
   但大莘店的李兴是当时嵩县县域内退休的高官,他对嵩县的伊尹祠并不反对,也不能反对,反对也没用。既然如此,得想办法保住故乡的伊尹祠墓!那是古老莘地有莘氏聖人的大墓冢,不能叫“伊尹墓”了,就改叫“莘伯墓”。莘地称“伯”的名人,邵雍已称“新安伯”,那么能称为“伯”的名人,就只有伊尹莫属。就这样,《嵩县志》中,大莘店的“伊尹墓”变成“莘伯墓”而得以保存下来。保住贤人的墓冢,留待后世,自然会还原本名。李兴既是朝中退休回到大莘店的高官,每天来拜访他的人很多,大家纷纷向他请教伊尹的事情,李兴写诗记曰:“好风润嵩洛,每日客况多。欲问耕莘事,需从此处过”。
   后人有人说大莘店“莘伯墓”是周平王时的大夫“辛有”,依据是《左传 鲁僖公二十二年》记载“昔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也。”此西周“辛有”虽然与伊川有关,但与商代“有莘氏”不是一个朝代的人。
   另有人认为大莘店的“莘伯墓”,可能是东周王子朝的大夫“辛伯”。据《史记 周本纪》记载:“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饹燕。”说的是东周庄王三年,前694年),周公黑肩想立王子克而弑杀周庄王,辛伯劝告,周公不听,结果辛伯打小报告告知庄王,周公黑肩被杀,王子克逃奔燕国。此辛伯与商代伊川有莘氏没有关联。

8,有关伊尹出生地的其他说法
  尽管史料文献和考古材料以及地理环境条件都肯定伊川大莘是伊尹生地,但由于伊尹是历史名人,目前仍有几个地方也称是伊尹生地,列举如下:
  1、伊尹生于陈留说。《孟子正义》注:“有莘,国名。伊尹初隐之时,耕于有莘之国,正义引《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侁氏采得婴儿于空桑,后居伊水,命曰伊尹’。《元和郡县志》:‘汴州陈留县故莘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古莘国地’此即汤妃所生之国,伊尹耕于是野者也”。
  此说最大之误是立论错位,在引证《吕氏春秋.本味篇》时将原著中“(伊尹)其母居伊水之上”篡改为“后居伊水”。“居”与“后居”,一字之差谬误千里。《尚书》所记:“伊洛瀍涧既归于河”,是指洛阳附近的河流,而汴州陈留的明清县志说当地也有“伊水”,显然是后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何况汴州陈留根本不是《尚书》、《吕氏春秋.本味篇》、《水经注》等史籍所记载之伊水,故汴州陈留不可能是伊尹生地。
  2、伊尹生于杞县说。宋《太平寰宇记》记:“空桑在雍丘(后改为杞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载:“空桑又名伊尹村”,其《北辕录》中有“自杞西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清《重修伊尹庙碑》云“莘野封壤,与空桑实为接邻,则杞乃伊尹自出之乡”。杞县葛岗乡空桑村有“伊尹庙”,为杞县文物保护单位。
   杞县说的论据与陈留说同出一源,两地相距较近,其误在忽视了伊尹之名是因伊水而命名的。史籍文献载伊尹“母居伊水”“孕于伊水之滨”,陈留、杞县与伊水相去甚远,说伊尹出生于此,显系附会之语。
  3、栾川说。栾川县墁子头有一块《耕莘古地》碑,于是就有了伊尹生于此,耕于此之说:

 
  然《耕莘古地》碑却古不到“很久远”,仔细看碑文,系清道光己酉(二十九 1849年)由卢氏县知事刘应元所立。考之史料典籍,在此之前并没有伊尹生于栾川的记载。据《水经注.伊水》“伊水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北, 世人谓伊水为鸾水,姦水为交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耕莘”语出《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但栾川距伊川有莘之地有300余里,说伊尹在此耕种,显系后人仰慕之意。有人所说“伊尹母居伊水上,指的是伊水源头栾川”,是没有搞明白“伊水上”的原意,更没有考虑到三千多年前栾川的实际交通等条件。

  4、嵩县说。嵩县纸坊乡白土窑村有“元圣祠”,又称“伊尹祠”。明宣德二年(1427年),礼部尚书胡滢曾写有纪念伊尹的诗,立有“题伊尹祠碑”。嵩县重修伊尹祠的记载,始见于清康熙年间所修的《嵩县志·祀典》。清光绪(1875—1908)《嵩县志》记述:“明知府陈宣记伊尹古圣人也,由商至今,庸人、孺子无不而乐道之。嵩县南有空桑涧,世传为伊尹所生之地,历代祠祀礼也。明尚书胡滢即其地重建祠,明正统年间知县何新重修。明弘治年间,知府陈宣重修。明崇祯年间,邑人屈动重修”。
  嵩县纸坊乡的“伊尹祠”以及饭坡乡的“尹姑冢”,在明代以前的史料文献中没有记载。这一带原有古迹为“昆仑祠”.据《水经注.伊水》记载:“伊水又东北径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刘澄之《永初记》称,陆浑县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县南,崖北二十里许,西则非也,北与温泉水会,水出新城县之狼皋山西南阜下,西南流会于伊水”。
  文中“北与温泉水会”明确了“昆仑祠”的方位,因为温泉即嵩县陆浑水库东北方的汤池沟曲里温泉,正在徐阳南留东南九皋山西南下的“汤池沟”。北魏时汤池沟温泉南部的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如果温泉西南的“昆仑祠”附近有关于伊尹的遗迹,《水经注》决不会漏记的。什么人把与伊尹无关的“昆仑祠”改变为“伊尹祠”?什么时间改的?尚需研究调查。
  嵩县的“伊尹祠”所在地,在远离伊水的嵩县纸房镇龙头村,离伊水很远沟的山坳中。
 
 
至今嵩县县城还把陆浑水库对岸称为“南”。
  如果从陆浑水库边的“莘乐沟口”经“空桑涧”到嵩县纸房乡龙头村的“伊尹祠”,是十来里路。但“空桑涧”在嵩县当地属南北向山沟,从“莘乐沟口”进山的方向,是向南走,而不是向东。
   很难想象,三千六百多年前,一个身怀六甲的临产孕妇,会孤身一人,由伊水边走几十里崎岖的山间小道,来到这里生孩子?明代的胡尚书,不知是依据什么把这里当成成伊尹的出生地。
附录1,嵩县纸房乡龙头村“伊尹祠”照片:
附录2:在河南省嵩县纸房乡龙头村的伊尹祠中,有当代人复制的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一通石碑。

 

   不明就里的人,还认为这就是明代的“实物”。也不想想,明代宣德年间会有这种“留发不留头”形制的“圆头”石碑?不信,可以到伊川大莘店村西的邵雍墓看看,同是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也是这位“河南等处提刑按察司僉使刘咸撰文”的,《重修康节先生祠堂记》石碑,两者差异在哪里?
附图,伊川大莘店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重修康节先生祠堂记》石碑(石碑上平是方的,抹掉两个角):
 
嵩县在宋属伊阳县,1139年改为顺州,(1141年)更名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县,始名嵩县。

  《竹书记年》记载伊川古称伊侯国,《左传 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83年)记载“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北魏《水经注 伊水》中,记载陆浑故都在伊川顺阳河中游一带。近年考古发掘证实伊川徐阳一带是陆浑戎迁居的重要区域,与史料记载相符。
  秦、汉置新城(伊川此地自古为有莘氏故地),所以伊川平等乡有莘渠、莘渠里、莘营、大莘店村。东魏改新城为伊川郡,唐改为伊阙,宋熙宁时并入伊阳,随伊阳的变迁而属嵩县。所以就有了“伊尹生于嵩县”之说。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对,明代官吏出于对伊尹的景仰之情,在嵩县县城附近为伊尹立祠纪念,符合情理。但伊川大莘店才是伊尹的诞生地。

9、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与有莘国的考古新发现
   从考古材料可知,伊川大莘地区早在三十多万年前就有穆店旧石器文化遗存。

 




  距今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即有高度文明发展。出土有红陶三足钵、磨制骨针、石器、有锯齿的石镰、刻划骨片等(《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17日一版)。




 



 




   这里有著名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南遗址、马回营遗址和旧石器文化穆店遗址等(参见《洛阳市文物》、《郑洛地区新时代聚落的演变》)。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释文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马承源主编)记载:{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战国时期竹简有《子羔》篇,《子羔》11号简上段说禹之母“观于伊而得之”,伊正与有莘氏有关。《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得伊尹于空桑的故事,说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故有“伊尹”之名,伊尹后为有侁氏媵臣以归汤。“有侁”,即“有莘”,“侁”“莘”字通。《史记·殷本纪》等也说伊尹为有莘氏媵臣。《孟子·万章上》又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皆可证。由此看来,上述文中的“有侁氏”,非常可能原作“有莘氏”。}
  成汤与伊尹所建“殷都”宗庙与偃师商城,曾湮灭了三千六百多年,据文献史料记载偃师土楼是“伊尹葬于亳”的地方。1983年修建偃师首阳山电厂,地址在土楼村一带。文物钻探考古,没有发现伊尹的蛛丝马迹,却意外发现了商代早期的都城--偃师商城。其地理位置、年代、文化特色等,都与《汉书·地理志》所载“尸乡,殷汤所都”相符合。
《孟子》所提到的“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在何处?历代有多处说法,大都认同“有莘之野”在有莘国。
  洛阳南伊河流域称为“莘”的古城址,当属新城故城遗址。但过去一直认为该遗址属于战国时属韩地,不是夏代的有莘国。
  1994年11月,洛阳文物二队配合伊川水泥制品厂基建,对新城故城遗址范围内的工地进行发掘,其中发现五座仰韶文化墓葬以及不同历史年代文化遗存叠压层,含蕴的史料信息令人振奋不已。
 
《考古》1997年第12期伊阙城遗址(新城故城)发掘.

 
发掘简报刊登在1997年第12期《考古》上,揭示了新城古城遗址及其周边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以及战国文化遗存。那层层叠叠的夯土城墙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新城故城南城墙夯土层
 

 
  伊川大莘店在夏属“墠渚”地、商为“有莘氏”,周为“周南地”、春秋时期属伊洛之戎“古戎蛮子邑、故蛮子国”,战国属新城。1927年国民政府在大莘店置平等县,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重置伊川县,辖区基本上是古代新城伊川的范围。
   近年来,在史载伊尹诞生之地发现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二里头夏文化遗存。

  是伊河与银河相交汇的地点,又位于新城故城附近,新城以南的伊水流向为东北西南向,与史载伊尹母居伊水,有莘氏女采桑得婴儿,以河水“伊”、“银”谐音取名伊尹紧密相关。
   附近有著名的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古城南遗址、马回营北龙山文化遗址和旧石器文化穆店遗址。西山甘水源头石城遗址;与新城故城相对的伊河对岸,有著名的土门仰韶文化遗址和白元龙山文化遗址。又据《洛阳市文物志》记载,伊川大莘村在七十年代曾发现过有青铜车的车马坑,出土的地点附近曾有古代有高台庙宇,称作“拜尹台”。这些都为考证“新城故城”一带可能就是古代“有莘国”提供了考古学基础。

  “新城”作为城的叫法,最早源于《吕氏春秋》中“韩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的记述。在《吕氏春秋·本味》中,“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其中的“有莘氏”为什么写成“有侁氏”呢?“莘”字变成“先人”,其中另有隐情。
   秦昭王时期,秦人出重兵“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先后占领周王室洛阳南部洛水的宜阳(韩城故城)和伊水的新城故城,在此之前不叫新城,《汉书 地理志》称做“故蛮子国”。秦昭王将此“故蛮子国”设为新城郡,安排他的亲舅芈戎当新城郡的长官。
   按辈分,芈戎应该是秦始皇的外老舅爷。《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编纂的,涉及到秦始皇的外老舅爷新城郡长官芈戎。“芈”字、“莘”字和罪(辠)字,这三个字的古体字写法极为近似,很容易混淆。“芈戎”所统治的 “莘”,存在““芈莘辠”易混淆的问题,于是秦人将“莘城”改为“新城”,“辠”改为罪。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对此记述说“秦人以莘似罪(辠),故改之”。于是 “莘城”变成了“新城”载入史册流传下来,“有莘国”被湮灭了。
  “芈戎”所统治的 “新城”,历史上发生有有莘氏女采桑得伊尹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避讳“莘”,《吕氏春秋 本味》特意把“有莘女子采桑”,写成“有侁女子采桑”,把“莘”字变成“先人”的合写字“ 侁”(shen),把“芈戎”统治的“莘城”改写成“新城”,避开了忌讳,顺理成章。
 
  尽管在《左传 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83年),已明确记载“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北魏《水经注 伊水》中,就已明文记载陆浑故都在伊川顺阳河中游一带。但长期以来,对陆浑戎迁居伊川的地点,讹传说是在嵩县,似乎真的与伊川毫无关系。《伊川县志》中就不见有任何记载。
  2013年春,盗墓分子猖狂到甚至开着挖掘机进行盗挖古墓,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盗墓活动十分猖獗情况得以上报。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村周围展开大面积调查,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00余座,车马坑8座,灰坑30余座,烧窑10余座,还有南留的汉代陆浑县故城。
   2016年1月23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徐阳墓地墓葬进行发掘清理提取。共提取出青铜乐器、青铜礼器和玉器、水晶等50多件精美文物,有青铜鼎、豆、壶、盘、匜(yí)、罍(léi)、舟、镈、编钟、石磬、水晶环、水晶串珠、、绿松石、乌木坠饰,簋(guǐ)、鬲(lì)、豆、戈、玉佩、琮等,还有金器,虽然年代距今已达2600年之久,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的金光。
   此次考古发现伊川徐阳陆浑戎贵族墓地和南留汉代陆浑县故城遗址,从南留陆浑县故城向东北到新城县故城(今伊川平等古城),其中间的区域。正是陆浑戎迁居伊川和商相伊尹诞生地有莘国。印证了《水经注.伊水》记伊尹生地方位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墠渚....新城县南”。其地正是古有莘氏所在地。
   这一考古发现,不仅证明古籍文献所载真实,具有显著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特征,是其他地方的“伊尹故里”所不具备的。更证实伊川县大莘店(平等乡)作为伊尹的出生地是较为可信的。

伊尹出生地历史文化积淀遗存深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存有伊川出土的夏代杜康当政年代(公元前1868年前)的酒器:
         

    洛阳博物馆藏伊川出土的商代“子申(龍)父己”鼎:
鼎内有“子申(龍)父己”铭文:


  《洛阳市文物志》记载,1970年,在大新村(即大莘店(平等)村,距伊尹祠正东一千米)的拜尹台”附近,(成汤拜伊尹为相,举行拜相仪式所筑高台,又称“拜印台”,后讹称“拜神台”、“百音台”、“白衣台”),出土有青铜马车,青铜马车的饰件及车辖,存洛阳文物工作队。

资料图片如下:青铜车车辖及饰件

   
青铜车辖
 
 

2015年12月,距伊尹故里大莘店(平等)之西13公里的鸣皋徐阳一代,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陆浑戎贵族墓地,出土有青铜编钟、青铜鼎、金虎、玉环等大量珍贵文物。







10、伊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尹文化是洛阳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资源。伊尹文化,重在弘扬,认真保护。伊尹祠、古莘国遗址等需要认真保护、利用和管理。伊尹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掘整理。应建集教化功能、节会功能、寻根功能、观光功能、产业功能为一体的伊尹文化产业园,应开发伊尹文化观光旅游线。
   2012年9月22日,2012河洛文化论坛·首届洛阳伊尹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洛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莅临盛会,以“伊尹文化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主题,围绕“伊尹文化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伊尹饮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传承弘扬、伊尹餐饮文化与现代餐饮业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会议认为,伊尹文化,根在洛阳。伊尹生于洛阳伊川,事业成就于洛阳,伊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高度评价伊尹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外交家、谋略家。伊尹又是中国的烹饪鼻祖、厨师之祖、厨圣,他既是烹饪大师又是烹饪理论家。《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的烹饪学说,是目前我国最完整的烹饪学理论著作。洛阳是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餐饮烹饪行业寻根问祖的“圣地”。应组织全国餐饮业各界人士来洛阳祭祖,举办国际餐饮节,展示全国及世界美食。
   伊尹文化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德政思想。充分研究弘扬伊尹的德政思想,对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对伊尹文化的深入阐释和解读,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伊尹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既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资源。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组织专门力量发掘、整合、研究与弘扬伊尹文化。提升洛阳的软实力,促进洛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2河洛文化论坛·首届洛阳伊尹文化学术研讨会现场

 


相关链接:中国伊尹奖
  中国伊尹奖是以商朝宰相、厨师鼻祖“伊尹”名字命名的国家一类烹饪赛事。中国伊尹奖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饭店协会创办于2003年。中国伊尹奖创办三年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全国餐饮业的积极响应。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题写了“办好伊尹大赛,提高烹饪技能”的贺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写了“保证安全卫生,提高技术水平”的贺词。中国伊尹奖是中国烹饪界规格最高、权威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一类赛事之一。第一届中国伊尹奖大赛于2003年9月8日至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举行。2003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首届伊尹奖中华烹饪技术创新大赛开赛
2003-09-09  经济信息时报
“国酒茅台杯”中国首届伊尹奖中华烹饪技术创新大赛9月8日在贵阳开赛。来自北京、河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这次大赛,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推动饭店与餐饮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现代饭店与餐饮业的发展。开幕式上,中国第一尊中华烹饪师祖伊尹座像揭幕。

 
     原载《话说伊川》之“烹饪鼻祖伊尹故里在伊川”
1991年年2月原创,2017年8月修订于北京海淀北大学园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7-11-22/1473246.aspx
 

 

附图:伊川大莘店伊尹祠规划示意

    =================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谈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原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原话: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习总书记的报告中,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的初心。

  中国最早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的“一哉王心,始终惟一”、“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克于厥初,图惟厥终”、“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演变而来,历代帝王均尊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圭臬”。

尚书  商书 太甲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尚书  商书 咸有一德

 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文中的“一哉王心”,指的是当初成汤灭夏的“初心”,就是拯救民众脱离夏桀的酷政,实现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人民永享“万世无疆”的太平安乐的幸福生活。

    “克绥先王之禄”的“绥”,是指古代上马车时,手挽住拉马的缰绳,通过拉动缰绳,随时保持马儿在道路上行走时,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顺利在线路上前进。

    “永厎烝民之生”“厎”字,指水患之后大地平复。“厎”字古与“砥”意同,引申意思为“砥砺前进”。“”,在《诗经 大雅 生民》中,有“烝之浮浮”的诗句,指春季祭祀,阳气升腾之象。同“蒸”,“蒸蒸日上”。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