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观天与太极五行——被误读千年的纵横捭阖之道

吕建军 原创 | 2017-11-23 13:54 | 收藏 | 投票

  我“上网”搜索“鬼谷子”词条,电脑屏幕上就会展现:“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以及“千古奇人”、“智慧圣人”和“千古奇书”等赞誉之词。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赞誉之词是否有根据,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鬼谷子是深受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企业家等社会精英青睐的。习总书记就曾在2015年9月22日访问美国时引用《鬼谷子•决篇第十一》原文中的“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来诠释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见,鬼谷智慧是倍受诸多名门和社会精英共同推崇的。我们知道纵横家推崇的是统帅纳谏利害之道,兵家推崇的是战略战术攻防博弈均衡利害之道,道教推崇的是道法自然利害之道,算命占卜先生推崇的是预知未来利害之道。那么,鬼谷子所推崇的利害之道(核心价值)同这些名门所推崇的利害之道(核心价值)是什么关系?鬼谷智慧有何魅力能得到诸多以“道”为核心价值的名门和社会精英共同推崇呢?

  我在当代鬼谷泰斗房立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鬼谷子》本经,发现《鬼谷子》首篇“捭阖篇”讲的就是“道”,讲的就是大道至简的“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包含白昼与黑夜轮回之道、月圆月缺轮回之道和春夏秋冬轮回之道,《鬼谷子》首篇讲的就是“天地之道”中最基本的白昼与黑夜轮回之道。《鬼谷子》首篇主张的“其道一也”是“捭阖者天地之道”,即“捭阖”是推动天地运转(阴阳变动)的动力规律,捭阖之道的社会应用价值体现为“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即宇宙万事万物变动阴阳的规律同天地变动阴阳的规律完全相同,并表现为“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可见,《鬼谷子》开篇讲的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古今学者为什么要把鬼谷智慧定位是纵横之术?捭阖之术?甚至是欺诈之术呢?鬼谷智慧若是“术”倒是有点像是司机推崇厨师的烹饪技术,并使用厨师烹饪技术驾驶,厨师推崇司机的驾驶技术,并使用司机驾驶技术烹饪一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受爷爷“鬼谷观天”故事的启发侥幸地发现《鬼谷子》本经“捭阖篇”中有对“鬼谷观天”过程的记载,而且还惊人的发现“鬼谷观天”的过程就是鬼谷子发现天地变动阴阳之道的过程,即鬼谷子发现纵横捭阖之道的过程。其中,捭阖是天地变动阴阳的原因,天地阴阳变动是天地捭阖的过程,纵横是天地捭阖的结果。鬼谷子发现的天地变动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事万物趋利避害(变动利害)所必须遵循的规律。这也就是鬼谷之道能深受诸多名门和社会精英共同推崇的根本原因,例如:被孙膑和庞涓所用成就了伟大的兵家,被苏秦和张仪所用成就了伟大的纵横家。这就像马克思主义(道)既可以指导苏联革命获得成功,也可以指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但是,苏联革命获得成功与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方法(术)是截然不同的,苏联革命成功的方法是“城市包围农村”,中国革命成功的方法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毛泽东懂得用马克思之道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之术,即将马克思主义之道与中国打土豪分田地之术完美融合起来就是中国革命的生命力。有关鬼谷变动阴阳之道同鬼谷变动利害(趋利避害)之道的关系,我曾在相关文章中对做过比较详细的阐述,在此不予赘述。我做此文的重点是要揭示鬼谷变动阴阳之道与“纵横时空太极”和“方位五行”的关系。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天人合一”核心价值观源自中华第一经《易经》,《鬼谷子》等很多中华传统经典著作都是以《易经》为理论指导的,据爷爷讲鬼谷子也是在看了“无字天书”(《易经》)之后,才写成《鬼谷子》这本“千古奇书”的。因此,我们研究《鬼谷子》等传统经典著作首先要精通《易经》,至少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天南地北”和宇宙(天地)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合一太极的宇宙观有深刻的认识。否则,就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鬼谷子就是以“天圆地方”和“天南地北”为前提发现的天地变动阴阳(纵横捭阖)之道。“天圆地方”和“天南地北”的核心内涵是指承载人类的土地是平方形的,而且是固定不动的,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转;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相对观察者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和方位,由于中国处在北半球,所以当人们午时前后抬头观察天上的太阳时候,太阳永远都在南边,即“天南”,相对应的方位就是北,北处在观察者的背后,相对应“天南”就是“地北”;宇宙(天地)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合一太极的核心内涵是指阴阳合一是太极生命力的源泉,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太极,太极是阴阳变动之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适时相互转换。

  我通过反复研读《鬼谷子》“捭阖”篇发现其中有这样短短的35个汉字:“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初看这35个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没有爷爷“鬼谷观天”故事做铺垫和我对“裴氏二五八兵法”的传承,如果没有房立中老师的指导,这35个字怎么读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也正是因为这不起眼的35个字没有引起古今学者的高度重视,才导致了鬼谷智慧被误读,才会将鬼谷之道误读为鬼谷之术(以道为术),也才导致了《鬼谷子》被主流社会封杀了千年之久!那么,这短短的35个字到底讲的是什么呢?这35个字讲的就是天地变动阴阳之道,讲的就是纵横捭阖之道,讲的就是《鬼谷子》“总则”,即鬼谷智慧精髓(核心价值)。读不懂这35个字就不可能真正读懂“捭阖”篇,读不懂“捭阖”篇就不可能真正读懂鬼谷智慧,就必然会产生纵横之术说,捭阖之术说,甚至是欺诈之术说。我是受爷爷“鬼谷观天”故事启发,以身临“鬼谷观天”其境的方式(假设自己是鬼谷子),才侥幸读懂的鬼谷天地变动阴阳(纵横捭阖)之道。那么,鬼谷子仰观天象都发现了什么呢?鬼谷子发现:天逐渐变亮是因为太阳从地下面逐渐升起来了,天逐渐变黑是因为太阳从地上面逐渐落下去了,天亮了就是白昼,天黑了就是黑夜。白昼与黑夜的时间内涵就是“二时”,“二时”为天地太极所生出来的阴阳,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太阳从地下面升起来,从地上面落下去,第二天再从地下面升起来,再从地上面落下去的现象循环往复不断,即白昼与黑夜循环往复不断,也就是天地变动阴阳的现象循环往复不断。鬼谷子透过这个极其简单的自然现象感悟到(含有推理成分):当太阳从地下面逐渐升起来的时候(卯时),太阳光线开始逐渐增强,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当太阳升到最高时(午时),太阳光线达到最强,空气温度达到最高;太阳升到最高就开始下降,太阳光线开始变弱,空气温度开始降低;到了太阳即将从地上落下去的时候(酉时),太阳光线开始明显变弱,空气温度开始明显降低;当太阳从地上面落到地下面最低位置时(子时),太阳光线降到最弱,空气温度降到最低;等太阳过了地下面最低位置时,太阳光线逐渐变强,空气温度开始逐渐升高。鬼谷子认为:地下面不可能有无数个太阳,每天都升起来和落下去一个,第二天再升起来和落下去一个,鬼谷子通过观察发现,每天升起来和落下去的太阳都是同一个太阳。那么,一定有一种动力促使太阳从地下面升起来和从地上面落下去,第二天再升起来和再落下去,太阳的起落循环往复不断。鬼谷子把促使太阳升起来的动力称为“捭”(能量发散),就如同用外力把门打开,把促使太阳落下去的动力称为“阖”(能量收敛),就如同我们用外力把门关上;一捭一阖就促使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太阳(天地)一捭一阖就是一昼夜,太阳(天地)循环往复不断地捭阖过程就是白昼与黑夜不断轮回过程,就是天地变动阴阳的过程。其中,“捭”是推动黑夜变为白昼的动力和过程,“阖”是推动白昼变为黑夜的动力和过程;根据《易经》原理宇宙(天地)是阴阳合一的太极,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太极通过一捭一阖就“生”出来了表现为白昼与黑夜的“两仪”,白昼为阳,黑夜为阴;白昼与黑夜是人类最原始的时间概念,称为“二时”;在“二时”基础上又“生”出来的子午卯酉“四时”,当人们发现用“四时”计时不是很精确时,就将“四时”的每一时三等分,就“生”出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十二时”(时辰);到了近代西方人才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十二时”(大时)再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四时”是天地变动阴阳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节点,用鬼谷子的话说就是“四时开闭”,子时和卯时为“开时”,表现为太阳能量发散的开始;午时和酉时为“开闭”,表现为太阳能量收敛的开始,人类很多具有标志性的行为都是以“四时”做为时间基准的,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最原始的以“四时”为基准的行为价值体现。因此,完全可以说“四时”是指导人类活动的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概念,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顺应自然的时间节点。

  众所周知,天地通过变动阴阳形成白昼与黑夜轮回是最简单的自然现象,也是天地运行的最基本规律,鬼谷子就是透过这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悟出了天地变动阴阳之道,即“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天地之道”是说捭阖是天地变动阴阳之道,即捭阖是推动天地白昼与黑夜进行轮回的动力规律;“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是说天地是通过捭阖推动黑夜与白昼进行轮回,捭是推动黑夜转换为白昼的动力和过程,阖是推动白昼转换为黑夜的动力和过程。一捭一阖的结果就是“四时开闭”,即形成“四时”的过程。以往学者把“四时”解释成“四季”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天地捭阖首先形成的是“二时”,即白昼和黑夜,“二时”生成“四时”,三百六十五个“四时”构成“四季”, 即先有“四时”,后有“四季”。另外,我们祖先用词是极其精准的,甚至是“惜字如金”,不会将“四时”同“四季”混同起来。我们祖先若想表述“四季”会用最原始的“四象”来表述,绝对不会用“四时”。众所周知,时间与空间是伴生关系,即有时间就会有空间,有空间就会有时间,没有没有时间的空间,也没有没有空间的时间,天地通过捭阖形成“四时”的同时也形成了“四方”,也就是说子午卯酉“四时”与东南西北“四方”是阴阳合一的太极。从古至今,人类都是通过观察太阳所处位置来确定时间和方位的,至今人们还在使用“几点钟方向”来标明目标方位,“几点钟方向”就是阴阳合一的时空太极。其中,“几点钟”(时间)是阳,“方向”(空间)是阴。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时空”,“时空”是时间(阳)与空间(阴)的阴阳合一的太极;时空太极是“以化万物”的必要条件;“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是说太阳通过捭阖形成四时(子午卯酉)与四方(东南西北)“纵横时空太极”。太阳初升时间段为卯时,方位为东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段为午时,方位为南方,太阳落下去的时间段为酉时,方位为西方,太阳落到最低的时间段为子时,方位为北方。“反出”就是说太阳从地面的西边阖(落)下去,第二天再从地面的反方向(东边)捭(升)出来;“反复”是说太阳从地面的西边阖下,第二天再从反方向(东边)捭出来的现象循环往复不断;“反忤”(chǔ与wù)是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反杵(chǔ),即鬼谷子是通过观察杵立地面上木杆的阳光投影来确定时间的,子时无法观察到木杆投影,但鬼谷子推理认为这是“天圆地方”原因造成的,即太阳已经转到地下面去了,木杆投影也反投到地背面去了,这就相当于木杆反杵在了地背面;第二层意思是反杵(wù),杵(wù)是忤逆,是指人处在相反的时位会有截然相反的感觉(天人合一的感觉不同),即处在子时会感觉到太阳光线最弱,空气温度最低,而处在午时会感觉到太阳光线最强,空气温度最高;处在卯时会感觉太阳光线开始逐渐变强,空气温度逐渐升高,而处在酉时会感觉太阳光线逐渐变弱,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必由此矣”的意思就是说太阳通过捭阖必然经由卯(东)午(南)酉(西)子(北)这个纵横路径,即太阳围绕地球运转所形成的“纵横时空太极”。其中,子(南)午(北)连线为纵,纵为阳,表现为太阳捭阖形成的“四时”,卯(东)酉(西)连线为横,横为阴,表现为太阳捭阖所形成的“四方”,“四时”与“四方”阴阳合一就是“纵横时空太极”。“纵横时空太极”的内涵是时间与空间的阴阳合一,是立体时空概念,而不是现在人们所讲的平面纵横空间概念。“纵横时空太极”是宇宙万事万物生命载体,即任何宇宙生命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例如:人类趋利弊害行为就是以“纵横时空太极”为载体的,当时间和空间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时候就要趋利(捭),当时间和空间有害于人类活动的时候就要弊害(阖)。可见,“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同捭(趋利)阖(弊害)于纵(时间)横(空间)之间的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

  我们通过对鬼谷观天(天地变动阴阳)过程的解析,尤其通过绘制鬼谷观天过程图,不难发现天地(太阳)变动阴阳的过程就是天地形成“纵横时空太极”的过程,“纵横时空太极”内涵与现在人们经常看到的太极图内涵完全吻合,即用天地变动阴阳的过程诠释太极图形成的过程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可以用“纵横时空太极”形成过程来诠释太极图形成过程,即太阳从子时(老阴)开始“捭”,太阳光线开始逐渐增强,空气温度开始逐渐增高,太阳“捭”到了卯时(少阳),太阳光线开始明显增强,空气温度明显增高,太阳“捭”到了午时(老阳),太阳光线增加到了最强,空气温度增加到最高。这就是太极从老阴变为少阳再变为老阳的过程,其作用动力是“捭”。太阳从午时(老阳)开始“阖”,太阳光线开始逐渐减弱,空气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太阳“阖”到了酉时(少阴),太阳光线明显减弱,空气温度开始明显降低,太阳“阖”到子时(老阴),太阳光线减到最弱,空气温度降到最低。这就是太极从老阳变为少阴再变为老阴的过程,其作用动力是“阖”。一捭一阖实现太极阴阳的一次转换,“捭”的作用是推动太极阴变阳,“阖”的作用是推动太极阳变阴,即“纵横捭阖之道”就是太极阴阳转换之道。其中,太极图阳中有阴的那个小黑点意味着即使是在午时(老阳)也会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寓意着阳衰阴生),阴中有阳的那个小白点意味着即使在子时(老阴)天上或地上也会有一些反光的地方(寓意着阴衰阳生)。可见,鬼谷纵横捭阖之道就是天地通过捭阖形成“纵横时空太极”之道,就是太极图形成过程。其中,“纵横时空太极”中的“纵”(时间)为阳,“横”(空间)为阴,“纵横时空太极”生成的“纵”(阳)和“横”(阴)还可以再生出“纵横太极”,“方位五行”和“八方”就是“纵横时空太极”所生“横”再生的“纵横空间太极”,“纵横空间太极”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纵横”。天地通过捭阖形成“纵横时空太极”,“横”生成的是“纵横空间太极”,前者是“时空太极”,而后者却是“空间太极”,一字之差,天地之差。可见,用鬼谷变动阴阳之道是完全可以诠释太极的阴阳变动之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适时相互转换深刻内涵的。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行为价值体现,“天”也包含相对应的“地”,“天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泛指宇宙。“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内涵是指人类活动要遵循天地运行(变动阴阳)规律,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白昼和黑夜轮回,月圆月缺轮回和春夏秋冬轮回。其中,白昼和黑夜轮回是天地运行的最基本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天地运行最基本规律的“天人合一”价值体现;若用鬼谷纵横捭阖之道来诠释“天人合一”就是指人类要选择有利的纵横时空(时间和空间)进行捭(趋利)阖(避害),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天地捭阖所形成的时间,“地利”是天地捭阖所形成的空间,“人和”(hè)是选择有利时间和空间进行捭阖,即人和(hè)“天时”与“地利”,人类群体通过协作和(hè)“天时”与“地利”就是人和(hé),即“人和”(hè)是“天人合一”(趋利避害)的首要价值体现,而“人和”(hé)是“天人合一”(趋利避害)的更高价值体现。我们可以将“天时”、“地利”、“人和”简单理解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若用鬼谷纵横捭阖之道诠释“天时、地利、人和”,其表述应该是:纵横的内涵是时间与空间阴阳合一的时空太极,即人类活动的载体;捭阖的内涵是人和(hè)纵横时空,即当时间与空间有利人类活动时,就要“捭”(趋利),当时间与空间不利人类活动时,就要“阖”(弊害);“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人类捭阖于纵横(时空太极)之间。纵横时空太极生成了“四时”和“四方”,“四方”生“八方”(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与“八卦”存在着方位价值关系(略)。成语“四面八方”中的“四面”就是“四方”,用现代科学用语来讲“四面八方”就是“360度”。纵横时空太极是通过生成“四方”生成的“方位五行”,“方位五行”“天人合一”的价值体现是指人们以自己所的位置(本位)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采取行动所获得的木火土金水价值体现,“方位五行”是五种方位与五种价值的阴阳合一,“方位五行”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价值观的最原始表现形式。

  中华五行学说认为:天五行属阳(日月星雷风)与地五行属阴(木火土金水)阴阳合一创生万物(见“河图”内涵)。《左氏春秋》所记载的“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五材”是指地五行(阴五行),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行都是指地五行,天五行(阳五行)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天五行与地五行阴阳合一创生万物的过程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天地通过捭阖变动阴阳“四时开闭”的过程,天地捭阖的结果是“四时开闭”,“四时开闭”的结果是“以化万物”,也就是创生万物。我们通过金文的“五”字与“行”字多少可以看出些天五行与地五行阴阳合一创生万物和中华先祖时空价值的倪端,“五”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五行,下面一横代表地五行,中间的撇捺相交代表天五行与地五行的阴阳合一,天五行与地五行阴阳合一创生万物。很多古典  文献都记载了中华五行学说起源于“方位五行”,并有传说“方位五行”是黄帝时期的鬼谷门创始人鬼臾区从纵横时空太极中演化出来的。鬼谷子认为:天地通过捭阖形成纵横时空太极,纵横为时间与空间阴阳合一的太极,纵(时间)为阳,表现为太阳运转所形成的“四时”,横(空间)为阴,表现为太阳运转所形成的“四方”。时间与空间阴阳合一形成的纵横时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生命载体,即任何宇宙生命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承载。承载宇宙万物的时间与空间,既存在有利于宇宙万物的一面,也存在有害于宇宙万物的一面,趋利弊害是宇宙万物的天性,当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宇宙万物的时候就应该采取趋利(捭)行动,当时间和空间有害于宇宙万物的时候就应该采取弊害(阖)行动。比如:人们在南方夏季中午就不适宜户外活动,即采取“阖”(弊害)行动,人们在南方冬季中午就适宜户外活动,即可以采取“捭”(趋利)行动;再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都是鬼谷纵横捭阖之道的行为价值体现。如果用鬼谷纵横捭阖之道来诠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天人合一”行为价值就应该是“日出而捭,日落而阖”,天地捭阖的结果就是“日出”和“日落”,“人和(hè)”“日出”和“日落”就是“作”(捭)和“息”(阖)。因此,说“天人合一”,即“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人类趋利(捭)弊害(阖)于纵(时间)横(空间)之间的现代行为价值表述。“天时”就是指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时间,“地利”就是指有利于人类活动的空间,“人和(hè)”就是选择“天时”与“地利”进行捭阖,有利则“捭”(趋利),有害则“阖”(弊害)。人类要选择有利的“天时”(纵)与“地利”(横)进行趋利(捭)弊害(阖)就是“天人合一”的最原始价值体现。其中,“天人合一”的“地利”原始价值体现就是“方位五行”,即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行动所能获得的价值。可能有人会问:《鬼谷子》捭阖篇讲的不是“四时”吗?怎么会出来“方位五行”呢?“四时”与“方位五行”是什么关系呢?“方位五行”是由“四方”生成的,“四方”是纵横时空太极生成的。因为,天地通过捭阖变动阴阳形成子午卯酉四时的同时,也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方,四时(属阳)与四方(属阴)的阴阳合一形成纵横时空太极。鬼谷子发现天地变动阴阳之道的宗旨是要指导人类的趋利避害行动,如果天地变动阴阳之道不能给人类带来行动价值,那么鬼谷智慧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方位五行”的行动价值就在于指导人类居中向东西南北行动所能获得的价值,可能会有人问:人类居中向东西南北行动不是“四行”吗?怎么会出来“五行”呢?鬼谷子发现,人类行动开始和结束的位置通常都是一个位置,鬼谷子把这个位置称作 “中位”,即“本位”,“中位”是人类行动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决定着人类行动的开始和结束,起到“定位”的作用。因此,“中位”属于重要的一“行”。因此,“方位五行”的定位就是东南中西北,以东南中西北为定位相对应的行动价值表现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获得。鬼谷子以其仰观天象的地方(现中原地区)为中心(定位)向东南西北四方行动(踏查),发现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所承载的物质价值体现明显不同。其中,向东行发现东方树木比较茂盛,人们要想获得同树木有关的价值就应该去东方,鬼谷子把东方定性为属木;向南行发现南方比较炎热,人们要想获得同炎热有关的价值就应该去南方,鬼谷子把南方定性为属火;居中发现中间是承载人们的土地,人们要想获得同土地有关的价值就应该居中位,鬼谷子把中间定性属土;向西行发现西方金属矿藏比较多,人们要想获得同金属矿藏有关的价值就应该去西方,鬼谷子把西方定性属金;向北行发现北方河流比较多,人们要想获得同水有关的价值就应该去北方,鬼谷子把北方被定性属水。鬼谷子通过东南中西北五种定位和相应五种行动所能获得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就是“方位五行”的原始价值内涵,也是“天人合一”的最原始价值体现,也是中华五行学说的起源。到了西周末年,开始出现了“五材说”(详见《国语·郑语》、《左传春秋》和《尚书·洪范》等文献),至此中华五行学说从“五位说”发展到了“五材说”,“五材说”主张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春秋时期晋国的蔡墨提出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相胜(克)相生的逻辑关系,并把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胜(克)、生次序固定了下来,形成了系统事物相生相克的固定逻辑关系,并主张通过五行特性整体把握系统事物关系的思想,到此中华五行学说再次从“五材说”发展到了“五性说”,“五性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华五行学说的成熟,并开始成功应用于社会实践,尤其是中医学对中华五行学说的成功应用(详见《内经》)标志着五行学说可以应用于任何系统事物结构关系。中华五行学说从“五位说”发展到“五材说”再发展到“五性说”标志着“天人合一”价值观的阶段性升华,“五位说”是“天人合一”的最原始价值体现,“五材说”是“天人合一”的最基本价值体现,“五性说”是“天人合一”的最系统价值体现,“五性说”的核心内涵体现为整体阶段性系统思维和整体阶段性系统配置资源。我就是根据这种理念,在“裴氏二五八兵法”的启发下,提出了“团队三层五行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团队三层五行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五行学说现代社会应用质的飞跃,我曾在相关文章中对“团队三层五行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在此不予赘述。

  综上所述,鬼谷智慧精髓(核心价值)就是变动阴阳之道和纵横捭阖之道,鬼谷变动阴阳之道是伏羲阴阳变动之道的最佳诠释!!!鬼谷纵横捭阖之道是“天人合一”趋利避害的行动指南!!!说鬼谷变动阴阳之道是伏羲阴阳变动之道的最佳诠释是因为鬼谷子揭示了“捭”是阴变阳的动力和过程,“阖”是阳变阴的动力和过程;说鬼谷纵横捭阖之道是“天人合一”行动指南是因为人类的趋利避害活动,即“人和”(hè与hé)“天时”与“地利”都是在纵横时空之间通过捭阖实现的。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竞争智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的智慧精髓,鬼谷纵横捭阖之道所揭示的就是竞争智慧精髓。所谓竞争智慧就南火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利益博弈,用鬼谷纵横捭阖之道诠释利益博弈内涵就是:博弈就是人类在纵横时空之间进行捭(趋利)阖(避害)。其中,捭可以引申为进攻(经营)等能量发散行为,“阖”可以引申为防守(管理)等能量收敛行为,从防守(管理)转为进攻(经营)是“捭”的作用和过程,从进攻(经营)转为防守(管理)是“阖”的作用和过程,从失败(亏损)转为胜利(盈利)是“捭”的作用和过程,从胜利(盈利)转为失败(亏损)是“阖”的作用和过程。“捭”与“阖”的战略资源依托和战术资源支撑体现为团队五行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纵横捭阖战略战术攻防博弈策略等相关内容,我在其它文章中做过详细的阐述,在此不予赘述。

  最后,我想简要说明一下,我对鬼谷智慧被主流文化封杀千年的几点不成熟看法。通过向房立中老师深入学习《鬼谷子》,我认为导致鬼谷智慧被封杀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因为“门第之争”导致鬼谷智慧只能在鬼谷门内真传,鬼谷门对外可能会故意将鬼谷智慧神秘化,甚至是故意误导其内涵,从而导致被误传;第二是因为鬼谷智慧是以弱(小)胜强(大)之道,统治者因惧怕鬼谷智慧被反对者用来同其争夺天下,会故意歪曲鬼谷智慧,从而导致鬼谷智慧被统治者主导的主流文化广泛误传;第三是因为受主流文化的长期误导,致使学者们不会对“欺诈之术”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就不会做深入细致研究,从而导致鬼谷智慧被以讹传讹千年之久,甚至被后来社会的主流文化所遗忘。当然,导致鬼谷智慧被误读和被封杀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因自己才疏学浅,在此不敢妄加评论。(文/裴昌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简介
笔名承迅,品牌与产业经济独立学者,浙江省经济与管理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策划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代表作《品牌立市,嵊州只需迈过一道坎》,有策划领域文章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知网、重庆大学图…
每日关注 更多
吕建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