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城市】 快乐天津 岁月静好

陈柳钦 原创 | 2017-11-07 10:33 | 收藏 | 投票

印象城市

 快乐天津   岁月静好

 

 江铃     陈柳钦

 

天津感事

】邵雍

名利从来本任才,行人不用苦相猜。

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

         

  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似乎没有其它几个城市以鲜明的特色夺人眼球。北京是天子之都,上海是经济龙头,重庆的火锅香飘全国,天津则从容淡定,自在生活。这构成了天津的城市气质,它悠然自得地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快乐天津,岁月静好。

        卫嘴子相声满堂彩

  天津人嘴皮子溜,这是全国人民公认的,“京油子,卫嘴子”嘛。卫指天津。在大明朝时期,朱元璋把王位传给心爱的皇长孙朱允炆,四皇子朱棣不服啊,他心想,凭嘛呀,论才华论威望自己比那乳臭未干的小子强多了。养精蓄锐地忍了几年后,他从北京城杀了过来,途经直沽,一路势如破竹夺下皇位。后来就将直沽命名为天津,天子渡口的意思,朱棣即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他很重视军事防御,天津开始筑城,成为护卫京城北京的羽翼,所以有天津卫一说。相当于军事重镇,后来慢慢壮大。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前段在天津城,天津一直是漕运之地,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人汇聚于此,形成了天津海纳百川又自成一家的方言。天津和北京一样,爱说儿化音。但北京说得柔些,天津的语音咬得重,直不楞登的,声若洪钟的,咯嘣儿脆,砸地上起个坑。“哎您介是干嘛?”这“哎”与“嘛”是高频词汇,“哎”字起势,是舞台上锣鼓铿锵的一个亮相,集中听话人注意力,增强了说话人的气势。“嘛”字收尾,是舞台大幕落下的余韵袅袅。一个“嘛”字意味多端变化无穷,上扬一点,是赞赏是喜悦是激动。重重的掷下,是惊讶是愤怒是抱怨。婉转的此起彼伏的,是质疑是感慨是叹息。配合着脸上生动的表情变化,无论什么复杂的情绪,都能囊括在这抑扬顿挫百转千回的“嘛”字里。

  天津人说方言自带表情包,幽默风趣。外地人听天津人说方言,总感觉在听相声段子,你一句我一句话赶话,可乐。由于城市的发展,天津的年轻人渐渐都说普通话了,似乎泯灭了天津的城市个性。天津应该是市民的天津,与方言相得益彰。街头巷尾拉着大板车卖西瓜的,鼓楼的天桥下啃着冰糖葫芦听说书的,自家的小庭院里铺着凉席纳凉的,是天津的市民,特别是须发皆白的老头老太,一口地道天津方言,简洁有力。卫嘴子,说得简洁凝练,爱两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高门亮嗓的,连说带比划。话然简洁但表达能力很强,特别爱说俏皮话,时不时地抖个包袱。说的人乐在其中,听的人忍俊不禁。

  哏,是天津的一个文化符号。有好事者把天津称为“哏都”,甚至更直白的“嘴都”。就是说天津的嘴皮子风趣得味。哏,多音字,滑稽有趣的意思,又作凶狠呆愣,可褒可贬。在天津就是打趣贫嘴逗乐子,天津人民欢乐多。

  从马三立到冯巩到郭德纲,天津以相声之都为人们熟知。相声,是天津卫人民必需品。作为民间曲艺代表,相声极富有生活气息。它源于华北,走向世界,尤其是在天津发扬广大,成为一朵艺术奇葩。相声寓庄于谐,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反思社会现实。表演手法多样,以“说,学,逗,唱”为主要方式,可一人说,就是单口相声,类似于说书,一个人把控节奏调动情绪。两人说,一搭一唱,主讲的是“逗哏”的,主导话题走向,一个包袱一个包袱往外抖;搭对的是“捧哏”的,适时接话发问,推动情节走向高潮,这种对口相声,最为普遍。也有群口的,分工更细更明确。天津的相声,讽刺味儿足,搭档之间配合默契。以说功见长,故事全须全尾的,笑点多,逗你玩!

  逗你玩这仨字来自相声界泰斗马三立,典型的津味相声,方言打底,妙趣横生。马三立的相声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全靠一张嘴巴说,他的作品关注天津人的市井生活,有烟火气。浓郁的天津方言,幽默的家长里短的故事,让听众乐得前仰后合。马三立说,相声“北京是发源地,天津是发祥地。”天津是相声的大舞台,说相声的艺人不去天津卫历练历练,总感觉有点遗憾的。

  郭德纲的爆红无疑让相声又在大众视线里火了一把,郭德纲是在北京办德云社红的,但人们说起他,还是先想到天津。郭德纲是天津人,在天津的大小园子里摸爬滚打过。此人桀骜不驯,个性十足,和天津的相声界似有些恩怨。这些且不论,他的相声确是独树一帜的。现在德云社在天津成立分社,爱听郭德纲相声的人可以大饱耳福。

  听相声,是老天津人最爱的消遣。忙活了一天的老少爷们,不爱听繁缛的大戏,就喜欢进相声场子里找点乐子,茶楼最常见,天津城遍布茶楼,一般都比较实惠,几十块钱乐呵一晩上。有茶有香瓜子,寻个座儿,跷起二郎腿,听着台上人说学逗唱,没心没肺地咧着嘴傻笑几小时,笑一笑十年少,一场相声听下来,什么烦恼都不是事儿!天津老字号名流茶馆,宾客如云,在天津开了几家,场地不大却异常火爆,许多相声界的名家在这献过艺。人多有点挤,得提前占座去。相声虽是听的,但也是表演艺术,坐前排和后排差别大了去了,前排能看见相声演员脸上的表情,时而挤眉弄眼的,时而一本正经的,生动有趣,和台词配在一起,喜感十足。谦祥益文苑、鼓楼茶馆、明月茶楼、西岸相声会馆都名声在外。装修一般都比较古朴,台子上一个条桌铺着红布,布上写着茶楼的名字,一把折扇压在红布上。出来表演的,有如日中天的角儿,也有新学艺的潜力股,高矮胖瘦不一,年纪大的有,面嫩的也有,一水的长衫大褂,走两步衣襟抖一抖的,脚下配双布鞋,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可能是听多了相声的缘故,天津人幽默实在,也比较知足常乐。相对于北上广的快节奏,同样作为一线城市的天津则慢得多,闲适得多。这闲适里有几分无奈,但更多的是怡然自得。天津人健谈,上到国家大事天文地理,下到家长里短鸡零狗碎,天津人反正嘴巴闲不住,和本地人聊,和外地人也聊,一见如故的,透着热忱。说话的声音大,语速也快,若是吵架跟炸雷似的,咚咚咚震耳朵。但由于天津话的俏皮劲儿,对骂的倒像在讲对口相声,围观的不免笑场。平时说话,天津人也爱调侃,话里话外藏着小包袱,耐人寻味。连体育频道都有说相声的,当之无愧相声界的领跑者。

  作为曲艺之乡,天津其实是百花齐放的,相声只是百花中的一朵,明清时的天津,“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说的是天津。到了民国,天津人还是爱捧角儿,提着蛐蛐笼子往戏台上扔银元,那是常事。天津有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评书、单弦、话剧、天津快板、天津时调等等。大鼓书,顾名思义,肯定得有个鼓了,但不仅仅那么简单,京韵大鼓表演者,边说边唱,自击鼓板,节奏很重要,旁边还得有伴奏的。天津快板也是一边说一边手打快板,三弦伴奏,全用天津方言,爽朗明快,原汁原味。在天津听曲艺,可以听个饱。三五个听众一桌,摆着果子瓜子,边喝茶水边听,一样样不带重复的,听到妙处,仿佛搔着了心头痒,忍不住大喊一声好,满桌的一齐喝彩,台上的表演者倍儿有劲,台下的陌生人也成为了朋友。

  对于自己的家乡,天津人是很自豪的,甚至有点护犊子,自己可以冷嘲热讽,批评这批评那,却不能容忍别人说三道四。天津离北京很近,交通便利,但天津人就爱搁家乡呆着。说到性格,天津人身上透着一股狠劲儿,比较粗犷,有人觉得太直,有攻击属性。天津卫天津卫嘛,军人风范,又受码头文化的影响,不拘小节,喜欢比划两下,霍元甲可不就是天津的吗。但这并不是不友好,相反,天津人很讲义气,热心肠,不计较细枝末节。见人不分年龄大小,亲热热的唤一声“大哥”“姐姐”。水果摊前来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满脸褶子的摊主堆开笑脸:“姐姐,您介看点儿嘛?”男的稍有点大男子主义,生活低调却又爱面子,吃个煎饼果子敢叫板吃满汉全席的,天津就是有几分霸气。

        狗不理包子誉全球

  冯巩在央视春晚上有一段经典的天津快板:“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说的是狗不理包子,天津三绝之首。人们去北京要吃全聚德烤鸭,去天津就非得吃狗不理包子,否则总感觉落了什么。狗不理的金字招牌是打出去了,其实就是肉包子,但可以算精品肉包子。就像快板里说的,皮薄馅大,包子小巧玲珑的,雪白的胖嘟嘟的,筷头轻轻一碰,凹下去一个小坑,像小宝宝嫩脸蛋上的小酒窝儿,筷头收回,酒窝消失了,饱满如圆月。包子上的十几个褶细致匀称,纹丝不乱地攒向顶端,像开了朵白菊花儿。馅里有汤汁,是配着高汤拌的,格外的鲜,但不是像汤包那样可戳个吸管喝。狗不理包子舍得放馅,却又恰恰好收住了,蒸出来馅不会冒顶,也不会跑油。这蒸,也是有讲究的,火候时间都要掐好,蒸久了会破相,火候大了,面皮也老了肉馅也不嫩了,蒸的时间短了火小了,半生不熟更吃不得。馅全是瘦肉也不行,柴巴巴的,配料也是很重要的。狗不理包子是有祖传秘方的,做出来一个个银元宝一样,端端正正摆在笼中,看着就有食欲。

  为啥叫狗不理呢?这么香的肉包子,狗能不理吗?扔过去绝对是有去无回。原来这里的狗是个绰号。这家老掌柜的乳名狗儿,店里生意太好了忙得没空搭理客人的闲聊,就传出了这么个店名,倒是来自民间的鲜活语言。天津的狗不理花样翻新,馅就有几十种之多,鸡鸭鱼肉虾仁蔬菜,都可做馅,最招牌的是猪肉的,肥而不腻,慈禧毛泽东都好这口。

  因为名头太响,狗不理包子现在有点贵族化了,不少人抱怨价格贵,不吃后悔,吃了心疼钱包。好在是包子,再贵偶尔去品尝一下还是能承受起的,包子本身是比较平民的食物。津门三绝的另两样小吃,也是如此。耳朵眼炸糕,名字像狗不理包子一样亲民,有故事感,它可不是小得像耳朵眼,而是因为做炸糕旁边的巷子窄窄小小的名叫耳朵眼。炸糕由江米裹着红糖赤豆馅,炸得金黄,桂花味儿,趁热吃,酥脆又绵软,赤豆甜糯入口生津,吃一屉狗不理包子来两三个耳朵眼炸糕,配碗白粥一碟小咸菜,这样的早晨美得冒泡。若是还不够饱,去买十八街麻花去。天津人牙口好,爱吃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个头特别大,拿在手里跟棍子似的,能当防身之器。麻花可不仅是面粉,里头大有玄机,青梅桂花,桃仁瓜籽,黑芝麻拌着青红丝,做成什锦酥馅心,又好看又好吃,新出锅的特别脆,放几天也不会绵,来天津的人总要捎点回去给家人尝鲜,这是纯正的天津风味。

  天津三绝是天津人骄傲的,不仅仅是小吃的味道,更有天津人对老字号传承中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天津三绝在某种程度上是天津的象征,民间气息浓,草根文化。就像天津的街道,纵横交错弯弯绕绕,不分东南西北,只图便利。小吃也是一样,从走街串巷的叫卖到登堂入室,恰如一代代天津人奋斗的轨迹,以及不显山露水的,好吃,地道,惬意的津门日常生活。

  爱吃,是天津的一个特征,很多人专为天津美食而来。天津美食以小吃打头阵,特别重视早点。数九寒冬滴水成冰的,天津人也不赖床,就为了出门吃早点,花样其实也不算特别多,但天津人念旧,长情,就吃那几样,也吃不腻。煎饼果子,小区门口早早候着了,对于天津人来说,正宗的煎饼果子里是不带火腿肉香肠海带土豆丝的,那不成手抓饼了吗,他们会嗤之以鼻。天津的煎饼果子里的果子特指油条,煎饼也是面做的,油条也是面做的,一套吃下来倍儿扛饿,忙活一上午没问题。煎饼必须绿豆粉,别的就不正宗。有趣的是,天津人买煎饼果子爱从家里自带鸡蛋,买的人多,就把鸡蛋搁架子上排着队,自己闲搭搭地到旁边的菜摊上买把小青菜,转身回来听见师傅喊:“好咧拿稳啦您。”虽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但摊煎饼的师傅不是达芬奇,他是怎么从一堆排队的鸡蛋中识得是张三还是李四带来的呢?这恐怕只有天津人自个知道了。

  一到清早,满街都是吃煎饼果子的路人,有人行色匆匆的,边走边啃一大口。有人则闲闲的喝碗豆腐脑,细嚼慢咽。刚出锅的煎饼果子烫嘴,蛋汁融进了面里,点缀着黑芝麻。爱喝汤的,来份锅巴菜。这也是天津独创,其实是带汤的煎饼果子,把煎饼切来细长条,和着鲜香卤汁儿下锅,有嚼头,汤也好喝。很多是清真馆子,用羊汤熬的,透鲜。卫嘴子们怎么会亏待自己的嘴呢。和狗不理包子相对的,天津出了个猫不闻饺子,名字逗人。栗子风头也很盛,逛街的下班的手里都捧着一袋,特别是秋风乍起,糖炒栗子的香味飘满了天津城。买一袋拿着,暖手又暖心。小宝栗子扬言要成为天津三绝的后补,粟肉粒粒金黄,很容易剥开。边走边丟一颗在嘴里,甜滋滋的,回味无穷。

  天津的民间艺术,也有三绝之说。别看天津人嗓门大,其实心灵手巧,高手在民间。天津工艺三绝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

  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泥人张》,说是手艺道上的泥人张排第一,没人敢争的,捏什么像什么,有点钱就得瑟的海张五取笑他,泥人张捏了他的小像满天津卫卖,活灵活现的,差点没把海张五气死。泥人张从道光年间传下来,也有好多个年头了。普普通通一团泥,有了鼻子眼晴,有了筋骨,有了灵气。捏好的泥人经过高温烘烧,脱胎换骨了。泥人张的作品是源自生活的,捏一个人物,要揣摩他的身份职业,把自己代入进去,有真情实感。同样是街头小贩,剃头师傅和吹糖人师傅,动作表情可全不一样,要的是形神兼备,吹口气就能活的。从塑形到上色,整个工艺流程一丝不苟,既得有雕塑家的水平,还得有绘画的底子。泥人张的作品风吹日晒也不会开裂变色,遇水也不怕。天津的古文化街里有泥人张的铺子,可以现场给顾客做泥塑。师傅仔细端详着,抓住人物典型特征,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捏好了,连衣服鞋袜都一模一样。

  和泥人张一样,风筝魏也传了好几代传人。风筝魏的风筝经过技术改良,是软翅风筝,能折叠,一条几十米长的蜈蚣,折叠起来能装进一个大信封里,不占空间。打开可以迎风而上,飞上蓝天深处。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天津风筝魏的风筝大大露了把脸,斩获奖项。天津的风筝飞到了日本,飞到了欧洲,飞到了美国,飞到了全世界。就连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也喜爱风筝,还特意收藏了风筝魏的风筝,仔细研究它御风而行的秘密。如今,风筝魏的风筝更精致了。巨龙腾空而起,蝴蝶上下翻飞,风筝魏的风筝立体感强,跟真的一样,给天津的天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逢上节假日,一家三口一起去郊外放风筝,成为天津的靓丽风景。

  杨柳青年画,源自天津杨柳青镇,元末明初就已产生,杨柳青镇上家家会这个活技,它是一种半印半画的形式,木版刻出线纹印出来,再用彩笔描画,刻板点染都怠慢不得,刻板时胸中有丘壑,还要丹青妙手,慢工出细活。年画嘛,图个喜庆,娃娃题材特别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抱着一条大红鲤鱼,甜甜地笑着,这是年年有余。活泼可爱的娃娃,胖手胖腿胖到没脖子的娃娃,擎着碗口大的桃子,或者是莲花,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十足。也是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祝愿。过年了,贴张年画在家里,看着心里敞亮。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双喜临门。新的一年开始了。

  从天津的小吃三绝到工艺三绝,可以一窥天津城的民风。天津卫天津卫,为防卫而设的天津是淳朴而低调的。天津的民间文化气息尤其浓厚。尽管进入二十一世纪,天津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天津的老百姓仍然热爱这种民间生活,财不外露,不骄不衿。吃着煎饼果子,听段相声快板,捏个泥人儿,原汁原味的,自在,舒坦。

        多情天津眼看全城

  来到天津,肯定听说了天津之眼,名字取得好,过耳难忘。天津之眼是摩天轮。它圆圆的造型恰似一只睁开的眼睛,又很高,登上它可以俯瞰全城,这功用更像眼睛了。随便走到一个城市,随便一家公园都会有摩天轮,而天津硬是做出了新境界。天津之眼是世界唯一的建在桥上的摩天轮,这与众不同的构思与设计足以让人为它点个赞。它有四十八座舱,可容纳三四百人同时观光。虽有大名鼎鼎的伦敦之眼珠玉在前,但天津之眼毫不逊色,而且隐隐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有人笑谈,去不了伦敦,可以来天津溜溜。天津和伦敦还真是像。天津以前有英租界,所以它的景观建筑有很多英伦风。小白楼音乐厅和英国圣保罗教堂仿佛姊妹,一模一样的圆形屋顶。走进海河两岸,就像目睹英国的泰晤士河风光,夜色迷离,辉煌的灯火下,不知身在何处。天津之眼和伦敦之眼一样如梦如幻,只是夜间伦敦之眼是蓝色的,天津之眼是以红色为主,似乎更明亮耀眼。

  摩天轮是和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传说天津之眼的每一个轿厢,都满载着幸福。人在桥上仰望天津之眼,就是仰望幸福。坐上去,就是与幸福同行了。而且,当摩天轮升到最高处时,如果和心爱的人相拥相吻,就会一生永远在一起,多么浪漫!所以有很多情侣来同坐,哪怕排上几小时的队也再所不惜。天津之眼的轿箱比较宽敞,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也可以站起来走动走动。它会转动半个小时时间,很稳当,越升越高,美丽的天津城在脚下。夜景最美,天津之眼的影子投射到海河里,变成一对善睐的明眸,从高处往下看,处处灯光闪烁,似一串串明珠,公路上车水马龙,海河的水泛着幽蓝的光泽。如画的风景就在眼前,相爱的人就在旁边。让人不禁感叹:良辰美景如斯,岁月静好知足常乐。

  幸福的人坐天津之眼摩天轮,这幸福会加倍。它浑圆的,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不知疲倦地一圈圈转下去,仿佛是无休无止的爱与满足。它缓缓地却大幅度地升高了,地面越来越远,有一点小惊险小刺激,是爱情里的调料。但又不像过山车那样把人的心晃当得七上半下的,摩天轮是很稳当的,是爱情中的细水常流。在最高处对视,轻轻一吻,留下了甜蜜的滋味,似乎整个天津城都见证了这场爱情。下了摩天轮,依依不舍地回望,是爱情里的意犹未尽,略带着遗憾,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而心情不好的时候来坐天津之眼,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怀着孤独与落寞,摩天轮在眼中成了一个简洁的句号,有几分伤感之美。一个人在喧闹的人群越众而出,一言不发地坐进去,隐隐有悲壮感,从天津之眼看到的海河水好比一汪眼泪,不免顾影自怜。及至升到高处,视线渐渐开阔,低处的人群显得格外的渺小,不由胸中一荡,豪气丛生,抑郁之情也就淡薄了下去。

  海河里有游船可以乘坐,泛舟这条天津的母亲河上,又是一番风景,天津的眼在天上,又在水里,迷幻的,闪烁的,要与你深情凝视。仰头是它,俯视也是它。专注地凝视着你,眼波流转,含羞带怯的,要与你倾诉心事一般。色彩在变化,天津之眼又像一盏巨大的花灯,一只彩绘的盘子,美得都不真实了。掬一把海河水,涤净岁月的风尘,天津在耳边低诉:欢迎你的归来。

  用天津之眼看天津,它的美很别致。天津,是中西合璧的城市,这明显体现在它的建筑风格上。天津的房子很值得一看。它又质朴又洋气,造型多变,随时给你一个惊喜。

  津门故里的古文化街是明清风的,门楣有人物花鸟的彩绘,朱廓青墙,细长条的窗,木制的店堂门前挂着匾额,中国味十足。它是古玩的世界,也是小吃的王国。天津那些绝技,泥人张,风筝魏,砖刻刘,杨柳青年画,这里都能找到。天津那些风味,炸糕,麻花儿,包子,推着小车贩卖的,比大店里便宜,滋味也不赖。吹糖人的老伯,眨眼功夫变出一个孙猴子猪八戒,小孩子看傻了眼。卖煎饼的大嫂,麻利地磕进一个鸡蛋,一条街泛着油香。熟梨糕花花绿绿的,大茶壶里的茶汤正沸,您不来点嘛?古文化街除了天津本地特色,还是兼收并蓄的。景德镇的瓷器,细白釉上描着雅致青花。苏州的刺绣,飞针走线姹紫嫣红的。这里也都看得见。爱淘旧物的来这里,不会空手而过,古书古画旧家俱文玩古董,可劲儿挑,看你有没有眼力见儿。珍珠水晶玛瑙碧玉,也是有的,不亚于上海的城煌庙。逢到春季的皇会,舞龙灯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唱京戏的,锣鼓喧天,一条街都活了。

  五大道和意式风情街恰恰相反,玩的是异国情调。五大道的花园洋房一幢幢,英吉利的,法兰西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德意志的,真正的民国古建筑,上百年历史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各种风格都有,这都是洋租界留下来的,天津的沧桑感也在这里。五大道有不少名人故居,像西安事变时的少帅张学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总统胡佛。意式风情街当然主打意大利风格,独门独院私密性足,袁世凯黎元洪梁启超等一众名人曾选择在此安家落户。钟楼上尖尖的顶是意大利味的,马可波罗广场是意大利味的,雪白的门楼修长的立柱是意大利味的。洋气,在这里逛,可不就是感受一个洋气嘛。五大道和意式风情街,满眼是富丽的装饰,精细的雕刻,尖形拱门或是浑圆的穹顶,甚至连窗棚上深绿的遮布,都是洋气的,可以闲庭信步,也可以叫个马车,像欧洲的绅士名媛一样优雅地坐上去,仿佛赶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骑单车也可以,一下午游遍欧洲。

  听说过瓷做的房子吗?天津有,一枝独秀,举世无双。似乎是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瓷器的英文名和中国一样,在老外眼中,瓷器就代表中国,瓷房子博物馆即为中国文化的缩影,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从陶器中脱胎而来。东汉时青瓷成熟,南北朝时白瓷成熟,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青瓷类玉类冰,是新雨洗过的晴空;白瓷类雪类银,通透莹润一尘不染。唐朝时瓷器就已顺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宋朝有五大名窑:定、汝、哥、官、钧,各有千秋争芳斗艳。元朝青花瓷异军突起,素雅而清新。明清时小家碧玉看腻了,五彩瓷珐琅彩瓷流行起来,正如雍容华贵的名门闺秀。

  来瓷房子不用翻教科书了,这是一本活的瓷器书,太奢华了,一座百年的法式小洋楼遍身嵌满瓷器,美得让人屏住呼吸,这么细致娇贵的物件儿就这么大喇喇地摆在这里,让人生怕碰坏了。数条瓷龙气宇轩昂地盘在屋顶上,青花瓷瓶齐齐地码进墙里,数百只瓷猫枕憨态可掬。一颗两亿年前的恐龙蛋默然细数流逝的光阴,段祺瑞的三彩琉璃狮在入口处站岗,慈禧钟爱的铜鹿在厅内迎客。瓷房子大厅敞亮,中空设计,从一楼仰头可看见四楼天花板。一只只鱼纹瓷盘高悬在头顶,君子碗里盛满各色宝石。厅内有很多瓷片拼的名画,家具是镶了贝壳的,价值昂贵。各个朝代官窑民窑的瓷器这里都有,阳台上到处是天然水晶和玛瑙,楼梯的扶手也是瓷片贴的,连厕所都是由瓷器装饰。瓷房子里还有很多佛像,据说其中一个北魏时期的佛头就价值一亿元,整座房子的价值令人无法想象。

  南开大学的学生是可以免费参观瓷房子的。南开大学是天津的骄傲,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培养了无数天之骄子。来南开走一走周总理走过的林荫道,想象一下周邓二人相爱相知的岁月。天津还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当他们之间的通信被世人翻阅时,“纸短情长,还吻你万千”的文字让人们惊叹伟人那细腻而炽热的爱情。

  天津的美景还有很多,盘山清奇险峻,雄伟幽深。黄崖关长城蜿蜓起伏,龙盘虎踞。水高庄园四季常绿,果实累累。天津之眼,顾盼流转,脉脉含情。爱吃麻花炸糕煎饼果子的是天津,爱喝听相声爱捏泥人爱贴年画的是天津。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它是自在随心的,风趣幽默的,亲切家常而舒适惬意的天津卫。

个人简介
陈柳钦,湖南邵东市人,研究员,教授,著名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城市经济、能源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曾在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柳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