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芳华?

赵峰 原创 | 2017-12-21 06:16 | 收藏 | 投票

 谁的青春芳华?

——冯小刚电影《芳华》

赵峰 余燕琴

2017-12-20

走出电影院时,感觉不太好。对冯小刚的电影本来就不抱太大希望,但《芳华》还是让我失望,甚至讨厌。我没有读过严歌苓的小说,所以不知道也可以不理会冯小刚对严歌苓的改编,只能就电影谈点印象。

总的印象是乏味。之前看影评,说这部反映过去晦暗年代青春芳华的电影如何感人如何震撼如何泪点多多,于是就有了期待,期待着某种可以认同的感觉,甚至期待着一次情绪或情感的张扬宣泄。观影的过程中确实有过几次小小的震撼,比如战争场面,以及患上精神病之后的何小萍在草地上的独舞。但是,这些冲动很快就被画面的平淡和主题的平庸磨灭了。

 

说这部影片粗制滥造会让人不爽,毕竟有很多人从中找到了共鸣。影片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急于被认同,因为艺术作品中那个时代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了。尽管如此,不可否认,在技术或艺术上,影片中确实存在很多漏洞或者疏忽。

“文工团”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背景。我之所以将“文工团”看成是“背景”而不是“角色”,是因为这部电影真正的角色就只是刘峰和何小萍,只有这二位的故事勉强可以将这部电影的主题架构支撑起来。整个文工团的排练和演出,日常生活和男女纠葛,都只是为刘峰和何小萍的故事演绎提供背景,增添色彩。也许文工团的工作和生活体现了创作者的某种偏好或者感知,所以被展现得最为充分和最为饱和——尽管这种“充分”与“饱和”就内容来讲是空虚和无聊的。影片刻意“美化”的那一切,与历史的现实是格格不入的。比如那一长串的大长腿。要知道那是一个有着严格的性的禁忌的时代。不可能有那么开放的服装,不可能有那么长的腿,那么短的裤,那么薄的衣。即使在部队,在文工团,人们的观念也还是保守的。如果真有那么长的腿,那么短的裤,早就成为资产阶级的大毒草了。这些精致的画面和浪漫的情景,只能来自创作者的杜撰和想象,却不能将观影者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形中。历史不是这样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可能想象那个时代会有那么一长串的大长腿。还有,那样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在经历过奥运会转播之前,应该没有几个人见过吧,它怎么会出现在云南边境的一座小城呢?

似乎是为了营造那个晦暗时代可能的光彩,在冯小刚想象的文工团生活中,男男女女之间有着自由自在而轻松愉快的交往,他们可以随意打打闹闹,开开玩笑,甚至可以卿卿我我。男女之间可以表白,可以互赠礼物,可以在工作间隙谈情说爱。文工团的天之骄子们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在世外桃源之中,在物质丰裕之中,他们不仅经常可以吃饺子,甚至吃饺子吃到怕,还可以吃到罐头,吃到肉。最奢侈的是,他们居然天天可以洗澡。何小萍因为不每天洗澡而受到歧视和排斥。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云南,我们那里的人讲究一点的一年也只会洗一次澡;那些老人们主张一辈子只洗两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结婚。《芳华》中有一个宽敞的热水供应的澡堂,冯小刚还带着大家偷窥了一次美女淋浴;在那个年代,这可是要蹲班房的。我感觉到冯小刚其实描绘的是现代的生活,但是为使它符合观众对过去的想象,他才努力贴上一些过去的标签。比如大字报和黑板报,样板戏和宣传车。

 

故事的主题似乎是讲好人刘峰和弱者何小萍在那个晦暗年代的命运。

冯小刚描绘的那个时代,表面上看起来是光鲜亮丽的,至少他有意将其描绘得光鲜亮丽一些。宽敞而明亮的训练场,青年男女们靓丽的服装,轻逸的跳跃,优雅的旋转,嘹亮的军号,振奋的音乐。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的是恐惧和压抑,苦难和悲怆,有几个团员的父亲就在狱中接受改造。编导者在那块灰暗的幕布上用力涂上一层靓丽的色彩,涂了一层又一层,看起来是真的靓丽了。可是,在好人刘峰的悲剧中,在弱者何小萍的遭遇中,那种时代的灰暗还是要显露出来。

刘峰是个好人。说什么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这种政治的炫目光环是出于政治的需要被强行投射上去的。他只是一个好人,做着那些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他一直都是模范和标兵,多次立功,多次到北京受奖。在文工团的生活中,刘峰就是颗革命的螺丝钉。长期以往,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刘峰就是为做好事而存在的。所以,炊事班的猪跑了都要刘峰放下饭碗去找。即使是活雷锋,刘峰也有自己的追求。他放弃上大学,放弃进一步提干的机会,只是为了留下来,留在林丁丁的身边。他喜欢林丁丁,从第一次见她开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活雷锋,刘峰也有俗人的七情六欲。但林丁丁显然看不上刘峰。即使成为活雷锋,刘峰也是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后代,而大美女林丁丁,喜欢的可能是那种有资产阶级情调的风流才子。最后,林丁丁嫁的是财富象征的澳洲华侨。当刘峰向林丁丁示爱并拥抱她的时候,林丁丁感觉受到了凌辱。她可以让某干事或者某班长抱,但刘峰不能。林丁丁不仅拒绝了刘峰,还以耍流氓告发了他。于是,刘峰被赶出文工团,下放到连队。

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刘峰走上了前线。他英勇顽强,意志坚定,视死如归。我们愿意看到的,就是这样革命英雄主义。在战场上,除了英雄主义,牺牲的价值何在?可编导者不这样看。在刘峰为营救战友身受重伤,血管都被打穿的情况下,编导送来这样的画外音,——他渴望战死,这样他的事迹就会被写成诗,谱成曲,编成歌,这样林丁丁就不得不歌唱他了。以这样想象来编排一位英雄,实在是有些龌龊了。我们还是宁愿相信刘峰是有着英雄主义的情结的。战争结束了,刘峰作为英雄而退伍。英雄只属于战争,而作为退伍军人的刘峰,只是一个残疾人。他的一只手丢在战场上。为了谋生,他到了海口,拉三轮车给人送货。他的车子被城管没收,要交一千块的罚金。刘峰与流氓们论理,被嘲笑,被推搡,被殴打。他曾经是英雄,曾经保护过祖国;现在他是残疾人,需要祖国的保护。但祖国在此时缺位了。伸出援手的是他在文工团的女战友,她路经此地,看到了这一切。她替刘峰交了罚金。再往后,刘峰又回到老家。他的生活依然艰难,他的老婆都跟别人跑了。自卫反击战的经历还是他人生的财富,每年他都要去祭奠他的战友,跟他们聊天,诉说他的哀思。

刘峰的生命中其实是有光彩的,在被林丁丁落井下石之前,他在一直是文工团的大红人。何小萍的命运就惨了。她出身自一个反革命的家庭,父亲被关了监狱,母亲改了嫁,她也改了别人的姓。她一直就得不到温暖,在刻意制造一次高烧之后,才得到与母亲睡一个晚上的机会。她以为进入部队之后命运就会改变了的。但是,在文工团这样一个光鲜亮丽的地方,她是那样的异类,那样的黯淡无光。女同事们欺负她,男同事们嫌弃她。她一直忍耐着,只偶尔会从刘峰那里得到一点温暖。可是,刘峰因为林丁丁的诬告而受处罚,离开文工团,她对这个集体完全失望了。在文工团奔赴前线慰问演出的时候,因为主演意外受伤,要何小萍作替补。本来是个很好的表现的机会,但何小萍对这个集体已经很憎恶了,于是一再拒绝出演。何小萍装病被军医揭穿。团长要求保密,还是做工作让她出演。正式演出之前的那场政治动员的闹剧,显得多么的庄重又多么的滑稽啊。团长热情而激昂地向边防军官兵介绍何小萍带病演出的情况,“真情”感动了所有人,场上于是掀起一阵阵“向何小萍同志学习”,“向边防官兵致敬”的交响。团长只是利用了何小萍来完成这次演出任务,何小萍也甘于被这样利用。演出结束,何小萍就被调出文工团,进入医疗部门。再后来,何小萍加入到自卫反击战的队伍中。团长慷概激昂地表扬何小萍,以及何小萍貌似带病坚持演出,本来都是可以有激励作用的正能量,但是编导者却偏偏将其描绘为一场作秀,一场苦情的表演。于是正能量就消失了。

走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何小萍,只是凭着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良知在努力工作。很多时候,环境实在艰苦,条件实在恶劣,工作的动力似乎就仅仅剩下本能了。当她风风火火为伤兵处理创伤的时候,在她动作的麻利之外,我们看到了她的麻木。她已经连续几个昼夜没有休息了,能不麻木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何小萍有着出色的表现。她在给一个十六岁的小兵处理伤口。那孩子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被烧伤,他也知道自己生命是保不住的。他的愿望只是他死后他的三个姐姐每年会轮流来边境烈士陵园看他一次。正在说话之间,敌军炮火来袭。我们看到,一向软弱的何小萍扑倒那小战士身上。她的动作是那样的敏捷,那样的优美。这样英雄主义的壮举在懦弱的何小萍身上的出现,令人激动,令人振奋。我想英雄主义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它要让人感觉到生命是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的,生命是可以危急的时刻闪光的。可是,编导者很快就残酷地将这一缕生命的闪光磨灭了。何小萍因为这一壮举而成为英雄。一向被人漠视又一向被人欺负的何小萍,一时间成为英雄,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于是精神失常了。电影这样的处理似乎是一个暗喻——舍身救人就是精神病。编导者对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主义的态度就是这样的,这里没有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无奈或者顺从。走上战场的刘峰和何小萍都是受到了处分的文工团员,在他们身上不可能有什么壮志和豪情。

 

说这是一部烂片可能有些苛刻,但这部片子主题不清楚,逻辑不合理,叙述不流畅,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天演员袁立与浙江卫视的斗争很吸引眼球。袁立参加浙卫一档节目,被恶意剪接一个神经病。电影或者其他艺术作品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生活的剪辑。不知道是冯小刚有意将生活剪辑成如此混乱无序或者说冯小刚的思维就是这样混乱无序,还是他的电影在被审查过程中被剪辑得如此混乱无序。总之,《芳华》呈现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混乱,无序,苍白,乏味。

有人说冯小刚试图要呈现那个晦暗时代的青春的芳华,正如最后主题曲所唱的那样。什么是青春的芳华呢?《芳华》所呈现的究竟是谁的芳华呢?以我们今天的价值观而论,这里是找不到什么芳华的。政治左右着所有人的命运,没有谁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看起来是刚毅正直的团长,耍弄起政治的手腕是那样得心应手;最后得知某位团员是军区副司令儿子之后团长体现出的那种关心和体贴,也都显示出他不过是个世俗的投机者。影片的两位主角刘峰和何小萍,看起来是正面的形象,但是,他们又都受到处分,受到打击,或者一直遭人嫌弃。而且,最后他们都过得很凄凉,很失落。如果要说影片中谁有光彩和芳华的话,就是文工团那些靓女俊男。他们衣着华丽,生活安逸,他们舞姿飘逸,歌声嘹亮。尽管文工团最后还是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但文工团员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她们曾经是那个晦暗时代的幸运儿,接着又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新时代的幸运儿。可是,这样一群衣着光鲜,生活优裕的幸运儿,她们又一律都是那样的浅薄,自私,冷漠,刻薄,势利,做作。这也算是青春的芳华吗?刘峰在海口与两位前文工团队友相遇。她们帮助了刘峰,但还是不尊重他,她们身上还是那种游戏人生的做派。刘峰转身的时候,她们拿着林丁丁的照片开玩笑,一个说不知道刘峰看到林丁丁这个样子还想不想摸她。另一个说刘峰的手都是假的,摸不出感觉了。这种下流的玩笑,只有极端下流的人才想得到,说得出。实在不理解编导者将这种龌龊展现在银幕上有什么意义。

 

不过,让我感受最深还不是电影本身,不是电影的艺术性或者思想性,而是电影背后潜藏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被不小心地露出来了。

每一个时代,哪怕是那个晦暗的时代,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是有积极意义可循的。哪怕是唱样板戏,上山下乡,批判斗争,都会有某些积极正面的东西潜藏其中。至于自卫反击战,不论对国家和民族,对历史和现实,对个人和家庭,对于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参与过那个过程的人来说,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实际上,我们对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历史的意义的评价,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评价。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对历史的评价需要立足于历史的现实,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之下。离开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评价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快四十年了,今天中国和越南关系已经正常化了。现在回头去看,我们可能会觉得当年的战争是头脑发热。但是,在当时那个形势下,事关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当然意义重大。我们以今天的眼光评价当时,全盘否定,其实就是否定那一代人奋斗和牺牲的意义。这样做不负责任。即使是从个人角度来看,也不能轻易否定那场战争的意义。我们前年在贵阳青岩古镇旅游,住在一家民宿客栈。那老板就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在与这位老兵的交流中发现,他对自己经历是骄傲的。一个方面,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国而战,这是一个军人最值得骄傲的。另一方面,通过参战确实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能力,还与天南地北的战友结下深厚的情谊。这些收获,都是战争赋予的。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不可能收获这些东西的。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消费时代,其实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意义,都已经被我们消费掉了,要在消费中继续寻找生命的意义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会倾向于否定我们今天难以重复的那些艰难而卓越的生命过程,倾向于否定那种生命过程可能具有的意义。实际上,对于《芳华》的编导者而言,正是因为看不到那些卓越而艰苦的生命历程,看不到那些艰苦而卓越的生命历程中体现出的青春的芳华,他们才将“芳华”反射到那些浅薄,自私,冷酷,投机的俊男靓女身上。其实,那不是青春的芳华,而是青春的寂灭。

《芳华》的编导似乎想让我们忘却那个晦暗时代的真正的青春的芳华,因为他们找不到也看不到。到了最后,刘峰和何小萍的命运显现得那样孤寂和无奈,让人感觉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毫无价值。我们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容易忘本的民族,一个习惯用遗忘来使自己轻松的民族。我们一直在批判历史,一直在否定祖先。我们批判传统文化,用一次政治运动否定上一次政治运动,我们试图通过批判,将身上所有的包袱都卸下,以为这样就可以轻装上阵了。于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笑话祖辈,经常嘲笑先烈,甚至肆无忌惮攻击开国元勋。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和批判,使我们的价值观不断断裂,最终使我们彻底失去了价值观,使我们失去自己。我们在历史上所经历的那一切,本来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因为相信有意义才热情地投身其中。可是,时过境迁之后,或者政治气氛改变之后,出于新的政治需要,我们又开始追求新的目标,开展新的政治运动,于是我们就否定之前的一切。作为政治运动,总是具有否定既往的性质。但是,政治运动的参与者毕竟是人,他们的生命会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间延续。这样,否定过去,其实就意味着否定人既往存在的价值。《芳华》让我感觉很可悲的就在这里。在编导者的操作下,刘峰和何小萍走上战场,都因为某种无奈或者不自觉,他们生命的自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是不由自主的。这就否定了参战军人可能的英雄主义。于是,牺牲的精神就贬值了,英雄的价值就消失了。

如果编导者们是想让人们反思一些什么的话,还算有良知,还算有胆量。但是,《芳华》的创作者显然是没有那个认识的深度和高度的。他们唯一敢说的就是,即使那是个晦暗的时代,青春还是有芳华的。但是,那真的是青春的光彩和芳华吗?说来说去,还能指望冯小刚能弄出什么东西呢?一年到头经常看到他在各大综艺节目中晃来晃去充当评委、导师、嘉宾。他哪有时间去好好体验生活,好好思考剧本。也许他可能拍摄的题材有限,在这有限的题材中还要避免触及什么什么敏感的禁忌,就只能整出这么个东西了。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