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典故中的汉阴故事

李家成 原创 | 2017-12-05 15:40 | 收藏 | 投票
近获浙江湖州蔡振绅先生1930年编辑的《道德课本》,书中搜集汇编了民国之前各种历史、文献、文化典籍中相关故事,内容涉及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关传统品德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每种品德之下,分别列举出了古代圣贤名士嘉言懿行典故近百则,附以民国时期的白话解释,并配插根据故事内容所作的题诗图画,是对青少年和社会大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部优良读本。
在该书第二集第四册《二十四》中,第21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陕西安康汉阴人,标题为《温常还遗》,典故语:常氏拾金,秘藏不露,得主即还,封识如故。下面简要介绍
〖典故原文明温润妻常氏。汉阴人也。正德闲。有谢姓者。因差而鬻其产。得二十金。为酒所困。解金於空园中而去。常氏偶入园。拾得之。秘不告人。以待来者。及谢酒醒。还至园中。求金不获。几欲自尽。常氏亟取金与之。封识如故。谢感泣谢之。
白话解释明朝时候,有一个姓温名润的妻子常氏,是汉阴地方的人。武宗皇帝正德年间,有一个姓谢的人,了差使的缘故,卖去了家产,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可是喝醉酒了,把这二十两银子放在空园里,走了去。常氏偶然到了这个园子里来,拾得了这包银子,就守着秘密,不去告诉别人,静心等候那遗拾银子的人到来。姓谢的酒醉醒了,回到这个空园里,寻找银子不着,急呀,后悔呀,几几乎要自杀。常氏就连忙拿了那个银子来交给姓谢的。谢氏见包封还是原样,并没有丝毫动过,很感激的哭着,一再向常氏道谢。
《道德课本》编者评语拾金不言。防人冒。智也。亟还失主。免其自尽。仁也。封识如故。不为苟得。礼也。亦义礼也。仁义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特利欲汩之耳。人能清廉。一举而仁义礼智。俱形于外。贤哉常氏也。
其实,汉阴古代的道德楷模,远不止这一例,散记在古籍文献和省州县志中的各类美德人及事是很多的。除鄙人在《汉阴文史大观》一书举有数例外,还在《汉阴历代人物》一书中介绍了几十例,恕在这里不赘述。
笔者深感,今天重温学习古人中的道德典范,仍有积极意义。每一则故事都是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急需的道德教材,可补今日应试教育、知识教育之偏。每则故事还能启发我们处理问题的心境和智慧,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个人简介
中国记协会员,陕西作协会员,三秦文化研究员,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要著作有15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