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交集究竟是缘还是债?

汪华斌 原创 | 2017-12-09 02:05 | 收藏 | 投票

 人生路上的交集究竟是缘还是债?

-----当年组织部的一位朋友感慨孙文东说在职与下岗两者永无交集的叹息!

汪华斌

昨天我竟然又与当年组织部的一位朋友见面了,这位朋友感慨当年孙文东在党委会上的讲话;说将我强制性下岗后,就不会与他们在座的人交集了;因为这将变成两条不同的平行线,肯定不会交集。这位朋友感慨说这两年竟然总是意外碰到我,难道这不是交集吗?

是啊!当年从实习生中破格提拔为单位负责人的孙文东,上台后就带来了新观念;那就是由各单位负责人直接下达下属人员下岗名单,因为下岗后就是不交集的人了;所以不需要有什么脸面过不去的问题。而这观念与我们中国人的观念矛盾,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中国人普遍存在‘人情留一线,而后好见面’的中华文化。正因为如此,即使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人也不会那么绝;因为人情留一线而后好见面的观念依然存在。然而这些在改革开放中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带来的观念就是不同轨道上的人是不相交的;所以知道下岗后的人肯定不会与自己交集,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出什么‘人情留一线’的概念了。正因为如此,当年由孙文东组织召开的党委会上用投票的形式决定是否强制性将我下岗时还是有人质疑的;说我是他的校友,将来见面是不是难堪;谁知孙文东竟然说下岗后就是两股道上的车了,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交集;所以不担心见面难堪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从通知我之日就要离开武钢而且不仅没有生活费反而扣压了我的全部工资与奖金;这就是改革开放后造就的中国人的观念。

我们知道有人统计过:“在人的一生中,平均会遇到2920万人;但只会与其中的3000人结交”。那么这3000人之外那些擦肩而过的人,就是我们定义再不会交集的人;然而对这些不会交集但当时却是相视一笑的人,估计不少人肯定还会印象深刻地保留在记忆里。当然这个统计是依据城市里人来人往的概念,如果是农村或是宅在家里的人的就不会遇到这么多人了;所以一般中国人一辈子遇到8万人也是正常的,但即使遇到少同样也会有3000人相识;这就是能说上话的概念。当然并不等于相识的人就都是你的知己,因为一般人一生中真正能深交的也就300人左右;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亲戚往来与朋友交往圈的概念,因为你的知己只会是这里面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善良的中国人总说应该是‘善待别人’;因为人生相逢能深交的也就不过区区300人而已。

然而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从熟人开始,因为下岗本来就是用熟人的工资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从而开创出中国特色的‘培养少数人先富起来’的运动。正因为如此,这些将人生路划分为不同轨道的年轻人是多么有创新意识;而且孙文东刚好还是获得过我的帮助之人。但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所以义无反顾地剥夺了我的利益;而且还归纳出人生路上再也不会交集的荒唐理论。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创新意识与观念,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社会最先富起来的人。而我则因为矢志不渝地抱着这样的观念,所以我的人生路上总是怀旧;这也是我不断出现回归圆点的现象。

我们在网络上到处见到‘坚持’的心灵鸡汤,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坚持’的人大都没有好结果。如我就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坚持不懈的人,即使下岗也没有使我放弃质量管理专业;然而我却没有任何从事质量管理的机会,因为下岗人员即使是造原子弹的也只有卖茶叶蛋的命;这就是我自从1999年下岗后虽然始终保持质量管理专业的与时俱进,但我却没有任何机会再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所以说坚持并不等于成功,反而使自己更加艰难与难堪;因为连用专业技术维持生活的机会都没有,你还能创造出什么奇迹吗?

相反我们看到我们社会的成功者全部是变脸快的人,如孙文东本是钢铁专业技术人员;可自从提拔成单位负责人后,竟然成为了管理博士而不是钢铁博士。为什么,因为只有与提拔你的领导保持一致;那么你就能成功。这也是我们社会绝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提拔成单位负责人后,竟然千篇一律地成为了管理专家学者的原因;因为人家才不坚持什么专业呢?快速变脸才是我们社会成功的最大诀窍。

在我们这个将人作为梯子的社会,最大的本事就是要会说‘再见’;哪怕这些人帮助过你或关怀过你,你也要义无反顾地敢于变脸而与之‘再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永远用新的人梯,从而成为提拔最快的人。如果你能将你遇到的8万人全部加以利用,那么你将是如何快速地成功呀;因为一般人一辈子只认识3千人,而真正熟悉的才区区3百人;这就是我们社会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提拔的原因。而我还是一个念旧的人,对所有认识的人都能念念不忘;这就是我这辈子的悲哀,因为我任何时候都不会说‘再见’;这也是我总被别人利用的原因,也是我帮助孙文东后反而是在他飞黄腾达时被他强制性下岗的人;这就是我没有适应我们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因为这是一个随时随地敢说‘再见’的年代。

个人简介
一位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民营与股份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理论与能力总是在最前排,而且成果又是最多的人。但因为对管理的执着,总是与潜规作斗争;结果失败的人总是我(请看日志连载)。正因为其黑色…
每日关注 更多
汪华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