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文化

宋广磊 原创 | 2017-02-23 13:37 | 收藏 | 投票

特朗普持续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他的政策和团队现在看起来比较糟糕,一种观点认为是特朗普塑造了他的团队的表现,一批专业精英不得不按照他的套路行事,如果这些人服务于其他的总统可以表现的得体、充满才华和智慧,但现在是不可能的。

时代也在造就属于它的声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同一批精英在不同的时代会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包装甚至不同的观点体现他的价值。中国社会在激荡变革的百年来,这一点表现的尤为充分,即使伴随社会步入稳定的状态,精英阶层表达声音也会如此,不能发声的群体也将伴随思潮而改变。

当然一般而言,一个人、特别是精英阶层的人属于他的时代也不过短暂的数载光阴,另一批新秀、或者与推动时代的力量紧密结合的知识群体将粉墨登场,普通群体基本上因为利益的纠葛而产生思想的变迁,这与前者不同,前者是基本上依循政治势力的改变而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或者时代的思潮由这两种力量作用而生,但是普通群体容易被埋没和遗忘,他们没有声音或者没有发声的渠道,精英主导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只是他们在利益格局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即使社会趋于固化,也不容忽视它,它会在社会最薄弱的地方喷薄而出。

迈克尔波特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只是精英阶层鼓噪来映衬出所谓怎样的文化,而不能调动普通群体的迎合,这种虚假的文化除去卖弄之外对于社会没有一丝改变的影响,历史传承越悠久的社会,这种造作的文化变迁越深厚,招牌、发饰、衣着、建筑、语言等等这些风潮性质的变革比较容易,而价值观、公德、格局等潜在的、实质的文化内涵很难发生改变。所以,文化是讲传承的,不会靠宣传、鼓噪一挥而就,这也解释了迈克尔的论点,那么,试图强行改变人们、特别是普通群体的文化状态显然是不可取的,也不会成功。

犹太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流离分散一直保持了自身的文化,日本大阪人的懒散至今未改,面对贫困,很多论点直接指向穷人本身和他们的文化落后,因袭而就的东西就是如此,当人们置于与生养不同的社会处境,那他们必将改变或者适于生存而调整,或者若改变一地的文化面貌,则需要对外界持开放的态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改变的正确方向。

政治生态与文化的发展最为密切,这两者终究不可区割。在技术手段和各种经济成本不断下降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力量都有了生机,只是是否有表现的机会,普罗大众中庸俗的、卑微的文化如果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才会有变革的机会,如地火般潜匿只会增长败坏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社会对任何意见、文化现象均持放纵的态度,而不能有批判的精神,那么这样做只能使得庸俗卑微的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的常态。

看看中国人对于死刑、同性恋等在西方社会充满争议的议题的态度,即使所谓精英阶层也表现出毫无认知的状态,这才是可悲的,对于文化竞争力的混乱认识也是一种不足,时而拿文化的悠久博大而自诩,时而要发展经济对文化大加痛斥,我们的文化从何处、因何而来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方式。

宋广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业余写作,偶有所感均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广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