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劝酒的文化探源

宋圭武 原创 | 2017-02-03 14:48 | 收藏 | 投票
过度劝酒的文化探源
 
 
宋 圭 武
 
 
过度劝酒大家都知道是一件不好的事,但为什么能持续存在?下面笔者从文化层面谈谈其产生的原因。
 
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行为总离不开特定文化传统的导引,而且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社会现象,就能反映出一种文化的一些深层的东西。如过度劝酒,虽说是一个微观现象,但其本质也是一种文化的深层表现。
 
首先,与文化的世俗性密切相关。中国文化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实质是一种世俗文化,是一种入世的文化。在世俗文化中,由于人们的精神缺乏超越界的统领,所以,个人总是希望在世俗行为中找到精神寄托,其结果就是将世俗事务神圣化,将世俗行为本身看成是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如劝酒,本身就是一种世俗行为,但在酒场中,劝酒就带有了神圣性。既然有了神圣性,过度也就不算过度,因为对神圣性而言,越过度就意味着越神圣和越忠诚,也就意味着劝与被劝的精神寄托越来越厚实,而不是相反。
 
其次,与文化的温饱型也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实质也具有一种温饱型文化的特征。所谓温饱型文化,实质就是一种吃饭文化,是将吃喝视为最重要事务的文化。人们之间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没有?家里来客人,“吃”与不“吃”是不一样的,也是主人待客的一个分界点。所以,在温饱性文化中,与“口”相关的事务就是首要的事务。温饱型文化的产生,根源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能达到温饱就是一种理想。民以食为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首先关心的就是“吃”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其次才是“穿”、“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劝酒,实质就是一种温饱型文化历史惯性的表现。因为在这种文化下的饭局中,让客人吃饱喝足,就成了一件重要和首要的事。而过度劝酒,就意味着对最重要事的一种高度重视。所以,在这里,过度劝酒的不合理性就通过文化而得到了合理性的纵容和释放。
 
再次,也是关系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实质也是一种关系文化,关系在这里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生命和精神的支撑。拉关系,讲关系,就成了人们日常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在饭局中,除了让客人吃饱喝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与客人树立一种良好的关系。酒在这里就是建立关系的一种媒介。酒的麻醉效果,使双方平时戒备森严的心理都得到了松弛,这时,心灵的门户也渐渐打开,双方的交流也就渐渐深入,关系也就渐渐靠近。
 
第四,与等级文化也是密切关联的。人们在饭局中所体现的文化,实质也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等级文化下,人们在饭局中也是不可能真正体现平等的。饭局和酒场,实质演义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等级礼仪,是一种变相的官本位的表演,而不是人本的实现。在这里,吃喝是纽带,气氛也是祥和的,但规矩是死的和无情的。在劝酒中,如何劝酒?谁劝谁?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不能违背,否则,就是非常的不好。所以,这里虽说都是劝酒,但对谁可以过度劝,对谁不能过度劝,是需要斟酌的,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存在的一种普遍情况是,下级与上级喝酒,下级总是要尽量表现忠诚和谦虚,而上级总是要尽量体现威严和慈善。至于最后到底是上级喝多还是下级喝多,最终取决于双方在饭局中的临阵博弈,取决于谁的应变能力强和谁捉了谁的大头。
 
第五,与面子文化也有深层关联。面子文化本质就带有一种虚伪性和不诚实性。面子上是一套,内心世界又是另一套。为了顾面子,明明是饿的,偏偏说是饱的,明明心里想吃,嘴上又说不想吃。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一种信息不对称,就容易导致饭局中的一种过度谦让和过度热情。对主人而言,在劝酒中,起劲对客人敬酒,一方面,也是给客人以面子,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客人是一片诚意,而不是虚情假义。对客人而言,也需要通过主人的热情行为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了解对方的真实心理,虽说酒多伤身,但在肉体产生痛苦的同时,客人也在主人的劝酒中找到了一种尊严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过度劝酒,在劝与被劝双方,都有一种潜在的供给和需求,是双方在面子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自虐与他虐的结合,是一种互动的产物,而不是问题仅仅产生在某一方面。
 
总之,从理论角度讲,过犹不及,任何事情做过头都是不好的,过度劝酒也一样,这个道理大家也不是不明白。但在实践上,解决过度劝酒,就不仅仅是一件理论上的事,这里就需要一个文化的整体改造问题。目前,中国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其中文化改造就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过度劝酒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国家整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政编码:730070   
作者职称:教授    
 e-mail:gssgw007@sina.com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