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起来读了本书

赵峰 原创 | 2017-03-21 08:56 | 收藏 | 投票

半夜起来读了本书

2017218日。

晚上睡得早。半夜醒来,睡不着了。才一点多。

于是看书。手头是一本利茶·萨克塞纳写的《阿玛蒂亚·森传》。

我对阿玛蒂亚·森有着特殊的敬意。1,森是印度人,亚洲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森的经济学被称作“穷人的经济学”,森被称作“经济学的良知”以及“斯密的传人”;3,森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和任教,曾经是琼·罗宾逊的学生和同事;森的思想中有着琼的有些成分,比如对穷人的同情,对分配的关注;我对琼·罗宾逊一直充满敬意;4,森的著作中对中国的遭遇保持同情,对中国的成就保持敬意,对中国的政策保持公正的态度; 5,在我知识成长的过程中,森的著作给过我很多启示,或者说我从森的著作里补充过很多营养。

我最早阅读的森的著作是《贫困与饥荒》。从森那里我清晰地了解到,饥荒的发生不是因为粮食供给不足,而是部分人群的生存权被剥夺,或者说因为粮食购买力分布的不均衡;我还了解到,政治体制对于饥荒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民主体制由于面临竞争压力,政府及政府官员有更大的激励去预防和控制饥荒;而专制体制则不然。所以饥荒经常发生在专制体制下。我从《贫困与饥荒》中还认识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简单的逻辑和清晰的表达,详尽的材料和缜密的逻辑,等等。森用南亚几个国家历史上几次重大饥荒的例子来阐释他对饥荒产生、蔓延及其影响的分析,在我看来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分析。后来我又读了《以自由看待发展》。这部著作似乎是对森经济思想的一个概括和总结,这是一部具有经济学哲学性质的重要著作。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森讨论了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自由的关系。在森的观念里,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其基础是自由权的获得。发展意味着人具备生存的自由权,免于贫困和疾病的自由权,以及迁徙及表达自己意志的自由权。自由既是发展的构成内容,同时发展的基础保障。之后,又读过《经济学与伦理学》以及两三本讨论贫困或者平等与不平等问题的著作。最近读过的,是《身份与暴力》。森一生勤奋研究,辛勤写作,可谓“著作等身”。即使是中文版的森的著作,我也只读过一部分。另外,森的思想相当丰富,涉及经济学的好几个领域。在福利经济学的其他方面,在社会选择理论,发展指数制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我的了解只是森丰富思想的一个方面。不过,有这些,已经让我足够敬仰森了。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森的这本传记,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森的传记。我前几天还读过赫希曼的超长篇的传记《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其中就很多次提到过森。森与赫希曼,曾经是同事,还是亲戚。森的这本传记倒是很容易读。很显然,作者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而很可能只是一名记者。传记主要介绍了森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他的成长与婚姻,以及他获得诺贝经济学奖的经历及在印度引起的轰动。作者显然很为森作为一个印度人或者孟加拉人而自豪,很为印度的文明传承而自豪,比如作者用很多篇幅介绍了森在印度的成长环境,在很多地方讲到森的家庭与泰戈尔的关系。但是,作者显然不具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不具备从学术的角度理解森的理论贡献的能力,所以,对作为印度人的森,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森的介绍是充分的,鲜活的,而对作为经济学家的森的介绍则是凌乱的,肤浅的,单调的。显然,这部传记不是写给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看的,而是面向大众。这样简单的描述,对于我们用很少时间来了解森,是有帮助的。我夜里一点多开始读这本书,三点多就读完了。读完之后,还可以睡一个回笼觉。

我还是从中获得一些有意思的信息。比如森的婚姻。森的第一位夫人印度人,而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他们因为各自对事业的追求而离异。森的第二夫人玛莎是位经济学家,而且是那位著名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侄女,在赫希曼的那部超长篇传记中提到过此事。森与赫希曼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同事过,他们相互欣赏。森为赫希曼的名著《激情与利益》作过序,他称赫希曼是二十世纪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玛莎去世后,森与艾玛·罗斯柴尔德结婚。艾玛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出身于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意思的是,去年我曾经很艰苦地阅读了玛莎的两部著作《经济情操论——亚当·斯密、孔多塞与启蒙运动》和《帝国豪门——18世纪史》。我之所以说“艰难地阅读”,实在是因为这两本书很不容易读。两本书不容易读的原因还不一样。《帝国豪门——18世纪史》从十八世纪英国一个家族在文化启蒙及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事业拓展、文化参与的角度,描绘和分析了英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我的理解是从家族史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史,解释社会变迁对家族关系的影响,以及家族关系变迁中反应的社会变迁。这个叫做“约翰斯通”的家族似乎还与英国启蒙运动中的某些先锋人物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其中包括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这本书之不容易阅读在于,主题的难以理解及线索的难以把握。这本书的正文有220多页,而注释却有150多页。历史学家那种严谨的考证,一直让我敬佩。森被称作“斯密的传人”,而他的夫人却是研究斯密的专家。从《帝国豪门——18世纪史》中可以看出,艾玛对斯密的著作和思想是相当熟悉的。这一点在《经济情操论——亚当·斯密、孔多塞与启蒙运动》中也有充分的表现。这是一本有着深刻思想的著作。作者对十八世纪英国、法国几位著名思想家,包括斯密、休谟、孔多塞和杜尔哥的经济思想,联系启蒙运动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所谓“经济情操”——我的理解是——作者试图表达的是,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们的经济思想,是与对社会文化,道德情操,制度变迁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关注经济问题的这些思想家,同时在关注文化的变迁,道德的进化,制度的变革。十八世纪的经济学是有情操的,这意味着经济思想家们不是将经济问题当成单纯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是将人当成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追求者,不是将社会简单假设为市场。比如,斯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并不仅仅指市场机制,还包含着他对社会进化机制的理解,对经济行为的无意识后果的解释。这本书之所以很难读,关键不在于主题和结构,内容和写作,而在于翻译。不客气地说,整本书里,不通顺的句子比通顺的句子还要多;很多的词义表达不清,显然是翻译的问题。我甚至以为,此书的译者,只具备很低层次的英语水平,很低层次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很多段落和句子的翻译,不仅词不达意,含义不明,甚至显得荒唐可笑。我以为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荒诞不经,可能是直接使用翻译软件的结果。我意识到这本书很有意义,于是艰难地读了两遍,还是有一些收获。我现在对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原理,有一个比之前更深入的认识,就得力于艾玛这本书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早一点出另外的译本。

因为睡不着,我用两个小时读完了这本《阿玛蒂亚·森传》。这两个小时是我从夜里偷来的,能有一点点收获,我已经很满意了。

PS:三月十九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请到了森做讲座。得知这个消息,我一时兴奋起来。我非常想去瞻仰一下这位大神。森是在世经济学家中我最崇拜的哪一位。科斯之后,我以为唯有森是真正的经济思想家。因为有事去不了。还是继续读森的著作吧。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