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还有上升的渠道吗?

张鸣 原创 | 2017-04-11 17:0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我们的社会还有上升的渠道吗?我的回答是:有。但的确相较于8、90年代,窄了一些。其实,在任何的时代,底层的人都有上升的渠道,即使在西周这样的封建社会,人的身份地位几乎完全固化,也有平民可以通过参与办理跟商业有关的事宜而有钱了,有钱之后,就可以从周天子那里买爵位,改变自己的身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做官几乎全凭门第,但寒门士人,如果诗才卓越,也有被大人物看上而跻身高位的。只是说,这样的社会,上升渠道太窄,窄到了一般人无法通过的境地,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这个概念,现在又回来了。人们普遍感到,出身草根的人,要想升上去,难度比此前大了很多。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个农民,只要肯干,而且脑经活络一点,成为农民企业家似乎并不很难。但是,现在这样的奇迹,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了。在我们这个行当里,虽然是个草根,但经过高考然后一步步变成名校教授的人,当年有很多,但是现在似乎也比较少见了,如果没有机会去欧美名校读书拿学位,回国做名校的教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其实,就算是在人们公认的好时候,一个草根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是相当大的。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从北大荒农场爬上来的人,深有体会。我们跟那些在大城市长大,出身好,随时可以请教到大学者的人比起来,求学的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路遭受的白眼,人为的障碍,多到不可胜数。就算是你现在已经有点名气了,人家也会说你做学问野狐禅,没有家法,如果换了一个名人之后,即使他做学问的风格跟我类似,人家也不会这么说他。

  出身阶层不同,各种社会和物质资源的差异,导致人在上升过程中的难易有别,估计任何社会都一样。即使在美国,由于网络新技术的结果,也导致了底层社会中人上升渠道出现了新的难度,阶层的鸿沟也加大了。但是,在我们这里,阶层固化的最大原因,还是制度和结构性的。

  人们早就注意到,进入名校读书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越来越少。很简单,就是因为现在中小学好的师资越来往城市集中,只要没办法进城市中学,特别是优质的城市中学读书,高考进名校的机会就越来越低。但是,作为农民子弟,即使是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城里打工多年,有可能进城市优质中学读书吗?就算孩子绝顶聪明,在小学那关,就已经被卡掉了。尽管城市化已经被官方认可,但城乡二元的制度魔障,却依然存在。

  极个别挤进了名校的农家子弟,进来之后,想要出息,也千难万难。我接触过多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学习的信心,无论如何都很难调动起来,就算他们比城里孩子更努力,好像总也赶不上人家。有个在人民大学最好的金融专业学习的农村孩子,由于老是挂科,毕业后居然想去做保安。他跟我说,原本想在家乡或者别的县城找个工作,可是那里的“好工作”,都被由关系的人占满了。事实上就是如此,乡里的孩子,即便读到博士毕业,如果留在大城市,找不到一个能给他分房子的单位,光奔房子,几乎就是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除非,他或者她能找到一个权贵或者富家投靠了。想要毕业后创业,白手起家,就更是一个严重不靠谱的梦。一个偶然成功者的后面,会有一万个或者更多失败者的尸体躺在路上。而如果想去小城市,没有关系的话,欲求一个中学教师的职位都得不到。

  所谓的阶层固化,其实就是指底层的佼佼者没有上升的渠道,或者说这种渠道过于单一和狭窄。庸庸碌碌者,其实谈不上这个问题。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横着底层草根阶层中优秀分子面前的障碍太多,这些障碍又大多是制度和结构性的,说到底,实际上都是些人为的障碍,就不能不让人特别的愤怒。能升上来的,人为的努力当然也是有的,但更多的,其实要靠运气,而运气,眼见得离草根是越来越远了。

个人简介
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现在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书。在吃粉笔灰之余,喜欢写点不不伦不类的文字,有的被视为学术著作,有《武夫治国梦》、《乡土…
每日关注 更多
张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