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课书中的国家情绪

董治国 原创 | 2017-06-14 21:30 | 收藏 | 投票

教科书中体现着国家的意志,这样说应当是对的吧。

翻翻儿子的历史书,看到明清时代的历史,里面浸润着浓浓的一种情绪。---好像明清时代没有走上资本主义是一种遗憾。

这种遗憾我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的向往。

我上学的时候是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情绪影响了多少的靴子。

在我成长的年代,社会的舆论情绪中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向往。因为这种向往,也演变成了对自己国家的贬低。

崇洋媚外,这样的情形能够责怪谁呢?你国家的教课书中都渗透着对资本主义的向往,又怎么能够责怪长大的学子呢?

难道崇洋媚外,向往资本主义生活的思维,与历史教科书中这样的情绪没有一点关联吗?

 

历史应当是不带感情色彩的“述而不作”。

 

我们来探讨探探讨。

曾经的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是“透着血和肮脏的”,向往资本主义,难道是希望国民经受这样的时代吗?

即便经受了这样的时代,难道就会达到一种西方的民主?

资本主义和民主和政治体制是两码事--是三码事。

我怎么解释呢?科技使得生产力提高,使得社会财富让一部分人掌握,这部分人是不再依赖于原来的国王,原来的国家体制而拥有资源的支配权。当原来的国王不拥有资源的绝对的支配权的时候,他的权力就消失了。另外的政治体制就取代了原来的皇权来进行社会管理。

从字面的解释来看,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为主导的主义。但是,原来的工业资本主义只是工业资本家主导的一种社会生产模式。他和政治体制毫不相关。

这个问题好复杂,这里仅做探讨。

 

个人简介
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用简单的道理来理解整个世界。 并希望用并不虚无缥缈的构想去实现某些设想。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