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职场技能“灰色地带”?

王运齐 原创 | 2017-06-26 11:11 | 收藏 | 投票

逃离职场技能“灰色地带”?

作者:王运启

面对职场转型、用工慌等困扰与纠结,职场人好似被文火慢炖成的一锅“大杂烩”,个中焦虑、忐忑、浮动、释放似乎要一涌而出。然而,不论怎样,过去的总会过去,到来的总会到来。在职场这个圈子混,就必须经常关注并了解职场的悸动与变化,这体现了职场人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与我们每一个身处职中的个体都息息相关,也反映了当前职场法则的转变以及职场中人的差距,见证一些新型职场潜规则的出现会为职场人带来的是机遇?挑战?亦或是馅饼?陷阱?这需要仔细甄别,力图走出“灰色地带”。

灰色技能——你不是我的唯一

案例:于小姐曾担任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行政部主管一个多月,在公司组织的员工聚餐中,她和自己的助理当时都是喝饮料,在给老总敬酒时,她们没有按照老总要求喝白酒,当时老总就说她们不会营造气氛,有点不高兴。不过于小姐和助理当时没在意,还微笑解释自己确实不能喝酒。哪知在聚餐结束后的第二天,于小姐和助理就被解聘了。

听起来于小姐被解雇的理由有些荒唐和莫名其妙,该公司却解释,解聘的原因是于小姐平时工作没有做到位。于小姐一个月来,没有完善相关制度,也没有招聘到一个企业可用之人,怎么适合继续做下去呢?后来,经理毫不讳言:老总觉得于小姐没有在酒桌上调动大家的喝酒兴趣,认为她不适合在行政部继续工作下去。也许于小姐当初喝了那杯酒,也不至于落得被离职的下场。

解析:从前是学历证书称霸职场的年代,硕士学历、博士学历、各种英语考试证书、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这些都是求职中有力的砝码。当学历、证书的作用逐渐减弱时,当下的“灰色技能”被很多公司看重,成为很多人求职、升迁、创造业绩的重要法宝。

与过去在学历、文凭、经验上的较量相比,如今的职场人越来越重视灰色技能的比拼,最新调查表明,七成人认为职场“灰色技能”很重要:会唱歌、酒量好、打牌、处理人际关系等软实力,却在改变职场升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还没有看简历就先询问应聘者是不是能喝酒、会不会打麻将、歌唱得怎么样、舞会不会跳等,主考官往往先通过诸如喝酒、打麻将、唱歌、跳舞之类的“灰色技能”先筛选出一部分人,然后才进行其他方面能力的考核,这使得很多应聘者不得不忙里偷闲地进行“补课”。

建议:喝酒、唱歌、搓麻将、打牌等许多能够用来搞好人际关系的“灰色技能”实际上属于员工交际能力的一部分,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要求应聘者掌握一些“灰色技能”,大学生或职场中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交际技能等无可厚非。但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灰色技能”的前提是该员工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其他的用人标准,“灰色技能”只能是敲门砖,只能是润滑剂,“灰色技能”发挥作用还是需要真正的能力来支撑的,否则也难以长久地被领导和同事认同。

虽然“灰色技能”对处理人际关系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但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出发,同时,这种实力的发挥也要看所在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具体岗位的性质。如果以后你从事的是技术性很强的岗位,本身不需要你会唱歌、跳舞、喝酒、讲段子,那你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刻意去学这些技能,不如将这些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毕竟大部分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会高于对灰色技能的要求。

另外,如果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而仅靠“灰色技能”溜须拍马等来获得机会,那也往往很难在企业中谋得长久的发展。毕竟在多数单位的多数岗位,对员工的考核最终还是业绩说话。

口袋技能——潇洒走一回

案例:在一次招聘会上,某著名外企人事经理说,他们本想招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结果却破例招了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让他们改变主意的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这个学生当场拿出了两块钱。人事经理说,当时,女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在面试一关即遭到了拒绝,但她并没有气馁,一再坚持。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当经理与女孩谈完了相关话题后说:“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但内心还希望要一位有经验者时。”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问:“如果你没被录取,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我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同时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两块钱由我付电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也笑了说“请你把两块钱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后来经理道出录用理由:第一,她一开始便被拒绝,但却一再争取,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第二,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第三,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第四,女孩自掏电话费,反映出她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而这些都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解析:职场中的机遇只是成功的有利条件,能否成功,取决于主观努力。如何努力?主要是选择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制定行动的计划和方法,以及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应变的措施等等。所谓“口袋技能”,就是无论身处哪一行业,哪些岗位,都能随时拿出来用的技能。例如思维能力,给你看一份报告,你能否简练地概括其内容,指出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又如沟通能力,当别人不同意你的做法时,或者双方观点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应付。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比如海投应聘简历,却“命中率”极低,或者面试时总是得不到企业青睐,就业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而外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究其原因,和大学普遍重视对学生职前培训,让学生掌握“口袋技能”是分不开的。

建议:求职时,投递个人简历考验学生或职场人自我展示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口袋技能”;面对职场或用人单位的招聘现场,口袋技能中的临场应变力与关注细节能力也非常好重要。求职者应根据应聘企业和岗位的特点,来调整和修改简历,让招聘人员看出求职的诚意,尽量不要“全面撒网”,因为不同的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并且,人在职场,一句话一个动作,既可以扭转败局,也可以把事情弄的无法收拾。至于如何去做,只有去充分利用睿智的大脑了。能自行创造机会并学会把握的人,才是职场中的智者,才是职场生存和发展的蓝海战略的发掘者。口袋技能的增加,更说明做一个有实力的职场人是何其重要,这也是关键时刻职场人能够挺身而出为自己创造机会,潇洒走一回可炫耀的资本。

淘职技能——让我欢喜让我忧

案例:就某家知名公司工作的罗先生来说,做了3年业务员的他认为现在的工作根本就不能让他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所以,一直想跳槽。但是公司对业务员的待遇很好,况且公司老总在他找工作最初对他有着知遇之恩。所以即使他心里想着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去找,只能偷偷摸摸地投简历,也因为当前的工作压力而没有时间应聘,错过了几次绝好的发展机会。

罗先生觉得如果公司能给予他一定的上升发展空间,他也许不会这样心猿意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罗先生发现,好象公司根本没把他当成一回事,短期内不可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经过考虑,罗先生仍旧继续他的“淘职行为”,随时都在关注机会,如果可能他将随时离开,义无反顾。

解析:由于用工荒、通货膨胀等因素,很多职场人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后期待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于是骑驴找马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热词“淘职”应运而生。不管对于单位还是对于个人来说,当下可供选择的机会都增加了,人员流动性也增大了,这样的结果就使淘职现象越来越流行了。招聘企业越纠结,求职大军越淡定,求职者对同业薪酬福利更加关注,对招聘信息也更加敏感

不怕没工作就怕工作不好。眼下的人才市场供求形势反转,求职者“货比三家”的“淘职”技能也顺势升级。一淘平台,二淘机会,三淘薪酬。相比之前求职族的畏缩盲从,淘职客显得从容淡定,没有多少顾虑。

然而,淘职是有风险的,如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淘职就是一次成本投资的收益问题。如果先辞职再找工作便是这次风险投资的先期效应,这种风险投资的成本很大,并且充斥太多的变数,市场的饱和、个人问题以及机遇状况都有可能将这一投资行为持续。而且,一旦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达不到预期的话,那所有的投资就失败了。

建议:对于这种习惯职场淘职的人士在招聘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对于职场人或大学生而言,淘职跳槽不能光感情用事,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要建立在自信与实力的基础上,而不能盲目“淘职”,跟风跳槽。为此,提升淘职能力,要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好要点这关乎自己的信誉

1、谨慎思考,客观评价,多方咨询做到知己知彼,仔细小心,不要轻易为了一个希望去冒险;

2、广结人缘,广铺路子突出特点、优点,重点捕捉,并有计划性地给自己放个假,借假期调整好心情和精神状态,当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充电”。

3、并且要提前申请并正式约见,态度诚恳,公私分明,遵守程序并协助交接,讲究职业道德,尽量降低公司损失。

此外,一旦一个企业无法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即使强制人才留下来也是没有用的,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与其挑淘职员工的毛病,不如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找根源,用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塑造好的企业形象、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或许员工淘职行为也将渐成“颓势”。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王运启,本名王运齐,被业界冠以“中国营销第一诗人”的美誉。
每日关注 更多
王运齐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