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解构知识

辛一山 原创 | 2017-07-16 23:41 | 收藏 | 投票

 对知识一词作简略的哲学解构

首先我们要面对的是知识的定义。一般认为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柏拉图给知识下过定义,他说知识具备三个特征:知识是可以被证实的(justified);是可以被相信的(believed)和具有真理性(true)。

这里我给出一个较为简洁的哲学定义:知识就是有效的观念。因为观念来自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有效就是经过验证。

谈论知识,大家想到的就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最初是在《新工具》这本哲学、逻辑学的重要代表作中阐发其“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的。培根写到:“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

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正体现了这种近代的理性精神。他深信,人类统治世界的力量深藏在知识之中,而不是宗教所宣扬的那样在于上帝。培根知识论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强力冲击,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培根这样说:“野蛮人、文明人的分界是以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为标志的。农业的文明是人类的第一次革命,而把科学应用于工业,正是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革命。”培根所倡导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现实的科学观。这样的科学观念导引着英国走向资本主义的社会革命和生产技术的工业革命。

法国哲学家福柯对知识有不同的解读,在一本书名为《规训于惩罚》中福柯说:“权力制造知识,知识巩固权力”。 福柯是从社会秩序的维持和规则制定方面来理解知识的,也就是说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规则,规则由统治阶级制定,因此“权力制造知识”。 简单介绍一下福柯独特的思路。福柯从人类最基础的语言结构开始研究,他认为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产生都被一些程序所控制、删选、分配,他们的作用是转移权力和危险,应付偶然事件。话语的控制手段首先是排除,即规定一些言语禁忌,以理性的名义将一些言语打成非理性言语或疯癫话语加以排斥;以真理的名义将一些话语定义区分为谬误。福柯是这么理解权力的,“不能简单的将权力理解为支配关系,权力是人的生存方式,而不仅仅是压制手段,任何人都无法垄断权力,每个人都在被支配的同时,又在实施着权力。权力通过一种类似网络的组织被实行,并且个人不仅在权力的脉络之间流转,而且永远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体验到权力支配的同时又实行着权力。

这些道理怎么理解呢?我这么说明一下,被支配的同时又体验到实行权力很有概括性。美国人民被无辜的带进一场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但美国人民又享受着全世界各国的尊重;朝鲜人民在外界看来被很大程度的支配着,但在金正日死后和核弹爆炸之后却使得全体朝鲜民众感受到被尊重和自己的权威。相反所谓“自由”的南韩人民却难以得到朝鲜人民那样的被尊重感受。被支配与权力感是相辅相成的,苏联时代的人民虽然现在被定义为”缺乏自由“,但那时候的苏联人却可以拥有很大的权力和权威,在世界各地都不会被小看,即使是美国也不敢随便得罪苏联人。现在苏联变成了俄罗斯了,虽然”自由“了,但即使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美国人也照样随便的戏耍,什么时候权力大,相信这么解释可以让读者比较容易明白。

福柯最重要的结论是“知识巩固权力”。没有知识当然没有话语权。例如我们在加入世贸时,人家随便打压,什么 “汇率” 、“倾销” 、“市场化”等等就将我们忽悠了一遍又一遍。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经历过无数的气候冷暖周期的变化,地球冷暖周期变化是一个常态,可是由于没有知识,别人说什么“温室气体”我们就只能跟着他们转。

再仔细辨析一下”知识巩固权力“。现在的社会不讲信用,贪腐泛滥。这是因为没有知识所致。我们因为没有知识,从社会主义转而开始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化“,如果有知识,那么就可以从马克思经济学里面找到商品交换和分配的合理理论解释,而且可以解释僵化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由于斯大林的误导。就是因为没有知识,我们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这样没知识的结果是导致全体党员和民众的理想和信仰的缺失。既然信仰和理想缺失了,那么人们的行为就短期化了,短期化的行为就是追求眼前利益,这样贪腐和欺诈行为的大量出现就在所难免。因为没有了长远目标,人们只为当前而活着,当然就会不顾一切的追逐私利。

而私利的追逐又反过来消弱“权力”,所以才需要什么维稳。维稳的关键是确立长期的目标,让人们的行动为长期化利益服务。例如,社会稳定、政府稳定,生活模式固化,那么人们就会在意自己是否可以继续正常的在这个社会里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讲究信誉。说谎和贪腐会危及子孙后代,没有信誉就会失去长远的利益。所以社会稳定向前发展必须是我们行动指南。随便的更改共产党的发展基础“社会主义”原则,当然会引发社会民众的思想混乱,大多数民众和官员都会错误认为“社会主义”难以长久。这样的情况当然会贪腐横行,诚信缺乏、行为短期化。

所以,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看起来是权力降低,实际上是知识的缺乏!有知识就知道什么是基础,必须坚定的维护。自己的没知识导致民众的失望,这是自乱阵脚。“覆水难收”,想要再恢复到毛时代,是没有可能的。但是,现在老天又垂青于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出现债务危机,这实际上已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这正是我们“拨乱反正”的大好时机。在理论上宣传资本主义市场化模式的危机发生必然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了满足选民的意愿,导致政治家们的行为短期化,普遍出现透支式的债务危机。资本主义所谓的“市场化”和“民主化”都有其难以根治的弊病。

现在的社会治理关键是确定政府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前景,让民众有信心、有信仰,这样民众和官员自然地会使自己的行为调整为长期化的行为。日本的企业管理就是将企业的前景与工人捆绑,让工人的行为长期化,因此日本企业员工的工作是最自觉和最有成效的。原因是使工人行为追求长期化效果。

没有知识就没有权力有很多的例子,例如金融货币理论、GDP、贸易理论,这几个方面我们研究时间短,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只能跟着别人的思路跑,当然话语权就在别人那里。就会经常地发生“汇率”问题、反倾销问题。

从结构学和规训方面看,”知识巩固权力“并非虚言。没有知识,随便跟风或者放弃自己的知识基础,当然权力就要受损。俄罗斯就是明证。没有长期的发展方针,随便的改弦更张,理论方面的解释又没有跟上,当然跟着就会出现权力退化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让民众的行为追求长期化效果,当民众觉得社会有稳定的发展前景,行为自然就会抛弃短期化,追求长期化效果。选择很简单,要不然放弃自己的权力,重构新的、稳定的长期结构象俄罗斯(能否如愿很可疑)。要不然就是坚持原则,回归基础设想,走新的社会主义,为全民利益服务。不能再这么没有知识的混下去了。

与福柯同时期的有一个英国的小说家奥威尔写了一本《1984》的书,1950年写的。当时,为了反对斯大林苏联,此书被一直在西方受吹捧。但我们看奥威尔的书中结论“无知就是力量”、“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我们就知道其逻辑水平和学术水平。奥威尔在书中偷欢概念,用不同的概念来进行逻辑推理一会国家一会儿个人,推演的过程貌似有理,实际上犯了偷欢概念的逻辑推理毛病。不值一驳。

这里我要推出一个新的观点“知识就是财富”。从专利制度中我们可以知道知识可转换为财富,这里可比较直观的了解到知识就是财富。但在经济学含义上我们还要仔细的对这个观念加以阐述。

人类社会的财富包含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有形财富是各式各类适合人类食用和使用的物品。无形财富则包含各类生产技术和人类生存的技术和技巧。生产技术好理解,法律制度、政治制度都是人类生存经验积累和总结,是简略化的知识。也是最低经济成本的社会生存机制,也即人际关系准则。不同的生活、生存环境会演化出不同的生存经验和制度,这些都是珍贵的无形资产。人类的每一进步都跟这些无形资产的发展进化紧密联系。工业革命等生产技术进化是财富好理解。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政治制度是财富则容易理解。现在存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劣对比则在学术上就出现很大的错误判断。

实际上社会主义有国家计划和总控的经济发展优越性,资本主义有调动个体劳动积极性的外部激励优势,各有优劣。很多没有哲学知识的经济学家,以自己的固执片面观点己见对所处社会政治制度进行不切实际的辩护。其实质就是没有智慧,也可以说不哲学、不科学。知识财富在具体上讲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财富,它是无形的,但人类进化则依赖于无形知识财富的继承与发展。生产技术如是,社会政治制度复绿制度也如是。知识就是财富是对知识的另一哲学解构,是继“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权力”之后的第三种哲学解构。以后的学术发展有可能出现对知识的其他哲学解构。

以上是对知识一词进行简略的哲学解构。

辛一山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早年经商,从事国际金融与贸易,涉及行业众多。2004年顿悟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得失,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遂转而进入理论研究,现成为全职的理论研究者(偶有授课或开讲座)。诚恳地希望网友们给予指教。有学术探讨或指正观点…
每日关注 更多
辛一山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