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

张云计 原创 | 2017-08-17 08:40 | 收藏 | 投票

 讨论

与龙总研讨,他讲到共计有三万多个摄像头,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如此数量的摄像头,难度不小——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诞生了摄像头时,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其作用最好描述,使用逻辑也是最容易的:只要在需要监控的地方安装好摄像头,这头有人死死盯住了屏显就够了。倘若需要的话,可以四班三运转——人歇但不让摄像头休息,可以完全实现远程的监督,甚至控制。

1992年做北京燕莎中心时,其购物中心已经有几十个摄像头,就得做多个显示屏,特别的在一个大屏上做四分、九分,当某一个画面显示异常情况时,可以直接切换到大屏幕上显示。为了保留证据,还会抽出一定比例做录像。

到了2000年代之后,技术进步加上工业品价格大幅下降,百荣世贸已经有几千个摄像头了。到了这种量级的时候,就是有光盘录像,想要维持一定比例的数据记录难度也大得多了,存储是大问题,后期的查询更是难度非常大。至于现场监控,屏幕之多已经是人眼难以应付了。

如果量级到了几万支,如何运用?如何管理?确实是个问题。

量变与质变

要保证处理有效,创新是必须的,运用老的方法会形成海量计算,处理不驘。

当年的百荣世贸商城,单体面积就达到了40万平方米, 主营经营服装,要多少品牌才能填满?需要多少精力才能运营出彩?这些当年都是挑战,经营摸索成功战胜了挑战。

量变最终一定导致质变。

逻辑

量变导致了质变,但处理的逻辑仍然不变。

要从设计的初衷分析起:设计的摄像头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政府对于安全的需求?还是大量现场巡视工作需要耗时、耗人,用设备代替人工?还是心理的威慑?等等

不同的目的,必定对应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倘若选择了错误的方法,那么多的摄像头最多只是浪费了能源——虽然一支摄像头的能耗只是20W上下,但架不住数量巨大,更关键的是它没有用。

工业品的价格下降,造成了设计不讲究,不少情形之下只是堆砌而已。可运营起来可就不容易了,需要动一番脑筋的。

让思想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张云计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生于1966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张云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