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三十二)
历史总是在循环
历史总是在循环。文化不变,历史本质很难变。但历史的循环,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另外,对于历史的循环,当代人总是不承认,这就是一个问题。当代人总是被假象做迷惑。
对熟悉的人人们可能反而会有偏见
对于不熟悉的人,人们很可能承认其有极恶的情况。但对于熟悉的人,人们总是对其极恶的情况不肯承认。其实,有很多极恶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熟悉的人身上。为什么人们对熟悉的人存在极恶的情况总是心理上不肯接受,也许是一种进化的本能。因为承认了,一个会陡然增加自己的恐惧感,这不利于其生存状态的最优化。二是承认了,其他人对自己也会有偏见,会产生远离意识,这也不利于自己的社会存在。
有良心的人与没有良心人的区别
有良心的人,干了坏事,会有歉疚感,而且良心越多,歉疚感越大。没有良心的人,干了坏事,不仅没有歉疚感,而且极力掩饰坏事。不担心人干坏事,因为犯错误人人都有可能,关键是有没有良心,这是问题的根本。若社会大部分人没有了良心,这世界就离毁灭不远了。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是讲不讲规则。讲规则的,就是君子,不讲规则的,就是小人。说君子爱名,小人爱利,这并不是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小人其实也爱名,而且可能比君子更爱。因为小人贪婪,必然对名和利都爱。而且小人为了名和利,会不择手段。
科学其实也是一种信仰
学界将科学与信仰区别开来,科学属于确定性,信仰属于不确定性。宗教是一种信仰,因为宗教涉及不确定性,这也是大家都承认的。对于科学如何看,如果细究,我们发现,其实,科学本质也是一种信仰。因为科学本质也是不确定性。因为科学发现的历程,按波普尔的观点,其实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证伪的过程,说明科学本质就是不确定的,这也就说明,科学本质也是信仰。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人类都活在信仰的世界里,除了信仰,别无其他。人为信仰而活,人也为信仰而死。从不确定性角度看,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只是一个的不确定性成分更大,一个的不确定性成分更小而已。但本质都是不确定性。
宗教也是一种科学的存在形态
宗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科学的存在形态,是一种对待更大不确定性的一种科学。宗教对人而言,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不确定性问题,一类是终极意义问题。两类问题都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越是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的地方,宗教的生长越有可能和必要。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比较,海洋文明不确定性更大,海洋文明对宗教的需求要比农耕文明更强烈。自然灾害更多的地方,对宗教的需求也会更强烈。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面对市场的风险波动,也会衍生宗教的需求。穷人要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所以穷人对宗教的需求会更强烈。在战争频繁的地方,也会更多衍生对宗教的需求。总之,不确定性越大,对宗教的需求越强烈。另外,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对宗教的需求,还取决于其对不确定性的偏好。若一个人更偏好不确定性,其对宗教的需求必然更强烈。另外,由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终极意义追求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天然的宗教爱好者。区别主要在于程度不同。就算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其内心深处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除非这个人没有大脑。
宋圭武2017年7月9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