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左中右和阴中阳

闫伟东 原创 | 2017-08-24 09:41 | 收藏 | 投票

 上中下、左中右和阴中阳

——浅谈道家、毛论和阴中阳理论对人的划分

闫伟东

对三分法大家见仁见智,争议很大,但一致的是都不否认道家之中有“三”的思维。毛泽东对“左中右”的划分屡屡被大家引用,“左中右” 也是毛泽东对人群的一种划分。河南省孔子协会副秘书长王潜龙先生最近提出了“阴中阳” 理论,我学习后很受启发。本文尝试用道家、毛论、“阴中阳”理论,对人群划分进行坐标化分析。

一、道家对人的“上中下”划分

谈到道家的“三”,大家关注的是“三生万物”。其实道家还有一个对“人”的三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道德经》    

           

           

                  

这段文章从人对“道”的态度出发,将人分为“三类”,即上士、中士、下士。现代军衔中有“上士、中士、下士”,但与老子的划分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老子的划分是为了推进“道”,在这个划分中,最好的一类人是“上士”,他们闻道后就勤勉行之,是真正的得道之人,老子是推崇这类人的。中士、下士闻道后不能很好地重视,下士甚至会加以嘲笑,但老子认为正是这些低下之人的嘲笑,才坐实了“道”的高贵。

上中下这三个等级,分出了人的得道高低。这里面老子还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层次低的人是理解不了高层次的道理的,修养不一样,就是一样的“道”,在一样的“道”面前每个人也是有高低之分的,这种分是自然而然划分的,因为修养的高低使他们对道的态度自然而然显露出来,这一点是不会以意志为转移的。依道而行的差异,即道行的高低;而道行的高低,也表现为“德”的差异。德即人们对道的态度。道德,在老子的这个划分中,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解释。

老子对人“上中下”的划分,并不在于贬低什么人,而是要人们重视对道“勤而行之”,不能报“若存若亡”甚至“大笑之”的态度。因而老子的划分标准到目前也是可取的,我们要做闻道的“上士”,这一点目前来说还是进步的。

二、毛泽东对人的“左中右”划分

毛泽东说:“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是这样。”我查了一下,没查到出处,但很多人都在引用这句话,我也就随众,认为毛泽东说过这句话。

毛显然是按照政治标准来划分人的“左中右”的,但政治无所不在,而且永远不会统一。对生活对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然后按照一种标准,不管标准是什么,都会把人的判断区分出“左中右”,进而区分出“左中右”三种人,即无论如何左中右三种人都会客观存在。既然,客观上存在着左中右,我们主观上也要正确去认识左中右,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否定群众不同认识的合理性,更不能企图把所有人都“变成”一个模样。

正确认识左中右照顾左中右的合理诉求,是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只有被绝大多数群众拥护和实践的政策才有生命力,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否则便会脱离群众,成为空中楼阁。回避左中右的客观存在和差别,以及其生态的合理性,不但不符合唯物主义,也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群和社会。

我们极力反对的其实是“极左”或“极右”,如文革中的极左派和全盘西化的极右派,他们走向了极端,一意孤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是需要我们坚决剔除的。而一般的“右派”或“左派”,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因为左右都是相对而言的,尤其是相对于社会的政治方向而言的,右派的落后才能衬托出左派的进步,社会发展方向才会更加明确,激进和务实是社会发展的反正面,不能截然分开。

“左中右”对人群的区分是很有可取之处,很多人目前还在使用,目前的左右之争就源于此。但用政治标准来区分人也是其软肋,容易引起政治斗争。以前阶级斗争时期对右派的迫害大家还记忆犹新,因而这种划分要慎用。下面笔者为大家推介一种新的划分:用阴中阳理论划分人群。

三、阴中阳理论简介

阴中阳理论是河南省孔子协会副秘书长王潜龙先生,在中国古有的太极生阴阳、中庸之道的基础上,融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诸正教及其他东西方文明成果,深入考察共通之处,提炼精华,找寻诸家诸派的最大公约数,发现的一个创新理论。阴中阳理论认为,事物皆分阴中阳,就空间来说及就事物性质而论,事物皆可以分为阴、中、阳三部分;三部分各有特性,又合为一体;中间部分为正、有普适最佳,两端为过与不及、有偶然适合或偶然最佳。从时间上而论,事物的发展变化曲线是从诞生发展,至最佳状态,再下降到衰落灭亡,也可分为阴中阳三部分,其最佳状态在中间区域,两端为过犹不及;同时,在事物发展的每个时刻、每个阶段,也有阴中阳之分。

根据阴中阳论,事物的最佳状态通常在在中间区域之内,最佳状态两侧可划出两条边线,作为中间区域的边界,这样中间区域就相对明确而不是模糊不清了。两边界中间区域,称为正常区间,简称正常或者正道。对国家、社会来说,一条边线为法律,这是底线,另一条边线为社会公德,在法律和公德之间是广阔、美好的正道,人们在正道内自由、安全地生活,活得幸福、有人格尊严。公德的要义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强于人。人从小应不断受道德教育,以正为主,对全体儿童而言,首先要做一个正常的人,明白正常的边界在哪里,不要仅仅以拔尖教育、三好生等为主,要以正常为主,然后鼓励博学深思,不断修炼提升。
   
公德要简明,相对稳定,随着社会整体进步而有所变化。中间区域的一切力量,应求同存异,凝聚一致打击阴恶区域。最高的道德确实好,美矣至矣,但达到者能有几人?是追求的目标而非为人人必须达到。讲文明、讲礼貌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根据阴中阳理论,王潜龙先生还对太极图进行了改进,发明了彩虹太极图,使得阴中阳理论更加形象化。

上中下、左中右和阴中阳

 (此处为彩虹太极图)

四、阴中阳理论对人的划分

根据阴中阳理论,把社会分为了三部分,中间部分为正常部分,是社会正道。在正道两个边线上,一个是法律底线,一个是社会公德,“在法律和公德之间是广阔、美好的正道”。他把法律底线之下的社会称为“黑暗社会”,法律底线和社会公德之间的社会称为“常态社会”,而社会公德之上的社会称为“理想化社会”。“我们主张常态社会,不主张小人恶人占主流的黑暗社会,也不主张过于理想化的社会。”

我们可以看到,阴中阳理论事实上主张人类要做中道之常态社会的“正常人”,即“常人”;不做黑暗社会的“恶人”和超越正常范围的“狂狷”、“伪君子”,姑且称之为“伪人”。他认为恶人和伪人在社会中都是极少数,大部分的还是正常人,“中间区域的走正道的正义力量占大多数,两端为少数时,这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更加美好,符合世道人心的内在需求。最大的胸怀、最高的境界是:内心自然地鼓励正道,限制极端,阴中阳皆有其用,围绕中心动态平衡,至此则无往不利,无时不利。”

恶人、常人和伪人,就是阴中阳理论对人的划分,并把社会划分为了黑暗社会、常态社会和理想化社会三种。而阴中阳理论推崇的是“中”,要求人们做“常人”,要求社会是常态社会,避免极端的人和社会出现。

阴中阳理论不排斥“圣人”的出现,认为圣人位于正常人的正中心,属于正常人的极致,是最好的正常人,达到了 正常人的极点,出现几率极低。多数的正常人都会稍微偏离中心点,做不了圣人,或者偏向法律边线为正人,或者偏向公德边线为君子,正人、君子才是社会的“正常人”主体,一个多数人为正人君子的社会才会是发展正常的社会,即“常态社会”。

笔者对阴中阳理论应用起来还不是很熟练,甚至还可能有运用错误的地方,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斧正。

五、闫氏坐标系的提出

老子从道出发,把人分为“上中下”士,它推崇的是上士;毛泽东从政治出发把人分为“左中右”,推崇的是左派;阴中阳理论从社会出发,把人分为“恶常伪”人,推崇的是“常人”。我们看到,老子的上士,毛的左派和阴中阳的常人并没有冲突,是可以同时具备的。

如果我们把左中右作为一个坐标系的横轴,把上中下作为这个坐标系的竖轴,把恶常伪(阴中阳)作为这个坐标系的纵轴,那么就组成了一个关于人划分的一个立体全面的坐标系。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坐标系中有自己的坐标,从而可以确定自己的坐标,进而找到自己努力改进的方向。由于我本人不精通画图,有心人可以把它画出来。这个立体坐标系可称为闫氏坐标系。

题外:20165月西安会议之后,我对说“三加大了关注,重新整理了以往自己对“三”的有关理解,研读了卢老师、蔺老师和王潜龙老师等老师们的创新思考,结合唯物辩证法,提出了“三极矛盾论”,不日将对大家公布,特此预告。由于日常俗务太多,严重干扰我的研究,再加上我希望自己的理论有所沉淀,所以公布时间上也说不太准,请大家见谅。

20161015日晚于河南南乐雨夜初稿,20161218日晚修改)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

2、王潜龙《阴中阳要义》

3、百度搜索“左中右”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