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为高”的处事智略

周涧 原创 | 2017-09-20 15:05 | 收藏 | 投票

 

吾悟俗语(16“让人为高”的处事智略

/周涧 

俗语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这里的“争气”是指与人争志向、争作为。如果理解成与人争长短、争得失,就会给自己的内心添堵,也会给对方带来怨恨。而另一句俗语“让人为高”就化解了因争结怨的困顿。

“让人为高”的“让”,既是指谦让、礼让,同时也是指忍让。中国先人认为,在做人处事上凡是能够懂得谦让、礼让、忍让的人,皆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于是便有了“温良恭俭让”做人德行准则。

温和、良善、恭敬、节俭、和让,都是中国先人推崇的做人美德。细细品味“温良恭俭让”五字德行准则,其中的“让”字虽然排在最后,但却是最有意味的人生处事智略。

——处事以让为高, 待人以让为福。在利益面前,让,看起来是失,其实也是得。让,谦让,获得别人的尊重;让,礼让,获得别人的好感。在非难面前,让,看起来是输,其实也是赢。让,忍让,赢得自身的安全。

中国古代,孔融让梨,从小识礼。韦玄成让爵,节操称誉。就“让”的处事行为上,其实“谦让”、“礼让”都比较容易做到,最难做的“忍让”。

为什么说“忍让”最难做呢?古人曰:“忍字头上一把刀”。中国先人的造字创意十分有深意,“忍”字拆分为“刃在心上”,一把刀架在心头之上,倘若你将心向上顶,便会为刃所伤,心伤则人亡也。人一旦遇到“刃在心上”这样的危险情境而你又不能将刃躲开,“忍”就是避害免灾的处事智略。正如《贤文》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人生犹如行路,遇到大石挡道,绕行也是一种前进。往往在利益或者非难面前,不是你不想争,而是不能争。当你没有具备“争”的条件,而面对非难且争则涉险的时候,不妨忍让放弃。

遥想当年,韩信面对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虽然随身配剑,但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忍气吞声匍匐下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恶少胯下钻过,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堂堂七尺男儿且又恰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能够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并非他怯懦,而是他懂得知进退的处事智略。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刃在心上”的时候,只要生存底线安在,就不妨一忍善自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近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但凡能屈能伸、能忍能容的人,绝对都非等闲之辈。后来,韩信以他的杰出才干辅佐刘邦建汉立国,韩信被封为楚王。对于当年侮辱了自己的恶少,韩信对人说:“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岂非不能一剑杀了他?不过,杀了他并不能扬名天下,因为忍受下来,才有了今天。”韩信忍辱钻胯,是因为他志不在当下与人争输赢,而是志在未来建功谋天下。正所谓“无争不结仇,忍让立乾坤”是也。

 

忍让之所以最难,是因为人人都有个性,人人都有傲骨,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有颜面。凭什么你进我退,凭什么你得我失。凭什么你占我让?每个人在别人与己争利的时候,自己的心里都会有过这样的拷问与挣扎。所以先人们对忍让的哲理俗语也最多。如:

     “能受辱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让人为高, 宽容是福”。“让三分处事,退一步做人”。“让人一寸,得理一丈”。“让人一次,自在三年”。“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争吵最伤气,忍让可宁心”。“让人可避险,强争必遭殃”。“饶一着,让一步,遇难有人救”。“让人的不是痴汉,躲路的不是苕(傻)人”。“让人如让己”。

“忍让”二字,“忍”是心念,“让”是行为。“忍是前因,“让”是后果。“让人为高”其实就是“忍人为高”。

“争高下并不长个,知进退尚可延寿”。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的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下自己对人生感悟的处事心经与长寿心经《忍字高》:“姜公能忍把鱼钩,活到八十又保朝。韩信能忍钻胯下,登门拜将保汉朝。霸王不忍乌江死,盖世英雄一旦抛。周瑜不忍三口气,死到八邱撇小乔。……”

 

这就是:人生漫漫数十载,苦甜乐愁两分开。忍耐熬出栋梁才,冲动招惹身祸灾。细数古今世间事,忍字因果从未改。敬劝诸君心静和,怀揣忍字向未来。

 

个人简介
周涧,中华和文化牌创意发明人,中华节气文化牌创意发明人。公开出版有《中华和牌创意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其他专著:《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