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鹰”直-20为何孜孜以求超越美国“黑鹰”?

胡显达 原创 | 2017-09-26 13:03 | 收藏 | 投票

 中国“黑鹰”-20为何孜孜以求超越美国“黑鹰”
全面超越、弯道超越……这些描述中国军工科技进步的热词熟语,近来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即使是中国起步较晚,不怎么抢眼的直升机领域,也因它的师夷之长以制夷而闻名遐迩。一个最突出的个例是被称为中国黑鹰的武直-20经过中国航空业的技术改进与提升,已经超越它的摹本美国“黑鹰”。中国新版本的“黑鹰”——武-20的气动外形固然美国原版的“黑鹰”直升机颇为类似,但两者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已有些许不同。与之比较,中国的摹本不仅已经“吃透”了美国“黑鹰”直升机的制造技术,也还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提升。

回想起中国武直-20的研发过程,其弯道超越的道路始终“磕磕绊绊”,不尽人意。

早在1980年代后期,中国为开辟通向青藏地区的直升机航线,弥补中国陆军在“生命禁区”运力不足的困境,从美国引进了“黑鹰”系列直升机中的民用型号S-70C2通用直升机。该型直升机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执行运输突击任务。同时,也还对极端天候和高海拔地区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据媒体披露,在中国引进美国“黑鹰”直升机之初,就曾计划走此前引进、消化、仿制的老路。然而,由于仿制美国“黑鹰”直升机的工艺技术和零部件已经大大超越了当时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使得仿制和消化“黑鹰”直升机制造技术的进程延宕了近20年。

制造业技术上的落后,不仅严重拖延了中国军工仿制“黑鹰”直升机的进程,更导致了长期以来中国陆航部队在10吨级突击/运输直升机机种上的严重缺位。

同时期中国也还仿制法国“超黄蜂”重型运输直升机和俄罗斯的米-17系列重型运输直升机。2种机型都过于笨重,只适合于执行后方运输任务,而对于机动灵活地遂行前敌区域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突击性运输任务,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短板,很难解决解放军在极端气候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遂行机动运输、对地火力支援的需求。

更严重的是,陆航部队仅有的20余架“黑鹰”直升机,还被“拖”在中国西南地区而“动弹不得”。由于中国陆航装备的其他型号直升机缺乏适应高原气候的能力,因此对驻藏部队的运输补给不得不依赖于仅有的那批“黑鹰”直升机。

这种高海拔地区物资机动运输能力的短板,将极大制限中国西部战区对西藏,乃至中印边界有事应对的快速反应能力。进口替代是靠不住的。倘若美国突然断供,中国的西部战区对西藏以及中印边界有事地段的掌控就可能出现大的麻烦。

进口替代总是暂时的,长久之计,也还是自我研发,自主制造。

美国的技术封锁往往适得其反。几乎美国封锁的领域,中国通过自己的自主研发,都弯道超越到了国际领先。比如,量子通信以及超算、人工智能等。

黑暗总有自己的尽头,光明总有到来的一天。尽管目前尚未有中国“黑鹰”武直-20列装部队的消息,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势必会很快批量装备陆军部队。按照中国陆军的未来编成需求,以陆航装备支撑起来的空中突击力量,将是陆空体系作战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中国“黑鹰”武直-20最适合复杂环境和西部战区遂行近地空中突击和战场机动作战要求装备了。可以说,有了中国“黑鹰”,解放军的对陆体系作战,特别是西部战区对西藏、新疆、中印等突发性边患的全面管控能力,将会如虎添翼,而令蠢蠢欲动者,闻风丧胆,偃旗息鼓。

2017926日论道书斋         胡显达

 

 

个人简介
宿州高新区以云计算动漫产业家居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对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进行单独供地、重点扶持.以世界500强、国内龙头品牌企业为重点,实施企业集群招商。诚邀全国商界精英共同创业新区,联系邮箱:huhao1966@12…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显达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