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思想有多嬌?

张海勤 原创 | 2017-09-08 10:25 | 收藏 | 投票

  124.古典思想有多嬌?

  古裝戲,流行的被詬病,也有人科學對比,俗稱:春秋筆法。

  所謂“古典思想”,傳承下來的,後人主流意識中的駐留者。

  後人為何對古典思想往往趨之如婺?

  一個原因是現代人的主流意識,他是對的或者反對它可以彰顯自己或者加強這種意識。另一個原因,它是不容置疑的,它的歷史地位是被固化的,不易被否定的。所以,就出現了崇拜的理由。現代人,看待古典思想迴流的一個原因是,時下各種思潮湧動,有悖常理的事情出現,好像又陷入了辯解之中,這時候拿出古典思想就會多了一種佐證。

  古典思想的傳承和它的歷史性。我們的思想從古典思想而來,它的歷史性決定了它在人類思想中的固有地位,換言之,古典思想既有其地位又有其傳承的條件性或考驗。傳承有個斷續的問題或主流不主流的問題?也即是不是即時起作用的問題?比方:改革開放四十年,西方市場經濟思想對國人的衝擊就在某些時段主導了我們的主流意識或社會意識。歷史性,它有被信仰的價值取向,比方:同仁堂,現代人把它說成是個品牌,也就中國人喜歡說的“老字號”,改革開放之前,同仁堂往往被我們說成是藥品或企業名字,而不會說是個“品牌”,也即:說同仁堂是個品牌是改革開放後從西方引進的稱呼(主流意識)。由此得出:品牌是個西方工業化產物,或者資本主義產物。

  怎麽理解?同仁堂 ,被叫作了是個“品牌”,是因為我們崇信了西方工業化的成就而改變了主流意識,也就是改變了“同仁堂”這個名字的稱謂和認知。當然也就改變了“同仁堂”的傳承性和歷史性問題。比較前後的不同:其實也是一個“品牌問題”,即打造品牌的思想。主流意識給予同仁堂的影像是:同仁堂開始注重品牌的功能;而之前的同仁堂可能一門心思“脩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製藥工藝的湛煉。“同仁堂”做爲一個古典思想,在時間的靜置中,人們更願意無條件接受它,成為衡器或條件,理論指針,它就恆久遠下。

  所以,主流意識的“物質性”是十分明顯的。一種說法,看似簡單,如果成行,可能就是天翻地覆。思想可以直接辦事,社會可能豐富多彩,但是,一個主流思想(這裏指古典思想),可能影響整個社會現狀。同樣,看待主流思想的態度就反映了主流思想。在東西方思想不能茍同,人們又需要主流思想的情況下,古典思想就成為最低成本和最基本的選擇選項。

  站在主觀的角度,我們中華文明還是最光輝的人類主流思想之一。包括伊斯蘭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兩河文明),這些都是古典思想的發源地,相對比較而言:西方文明就只能是希臘和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文明,方方面面都沒有四大文明古國那麽豐富。在人類思想長河中,創造與傳承是永恆的主題,是繼承還是顛覆,取決於價值,最終能不能傳承?誰都無法保證?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古典思想的重複次數反映時下人們的態度。古典思想被當代人崇尚,一定是因為當代人有些迷茫。

  跋:現代西方社會學取得了一些成就,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歷史比較粗淺和簡短,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導人類走下去,還是個未知數?遠沒有四大文明古國思想藝術等傳承的力度。而且,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思想脫不了價值的功利性,這方面,可以大膽放言:局限性是明顯的。雖然,繫統論,生態論都有被語言,但是,局限性也是明顯的。歸根結底,對人的社會地位與自然屬性缺乏經久彌留之際的艱難考驗。即使成為某種理論,也會因為實踐時間短,而粗淺或理論。

  古典思想,一定是最懂人類的光輝思想,它伴隨人類始終不渝,它不一定自始至終存在著,也不一定一開始就有,但是,它一定是人與世界最終的答案。古典思想,關鍵是“典”,是屬性所在,至於“古”,只算是一種態度;至於“思想”,可以是“頑石”,也可以是“空”,你可以知道很多,也可以什麽都不知道;如果你現實,那就要“解放”自己。如果,你瞭解人類自己,那就是“中庸”,這可謂是“思想”的最大解放思想,作為人類。

  張海勤2017-09-07%1822於廣州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侵權,不得影像,違者必究!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