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团队建设

张云计 原创 | 2018-10-15 07:03 | 收藏 | 投票

 

工程质量不断下降

今年以来出现了若干起工程质量事故,比如某园连续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多人的死亡伤;再如北京丰台的一座使用中的楼房倒塌,幸运的是没有伤到人;还有某项目在安装扶梯时,接近100平方米的钢结构楼板轰然掉下,吓得在场的人运魂飞魄散。

多年来,施工机具、设备在不断进步,BIM、装配式技术陆续出现,但不容忽视的是平均的施工质量却呈现出了不断下降的趋势。

建国十周年大庆时的十大建筑,比如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除了华侨大厦在1990年代拆除翻建之外,其他的九大建筑马上就进入了60个年头了。这些建筑经过了若干次的改造之后,多数还都“表现”良好,“身体”倍儿棒、功能倍儿强!

倒是后来的一些建筑,设计品质和施工品质都大不如前,更可爱的是,我见过建设过程中就开始加固的,这其中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原因。

工人的手艺与工程的品质

1990年代之前,所有施工单位用的都是自有员工,师傅带乖徒弟、技术比拼是常态。

后来的经济大发展和房地产的井喷式发展,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明显不够,开始有了外包、分包等等,规模快速放大的施工队伍的整体平均技术素质快速下降,真正的工程品质下降就从这个时代开始了。

效益是第一的,于是发包方一定要压价、再压价,经常出现最低价中标的情况;而承包方同样追求利润,于是就有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手段,品质下降是自然的。

虽然机械、手段在提高,但房建仍然是以人力为主的,就比如绑钢筋、支模板、做防水、装饰等大量工作,短期内看不出人工被机械取代的可能性。于是工人的技术水平就是质量的决定因素了——他都不会干,怎么能做出来呢?

艰难的团队建设

手艺高超的工人是好的工程质量的保证,可是高超、责任心强的工人的工资就得高,可是发包方给的价格就低,承包方用不起高工资工人。

于是工人是一拨一拨地轮转,干活的永远是生手、准生手,其实管理层大致也是如此,质量就永远在低水准上徘徊,工人工资和工程质量永远是正相关的。

团队建设的难度是巨大的,取决于团队本身,同样取决于社会大环境。

张云计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生于1966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张云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