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4):善意

赵峰 原创 | 2018-10-25 12:49 | 收藏 | 投票

 在那遥远的地方(4):

善意

2018-6-28

离开乌鲁木齐后的第一站是和田。

选择去和田,与玉龙喀什河有关。在一条经常泛滥的河流中居然可以捡拾到和田玉——籽料!这种美好的想象让人兴奋。

自助值机不能打印登机牌,需要借助于人工。接待我的是一位维族女子,三十来岁的样子,身着红色的民族服装。她一直在灿烂地笑着,迎接顾客时站起身,伸出双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没有一点点口音。她打印好机票,站起来递给我,说了一句:“先生,您的座位在安全出口边上,是否需要换一下。”我稍微犹豫了一下,感觉坐在安全出口边上要被乘务员例行公事地交代一番注意事项,有些麻烦;又看服务员女子热情而不厌其烦的样子,就说:“麻烦换一张吧。”就这样,服务员多问了一句话,就得将对我的接待从头来过。我感觉自己在接受完美的服务,心里很满足,很感激。因为后面没有人站队,我也就没有什么愧疚。这是我此次行程中,第一次与维族同胞打交道,并接受到善意。

我乘坐的是国航从北京飞往和田经停乌鲁木齐的小飞机。登机的时候,乘务长站在机舱门口,对每一个人微笑,点头致意。整个飞行过程中,乘务长多次在机舱出现,每次都是这样热情饱满的微笑。那种微笑真的是善意的,温存的,给人友爱的,让人感受到关切的。不仅乘务长,所有的乘务员都表现出一流的服务素质。他们不仅热情洋溢,还非常的专业,娴熟。飞机起飞很稳健,没有明显的颠簸;空中飞行很平稳,就像高铁一样;降落时稍微有一点颠簸,也仅仅是可以感觉到而已。说实在话,国内航空公司中,要说飞行水平及空中服务,除了瑞丽航空,就是国际航空了。

乘坐小飞机的好处是,飞行高度相对低一些,这样就可以浏览大好河山。也许在新疆这样地域辽阔,自然景致具有大开大合性质的地方,乘坐小飞机才是最好的出行方式。飞机起飞不久,脚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绿色的草场,黛色的森林,红色的山峦,黄色的沙漠。这些景色依次轮番出现,让人目不暇接。进入天山山脉上空,机翼下出现的先是小片小片的山顶积雪,接着是大片大片的冰川。那冰川就在机翼下方不远的地方,在太阳下闪着金光,似乎触手可及。不时有云层飘过,遮住脚下的景色,而每次飞机穿出云层,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景。

我的邻座是位维族小伙子。飞行一会儿,他从包里拿出一只馕饼来吃,还掰下一半要我尝尝。在我们原来的文化中,与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小伙子这样做是在主动表达善意。可是我的潜意识早就被灌输了一些反动的观念——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于是我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谢谢,不用了。”说完这话后,我就感觉到有些内疚。别人是友好的表达,而我却冷漠地拒绝了。我所拒绝的不是馕,而是善意。

让我稍微有些安慰的是,我的这种冷漠和无情并没有打击到这位善良的小伙子。随后机组乘务员送餐食过来,小伙子主动给我递了餐盒。再往后,机组收垃圾的时候,小伙子又帮我递送一次。再往后,机组送饮料的时候,小伙子再次出手帮助。我只是一直在接受小伙子的善意,只是一再说谢谢。这也算是交流吧,这也算是对他人善意的回报吧。

我还是有些感慨。

向别人表达善意是一种自觉,一种能力;而接受别人的善意也是一种需要自觉的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逐渐养成了怀疑的习惯,养成了拒绝表达善意和拒绝接受善意的习惯。

人类固有的美德,在功利主义摧残之下,逐渐散失殆尽了。我们不再相信别人,不再接受别人。每一个人,逐渐成为霍布斯笔下的丛林野兽。这样的人生实在毫无意义。因为这样的人生中人实际上不再成其为人。

重拾人的本性,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重构善意的表达机制,是使人成其为人,使社会成为人的社会的重要一步。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