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纪以前的德国甚至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森林茂密,生产落后,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获取木材及林产品。树木一般处子自然更新、自然生长状态,这时还谈不上有林业。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口急增,城市的兴起,再加上交通运输革命、航行发达,这时木材需要量不断的快速增长、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其面积大大减少,木材生产就自然进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代。
由于森林对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作用和效益,于是人们便要利用森林的这些作用和效益为自己服务,这是林业作为一个行业产生的前提。但是,为了保证资本主义长期稳定的发展对木材长期均衡的需要,林业生产特别是木材生产必须采用永续的生产,木材利用要永续的利用,以便保证资本主义对木材的需要,保证森林主及木材商长期获取利润的需要,这时资本主义森林经理学的完整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完整的森林经理是从18名世纪后半叶在德国开始形成的。最初是在人工造林、采伐等作业应用人工区划轮伐形式和材积分配形式而进行收获调整和作业,在整理这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一门较为完整的学问,当时的森林经理学主要是采取了材积配分形式、面积配分形式及其它单纯的一数式法等收获调整法用来确定每年的采伐,以此来考虑产量的永续问题,这段时间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森林经理学先行时代。
在上述配分法的基础上,德国逐渐创立了材积、蓄积的平分法,从而使森林经理学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科学体系,所谓平分法就是把轮伐期分为若干个分期,并使各个分期收获相等。此法在森林经理学中影响最大也最为著名,在整个19世纪中它发挥了划时代的进步作用。后来又产生了价值平分法。这个时代称为森林经理平分法时代。
几乎与平分法同时,创立了以森林经营理论为目标的法正林概念,以此作为永续的中心原理,从而使森林经理实现了由概念到实践,由实践到理论的过度瑜跨越,形成了森林经理学的完整理论。法正林一词源于奥地利森林估价的标准,具有标准的意思,法正林思想建立后首先对德国地主贵族林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使当时用平分法而进行的人工林皆伐作业更加普遍化,对针叶树同龄纯林大面积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的作用,后来在欧洲及整个世界范围影响很大,这个时代有人称为法正林成立时代。随后又出现了龄级法,龄级法是在法正林思想指导下,在作业级内按龄级大小顺序将最近应采伐的近过熟林编入施业期内以此控制年伐而积,它在同龄纯林的施业案中曾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龄级法在森林经理学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20世纪以来到现在.特别是第二次大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前进,发生了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些都影响整个林业〔虽然森林经理方法仍然是永续原则,龄级法和检查法为基础.但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调查方法.遥感技术、运筹学、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森林经理工作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不断发展、小班经营法、连续清查、多资源调查等在许多国家普遍展开。
从上面的回顾中我们不难看出:(1)森林经理学是通过人们就森林效益的利用和需要,并要求永续均衡的获得收获,要求森林永续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中产生,是一门实践科学、应用科学、技术科学,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同时也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对比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2)法正林永续结构(最佳结构)状态这一森林经理学的核心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尽管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实现,还不能很好的解决现实森林经营的实际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在林学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微信公众号:务林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