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传习录》5:心中求至善也需要“诚意”统帅学问思辩

何党生 原创 | 2018-11-15 21:12 | 收藏 | 投票

 

何老师说话 2018-11-15 20:46:41
讲谈《传习录》5:心中求至善也需要“诚意”统帅学问思辩

 

【原文】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讲谈】郑朝朔,名一初,广东揭阳人,官至监察御史。王阳明任吏部主事时,朝朔为御史。这一段,很显然是郑朝朔对至善到底是在外物上求还是在此心上,心有纠结,遂有一问:“至善也需要从外在的事物上寻求”怎么理解。阳明先生重申自己的主张:“至善只是 你的心达到纯粹都是天理的境界就可以了”。让郑朝朔举个在外在的事物上探求的例子。

讲谈《传习录》5:心中求至善也需要“诚意”统帅学问思辩

 

【原文】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 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 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讲谈】于是,郑朝朔就举了那个时代人们孝顺双亲,都要面对的“冬温夏清”的事情。“冬温夏清”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 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即侍奉父母要无微不至,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

朝朔问道:“比如侍奉父母双亲,如何为他们取暖纳凉,如何才算是适宜的赡养,总要做到恰好,才称得上是至善。所以,就有了《中庸》中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习、询问、思考、辨别)的过程。

这其实谈的还是“至善”的问题:您说至善只在心中求,让心达到纯粹都是天理的境界,可是日常生活中比如侍奉父母,总要学习吧,比如总要遵循读儒家经典《中庸》中学、问、思、辩的要求吧?言外之意,至善还是要在一件件具体的事物上通过学、问、思、辩来求吧?

王阳明下面的回话,好像很好懂,“如果孝养父母只是防寒避暑、奉养适宜的问题,那么一天两天就可以讲完了,还用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为父母防寒避暑、侍奉赡养时,只要自己的心达到至纯天理的境界就行了。”否定了,不需要学问思辩,也就是否定了至善在事事物物上求。

如何使自己的心达到至纯天理呢?王阳明反过来又肯定了“学问思辩”的过程,强调“如果没有学问思辨,将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但是,要仅仅是这些学问思辩的过程就是至善,比如侍奉父母只是把那些礼节处置得当就是至善,那就连如今戏子假装出的温清奉养等正确套式,也就可以称得上是至善了。

到底如何做到至善?原来,王阳明最想说的:“所以即使是圣人,仍要再加’惟精惟一’的训示来要求自己。”

至善要在心中求,求就要用“惟精惟一”要求自己。不懂得“惟精惟一”,就不懂得至善如何只在心中求。

“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舜有心禅位给禹,于是对他有一番告诫,其中有一段至关重要的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王阳明称其为“心学之源”。如何理解王阳明心中的“惟精惟一”,我们来读这则故事:

讲谈《传习录》5:心中求至善也需要“诚意”统帅学问思辩

 

王阳明的学生不仅仅限于年轻人,甚至也有年近半百的中老年人;不限于正在科举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学子,还有一些早已拿到学位,甚至当上高级干部的人。户部侍郎乔宇就是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 乔宇要调到南京担任礼部尚书,但他并不高兴,他还年轻,可不想去 那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失落的乔宇来到大兴 寺,向王阳明辞行。王阳明告诉他:学习贵在专心。

乔宇说:没错啊,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一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每天不是下棋,就是走在去下棋的路上。我每天双眼不是看 棋子,就是看棋谱,因此我 棋下得非常好,所以学习贵在专心。说完微微 一笑。

王阳明说:学习贵在专精。

乔宇说:没错啊,我长大以后学习诗词,对每个字都精益求精,对每个句子都精雕细琢,现在我已经不学粗俗的唐诗宋词,开始研究 更有品味的汉魏乐府了,确实是学习贵在专精。说完哈哈大笑。

王阳明说:学习贵在态度正确。

乔宇突然难过起来:“对呀,我 中年之后才喜欢上了圣人之多学,后悔学什么下棋, 读什么乐府,但我 现在已经静不下心来,无法专注了,你说,我 应该怎么办啊?”

王阳明告诉他:“学下棋,学诗词,学圣人之学,都是做学问。但只有学圣人之学,你才能走得更远。圣人之学是大道,其他的学习都是荆棘小路,很难走得通。因此,只有专心于圣人之学,才是真正的专心;只有专精于圣人之学,才是真正的专精。专心于下棋,那只能叫做沉溺;专精于文词,那只能叫怪癖啊。”

王阳明接着说:“文艺技能虽然也是从圣人之道中衍生出来的 但离道太远,只是旁支末节。要学圣人之学,必须把意向调整到圣人之道本身上来。才能把‘惟精惟一’落到实处,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成。你要把精力集中到关键之处,成功还是指日可待的。”

这则故事,将“惟精惟一”讲的比较清楚了。以学习为比喻,“惟精惟一”,是专和精、是态度正确。学下棋,学诗词,学圣人之学,都是做学问,将学圣人之学比喻为“至善”,专心、专精于圣人之学,那是至善只在心中求。也就是,“惟精惟一”,首先要讲究个诚意。诚意,这也是儒家经典《中庸》的主旨。

在诚意的基础上,侍奉父母,冬温夏清,都是诚意诚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步骤,是“诚意”之后自然而然的事情,或者可以说都是“诚意”的现实表现形式,“诚意”必须将决心用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体现出来,才算是真的“诚意”,才是至善只在心中求。

阳明回答朝朔的这段,强调了一个“诚意”和具体实行的步骤要合一的问题,如果某个人没有诚心、是怀着别的什么目的而为父母尽孝道,无论做的再怎么周到体贴,也都不是阳明这里说的“至善”,阳明用戏子做比喻的用意正在这里。扩充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些功夫,都是完成“诚意”的方法工具。“诚意”是这些方法工具的头脑。方法工具当然很重要,而且人在行动中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多的,但是要记住的是,他们毕竟都是在为了实现“诚意”服务的。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