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 ----曾祥裕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曾祥裕 原创 | 2018-12-29 20:24 | 收藏 | 投票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

----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曾祥裕
2018年12月22日,我的甘肃人文之旅走进泾川,泾川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供养中心”,是仅次于敦煌的佛教艺术宝库,构成了“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的佛教文化格局。
朋友党先生陪同我参观先大云寺博物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座仿唐式建筑 ,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举架平缓,出檐深远,用材硕大,色调古朴,庄重典雅。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盛世佛教兴。2007年8月,大云寺博物馆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开工建设。作为安放佛舍利的大云寺舍利塔建设采用钢结构,建筑面积5489.3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5米,仿唐建筑,采用四角方塔的建筑形式,分为地上明七暗七共14层,地下3层地宫,实现了钢结构与古建筑的完美结合。
与此同时,泾川县已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先后建成了中心区藏经楼、舍利塔、卧佛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及接待、管理、服务三个中心和前区广场、影壁等主体工程。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2013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借助佛舍利千年一现的重大历史机遇,泾川县成功举办了大云寺佛舍利安奉法会,大云寺正式对外开放。
我此行除礼佛外,重点考察了大云寺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大云寺博物馆建筑群基本沿袭唐代建筑风格,前后逐层升高,中、东、西三路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中轴线基本对称,以唐代礼制进行总体布局,所有建筑都参考唐代规范做法。
舍利方塔建筑设计举架平缓显得非常稳重,大部分建筑采用较大的出檐,有的出檐达到五六米,飘逸、灵动、大气,充分体现隋唐建筑的独特风格。
经测,大云寺背山面水,大雄宝殿坐向为子兼癸,水走乙口。
我另一个有兴趣的课题就是大云寺佛舍利,系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纳入佛教,开创了用棺椁瘗埋舍利的先河,是佛教汉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964年,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农民在整地时发现了唐塔地宫,并立即报告县文化馆。在县文化馆领导的指派下,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生、泾川县文化馆文博专干张映文参与了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出土清理工作,他写的报告中描写了出土时的情景:“地宫有门,门拱是石质半圆形的,正面线刻祥云围绕宝器,两飞天临空翱翔。门拱由两根四棱形石柱支撑在石门槛上。柱的正面和内侧面线刻护法神。地宫内存放有一具半米见方的石函,函盖是覆斗形,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16字。函身四周均刻有铭文。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函内盛有4寸见方的铜匣,样子很像石函,匣上有锁,钥匙由一条细金练系在匣上,尚可开启。铜匣内是一具长方体银椁,比匣略小,盖为瓦形,周围还有一周低矮的小栏杆,椁身两侧各有一对并列的小环。匣、椁的表面都是细工雕刻的素文缠身忍冬花,银椁内才是金棺。金棺的样子与银椁相同,比椁稍小,周身是金页贴成的莲花图案,花中镶有各色宝石,正中与侧面均嵌有较大的白色珍珠。金棺内盛一很小的球形细颈琉璃瓶,内含白色晶体14粒,即佛祖‘舍利子’。”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考察大云寺建筑随笔
《甘肃文物工作五十年》一书的《甘肃文物五十年大事记》称泾川大云寺舍利塔基反映了唐代在舍利安放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 1971年9月19日,79岁高龄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来兰州参观,世界之宝与考古学伟人在甘肃省博物馆见面了,郭老一一鉴定了泾川金银棺、佛舍利等珍宝,并指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因为石函上的铭文道清了这一国宝的出处和时间)。泾川大云寺比陕西扶风法门寺整整早发现了23年。
隐世千年之后,佛祖舍利盛世再现。这不可谓是一个奇迹,这也是盛世瑞象!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