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凄美爱情路

陈敏昭 原创 | 2018-12-08 18:09 | 收藏 | 投票

 白居易的凄美爱情路

 

陈敏昭 陕州上阳书院

 

在古代,一个文人去世后,能够得到皇帝写诗悼念的并不多,而白居易白乐天却能够享受此殊荣,并将他的名、字以及他著名作品都镶嵌在诗中。公元846年(武宗会昌六年八月),一代诗魔白居易辞世于洛阳,享年75岁。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无疑,白居易在文学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他的爱情却是很凄楚、很凄美的,刻骨铭心。

冬至日是文人喜欢关注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白居易曾经写有脍炙人口的一首五绝《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清新、简单、朴实、明快,寥寥数句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这是白乐天先生晚年定居洛阳香山时的佳作。

同样是在冬至,在另外一片时空下,年轻的白居易在京城长安被授秘书省校书郎的冬至之夜却写下的是一首凄美爱情诗,怀念他的初恋《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他怀念的姑娘名叫湘灵。

白居易十多岁时随父母移居安徽宿州符离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小他四岁的邻家姑娘湘灵。湘灵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懂音律,喜唱小曲,落落大方。两人青梅竹马、朝夕不离,成为他终生难忘的初恋。

十八、九岁时,白居易创作有一首《邻女》,是描述、赞美充满青春活力的湘灵的美和她悦耳的嗓音。在白居易的心里,湘灵就像天上的仙女一般:“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这是邻家有女初长成时写给亭亭玉立的湘灵。

成人后的白居易向家长提出想娶湘灵为妻,但是门第观念极重的父母拒绝了他的要求。万般无奈的白居易,只好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家进京赶考。中进士后的贞元十九年秋,白居易被聘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举家迁长安。临走前,他再次苦求父母允他和湘灵完婚,但是,门户之见让父母再次严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白居易是孝顺的,他没有也不愿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但是感情的炽热烈火让他在长安写下了这首《冬至夜怀湘灵》。

据说,《长相思》词也是怀念湘灵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他还创作有一首《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另一首《寒闺夜》也是思念湘灵的:“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另一首《感秋寄远》,也是郁结在心头的思念湘灵的绝唱:“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对湘灵深深的爱、厚厚的情,让他拒绝了许多亲朋好友的提亲,直到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的情况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字慕巢,虢州弘农人,曾任刑部尚书,善诗)的妹妹结了婚。

后来白居易被贬官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流浪、四处卖唱的湘灵父女,湘灵也40岁了,但仍然未婚。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一场,写下题为《逢旧》的两首诗:

其一: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其二: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直到白居易53岁后,情路、宦路坎坷的他才彻底失去了湘灵音信。读完这些用心血撰写的诗行,我们能理解封建社会里那刻骨铭心的爱情吗?!当然,这些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长恨歌》、《琵琶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那其实也有他的影子在里面哪!

 

20171222日星期五,冬至夜,上阳书院

个人简介
陈敏昭,男,河南省灵宝市人,现在工作单位:三门峡行政学院,副教授,历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敏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