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刊发李尚锟的一组扇面山水

李尚锟 原创 | 2018-02-02 12:14 | 收藏 | 投票

中国文脉:http://www.wenmai-china.com/a/pinglun/20180131/3475.html

 

李尚锟:抒山水悠然,借王维诗意

王维身兼诗人、画家于一体,且善书法、识音律,与之同时的殷璠评价摩诘诗在泉成珠,着壁成绘,后世子詹谓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
 

 

 
 
 
 
 
 
    王维身兼诗人、画家于一体,且善书法、识音律,与之同时的殷璠评价摩诘诗“在泉成珠,着壁成绘”,后世子詹谓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中所具有的诗情画意的内蕴。盖诗画虽有体式章法、水墨气象之不同,其终极指向却是殊途同归,即觉万象之情,发一己之思。具体到王维,其诗中之画境,画中之诗境,构成了其艺术观照中独特的审美意趣。
 
    山水诗自谢灵运始,便使山川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其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开了一代之诗风。如: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野》)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语词清丽精炼,境界天然,为其可爱之处,然谢诗摹形穷相,描物雕貌,寄以玄言奥理,极尽刻画之能,只得山川皮相,于其神韵之理,犹有未得。且意象密集,重于写实,将山川隔于人外,情景割裂,未能以情贯之。故有人批评其诗“尚巧似”(钟嵘《诗品》),此亦谢诗之桎梏。
 
    反观王维之诗歌,静秀清逸,语尚天然,不事雕琢,多以常境入诗,精于写意,词句多真纯简约,寓大美于清淡。与陶潜有可通之处,于至淡至纯之处,闪烁着生机与光华。观其诗作中清淡天然之意,殆与陶潜之境略有相似。如《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度到云林。
 
    此为长篇叙事诗,直接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而《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则意通桃源: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不同之处仅是为诗为文之别,两者共同构建了桃花流水、鸡犬相闻的世外仙源,成了中国士人失意时精神逃遁之所。
 
    又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之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其一)
 
    又如:“执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春中田园作》)之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雨居赠裴秀才迪》)“狂歌”是一种潇洒的生命姿态,逍遥于礼法之外,“五柳”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诗人亦以此自喻。“狂歌五柳前”可理解为二人精神之境趋同,在艺术上,王诗与陶诗应存在一种续传的关系。人生际遇之坎坷,两人皆有所遇,陶潜之辞官毋庸再言,王维早年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后历经变乱,无意于仕途,于辋川半官半隐。山川田园发其幽思,使诗人更多地亲近自然,与众生契合,故其诗多有可观之处。由此观之,王维山水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的自然与写意,素淡与真淳,别开生面,另辟境界。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
 
    王维诗中用字精准,恰似珠链,将不同的意象缀连起来,构成画境。这些字词看似平常,却字字熨帖,足见功力。“余”字描述日光残落衰败之景,将光影阑珊之景之意刻画得十分传神,下联中的“上”字则显示出一种动态,轻烟袅袅,直上无碍,在另一首诗《使至塞上》亦可参考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诗中“孤烟”这一意象大抵相通,由“上”而“直”,由“直”则显其静,且伴有“孤”字,颇有清冷意味。而《归嵩山作》因了一“临”字而使雄浑之气势喷薄而出。“满”可解为盛大之意,霞辉似锦,铺陈于秋山之上,一片金色。有了这两字,高远壮阔、苍劲古朴之境豁然而出,极具张力,正是一字而不可易。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对动与静,声与色的恰当把握,是王维诗中显著的特点。“喧”与“静”相对,以动而言静,将“声”与“色”拨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元素。因二元之秉性之不同,便引发出活泼的生趣与静穆的观照,而“咽”、“冷”以通感之法又使物着“我”之色彩,便不再是死寂之景。“咽”描摹泉水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穿行的幽咽之声,堪称神来之笔,“冷”字则为幽深的青松着上静寂清冷之调。
 
    王维诗中更多体现是清明秀美的画境,以画境入诗,境生笔端。南朝谢赫在《画之六法》中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形,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王维诗中之画素朴清雅,以山川为境,极具气韵生动之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山中一夜雨,树柯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蓝田山石门精舍》)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
 
    诗人善用“山”、“月”、“松”、“石”、“溪”、“云”、“雨”等物象,状以“静”、“澹”、“远”、“闲”、“清”、“淡”、“寂”等字,以素为绚,通过一系列场景物象的组接,使清逸之气贯通其中。万物静观皆自然,白云无心出岫、飞鸟倦乏知返,为我们营造了莺啭鸟啼、鸢飞鱼跃之生趣,松风山月、青溪闲云之静穆。一种和悦的生命光芒便倾洒于这万物的本性之中了。
 
         总之,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山水趣与禅趣是构成其恒久艺术魅力的两维,其山水诗中有中国传统士人观照山川的情思感悟。他仰观宇宙,俯察万类,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1] 其诗中山水趣兼具画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
 
    而山水趣与禅趣虽有相通之处,但并非山水趣皆是言禅,禅趣在王维诗歌又是另一重境界。
 
    昔灵山法会,世尊拈花,众不能解,惟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会心得道。王维诗中空灵之禅趣,无差别之境,生命之觉证,亦如拈花微笑,传于后世。
 
 
   
 

 

个人简介
李尚锟,曾笔名李坤禧,益为雅堂主人,早年从军,现在京从事传媒文化,2003年后为职业人士。曾先后在省级生活类杂志,中央级财经杂志,电视文艺部门工作,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诗书画家、艺评家;为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尚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