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技术时代追寻儒家本义(四)

文武 原创 | 2018-04-15 18:51 | 收藏 | 投票

 ——重读柳宗元:生命的本质与知识的原理

 

 


前文已经讲过,中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是儒释道等等多种思想资源的真正受益者,但在其精神主体上,却是一个儒家,以儒学为本。要全面梳理和理解柳宗元的思想,可以尝试用一种绘图法来描述:如果其知识图谱被描述为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儒学就是这棵大树的根部和主干,而佛学、道学、诸子百家,只能算是根须、分枝和叶片。

这篇文章要讲的是柳宗元的寓言:《三戒》。

《三戒》是柳宗元写的三篇寓言故事,分别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其题出自《论语季氏》。《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其一、《三戒》对于《论语》所谓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是分别对应的。其二、《三戒》对于《论语》所谓少之时,血气未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及其老也,血气既衰,其实也是分别对应的。其三、《三戒》讲的是三种动物。动物,与人一样,都是生命,本质上,都是生存环境的适应者与世界的互动者,简称为环境适应者或世界互动者。生命的本质,就是环境适应者或世界互动者。其四、《三戒》讲的是三个悲剧,每一个悲剧都有其对应的寓意。

《三戒》序言: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一、《三戒》之《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第一个悲剧,《临江之麋》,说的是从人为环境局限性之下的环境成长的环境适应者,一旦脱离了其人为环境,其来源于这种人为环境的对于环境的认知,也就是其掌握的有着人为环境局限性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下,其实是不适用的。这个悲剧说的是知识的环境局限性。

二、《三戒》之《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第二个悲剧,《黔之驴》,说的是从空间局限性之下的知识环境出来的环境适应者,一旦脱离了其特定空间环境,其来源于这种特定空间环境的对于环境的认知,也就是其掌握的有着空间局限性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下,其实是不适用的。这个悲剧说的是知识的空间局限性。比如,相对论告诉我们牛顿定律有其空间局限性,后来量子力学又告诉我们甚至颠覆牛顿定律的相对论,也有其空间局限性,颠覆者也被颠覆。

三、《三戒》之《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第三个悲剧,《永某氏之鼠》,说的是从时间局限性之下的知识环境出来的环境适应者,一旦脱离了其特定时间环境,其来源于这种特定时间环境的对于环境的认知,也就是其掌握的有着时间局限性的知识,在新的环境下,其实是不适用的。这个悲剧说的是知识的时间局限性。一切知识都是技术性的,只是其适用性有所不同。包括政治和经济层面的认知在内的社会经验,其实也是一种技术。封建体制是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其社会制度的技术化臻于极致的产物。儒家是有着历史局限性的技术至上主义者。但是,封建体制和儒家的那一套东西,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技术性的知识,是有着时间局限性的。百度模仿GOOGLE而成功,小米模仿苹果而成功,腾讯模仿ICQ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里巴巴模仿eBay而成功,新浪微博模仿Twitter而成功,Goodreads模仿豆瓣而成功,并非简单的复制与抄袭,本质上是一种一千二百年前柳宗元就已经发现的知识原理的运用。一种商业模式在一个地区虽然已经沦为一种不堪再用的二手知识,但是它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后发地区,则仍然具备一手知识的价值,仍然处于其时间局限性的有效期之内。这种知识原理,不但适用于国际范围,也适用于同一个国家的地区与地区之间。

《三戒》的伟大,在于作者柳宗元通过这三篇寓言,为我们提供了我们应有的相关知识的最为重要的认识,提供了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提供了给予有效知识以准确定义的思路,提供了以不断变化的环境为唯一参照物的鉴定与识别有效知识的方法,提供了有关知识适用性的反思精神,提供了有关知识运用方面的最为重要的哲学。《三戒》通过寓言所指出的伟大思想:环境是判别有效知识的唯一的终极参照物。知识因其环境根源而具其空间局限性、时间局限性、以及由其他因素所决定的环境局限性。在其适用性之外,知识自动丧失其价值。

《三戒》描述了知识、环境、环境适应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为环境,人为环境之中,又包括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是生命所生存于其中的环境。

人类的各方面能力起源于环境的逼迫,并通过基因继承而代代相传,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使之能力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技术的进步不断的改造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淘汰着过时的环境下的过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产生着人类的新能力以适应新的环境。生命存在的过程,是与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生命是环境根源的,用之于生命的知识,也是环境根源的。儒释道,一切现今人类所公认的最伟大的著作,最终都可能面临被遗忘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不朽的传道者,环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环境才是不朽的传道者。一切知识来源于环境。

知识是对于真实生存环境的有效认知。知识的获取与运用,是生命的核心能力。真正的知识,其所导向的是人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成功者,都是有效知识的实践者。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不少文盲一夜暴富,社会上就有了一种酸溜溜的说法:说是知识分子还比不上卖茶叶蛋的。其实,这些文盲才是那个时代中真正的知识分子。因为正是这些暴富的文盲,对于已经变化的社会环境有着正确的有效的认知,正是他们,从社会实践中掌握了那个时代中暴富所必须的能够在已经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应用的有效知识,只是他们没有将这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表达为语言而已。那些所谓知识分子们,他们不过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永某氏之鼠,他们所掌握的对于社会环境的知识,已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失效。知识是有时间局限性的。他们所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知识本身,而只是知识表达的一种能力而已。改革开放给予所谓知识分子的教训是:千万不要瞧不起那些所谓的没读书的人。尤其是在时代巨变之际,真正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于实践,而不是来自于老师和书。所有的书本知识,都是二手知识,不但不是最新的知识,往往是落后的知识,甚至是有所保留的知识。《庄子 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柳宗元通过寓言指出了所有这些事情的核心原理。

在这三篇寓言之中,最为特异而突出的,该算是《临江之麋》。

知识是什么?知识本质上是环境中的生命所需要的具备实用性与适用性的对于环境的认知。技术,不过是知识的运用,是知识与物质的结合。生命,是环境适应者,是世界互动者,也是知识利用者和知识实践者。多数人至死不悟的是:作为生命的人,是最为高级的知识实践者。多数人至死不悟的是:生命的本质,就是环境适应者或世界互动者。这也正是柳宗元所说的: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

人类个体和人类组织,包括公司,都是知识的实践者。人类史,即为知识进化史、知识与环境的互动史。最高层面的竞争,实质是思想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伟大的成功者,都是伟大思想的实践者。撇开其权力斗争的一面,在另一面,毛泽东也是一个知识实践者:其所认真进行的长期农村调查实践,恰恰是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社会学和人类学先驱性探索,所带来的,恰恰是能够有效应用于革命实践的真知。

对于伟大思想的实践本身,即为伟大的成功。

伟大的美国作家安.兰德《源泉》一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正是指出了这些。就知识、环境、环境适应者三方面的关系而言,《三戒》中所说的,在《源泉》中也是整体性被寓意的。

《论语》子罕篇第4章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讲究的是客观性。毋必,讲究的是可变性;毋固,讲究的是适应性;毋我,讲究的是沟通、拒绝自我设限的重要性。其所体现的,也是对于知识的原理的认知。

生命的本质,就是环境适应者或世界互动者。来自于环境和世界的信息,不断的被我们采集、加工而形成为知识。无论环境、知识、还是我们自身,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柳宗元通过寓言来传达的,实际正是儒家经典《易经》中的智慧:《周易·系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周易·系辞下》:“易之为常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上》:“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纬·乾凿度》:“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巨取象,变节相移,能消思者,不专者败。此其变易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 :“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程颐《易传序》:“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张湛《列子·天瑞篇》:“易者,不穷滞之称。”

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每日关注 更多
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