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技术时代追寻儒家本义(二)

文武 原创 | 2018-04-05 15:48 | 收藏 | 投票

——儒家原义:《论语》原文中的兰德精神!

 

 

《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青年毛泽东亲自写就创刊宣言,其中有这样两段话,非常的重要,有助于深刻理解青年毛泽东的民主思想:

 

  一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二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兑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

 

  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澈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至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完全承袭于其恩师和岳父杨昌济。毫无疑问,从青年毛泽东的上述文字中,我们亦可借以窥见杨昌济的政治思想。

 

杨昌济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被严重忽视的人物!杨昌济对于中国近代史影响至深!杨昌济对于新中国的重要性,远超杨家将在宋史上的重要性。杨昌济是毛泽东的启蒙先师,毛泽东等重要的湖南早期党史人物,无不深受杨昌济的思想影响。

 

在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杨昌济强调"博学、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废,而毛泽东则认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戊戌变法失败后,杨昌济避居家乡,研究经世之学。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做人,都具有坚忍精神。他曾经说过:"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着力,常欲以久制胜。"纵观毛泽东数起数落的政治浮沉史,不难发现“坚忍二字”始终贯穿其一生。在个人生活上,杨昌济主张并践行冷水浴,受其影响,青年毛泽东亦如此主张并践行,众所周知,毛泽东直到晚年还有着冬泳的豪情与壮行。

 

毛泽东自己,也曾说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响之下,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那时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扬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话中提到的《心之力》,可说是千古奇文!令人激赏!在我看来,就是放在《古文观止》之中,也毫不逊色!其中有“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我辈恰逢此乱象当前之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醉娱乐轻国志,谋小私绝大利,认蛮夷做乃父,拜魔盗为师尊,任倭寇以渗侵,毁文明于无耻。”“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印度佛教亡于消极心灭。 ”等语,精彩绝伦!

 

毋庸置疑,毛泽东是杨昌济的精神遗产继承者,也正因为此,他才得到了杨昌济的极其器重与着力栽培!毛泽东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杨昌济在教育和人事上的栽培和提携。

 

向《新青年》推荐发表毛泽东("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并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都是杨昌济。杨昌济甚至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哪怕是临终前,杨昌济对于其得意门生毛泽东,也是念念不忘,并致信好友章士钊(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信中说:"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可以说:杨昌济是青年毛泽东最大的贵人!在杨昌济扶助于他之前,他只是一个乡下来的求学青年!当初的无名小卒毛泽东,如果没有杨昌济于其自身人脉网的极力引荐,再有能耐,也没有机会步步跻身中国政治人物精英圈。

 

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正在于:杨昌济这样一个在百年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至今仍被刻意忽视!无论作为一种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都很不应该!尤其在今日反复掀起民国热的大气候下,作为一个留学日本和英国近十年,对于日本文化和英国文化都有着深刻理解,学贯中西、学养深厚并道德高尚的民国知识分子,已经被冷落的显得过于反常!

 

至今,于杨昌济所遗留的文献看来,其对于中西文化的解析,基于中西文化的深刻理解,堪称精妙绝伦!一些独到的精深见解,体现出远超同时代人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惊叹并佩服不已!

 

在日本侵华前近二十年,杨昌济就曾于《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一文中言:“私心揣测,谓日人不怀好意,颇有继满洲人入主中国之思想。”,这预言了后来的日本侵华!《静观室札记.德皇威廉第一佚事》引用皇帝败诉、太子吃闭门羹、公爵绕道的的例子讲论西洋尊重司法独立之精神。《静观室札记.豪杰之好学》:“唐李德裕虽至大位,犹不去书。豪杰之有能有立于世者,未有不自好学来也。拿破仑有军用图书馆,行军时犹挟书籍自随,欲攻何国,则先取关于该国之书籍观之。故侦探其所阅之书籍,可以揣其兵锋之所向。亦伟人之美谈也。曾文正在营中读书如常,云借此以养心。胡文忠在军中,每夜会讲《论语》,虽病不辍。刘毅斋为新疆巡抚,请湘潭郭某讲《资治通鉴》,以师礼事之。此皆近事之可传者。至石勒之听讲《汉书》,又历史之遗闻也。”此篇中所讲论的求知精神,对于毛泽东影响巨大,作为一个终身的狂热的阅读者,晚年毛泽东仍是满床书籍,哪怕最后眼睛看不见,都要求秘书为他阅读,并可以历史事件作为印证,毛泽东曾于一场攻城战中收缴一车书籍为战利品。《治生篇》:“人民之廉贪与国家之兴衰有绝大之关系。若谓此风遂不可挽,则是中国竟无可为。”一语,虽未提出有效解决之道,但至今可令国人警醒!

 

《治生篇》:“吾观英人遗传财产之制,与中国颇不相同。凡田宅之类,概归长子承袭,而众子不得与焉。吾国之俗,则父遗财产,众子均分。以两制相较,似吾国之制较为公平,然英人之为众子者,以不得父遗财产之故,不欲受其兄之豢养,竟出海外,自图立身之道。英人殖民事业之成功,实由于此。天助自助者,乃英国教育家之格言。人人有独立之精神,斯可铸成独立之国势。”“君子爱人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不督子弟以各图自立,而使生仰给于人之心,是乃与于不慈之甚者也。”此篇实际可视为对于后来难倒无数学人的李约瑟难题的一种独创的精妙的解答。单凭这一点,已经足够光耀于两百年来的世界学术史!英国遗产制度所造成的结果,一是不断积聚财富权力的家族的崛起,直到一个家族或多个家族联合能够与君主、公爵、侯爵抗衡并使之忌惮的程度;二是长子所继承的财富权力形成对于地方官权力在实力上势均力敌的效应,并且对于其他的作为无产阶层的兄弟姐妹形成其公民权利的护翼作用,这就构成为真正的民权保障的基础;三是作为无产阶层的没有得到遗产的兄弟姐妹被迫做出自身的贡献,从而将整体的蛋糕做大,这就必然涉及到航海冒险、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流途径。法律制度不过是社会真实权力结构于法律制度层面的体现,空有法律制度,而社会真实权力结构不能与之对应,法律制度也只是虚设而已。

 

这样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思想家,能够教出毛泽东这样的学生,是丝毫也不奇怪的!

 

一本《杨昌济文集》,搜遍孔网居然只有区区四本,每本都在百元以上,而下载其电子版,读来真是相见恨晚!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杨昌济文集》,自198310第一版第一次印刷4500册以来,就从未被再版、重印过,这与其学生《毛泽东文集》的反复再版、重印,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

 

想想《毛泽东文集》从未收录青年毛泽东的文章,就能明白一二了!

 

然而,杨昌济教出了毛泽东这样一个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得意弟子,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毛泽东所在的第八班教室的墙壁正中央,杨昌济曾手书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以后来的历史去印证,也算是所言不虚了!至此,我们大可宣言: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都不是!是教师!不信但看民国的叶企孙和杨昌济。鼎鼎大名的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叶企孙的学生,华罗庚也曾受惠于其慧眼识珠并保举提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叶企孙的学生。若孙中山为民国之国父,毛泽东为新中国之国父,则杨昌济为新中国之国师。虽然,国父与国师,一个声名显赫,一个则几乎湮没无闻。

 

这还只是一世之师,还有百世之师、万世之师。

 

事实上,从杨昌济的自觉著述看来,杨昌济的生平志向与追求,确实比常人所理解和想象的还要更高!

 

众所周之,孔子是当世之师,也是后世之师。而杨昌济一生修身行事,以孔子为模范,追慕效仿,奉行教育救国之理想:“今日大多数之国民,毫无智识,无思想,故无舆论,无清议,无组织政治之能,无监督官僚之势,遂使少数之人垄断政权,人民膏脂尽饱私囊,公众权利,断送将近。彼少数人之信有罪矣。彼大多数之国民醉生梦死,束手待毙,独无罪乎?有不良之国民,斯有不良之政府,国民自身,国家之本体也。本体一坏,尚有何说?”“己苟自觉,斯能觉世。”“思想自由必继之以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必继之以行动自由,无言论与行动之自由,则思想之自由尚不得云完全也。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自觉与活动,乃不可相离者也。”(《告学生》)。

 

杨昌济故世时,李肖聃悲叹:“好学之笃,立志之坚,诲人之勤,克己之苦,求之友辈,遂无此人。”

 

在后世学者中,其对于孔子的理解,尤其深刻!在《世界主义与国家主义》一文中,杨昌济说:“吾国圣贤之教,本取世界主义,固恒谓吾国为天下。”“孔子之终极理想为世界主义。”在《教育与政治》一文中,杨昌济表达了他对于孔子的理解:“在古来大教育家无不先从事于政治,迨其终不得行其志,乃反而求之于教育之一途。孔子环辙天下,原欲以政治上之活动,救当世之生灵;及其所遇不合,老而隐退,乃始从事删述,设教杏坛,遂以沾溉来叶,蔚为国教。”“法制拘于时势,教化通乎古今。”

 

其对于孔子,于引述宰我的话:“以予观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可见已极为尊崇!

 

可以说,杨昌济是晚清、民国以来极其罕见的深受西洋文化影响而仍旧立场坚定的推崇儒家文化的知识分子,他对于《论语》的理解,是基于西洋文化背景的重新审视、中西参照下的新阐释,不但固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且有效澄清两千年来于此陈陈相因、误人子弟的歪解、曲解,回归于儒家本义。

 

《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杨昌济《论语类钞》:“王船山谓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论语》中如此节语言,可以见圣人之精神矣。道德教育,在于锻炼意志。人有强固之意志,始能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意志之强者对于己身,则能抑制情欲之横在;对于社会,则能抵抗权势之压迫。道德者,克己之连续,人生者,不断之竞争。有不可夺之志,则为无不成矣。韩退之《伯夷颂》曰:“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特立独行,非意志坚强者不能。寻常人多雷同性,无独立心,此其所以为寻常人也。 临难毋苟免,见危授命,乃意志之强同于良心之强之状态也。吾国三纲之说,为谭浏阳所痛辟。余戊戌在岳麓书院闻湘潭君言及此,当时亦颇疑之,后读其《仁学》,乃知中国三纲之说,严责卑幼而薄责尊长,实酿暴虐残忍之风。君子之为教也,与父言慈,与子言孝。卑幼者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尊长者固不可蔑视之。人有自重知耻知心,乃能以进德修业相尚,过度之压制,固非训育之所宜也。

 

《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杨昌济《论语类钞》:“弘,宽广也。毅,强忍也。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著力,常欲以久制胜,他人以数年为之者,吾以数十年为之,不患其不有所成就也。程子曰:参也,竟以鲁得之。曾子鲁钝,而卒为圣学之宗,坚忍之效也。余尝谓天才高者,其成就或反不如天才较低者之大,要视其坚忍之力何如耳”

 

青年毛泽东《讲堂录》,可视为学生所摘录的杨昌济讲课笔记:“以久制胜,即恒之谓也,到底不懈之谓也,亦即积之谓也。”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有独立不羁之志操,乃能抵抗社会之潮流,而自全其天性。君子当积诚立行,以回易世俗之耳目,而转移其风气,不当随俗苟且,临深为高,而自怠其学行。豪杰能转移世运,而不为世运所转移。

 

以上引述,不正是将西洋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个人主义精神重述为中国文字?!其中所体现和张扬的精神理念,与后来者安.兰德于其书中所表达的个人主义的精神理念,完全一致!

 

意志与认知成正比,正所谓智者不惑。真正理解安.兰德的,内心无不强大!《源泉》所描述的,正是人类个体最强大的意志、内心!卡兰尼克、乔布斯都是安.兰德的忠实崇拜者和思想践行者,是安.兰德小说的现实版人物。不理解她就不能理解真正的美国精神,不懂生命的价值所在,不懂人生的意义。若干人生阶段中的毛泽东,掌握了占据人口多数的农村社会的第一手知识,并坚持要做一个真知践行者,哪怕放逐、误解、冷落、众叛、亲离,活活的就是《源泉》中的主人公!仅就此意义上而言,就小说的历史人物版而言,就个体精神而言,毛泽东确实是伟大的!不朽的!是英雄!是豪杰!而这一切,起源于其青年时代所受之于恩师杨昌济的教诲!

 

杨昌济对于《论语》至为精彩的一段阐释,体现在这样一段话之中:子使得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杨昌济解释说:余生平持论,谓欲为政治家者,先不可无政治家之学问。今之从事政治运动者,多缺此一段预备功夫,故事到手来,总办的不好。譬如庸医杀人,误国事不浅也。某君专重力行,不重学问;某君则恃天才与经验,不重学问。不知学之不讲,则力行只是盲行,行之愈力,危险愈大。若专恃天才与经验,所知终是有限,终不如彻底研求者,肆应不穷也。漆雕开未敢自信,因不出仕,此乃真能重责任者,吾辈不可不以之为法也。

 

其中所体现和张扬的精神理念,与后来者安.兰德于其书中所表达的理性主义的精神理念,完全一致!以此话言,毛泽东真是传其衣钵无误了!

 

人类史的核心是知识优胜劣汰的进化史,是技术哲学史。在社会科学领域,技术哲学应是基础性的。有的历史学家将技术哲学引入历史学而获得成功,如尤瓦尔.赫拉利;有的经济学家将技术哲学引入经济学而获得成功,如约瑟夫.熊彼特;德鲁克将技术哲学引入管理学而获得成功;安.兰德将技术哲学引入小说艺术而获得成功。为更好地理解20世纪的中国历史,我们必须将技术哲学引入其中并作为重造历史大厦的框架。在知识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之下去理解历史,我们能够发现一种重新阐释历史的方式。

 

整个人类史都是精英统治大众的历史,而精英与大众的区别,本质上是知识的受益者与无知的受害者,精英与大众之间真正的鸿沟,是知识,其间的不对等,主要的是知识的不对等。文革中知识分子之所以被迫害,是因为精英不能将之拿来为我所用。操纵民意的历史是很久远的,教育、宣传、封杀,都是操纵的手法。历史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如此。问题不在于这个是否正义,而在于精英基本上都知道这个,而大众基本上不知道这个。人类社会的秩序,本质上是知识的存在和实践的状况体现于人群的一种结构。

 

文革在本质上就是对不能为精英所用的知识分子的迫害。其实历史上的多数时期都是处于文革时期,只是这种迫害方式各有所不同,历史上所谓的文革时期的迫害方式是借助大众的手去收拾那些不能为我所用的知识分子,而其他未予命名的文革时期呢,是各种手段,也包括借助大众的手、媒体的手,甚至于自己的手:如焚书坑儒。

 

左右事实上可以视为不同的知识谱系,是全部政治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左右过于激烈的相互排斥,从知识的、认知的角度看来,不过是知识上的、认知上的自我设限。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左右儒法...都能成为人的认知障,让因此固化、偏执的人们终身生活在深井般的精神牢狱之中而不自知。深井再深,也是井,大井再大,还是井!他们只能看到深井中的世界,不是盲人却比盲人更惨。

 

生物体就是动态世界的动态信息利用者。故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旦供应信息的系统失效或部分失效,无论族群、国家、统治阶层,还是作为瞎子与聋子的个人,都会因此而面临厄运。所谓科学与知识,不过是高效信息而已。一味因袭过去,必将成为动态世界的落伍者。帝国的崩溃往往都是因为其信息系统的崩溃。人类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信息包。更有效的信息系统带来更有效的文化模式,西方优于中国实际也是信息系统的优势。无论家国,还是个体,皆有其信息系统。在左右敌对,而非包容、共识、理性沟通的情况下,左右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屏蔽了另一半的信息来源。左右的相互排斥和敌对本质上都是对真实社会状况的认知上的自我设限。避免情绪化,面对不同的主张和意见,完全可以理性化的予以批评,如果说的对,大家也都能看到。以理服人,永远胜过以言辱人。冲突和矛盾,应当体现为两个不同知识体系的碰撞,而不应当是两种不同观点的情绪化的人的互相攻击。

 

每个人都会因自身知识边界的存在而产生一种知识局限性,或者说是所知障,我们不应当在这个知识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包括反面意见在内的未知知识领域产生情绪化的反应,而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为某些概念为紧箍咒的狭隘思维所局限,主动扩展思想领域边界、解除知识领域的自我设限、纠偏人性中偏于一隅的惰性,迎接各知识领域的跨领域交流与碰撞,从始终限制我们精神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单一文化牢狱之中解脱出来。

 

不能限定自身的认知边界,这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为一些根本莫须有的理由,更不应如此。不能因此而错过重要的东西。包容本质是信息接收的全面化。

 

在后毛时代,毛事实上沦为符号,左派拿去有左派的说法,右派拿去有右派的用途,左右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去理解毛泽东。我对于毛泽东,总是尝试去作出更为客观的理解,因而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作为终身的知识攫取者和知识实践者的一面。

 

解放前处于人生低谷的毛泽东,他掌握着与国民党高层共事多年的政治经验,从大量阅读中获得在革命斗争有实用性的历史知识,从农村调查中获得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第一手的详尽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革命方向把握和革命实践的指导意义是非常有利、有效的。事实上,那个时候的他,就是安兰德小说中的洛克。

 

毛的前半生,正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屌丝逆袭史。

 

我崇拜他的坚强和毅力!我敬佩他终生保持雄心壮志!毛泽东: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人必须终身令进取的意志主导自身生命、生活,这样才活得充实、快乐,否则只能是苦海无边!这一精神,正如安.兰德于《源泉》一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始终令人振奋的精神!我膜拜他敢于挑战李立三、王明、苏美大国的大无畏的独立精神!在反对李立三和王明之时,在不顾党内反对声浪积极倡行国共合作之时,毛在领导革命的时候,他靠的是什么?就是知识。

 

兰德的小说,每一个字,毛泽东的成长,每一步,都在述说对于真正的相较而言更好的知识的应有自信!对我,作为真实历史人物的毛泽东跟兰德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区别,我都将他们看作故事。重要的不是人,不是历史,不是左翼右翼等的一套套,是故事所表达的知识原理,仅仅如此。我曾经狂热的崇拜毛泽东,但追根究底而言,被崇拜的实际并不是其个人,而是知识本身,知识应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毛在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经常旁听胡适的课程,而胡适,正是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的学生。毛在反对李立三和王明之时,在不顾党内反对声浪积极倡行国共合作之时,所体现的,也是对pragamatism的信奉的明智。20世纪70年代初期,毛对自身终生践行的一些思想产生了怀疑,陷入精神矛盾之中……正是这样,才促成了尼克松之行……甚至对尼克松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我喜欢右派!”

 

知识一定是权力的基础,整个人类史,都可以用这一论点来作出新的解释,包括毛泽东时代,也包括文革。知识是权力的基础,没有任何权力能够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而长久,对于毛泽东曾经的对手是这样,对于毛泽东本人,也同样如此。

 

基于同样的知识原理,可理解毛的前半生,也可理解毛的后半生。毛的后半生,挫败是因为什么?也是因为知识。知识造就了毛泽东的成功,而知识也是晚年毛泽东失败的根本原因。计划经济没法将储藏在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纳入计划之中,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成就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东西。从知识论的观点去分析经济学,而使之论述更为清晰的哈耶克,对此的论述涉及到认知心理学的概念:隐性知识,作为市场最具价值的一部分——隐性知识,实际正是带来创新的主要智力资源,是动态性的知识——恰恰是无法被纳入计划之中的。书籍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人才是。

 

文革的本质,是利用群众的力量,对那些不能为我所用的知识分子进行迫害和打击。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走向了知识的反面。他成了堂.吉诃德,空有满腔热血和热诚的理想,却对应予重视的知识视而不见、肆意践踏。

 

这样一个人,说他伟大,他确实伟大,因为前半生的他就是洛克,后半生的他就是堂.吉诃德,而洛克是伟大的,堂.吉诃德,也是伟大的,二者都是人类精神长河之中不朽的典型形象。堂.吉诃德的现实人物模型是晚年毛泽东,而洛克的现实人物模型是青年毛泽东。

 

洛克比堂.吉诃德伟大,正如青年毛泽东比晚年毛泽东伟大。而无论青年毛泽东还是晚年毛泽东,都要深深受益于当初杨昌济在《论语类钞》中所体现的对于《论语》中最为可贵的精神理念的发扬。

 

如果说毛泽东是洛克,那么他的老师杨昌济呢?也同样是!

 

“余之所望者,在于全国民能实行孔子之所教,以挽风俗而正人心也。”

 

于是乎,当作为洛克,也同样作为儒家的杨昌济说出如上话语的时候,我们是丝毫也不必奇怪的,因为儒家的核心精神本就与兰德精神有着共通之处!

 

 

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读书,写作,如此而已。
每日关注 更多
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