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该造什么“盆景”

李家成 原创 | 2018-07-19 13:29 | 收藏 | 投票

盆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栽培技术与造型技艺的结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在世界园林艺术中享有盛誉。这里所论的不是园林盆景,而是工作中的借寓“盆景”

时下,为了示范推动和引领工作,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特色工作、典型亮点进行提升,下苦功夫培育各种类型的样板,俗称“盆景”,受到大家欢迎。然而,少数工作成绩平庸的单位,为了凸显“政绩”,不惜人为“造景”,却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坏风气,饱受群众诟病。

“盆景”之美,在于连点成线成面。经过精心培育、提升过的典型,众人瞩目、赏心悦目,确实可以起到推广经验、推动工作的效果。这样的培育与提升,值得鼓励,也应当予以支持。但某些地方和部门违背客观实际“造景”,反而大煞“风景”。有些不具备条件,却竭泽而渔下指标、分任务建造“盆景”;有些偏重门面、不重内涵,来回折腾造“盆景”;有的移花接木,挖空心思造假“盆景”。凡此种种,危害巨大,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内政治生态也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

“盆景”之事说明,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四风”一刻也不能停。当前,任何求名逐利的“应时盆景”、“金玉其外”的“政绩盆景”都会影响到新时代伟大事业发展的进程,都必须严肃整治。要展现“盆景”内在的美,发挥好“盆景”示范引领的作用,必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让党员干部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摆正“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要强化求真务实教育和纪律约束,强化制度管人管事。在调查研究、检查考核工作时,要更加注重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让基层干部群众当“考官”,诊治查台账、看现场点、听汇报等带来的“浮躁病”“浮夸风”,倒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从根子上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的土壤。

作为 “领头雁”“风向标”,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多做基层受欢迎、群众得利益的“实惠盆景”,多创有学习价值、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盆景”,让那些“病苗”“坏秧”没有市场,让各种茁壮坚实的“盆景”在华夏大地大放光彩,成为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最亮丽的风景。

 

个人简介
中国记协会员,陕西作协会员,三秦文化研究员,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要著作有15部。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