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森林

习明明 原创 | 2018-07-08 23:43 | 收藏 | 投票
    我一直都觉得我带的国际金融132班的学生,是江财2017届所有毕业生中最优秀的!无论是出国、考研还是工作,他们的表现都从来不让我失望。毕业一年多来,每次和他们私下聊天,他们都从来是“报喜不报忧”。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他们的状态会挺好,但实际可能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昨天下午,有两位毕业的学生回校看望我,一位是在美国留学休假回来的,一位是在广发银行工作休假回来的。当然了,我必须要承认,她们只是顺道回来的。我的魅力还不足以强大到她们专程回来探望,这个我有自知之明。但即便如此,这也足以让我感到特别特别欣慰了!

晚上她们还联系了留在南昌工作同学,并邀请我一起聚餐。席间我们聊得很开心,还把班上几乎所有已经工作的同学的状态都问了个遍。同学们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对未来的信心出乎我的意料,原想有一两个人毕业之后不能适应工作的节奏,对工作和前程感到悲观是很正常的,但是我没有想到大多数人都在诉苦和抱怨。有些人还是能继续坚持的,有些人则表达了自己“忍无可忍”的观点。

我这个班级学生的毕业去向,除了出国和国内升学的,剩下的同学主要都去了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可以说是全国所有财经大学的一个缩影。这本来是很令人羡慕的工作,也是当初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报考财经类大学的初衷,我曾经都一度因觉得没有让这些家长们失望而感到很自豪。但没曾想才毕业一年,大家一聊到工作就是各种吐槽和郁闷。

业务的压力、客户的刁难、无限的加班,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工作······几乎快让绝大多数人感到崩溃。很多人都觉得虽然“身在”金融行业,但觉得自己做得事情和金融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大学里面学到的所有知识也都基本用不上,自己做得工作可以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同学甚至跟我说,银行证券就是一个巨大的“坑”,叫学弟学妹们不要再跳进来。我生怕这种悲观的情绪蔓延开来,引发大家集体的辞职,晚上回家之后一直睡不着,在微信群里给他们鼓励、打气到凌晨。

一个公司或者一个机构,其实就像一部机器。我们进入之后,只是充当了一个螺丝钉的作用。很难看到全局,容易“一叶障目”。刚开始,每天看到的和思考的只是自己,难以考虑到整体运行情况。但是随着你技术的成熟,转岗到其他的工作岗位,逐渐熟悉到每个岗位或“部件”的功能和缺陷之后,你的大局意识、整体思考和战略谋划就会在脑海中慢慢形成,甚至都不需要你认真思考和观察,你就可以轻松看到整片“森林”。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确实感到自己不适合从事这个工作,实在是不能坚持下去。也不要直接辞职,可以选择跳槽。但是,你也要做好再次失望的心理准备,因为你可能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这个“坑”甚至可能比以前的更大。你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才二十出头的年纪,精力和体魄都是相对最强的。无论到了哪个行业,相对而言最苦最累最脏最枯燥无趣的活,肯定都是要你们去干的。我用自己的切身深刻体会告诉你们,这一点请不要怀疑和抱有侥幸心理。

市场化时代的特征,就是所有的行业和工作都进行了细分。没有人初次踏入,就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每个行业的工作都需要从基础做起,逐渐熟悉每个岗位并慢慢积累经验。了解每个岗位的特殊和问题所在,学会掌握一些窍门和“套路”来化解困难。不犯一些错误,不付出一点代价,是很难成长的。只有用心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个人简介
习明明,字继谋,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师从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郭熙保教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本科期间曾获三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国际经济与贸易,华中师大)、理学学士…
每日关注 更多
习明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