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部宏大的治国方略

董治国 原创 | 2018-08-05 10:25 | 收藏 | 投票

 欢迎关注本微公众号

本世纪最伟大的解读!!!

奇怪吧!老子频繁的提及“圣人”;奇怪吧! 《道德经》中“圣人”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于《论语》,!奇怪吧!《道德经》其实是一部治国方略,治大国方略

本文想要告诉你的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道德经是一部治国方略。

《论语》中的圣人是圣人;《道德经》的圣人指的是国家君主,圣人对应的对应方是民;

如何解读道德经-----我曾苦苦探讨如何解读其义,当我现在以治国之方略来看待《道德经》的时候,恍然大悟,意识到:原来如此...........

论语中的“圣人”是圣人,道德经中的“圣人”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圣人,我们一直在误解《道德经》,解读方式不对。道德经讲的是天下(国家之天下),天下之道,天下之德。

以治国之方略来解读《道德经》,一通百通。以前我们学习的理解方式是错的---是的,是错的。

《道德经》中的种种道的阐述是为了论述治国方略,道的理念服务于治国方略。

《道德经》关注的是国家之修行,《论语》关注的是个人修行,个人服务于国家的修行。

圣人

 

圣人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无所偏执的样子)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处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前而民不害。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不出户知天下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xī,无所偏执的样子)焉,为天下浑其心。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

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百姓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民: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

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谈及的小国的治理,在此之上谈及的是大国的治理)。

结语:老子胸怀天下,谈论治国之大道,却被后世解读为种种。

我感到很幸运,以治国方略的角度来看待道德经,一通百通。

本想谈及天地不仁,却又得出上面的结论。呵呵呵。天地不仁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简介
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用简单的道理来理解整个世界。 并希望用并不虚无缥缈的构想去实现某些设想。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