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辉煌盛世唐朝贞观之治

张忠俊 原创 | 2018-08-05 14:59 | 收藏 | 投票

 中国最辉煌盛世唐朝贞观之治       撰稿人;张忠俊

阅读提示;,基本了解,贞观之治承先启后,创立历史上最辉煌文明盛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中心的历史过程。

,贞观之治的理念和制度支撑,李世民巨大的历史作用和功绩。

阅读难点提示;创造伟大的贞观之治,文明盛世,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贞观之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早期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

先简略回顾一下早期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第一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黄帝,尧、舜、禹是黄帝的继承人,一代代继承下来,完成了这个准备,

 

二,西周小概论,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夏朝是开始期,商朝是发展期,周朝是总结稳定期。

[1],夏朝首领是禹,禹最拿手的是治水,禹除治水外,还会诸候,划九州,基本确立了中华文明的版图,夏朝最大的功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基本建设,国土守护,夏朝共470年。

[2]商朝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期,商朝共554年,

1,甲骨文,在商朝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约有5000单字。己显示了象形,会意,假借,

形声,转注等六种构字原则,分九种词性,甲骨文中,基本语序固定,甲骨文已有从一到十和百,,,13个记数单字,使用十进位制记数,且掌握了初步的运算能力。

2,青铜器铸造技术,商代中期,青铜器己大型化,复杂化,并发明了铜,,铅三元合金。

3,商代历法,最早历法出现于夏代,[夏小正],商代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2930日为一朔望月。

[3],西周是中华文明总结稳定期

1,土地制度,分土封候,通过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一座政治宝塔,分封制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状态,有效的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

2,宗法制,确保嫡长子对世袭特权的继承,国家建立了以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形成了族权与政权的结合。

3,周礼制度的形成,由摄政王周公姬旦制定了完备的周礼系统,周礼决定了生活方式,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其核心是天命观,其本质是德,以德配天,是天人交合的方式。与殷商民族求天,祭天,问天的一元论有了区别,从这种天,德二元基础出发,周礼形成了一系列伦理观念,形成了周礼的精神与核心。孔子要克己复礼,复的就是这个周礼。

4,井田制,井田制是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的土地制度,直到西周才完善,这制度因土地划成井字形而得名,其特点是,使用者对土地无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

井田制下,劳动者交田税和赋,田税是向领主缴纳实物地租,一般是1/9,赋是军赋,因此种田的夫,又是战争时服兵役的丁壮。

 

,中国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我们来列时间表,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聪明人那个时候全出来了,差10岁、14岁不就是同一个时期吗?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然后量变到质变。到了公元前5世纪以后智能大爆发,人类一起成熟了。那个时代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轴星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轴星就在那个时候。关键时刻中华文明没有缺席。

    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没有国家力量的合作,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同时,帝国兴起也需要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 帝国兴起首先是思想的崛起,没有思想的崛起,就没有帝国兴起,因此,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

    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一个个帝国起来灭亡、起来灭亡,最后地球上有两大帝国,长时间的并肩共存,西半球的罗马帝国,东半球的秦汉帝国,秦朝太短,汉朝时间比较长,秦汉帝国,压住了东半球地球的分量。

    这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野蛮力量。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汉武帝在位50几年一直在打仗,打的结果呢,匈奴打败了,跑掉了,汉代也打得非常疲惫。

    我们在这打匈奴的时候,罗马帝国也遇到了北方蛮族。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被北方蛮族打垮了。那么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边去了。他和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把罗马帝国瓦解了。

    那是公元5世纪了,地球上两大帝国,一个帝国灭亡了,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

    宗教蒙昧慢慢长夜一千年哪!

 

,孝文帝的文化复兴,汉化运动

    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鲜卑族来了以后立刻就要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鹰派的策略,把汉族人全部杀光,一个就是鸽派的策略是不要杀光,让他们成为奴隶在那劳动。

    但是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那做了太后,叫冯太后。

    另外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一个字的名字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孝文帝他非常重要,他年纪很轻,他死的时候才3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王者,但是他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在他奶奶的带领下(奶奶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

   在八、九年的时间里面他规定了几条决定,虽然我们鲜卑族是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因此;

第一,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语。

第二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

第三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陕西大同迁到一一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然后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

   最后一条是鲜卑族的贵族,努力的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条规定,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

    首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差一点被消灭,罗马文明其实当时已经被消灭了),而且更强大了。

    为什么更强大了?我们的诸子百家好是好,有三个毛病,,就是太斯文了,缺乏执行力,,封闭保守缺少进取心,,缺少冒险精神。

    光有诸子百家能不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不可能,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

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  .....

    这一点一旦加给我们的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加上我们的诸子百家,中华文明立刻强大无比。

所以我们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这个北魏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那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可以拜其他文化为

老师。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以后。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陕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看一看,你进去就感到跟奇怪,上去以后怎么感到是罗马的廊柱呢?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不然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 .....

    北魏的孝文帝,将世界优秀文明融合了,多么了不起!

第一,中华文明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气勃勃的强大。

第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这样的话诸子百家三个毛病克服了,我们现在

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我们要看到它的毛病,但是在公元5世纪在北魏孝文帝的时候,这三个毛病已经克服了。这三个毛病克服以后,第四个优点又出来了,就是它不是主张通婚吗?主张通婚以后,就造了新一代身体强壮,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所以,一个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

    大唐之前的隋炀帝和大唐开创者唐太宗,他们的血缘二分之一是鲜卑族血缘。到了武则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鲜卑族。

   所以一个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决策,把它的血缘输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所以,我们对北魏孝文帝这个33岁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种极大的尊重,因为,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人激动万分。我们不管是在哪个地方来的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对大唐都可以持有一种非常的骄傲之情。

   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当时欧洲一个一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城市了。

    而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的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70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

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的少,这我们从唐代的历史书里都可以看到。

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证据之一是几乎人人都在写诗,上至太后下到船夫轿夫都写一首好诗,

而且写得水平很高。《全唐诗》里面任何一首诗都超过乾隆皇帝写的那些自鸣得意的诗,唐朝是让人羡慕的。

    因为唐代太伟大了,太辉煌了。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一个就是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什么叫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

    公元7世纪到8世纪的唐代,中华文明发挥得非常优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丝绸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了,这一点全世界都公认。

 

,优质文明的特征;

    优质文明是超越一般性文明的,因此优质文明定义高,笔者认为;

1,全世界有各种各样人,其人性是基本相同的,相通的,优质文明在某地域,和世界被人们认同,学习,或进一步融合,对地域或世界有辐射力,影响力。

2,创造优质文明的民族,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较勤奋。

3,优质文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因此优质文明常有择优性,常是多种优质元素的组合集成,例如唐太宗时代,就是道家加外来佛教加西欧文明多元素加诸子百家加北方民族的壮烈,进取,豪气,包容。

4,生活在优质文明内的人,享有同时期水平较高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安居乐业,自豪认同。

5,优质文明有制度支撑,因此,优质文明是同时期法治水平较高的文明。

6,优质文明是择优文明,对文明圈内的杰出人士,有功之臣,能做到论功行赏,人尽其才,对弱势人群能扶助,救济,体现人道精神。

根据以上6条标准判断,中华文明发展至唐太宗时期应是优质文明。

 

    先谈第一条,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的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70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

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的少,这我们从唐代的历史书里都可以看到。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

第二条中华民族也够格,

第三条,由于孝文帝的贡献,融合,唐太宗完成了择优融合。

第四条唐代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

第五条,唐太宗制定了中国最完备的法律,公元653[唐律疏议]颁行全国,这是一部中国最全面,最完整的法典。,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国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

    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中国重要制度科举制,由隋朝创立,唐代发展完善全面实行科举制,实行用考试制度选拔人才,这是巨大的制度创新。

   在科举制以前,皇帝用人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外戚,就是皇后的亲戚之类,再一类就是宦官,这两类人都可能威胁皇权,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相比较而言,对皇权威胁少些,人才素质高些。

因此,中华文明至唐朝,己达到最高峰。

    那么,为何唐朝也出现安史之乱呢?

    中国至秦朝始,就是皇权专制,因此,偶然有个好皇帝,国家就强大,靠运气,大多数情况难有好皇帝,这是由皇权专制制度家天下性质决定的。

    中华文明的兴起,强盛,衰落,通过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是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开始是贤臣择主而事,到贤臣与皇帝亦师亦友,最后贤臣成了皇帝奴才。

,是皇权与百姓生存权,开始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到视民如草芥蚂蚁。

    魏征与唐太宗的事,成为千古佳话,魏征是李建成的谋士,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非但没报复魏征,反而重用魏征。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看见魏征远远向他走来,便赶紧把鸟藏于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鸟闷死在唐太宗怀中。

    一次,太宗退朝后,面带怒容对长孙皇后说;“我迟早会杀死魏征这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唐太宗何故,太宗告说,魏征在朝廷上公然强辩令其受辱。

    皇后听后马上更换朝服,向唐太宗表示祝贺,说;“我知道皇帝英明臣子才正直,今日,魏征敢于直谏,原因就在于皇帝的英明,因此,我不得不表示祝贺”唐太宗听后转怒为喜。

    从这几件小事大家可以看到,唐太宗胸襟是何等的广阔,眼光是何等高远,执政是何等用心,唐太宗为何怕魏征?因为唐太宗真正的想创立盛世文明,有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呢?!

第六条,唐太宗对功臣论功行赏,还将功臣的事迹树碑立传,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实质是用兵权换特权,換腐败通行证,所以宋朝政治一直腐败,由吏治腐败到全民腐败,纵有四面外敌,统治者仍设法求和享乐,忠臣,贤臣,良将均没有好下场。

    整个北宋,南宋政治都是暗黑,让人看不到希望,统治者只是个维持作用,统治者腐败享乐,广大人民勤奋的创造财富,如此而己,直到南宋灭亡。

明朝朱元璋则对功臣大加杀伐,酷刑伺侯, 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狱”杀人之最。有的人实在受不了,只好找借口辞官还乡,回家当普通百姓过几天安稳日子,不料又犯了皇帝的忌讳,说是弃官还乡要谋反,这些想躲避的官员躲不开、逃不脱,眼睁睁看着被朱元璋杀了。

   总的来看,明朝是中华文明中兴的一个时期,但跟唐朝比,还是有差距,同时,明朝时期,

其航海技术与国力都是世界一流,但闭关锁国,明朝错过了让中华文明成为海洋大国的一个机会。

汉朝功臣也是惨,张良逃跑做隐士,韩信被杀,临死前说出,高乌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

 

    因此,根据优质文明6条标准,中国唐朝应是优质文明,中国在海外华人住地,都叫唐人街,都以做唐人自豪,这是民心所向。

    同时,笔者认为,中华文明经过漫长的发展,汉代是中华文明科技发展期,政治,军事,社会治理等方面至唐代己达顶峰,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至宋代己达顶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华民族文明,历千年之演化,造极于赵宋”。

从宋代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衰落期,直到晚清。

    宋代是中华文明衰落的关键朝代,衰落起至宋太祖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安于享乐的国策,因为守内,朝廷全部精力都放在赵家天下的稳固,因此,制度设计是九龙治水,谁也无权无责,机构众多,官员冗多,财政不堪重负,对外妥协软弱,重用文官,用文官牵制武官,压低武官待遇,皇帝自己安于享乐,社会失控,黑社会兴起,吏治腐败导致社会全面渍败,安有不亡之理?

    还有两个我们很难理解的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马上要灭亡的时候,节骨眼上,防卫北京的一个官员叫王懿荣,就是他发现了甲骨文,他在八国联军进入的那一天自杀了,书桌上还放着甲骨文的残片。

而甲骨文告诉我们中国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商代。

然后就是八国联军进入北方的那两天,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

这些曾经辉煌证据的发现,冥冥之中,是否有神明在护佑中华文明?

文明的衰落,有多种原因,有的因为战争毁灭,有的是自然灾害毁灭,有的是政治腐败,如罗马帝国,就是因为元老院腐败而衰落。

文明的择优融合能力,文明的制度支撑是文明生存发展的两个关键能力。

 

,分析贞观之治 ,首先分析唐太宗这个人。唐太宗是将政权当事业的人,他一生的目标是建立大唐盛世,唐太宗与宋太祖两人一个将政权当事业,一个将政权当职业,一字之差结果大不同。

唐太宗用理性战胜人性的高度自律。,首先看玄武门之变,唐太宗要杀死亲兄弟,夺取帝位,理性判断,如不杀亲兄弟,不但无帝位,连性命都难保,杀亲兄弟又丧失人性,最终理性战胜人性。

人性都喜欢享乐,受人尊敬,有面子,魏征多次在朝堂之上犯颜直谏,弄得唐太宗很没面子,但理性判断,魏征忠心为国,所谏对国对民有利,唐太宗理性战胜人性,重用魏征。

人性都希望自己天马行空,享受特权,但理性判断,奢华享受,终有报应,特权横行,终会丧失民心,唐太宗理性战胜人性,采用三权分立,自下诏书,也要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贞观时期, 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人性都先为自己,官官相护, 唐太宗理性战胜人性,监察官员直属中央领导, 监察官员反腐才能无惧地方官员阻挠,直接对中央负责,才有贞观年间基本无贪污官员的清明官场体制。

对武德旧臣的安排处置,典型地体现了唐太宗遇事的理性战胜人性的政治大智慧。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完全掌控了整个国家机器,生杀予夺,专一于己。然而,他在用人上,并没有让感情蒙蔽自己的理智,一逞自己的血性,来一个彻底的大换班,将武德旧臣一脚统统踢出朝廷。

恰恰相反,他基于士族势力依然强大的现实,考虑到平稳政局的客观需要,对充当既得利益代表的主要武德旧臣,诸如裴寂、宇文士及,封德彝、萧瑀等人依旧予以任用,然而,又通过赋于自己亲信和新锐之士真正实权的方式,不显山不露水地架空这些武德旧臣,使之在政治生活中渐渐边缘化。这样,既保证了贞观一朝的正确政治路线得到切实的贯彻,又避免了因官吏队伍变动过于急剧而可能导致的政局动荡,在平稳中巧妙地完成了权力格局的调整。

   其他象生擒颉利可汗后未加诛戮;在新占边陲之地设置羁縻府州而不推行郡县制;钟爱魏王李泰而最终放弃传位于其的念头,等等等等,也都反映了唐太宗大局意识的高度清醒,分寸度把握上的恰到好处,理性战胜人性的高度自律。

 

创新是“贞观之治”的活力之源;

   政治的活力渊源于锐意开拓,不断创新。“贞观之治”从本质上说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成就。换言之,“创新”精神融入了“贞观之治”的整个过程,是“贞观”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历史时期,独领风骚的根本标志。

   这包括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如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贞观”时期,然而,唐太宗对它的改革与发展,却使得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得到重大改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即在封建政体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

对秦汉魏晋以来历时数百载的民族仇杀,要化解这种“兄弟阋于墙”式的悲剧,就需要从根本上走出民族关系问题上“夷夏对立”的思维误区,实现民族和解与融合。应该说“贞观之治”实现了这种民族观念上的“创新”与突破,这就是唐太宗所明确宣示的:“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唐太宗遂禀执“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极大地缓和了民族矛盾,消除了北方的边患,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很显然,没有民族观念上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一幕的发生。

 

和谐是“贞观之治”的理想境界,考察“贞观之治”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贞观一朝之所以达到封建社会“治世”的极致,就是因为它上下弥漫着“和谐”的气氛。

就包容性而言,唐太宗治国,能够做到海涵一切,虚怀若谷,唐太宗勇于求谏,善于纳谏,容忍和接受魏征等臣下的犯颜直谏,闻过则喜,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择善而从,将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由于能包容,唐太宗因而在人才任用上,做到不别亲疏,唯才是举,甚至包容魏征、王珪、薛万彻等原先身为敌对营垒的贤能之士,让其拥有广阔的政治舞台发挥文韬武略,贡献聪明才智。

就互补性而言,“贞观之治”充分体现了文武并用,宽猛相济的治国安邦根本精神。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李唐皇室奉老子为先祖和资助玄奘翻译佛经就是这方面的明显例子。总之,是让儒、佛、道三家互为促进,互为弥补,从而强化对思想文化的统治。

就平衡性而言,“贞观之治”也有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之处,即唐太宗君臣在维护封

建统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了相对的社会公平与公正,达成动态的“和谐”平衡,将社会冲突的危险控制在最低的程度。“贞观之治”在这方面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典范,这首先是唐太宗践行“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的为君之道,带头提倡节俭,释放宫女,让利于民,“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奖励农耕,将儒家一贯倡导的“取于民有制”原则变成行动的纲领,使广大民众拥有了基本生存的条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悲剧的上演。其次是对皇亲国戚多有约束,防止他们为非作歹,平添社会的对立。同时,根据“明主治吏不治民”的原则,慎重选择地方官吏,整肃贪黩腐败,确保朝廷的安民方针与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其三是健全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让有才能的寒素之士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身份,进入官吏队伍,这样便扩大了统治基础,使得社会关系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在此基础上,调整社会阶层的利益,化解社会动乱的戾气,达成相对的动态平衡。

   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社会上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相

对较少,那么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情况也自然随之递减,贞观三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仅二十九人,这个数据本身,就有力说明了在贞观时期,社会相对动态平衡已基本达到,封建统治条件下的“和谐”理想大致成为了现实。

 

“贞观之治”经验总结;

1,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

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一个辉煌的时代往往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领先,

这就是唐以后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其实在贞观时期,由于唐朝初立,农民生活还是很苦的。

隋炀帝时,人民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残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贞观时期,这种“遗风犹存’”。它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治世,人民的负担依然沉重,生活很艰苦。

所谓盛世仅仅是一个政治局面,在封建社会中,下层人总是困苦的,不管是文景之世还是贞观之世,也都无法避免。但人民的精神风貌比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要强的多。

 

2,政治清明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国和英国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政治,这也许是李世民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惩治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严明的政治体制,监察官员直属中央领导, 监察官员反腐才能无惧地方官员阻挠,直接对中央负责,才有贞观年间基本无贪污官员的清明官场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3,开放国境

由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变得支离破碎。到了隋朝时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唐朝更是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民商来往不断,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纷纷赞叹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唐朝的各国人,大多数以成为大唐人为荣。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

   贞观时期的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完全开放的王朝,比汉朝的仅限于贸易和传教还要开放,以至于各国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来到唐朝一睹唐帝国的的风采,唐朝政府还设立流所(和现在的使馆差不多),颇为开放边境和关口。极尽吸收外来文化和物质文明。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4,分权制度,民主决策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唐王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

 

5,商业发达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唐太宗被各国各族称为“天可汗”,即领导天下的首领。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广开言路,选贤用人,唯才是举,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

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

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太宗在

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

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7,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国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

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

“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

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8,言论自由,宽松文化创作环境,

   在整个唐朝的历史中,从没有一位诗人因为针砭时政而被抓,更没有文字狱这样的罪名。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取得那样高的艺术成就与当时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上,唐代的诗歌艺术成就,唐代美丽开放的服饰等等。

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

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

和日本。

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居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但隋朝毕竟很短,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历史任务。大唐历时

约三百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制度文明使

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其次,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

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强大的国防无不让周边震撼。国际

地位超迈往古,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

    唐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贞观之治开创了人类文明史的良政,贞观之治后,继而唐朝又推向开元盛世,唐朝约289

 

结束语;贞观之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贞观之治是“大有胡气”的承先启后的文明盛世,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贞观之治之前,前朝前代明君贤臣,人民智慧的长期积累,鲜卑孝文帝汉化运动,即使有贞观之治,也可能不会如此辉煌,因此,我们要创造伟大的文明,一定要继承优良传统,对外开放,一定要融合其他民族的文明,切不可妄自尊大。

个人简介
民间学者,创作者, 中西哲学,人学,思维方式比较研究者, 哲学三元方法论始人, 多部文学作品创作者 2013年退休教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张忠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