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朋老师主题课目击记

花葆竹 原创 | 2019-01-23 22:11 | 收藏 | 投票

 10月25日下午1点半,上海张东路988号,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记者如约走进了位于教学楼一楼的主题教室,听姜朋老师讲《浦东开发开放历程与浦东精神品格》主题课。年初开讲至今,这是第23场。姜老师不仅面向浦东全区宣讲,还向来自成都、西宁、嘉兴、重庆、云南、北京、绍兴、宁夏、新疆、宁波等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讲过这堂课。

站在讲台上的姜老师,身材修长,一袭藏青色外套露出蓝白横纹T恤杉,白皙的面庞上,目光透过镜片,显得晶莹睿智。在座的是重庆市党校系统的校长和中青年骨干们。学员们拍照签到后,姜老师纤手一挥,大屏幕出现气势磅礴的浦东陆家嘴全景画面——开始上课了。

“浦东开发开放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上海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是哪一年通车的? ……

学员们纷纷在小屏幕上作答,大屏幕顶端立即跳出答题人的头像,下方实时显示着选择结果统计图。一组组问答,很快让学员们沉浸在悬念与惊喜中,越来越投入。

这时,灯光稍暗下来,传来播音员浑厚的声音:“著名革命家孙中山1918年来到上海,他在《建国方略》一书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中国的‘东方大港’……1991年,邓小平同志叮嘱上海干部必须将浦东开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他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语言伴着音乐,镜头飞逝:广袤的农田、低矮的房舍,都成往昔;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灯光亮起,短片结束。姜老师激动地说:“这就是浦东奇迹!”

学员们凝神听着姜老师深情的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有过诸多重要论述,并将中国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姜朋老师在上课前花了四个月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重要的地方,一一作了考证。她在备课教学的同时,还挤时间撰写出近7千字的理论文章《新时代浦东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弘扬》。)

姜老师在每个短片播放后都切回讲义,列出要点,加以诠释;然后是问答互动。短片和讲解交互进行,节奏很快。《浦东创业精神的形成》、《新时代浦东精神的新发展》、《弘扬浦东精神之要义》,内容层层递进,讲解妙语连珠,串场准确娴熟,让3小时的课程显得格外精彩。

“忆往昔,26米是浦东曾经的高度;展未来,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已拔地而起。回望每一个点点滴滴,开发开放书写了浦东改革的诗篇,二次创业激发了浦东必胜的信念。”接着,姜朋老师深情地讲了一个个浦东开发先行者的不为人知的生动故事。(姜朋老师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采访了20多位当事人,赵启正、陈高宏、谢国平等赫然在目。当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梅艳谈到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浦东开发中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精神和乐观工作状态时,姜朋被深深地感染了:“我和她几度哽咽,导致采访一次次中断……”)

课后,学员们通过微信表达感受:

“以大量图片史料和典型人物采访的方式,把浦东故事讲得生动。”

“对浦东精神的挖掘,将浦东精神与党性教育的结合很到位。”

“有实践性、前瞻性,讲出了精气神,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深有启示,对我们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深有启示。”……

目击姜朋的这堂课以后,记者深为她使枯燥的政治课变成了生动的人气课程而感慨!继续与姜朋老师沟通,她莞尔一笑:“要做到用学术性来讲政治,要有高度、深度、亮度、温度,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精神,恐怕不行。”她归纳了两点:

为遵循严谨的学术精神,倾注了大量心血。为达到课程定位要准、立意要高的心仪目标,姜老师不仅跑上海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上期刊网,还自费购买、阅读了《浦东精神》、《邓小平自述》、《城市的精神》等10余本相关书籍;采访名单确定后,要完成采访任务实属不易,“三顾茅庐”、“见缝插针”、“字斟句酌”这些成语,在集中备课的100多天日子里,和姜老师最亲了。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了把20多人的采访素材做成短片,姜老师不仅自学了视频切割、合并、画外音融入等剪辑技术和影像修辞,还学习了统计云的使用,同时借用了上海SMG公司的技术手段。去年国庆节,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整8天,天天吃外卖,才形成了课堂上的视频效果。课上,技术支持、后台服务、统计云使用……各环节完美组合、数据存储等一切正常;课后,及时梳理、研究,将有价值的内容增补进教案。

个人简介
虚怀若谷,节节向上。
每日关注 更多
花葆竹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