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昭散文选(第2集)

陈敏昭 原创 | 2019-04-14 10:15 | 收藏 | 投票

 陈敏昭散文选

(第2集)

 

[目录]

1、听夏蝉在风中吟唱

2、重阳把酒赏菊华

3、说低调

4闲话自由和尊严

5、心智与创造

6、率性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庄子——话说庄子

7、保持微笑7

8、用心工作

9、寻找生命中的好女人

10、谷雨牡丹分外香

11、不与富交我不,不与贵交我不

12、修口:少说多做

13、知足常乐终不辱,知止常止终不耻

 

1、听夏蝉在风中吟唱

 

从初夏到深秋,不论你是否在意,总有那一声声或悠长或急促或凄厉的鸣叫在树阴中鸣噪,这就是蝉。蝉常常被多情之人赋予既悲且清的命运。“庭前有奇树,上有悲鸣蝉”。蝉何以悲? 三国时期曹植《蝉赋》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这个可怜的蝉,黄雀、螳螂都来伤害它,于是不得不逃向高枝,逃向高枝又能怎样呢?还有顽童的捕捉。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有句:“轻飞避楚雀,饮竹入吴园。”五代褚运《赋得蝉》有句:“避雀芳枝里,飞空华殿曲。”唐朝贾岛《病蝉》有句:“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有那么多的天敌伤害它,其运能不悲乎?说蝉清高,是因为“含气饮露,黍稷不享”。这既悲且清的命运,在中国古代常常引起失意文人的同病相怜。

蝉之幼虫在土壤中要度过漫长的岁月,一般经过十三年左右的生长,往往在夏夜的傍晚钻出了地面,蜕化成蝉。唐朝卢仝《新蝉》中描绘:“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一个生命诞生了,这个生命知道自己以后的命运吗?黄雀、螳螂、顽童使它时时生活在危险之中,它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弱小的群类之一。蜜蜂会蛰人,蚊蝇会叮人,连蚂蚁都还会咬人,而蝉呢?夏热消退,秋风乍起,没有一只蝉的成虫能够度过即将来临的冰天雪地,它们从一出生就预知了自己的死期。大雁南飞,冬蛇蛰居,黄雀躲在人的屋檐下,连乌鸦都还有一个寒巢,而蝉呢?一生如蝉一样悲苦的贾岛,手中捧着一只病蝉,站在一株垂柳下,低声吟唱道:“病蝉飞不得,向我手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蝉之悲,最悲是秋蝉。骆宾王写过不少咏蝉诗,《秋蝉》一首写尽了蝉的悲苦可怜:“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暑热退,秋风起,黄叶飞,天气凉,在“菡萏香消翠叶残”的秋风里,依然故我的是蝉,人们能从它那日显短促的嘶鸣中听出悲伤吗?宋人王沂孙和元人仇远各写了一篇《齐天乐》词,赋咏秋蝉。我对“齐天乐”这个词牌的了解,大抵始于咏蝉词。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下阕写得非常凄惨:“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仇远《齐天乐·咏蝉》上阕写得十分悲凉:“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无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这个词牌好像适合咏蝉,清人尤侗也写过一篇《齐天乐·咏蝉》,其中有句:“小园疏柳斜阳晚,凄然数声低唤。吸露频啼,迎风乍咽,迸出悲丝急管。”

斜阳临晚,疏柳难蔽,迎风啜泣,凄厉哀鸣,这就是秋蝉。可同样是秋蝉,在唐太宗李世民眼里耳里却没有一丝悲苦,反而给忙里偷闲的皇帝增添了几分乐趣和雅兴:“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柳,虽是弱柳,却生在玉阶;虽是秋天,却依然含翠。蝉,藏在翠绿之后,嘶哑乱响,随风远去。皇上的笔下没有悲苦,李世民没有悲苦,他怎能会有悲苦呢?他是皇帝啊。由此可见,推蝉及人也好,推人及蝉也罢,悲与不悲,其实最后的感受还是人的,人关心的还是人自己。蝉呢?蝉算什么,不过是作者悲天怜人的一个道具而已。唐朝雍陶《蝉》暴露了玄机:“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之被吟咏有二,一是由蝉之悲推及人之悲,二是由蝉之清推及人之清。蝉“含气饮露,黍稷不享”,居高形隐,迎风而泣,不是君子又是什么呢?隋朝王由礼《高柳鸣蝉诗》云:“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唐朝戴叔伦《画蝉》也说:“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蝉一心追求清高,为饮玄天之露而不辞高寒,清雅高洁,韵致悠长,节操和风韵既是蝉的,也是人的。陆云《寒蝉赋》就说:“岁律之暮,上天其凉,感运非声,贫士寒伤。”人们把蝉叫“寒蝉”,把清高孤傲、怀才不遇之人叫“寒士”,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558638,唐初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入凌烟阁的功臣之一)这首《蝉》被清人施补华誉为“咏蝉三绝”之一,沈德潜评论此诗更是一语中的:“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品格。”有饮露之清,隐桐之疏,居高之标,那“流响”就不会是因“秋风”的传送,而是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啊!正如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所言:“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施补华赞誉虞世南《蝉》为“清华人语”,骆宾王《咏蝉》却是“患难人语”。骆宾王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担任御史台御史不到半年,就因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受到忌恨,被人诬告,以“赃罪”入狱。诬陷者弹冠相庆,知情人绕道而行。想起自己才高八斗,少年得志,而今向老,却一事无成,自喻高洁,屡被罹难,今又遭诬,锒铛入狱。听着窗外声声蝉鸣,不禁感慨:“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谁为表予心?谁为表予心?人么?只有高洁的蝉还在为你高唱,为你长吟。你听,蝉说:“知了,知了,知了……”

感谢蝉,在人被人坑害诬蔑的时候,在人对人绝望伤心的时候,还是蝉,这个可怜的小虫,在陪伴着人。可是,人类自己知道吗?蝉的弱小,蝉的无助,蝉的可怜。“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的《蝉》,以蝉的“高难饱”起兴,以“我”的“举家清”落脚。钱钟书先生谓之“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然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之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于之为有情也。”由蝉及“我”,由我及“蝉”,蝉和“我”于冥冥中通合在一起。

蝉悲而清,清而悲,是因悲而清呢,还是因清而悲?我想,或许是因悲而清,因清更悲;因清而悲,因悲更清吧。“避雀芳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逾促。繁吟如欲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在五代褚纭的笔下,蝉的悲与清都不是天然而成之,而是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逼迫。褚纭说的有道理吗?我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一本科普文章:“当你看到碧绿的树上出现一枝枝干枯的树枝,你可知道那是蝉的危害吗?是蝉用它的蝉嘴吸食了树的汁,使它干枯的。”小时候的我相信了,现在我却怎么也无法想象得出这是科学。你说一只蝉能使一片树叶干枯我信,一枝呢?弱小的蝉能有如此威力?事实如何呢?我们期待研究者有个真正科学的解答。就算是这样,人与蝉相比较,人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和破坏那就大了去。我居住的城市不大,但曾经是绿树庇荫的园林之城,我们曾经自称为“黄河岸边的明珠”,数年前你如果去那里,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合抱的杨柳、梧桐、国槐、雪松,遮天蔽日,百鸟筑巢,千蝉共鸣。近两年城市扩建,要建设什么“区域中心城市”,转眼之间,树木被伐十之七八,高楼林立,城市温度遽然升了不少,很少能够看到鸟了,蝉声也少了许多。尘土飞扬常入眼,喇叭轰响尽刺耳。尤其是大夏天,失去了大树庇荫,上下班走在毒毒的阳光下,我、你、他不知做何感想?日晒,尘扬,鸟无屋,蝉无树,人无荫。人和蝉,谁在毁坏自然?而人们依然把蝉叫做“害虫”,失去高枝的蝉,该把人称作什么呢?蝉无语,不,它还是在“噪柳鸣槐晚未休”,一声声,一日日,凄厉地叫着:“知了,知了,知了……”。

蝉知道了些什么呢?人非蝉,难懂蝉语;蝉非人,难解人意。

 

 

 

2、重阳把酒赏菊华

 

又到重阳日,把酒赏菊华。历代文人雅士多将菊花比喻为“花中君子”。刘禹锡称颂菊花是“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认为“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人们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唐代诗人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晚唐诗僧齐己(俗名胡得生,863-937)称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称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宋代诗人苏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秋瑾一联“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将人品、菊品、诗品推向了极致。赏花者各异的情怀,使菊花也有了不同的面貌:或为恬然洒脱的隐逸君子,或为清丽冷艳的巾帼英侠,或为失意落魄的文人学士,或为矫矫不群的伟岸使者……均将菊花作为自己的化身来歌颂,颂花实为颂人。如黄巢,喜欢菊花是因为“我花开后百花杀”。

晋以降,人们多喜欢黄色菊花,并用“黄花”作为菊花的代名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人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与气魄。

白菊以它的纯洁如霜、冷艳芬芳也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令狐楚的梁园中种有白菊,刘禹锡吟咏道:“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对白菊亦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其一曰:“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其二曰:“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尤值得读的是:“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其《雨中》亦是写菊:“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

白菊之后,人们也爱紫菊,紫菊显幽情。出尘可比清荷,高洁更显紫幽。记得一次独上南山,僻静山凹里忽见数枝清新可爱的山野紫菊,可能是得到地气的充分滋养,枝叶繁茂,花型硕大,紫色中隐隐带墨,幽雅中略显野性,惊异之余,在下便胡扯了数句:“山风羡悠,寒重凝枝。多情无情,暗香心留。千古清魂,一枝紫芳。陶令身后,精诚化蕊。”

有一则轶闻不见正史,是说年轻气盛的新科状元苏轼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在王安石的书房里,见其写的两句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摇头不同意,认为菊花本是耐霜花,虽凋零而不落花瓣,“宁可枝头抱香死,不肯零落随尘埃”。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也是苏轼抱才托大。王安石见了此句,便将苏轼贬到黄州。后苏轼在黄州赏菊见西风吹来,菊瓣纷落,满地铺金,枝上却无。方悟“老相国是让我来看落菊的”。这个故事,颇有些“把严肃的政治斗争化为一笑”的中国式幽默。事实上,苏轼被贬黄州是因“乌台诗案”而非“书房诗案”,且在黄州整整待了六年!如仅为看花,一年足够。不过虽非史实,却是关于菊花极有趣的诗话。

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老先生可以说在《红楼梦》中把爱菊、吟菊、画菊、写菊、品菊发挥到无以复加,为他笔下的大观园内的诗社所安排的最热闹的一次聚会,便是持螯赏菊之会,那宴会催生了十二首吟菊佳作,从“忆菊”开始,访、种、对、供、咏、画、问、簪、影、梦而至“残菊”,三秋妙景尽收其中,竟成菊谱!作者自己也很得意,认为这种“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的一虚一实写法,“前人也没作过,不能落套”,“又新鲜又大方”。诗成之后,又借笔下人物之口,彼此称扬不绝,剧中人李纨总结到“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确实,曹雪芹如非作家而是诗人,凭这十二首诗及后面的柳絮词也可独步清代诗坛了。不过,将咏菊列为魁首似不妥,在下认为,最好的应是“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充满理趣的思索,远胜“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的纤细小巧,直叫人扼腕叹息。

我们的赏菊、品菊就从曹雪芹老先生的“十二吟”开始罢!

1)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2)访菊:“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3)种菊:“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4)对菊:“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5)供菊:“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6)咏菊:“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7)画菊:“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8)问菊:“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9)簪菊:“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10)菊影:“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11)菊梦:“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12)残菊:“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此等诗中盛会,可谓源远流长,而东晋陶公乃始创者。陶渊明《饮酒》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是诗,我常常产生诗耶?仙耶?农耶之疑问。

 陶公《菊诗》(和郭主簿其二)曰:“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yi, 多意,缠绕;香熏;古同“浥”,沾湿;还作书套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读这些历久弥新、自然、率真的诗歌,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归耕的文人雅士跃然而出:秋高气爽之时,值秋菊盈园,持醪邀邻,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令人艳羡!

唐代元稹的七绝《菊花》也非常有名:“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此诗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从前文可知,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人们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赞美。这首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

陆龟蒙乃唐代农学家,亦好诗,有《忆白菊》一首,颇为清新自然:“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李商隐《菊花》,功力最为深厚,对仗最为公正:“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罗含,晋代中散大夫,德行高尚,辞官归家后庭院兰菊丛生)。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明代唐寅先生,一生坎坷,寄情山水,最喜菊花,画了许多菊花,大都题有诗词,这些诗词明为写景,实则抒发胸怀。其《题菊花图》曰:“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一》诗曰:“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二》:“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三》:“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一》:“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墨菊图二》:“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菊图》:“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唐代落第秀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题菊花》一首,常常受到某些人的追捧:“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还有《菊花》诗一首,亦是好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代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其二:“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南宋刘克庄《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南宋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是赞誉菊花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独自挺立在疏篱下。哪怕天冷霜重,宁可在枝头上保持芳香枯萎而死,从不让北风吹落在尘埃里,受到沾污。显然,郑思肖同苏轼一样,也认为菊花耐霜寒,虽凋零而不落花瓣。

余赋曰:清秋吊影,冰心晓篱。傲骨仙格,娇魂瘦影。才子梦醉,红颜缱思。露紧霜深,谁慰我魂?阶前金香,疏篱紫菊。霜重成杰,东篱古今。怅望西风,清霜如梦。心随归雁,寥坐听砧。冷吟秋色,醉酌寒香。斜阳忆旧,寒芳留魂。傲世惟君,知音惟我。千古高风,尽付炊烟。

 

3、说低调

 

在当今这个世事纷扰、人心浮躁的地界里活着还真不容易。要明智地、快乐地活着,还是保持低调心态,才不至于招致别人的嫉恨,才能充分的制造和享用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在下以为,低调生存最基本的要具备三点:一是宽容,要有一定的容忍、饶恕他人不合己意的肚量和胸怀;二是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能够防患于未然。这两点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生活的目的:有预见、能够防患于未然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宽容则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或免除人事的纷争和吵闹;最主要的是第三点:不必太看重自己和小瞧别人。

1、容生和。人这个生物是个高度社会化、组织化、网络化的群体,不管你是否愿意,我们始终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包围之中,似乎有一张看不见的立体的经纬网牢牢地把我们包裹着,让我们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无可奈何。谁如果能够忍受寂寞和孤独,那么,离群索居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耐住寂寞呢?只有那些得道高人能够看穿世事红尘,能够享受孤独的甘美,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生活在人群当中。生活在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人群当中就要学会容忍,不但要容忍我们的亲人、我们周围的人,更要容忍那些与我们有怨、有恨、最卑劣、最糟糕、最可笑的人,这就是宽容。只要他是人,他就应该享受生存权利,包括他的生理特征、长相脾气、道德气质、生活习性、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等等。我们自己想要生活的舒服、惬意、随性,那就应该容许别人以既定的自身个性存在,不管这种个性是什么,只要他没有做出对他人的伤害行为或违犯法律,我们都必须忍受。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权利和公正性。人们常常说“有容乃大”,我们应该补充说:容生和。就个人来讲,宽容平和的人幸福长寿;就社会来讲,宽容平和的社会才能稳定、团结、和谐。

2、少欲多福。我们常常说某人很幸福,因为他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事实上,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是他有多少赏心乐事,而应该是他减少了多少烦心事。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因为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前面我提到,能够忍受寂寞和孤独的人,他的烦心事少,所以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感就比其他人多。同样,一个人的欲求越少,那么他的烦心事也少,幸福感就比其他人强。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要求太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依靠如此大的基础才可以建立起来的幸福是很容易倒塌的。人生幸福的基础与建筑物的基础正好相反,生活的欲求越少幸福的基础越坚强。

一般来说,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生活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有一句俗话说:“眼不见,心不乱”,在我老家的村庄里,有位盲人邻居,他说话的语气、处事的方式总是那么柔和、平静、愉快,虽然他看不到自己的笑脸,但是他的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在儿童时期,只要吃饱了、穿暖了、有朋友和他一起玩就总是快乐的,这是因为儿童的视野只局限于周围的环境和狭窄的关系;到了青春期,我们的视野扩大了,我们的麻烦也多了去;成人以后,我们操心和担忧的事情更多:非洲的干旱,欧洲的暴雨,中东的社会治安等很多毫无联系的事情扰乱着我们的视线;其实,许多事情与我们有何相干?即使我们操碎了心又能奈之何?所以,尽可能的外在限制和生活的局限(比如减少信息接收的渠道和方式,适时关闭手机、电脑、电视等)更能增进我们的幸福,这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文人中,历代人们都特别推崇和羡慕山水田园诗人陶潜(陶渊明)和唐代的王维,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农耕经济时代,幸福表现为自由自在的简朴的农耕生活。很难想象,在今天快节奏和丰富的生活娱乐环境中,陶渊明还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雅,王维还能写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的意境。所以简朴单调的生活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烦心,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

人们最常做的一件大蠢事就是过分地为生活未雨绸缪——无论这种绸缪准备是以何样的方式进行。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要以得享天年作保证,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可以活至高龄。就算一个人能够享有较长的寿命,但相比订下的计划而言,时间还是太过短暂了,因为实施这些计划总要花费比预计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另外,这些计划,一如其他事情,都有太多遭遇阻滞和失败的机会,甚少真能达至成功。最后,就算我们所有的目标都一一实现,我们却忽略了时间在我们身上所带来的变化。当初并不曾想过,我们不可能在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创造的能力和享受能力。因此,这样的情形经常都会发生:我们埋头做事,到了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需要了;或者,我们成年累月为某一工作做准备,但这些准备工夫不为人知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到头来,我们再也无法进行计划中的工作了;或者,经历长年的拼搏,历尽诸多风险,我们终于获得了财富,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不再有能力享受这些财富了;或者,经过积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如愿爬上了某一职位,但我们却已经无力胜任这一职位的工作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是因为我们所追求的结果来得太晚了。或者,与此相反,我们太迟着手做某些事情了。也就是说,就我们做出的成就或者贡献而言,时代的趣味已经改变了。新一代的人成长了起来,他们对我们成就的事情不感兴趣;其他的人走了捷径,赶在了我们的前面,种种情形,不一而足。

常常的,当我们看到某样东西时,很轻易就会产生这一念头:“呀,如果我能拥有它就好了!”我们由此感觉到了有所欠缺。其实,我们更应该经常这样想:“呀,我失去了某样东西!”有时候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时,我们将会怎样看待那失去之物。确实,对我们拥有的东西,都应作如是观:无论是财产、健康、朋友、妻子、孩子、我们所爱的人,抑或爱车、爱犬等等。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失去了某物以后,我们才会知道它的价值。如果读者能够以我在这里推荐的方式看待事物,那么,首先,我们就马上为我们的拥有感到直接的、比以往都更大的喜悦;其次,我们就会采用各种方式防范失去我们的拥有物。这样,我们就不会拿我们的财产开玩笑,不会激怒我们的朋友,不会让忠诚的妻子受到诱惑,不会疏于注意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等等。当然,我从不倡导做吝啬的守财奴,当舍则舍,该捐则捐。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生色明快,我们常常盘算着种种美妙的可能,凭空想象出形形色色诱人的希望,而所有这些都孕育着失望。一旦它们被残酷的事实击碎,失望肯定就会接踵而至。如果我们更多地考虑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那对我们反而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会促使我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意料之中的不好事情并没有发生,那我们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在经历一番忧虑以后,我们难道不是明显地变得更加心情舒畅吗?事实上,经常不时地想象一下那些有可能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巨大不幸和灾难,我们更加容易承受那随后实际发生的许多轻微的不幸,因为可以用这一点来安慰自己:那些巨大的不幸毕竟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

3、不必太看重自己和小瞧别人。如果我们不过分地看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并因此怀有某种不相称的高傲;而与此同时又清楚知道每一个人心中对他人的惯常想法和评判,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他人的侮辱感到怒不可遏。大多数人对于只有些微责备意味的话语都非常敏感,敏感他们的朋友在背后对他们的议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了笑脸的面具,别人怎么评论我们是他的权利,而活着却是为自己,所以,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同样,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或公开的辩论,不应该驳斥别人的看法。试图使一个人放弃他的荒谬看法,即使累死也不会完成这样的任务。另外,在与别人谈话时,也不要试图矫正别人的观点,即使出于善意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常常冒犯和得罪对方。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对我们的冒失作出弥补,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别人怎么说、说得对与否(你又是这样知道什么是对与错?)是他的权利。谁又赋予了我们评判别人的权力、贬低别人的权力呢?当然,如果有人明确地赋予我们评判的权力,比如有人请你去做评委、指定工作等,那又当别论。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以奖掖提携为主而不是批评责难。

所以,宽容、预见、不太看重自己和不小瞧别人,保持低调,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愉快和幸福,减少烦心和烦恼。

 

2012821星期二,修改于三门峡上阳书院

 

4、闲话自由和尊严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身体活动和言语说话的权利,有表达思想观念的天然权利;无论他或她在什么地方、什么地点都能够受到同类的尊重和爱戴。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他不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他人就不能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这就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关于独立人格,借用邓晓芒教授的话说,独立的人格从孤独意识开始。“没有意识到人有孤独的权利的人,也就没有意识到人格。所谓孤独的权利,是指人作为精神主体的存在肯定自己的孤独性、唯一性,是对孤独的需要,即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划分开来的需要……只有把孤独视为我之为我的根本,而肯定并且需要这种孤独,这才是一个人初步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的标志”。(《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东方出版社,1995)从基因上讲,从古到今,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世界里,也许每个人的基因与其他人的基因有99%的相同,即便是我的孪生兄弟,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不相同,那么,我就是我,我就是唯一的,一次性的,不可替代的,真正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就是说,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只可能存在过孤零零的一个我。并且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走向死亡。在这短暂的生命体验过程中,选择一条什么样的死亡之路这才是我们的真正自由之权利。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怎么能够不把仅有的选择纂在自己的手里而出让给他人呢?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独立地、自由地做出选择。哪怕这样的选择是如何地不“靠谱”、不着边际、不切实际、非理性,前路充满了荆棘、坎坷、危险,甚至是急速的生命毁灭,但是,这让我们体验了生存的热情与意义。这,就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选择。

也许,我们出让这个权利,让别人给我们做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可能是所谓的“康庄大道”、阳光坦途,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上呢?我们必须为出让权利而付出精神上的代价,这就是精神奴役,听任别人、听任那些自作聪明、实则愚蠢透顶的家伙的喋喋不休和随意摆布,从而丧失尊严。当然,人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人同时是社会人,是受生活环境影响的人,尤其是人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多数人的选择往往会成为集体的选择、最终的选择。

如果仅仅是关于个人事务的选择,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只要不伤及他人,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干系;假如是关于集体的、大家伙儿的事情,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慎重做出选择和决定。不然的话,很多人将会受到错误决定的影响,甚至是直接利益的流失或身体的伤害。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炼钢铁,大跃进、修建大型水库等。所以,在关于集体的事务上,我们必须按照民主的方法和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做出集体的决定。这是历史事实证明了的真理: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就没有我们存在的价值。如果没有民主,这个社会无论它如何标榜先进、如何优越、如何伟大、如何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政府如何勤政廉洁,那只能是骗人的鬼话、假话、大话、空话。如果允许我说一句脏话,我再加上两个字:屁话。

关于尊严,有人说尊严是别人给的。这话对吗?错!自尊而后人尊。唯有自尊自重,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因为我们给人尊严,对方才会给我们尊严作为回馈。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人,只希望得到别人尊重自己,也许表面上看来像是得到了尊严,其实那样的尊严恐怕是不真实的。真正的尊严,还包括尊重自己的身分,尊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能和他人建立起彼此互相尊重的关系。譬如身为单位的领导,那么一定要严于律己,尊章守纪,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得自己应得的利益,这样才能赢得职工的敬重。否则,自己贪得无厌、无法无天而仅仅指望在职工面前耍弄领导的权威和威风,到最后可能为了争取尊严反而失去了尊严。

自由与尊严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是积极争取,一是先予人而后得之。前一方式多数是在我们的自由与尊严被一些强权组织或个人无理剥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物质利益和生命,但绝不能丧失做人的气节,思想、品质和骨气;第二种方式是在社会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有着比较公开、透明、公正、平等的社会法律秩序的情况下,人人相互敬重,先予人以自由和尊严而后自得之。相反,我们不可能指望在一个等级森严、没有平等、只有谎言和欺骗的社会里得到尊重,除非廉价出售自己的品行、人格和善良去乞求,即使某些人得到了某些方面的自由和尊严,但也是不踏实不可靠的,而且是昙花一现的。历代都有许多人依靠趋炎附势、谄媚奉承,用虚伪、自尊和人格换取内心平衡,满足虚荣,苟且地活着。他们即使活得风风光光、装腔作势,也不见得其内心有多少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希望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而后尊敬别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呢?尊严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那个有着顽强意志和毅力的罗文,正是他在茫茫丛林中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尊严是志存高远的诸葛亮躬耕垅亩、不吃嗟来之食的境界和风骨;尊严是任何时候都要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做人的方志敏烈士;尊严是礼貌,是责任,是一种精神。

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我们既需要专家和权威为我们做出些合理的选择或者建议,但是,我们更需要自我负责的自作主张,以彰显我们的人性、彰显我们的权利,彰显我们的自由,彰显我们的尊严,彰显我们的价值,彰显我们的存在!

 

5、心智与创造

 

看看历史上的名人与巨富,以及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成功——权力、财富、名誉;有些人虽然也成功了,但是却来之不易,费尽了周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艰辛;更多的人是雄心勃勃,抱负远大,却终其一生,无所成就,梦想付诸东流;更有甚者,也想了,也做了,也付诸行动了,然而一切似乎都是徒劳,最后一败涂地,穷困潦倒一生。我们再看看古今中外历史,这一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成功者不是简单地依靠强壮的身体,尽管强壮的身体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时间简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明证。霍金拖着高度残疾的躯体,在轮椅上进行了四十多年艰难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写作(至今仍然在工作),为我们撰写了《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续编》、《时空本性》、《未来的魅力》、《果壳中的宇宙》、《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等著作,在口舌不能动的情况下,通过语音合成器做了大量演讲与问答,让读者与听众对宇宙及量子理论有所了解。相反,有许多强壮如牛的人却一辈子穷困潦倒,一无所成。可见,差别全在于人的心智,在于人的精神世界。

正是人的心智上的差别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的能力大小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人类巨大的创造力、能动性也是源于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成功者正是利用良好的心智,适应环境,超越环境,以他们的勤奋和专注,积极的心态,昂首挺胸,创造奇迹,创造梦想,创造世界。

然而,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思维在创造积极条件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着困难和麻烦,时时在想着环境的差距、条件的不具备、物质的匮乏、同事之间的不配合,以及时不时地自己给自己制造些思维的混乱与麻烦。不是吗,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么下意识地生活的,得过且过的,而且仍然将长期继续下去。成功者、伟人与我们一般人的差别就在这里:伟人在顺应内心的召唤之时,能够屏除内心私心杂念与环境的干扰破坏,超越自己,超越环境,创造积极的条件与和谐的同事关系,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以积极专注的心态朝着既定的目标开展工作。当然,他也常常对思路进行清理与梳理,排除与预防思维的混乱。想想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第一次看到雷电造成的燃烧时是何等的震惊与害怕!无不躲的远远的。然而,几次三番后,智者(有心人)发现,燃烧后遗留的动物肉、植物的种子闻起来香,吃起来爽口;同时他还发现,燃烧的火苗在黑夜里能够“留住”白天的太阳。于是,他开始教导人们吃熟食,并寻找耐燃烧、同时亮度大的物品,把黑夜照亮。这些创造,增加了人们的寿命和丰富了早期人类的餐桌和夜生活。远古的智者是这样,近现代的成功者也是这样。一切力量、成就、财富,无不是人类精神思维的结果。

精神的能量是巨大的,思想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它不但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并且能够提高个体的和民族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精神能量在很多时候被称为“潜能”,而潜能中最主要的力量是自信力。自信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极大地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和才能,使人的其他潜能得到发挥,精力充沛,活力迸发,看问题、想事情洞若观火,提高我们洞察世界的能力,在重重困难面前能够看到希望,坚定信心,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及时把握住近在咫尺的发展机遇;它能够让我们坚定意志,正确运用想象力、推理能力和直觉感觉能力,使我们选择的智慧、理性的同情、主动进取、坚忍不拔精神得到提升,梦想成真,劳动与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并且在更高的层面上享受生活与人生的乐趣,在更大的空间和人生舞台上实现人的价值。

自信与潜能的发挥,常常会使人对生命有新的感悟,使人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有更好的把握和掌控,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和身体活力都有所提高,在比较长的时期中保持青春、活泼、健康。健康的体魄与活力,又进一步拓展人的自信与独立性,让人改变性情,消除猜忌、恐惧、疑虑,性情变得豁达大度而有胆魄,眼界拓展的更加宽阔,信念更加坚定,让人积极进取,催人振奋,对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些许变化,反应得更加敏感与准确。

思索是精神能量展现的方式,信念是精神孕育的结果,困难与问题是精神的路标(既是思考的终点也是新的逻辑起点),辩论与争执是精神的肌体,物质力量和工具是精神的臂膀。当我们了解到世界上一切力量和创造均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那么,发现自己,运用自己,让潜能领会自己就成为成功与创造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理想、抱负和想象力的源泉。这种精神的力量人人具有,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开发出来,并且掌握它,控制它。

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掌握这种精神力量,让人人具有的力量变成人人能够真正拥有的力量。注意,“具有”是与生俱来的,“拥有”则是掌控灵活,运用自如。首先,要认知这种精神力量,了解它、并相信它的存在、它的惊人力量;其次,是改造我们的内心世界,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实上,积极的精神思想带来的一定是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思想带来的一定是消极的后果;其三,正如俗话说的:“有什么都不能有病,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梦想”。敢想敢干,才能有所创造;敢想敢干,才有机会成功;想,决定着一切,我们只有想象成功才能成功,只有想象财富才能拥有财富(当然不是凭空想象、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踏踏实实朝着目标前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读完这篇短文,我相信你一定有所感悟。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丰富多彩的梦想之旅罢!

 

2009615星期一,三门峡上阳书院

 

6、率性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庄子

——话说庄子

 

庄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人(具体地点有三种说法:一是今安徽省亳州人,另一说是河南省商丘民权县人,第三种说法是山东省东明县人)。庄子曾经作过漆园小吏,按说生活上应该过得去,实际上却落魄困顿,无以为继。不过,庄子所追求的,是放荡不羁的精神自由,力求在混乱不堪、污泥浊世中保持独立之人格。生活虽然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不屑于权势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然而,不计较名利、不计较生活、仅仅追求个性解放的庄子却让人们永久地记住了他,他也真正地实现了不朽。人们认识庄子,是通过他的三十三篇既豪迈浪漫又深邃入骨的文章。我们可以想象,在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完全靠手工在竹简或者木版上书写或雕刻的战国时代,庄子可以称为一个高产作家,并且他的文章在他在世的时候已经流传开来,无论其文学性还是思想性、哲学性,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到了后世,更是得到历代文人的吹捧和帝王将相的重视。唐代皇帝亲自下诏,任命他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庄子》为《南华真经》。到了宋代,人们更是将其神化,宋徽宗诏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奉为神灵。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哲学思想,对后世道学、文学有很大影响。人们习惯上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称他们的哲学思想为“老庄哲学”。

按照《庄子》三十三篇的内容,人们将其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多数人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的思想包含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又不够弯,不好使用;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就是这棵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见证了历史。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即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有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欲了解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关于庄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诚如斯言,庄子和他的作品是先秦哲学和文学的集大成者。

 

201246星期五,三门峡上阳书院

 

7、保持微笑7

 

1、保持微笑

哭,并不是我屈服;笑,并不意味我快乐;退一步,并不是我认输;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哭笑由我,随心而为。保持微笑既是我对对手和困难的尊重,也是我对生活的认真、理性和自信。

放飞心情,撩开长腿,走向尽可能远的前方,哪怕前路迷茫;做事抱着最大的希望,坚持不懈,哪怕困难重重;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是从头再来。做错了诚心改正;受伤了舔干自己的血迹;倦了累了,休息一下,驻足回首,回望来时路,应当重拾信心,轻松上路;无奈的时候,自己跟自己开个玩笑,幽自己一默。

如果我们能够微笑着面对一切,你就能够发现不愉快的周围都是快乐和欢笑,不愉快的对面、前面、后面、隔壁、上面、下面,无处不是快乐。只不过仅仅需要我们轻轻地走一下,动一点,想一想,换换位,你就会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我们可以为高兴的事情而快乐,也可以为不愉快的事情开怀一笑,一笑泯恩仇,何事不快乐?

2、微笑着兑现承诺

我们总喜欢去验证别人对我们许下的诺言,却很少去验证自己给自己、给他人许下的诺言。一诺千金,既然许诺了就随时准备兑现承诺,即使这样的承诺可能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所以,言行一致,不轻许承诺,也不随意毁约;许诺了就保持着微笑,随时准备兑现诺言。

3、得舍间但求心安理得

有所获必然有所失,有所失必然有所得,世事没有都是获得而没有失去的。看似获事实上却是失;看似失实际上却有所获,这其中的差别其实是很细微的。只有使判断的心清明,才能了解真实的得与失之间的差异;使心中得失的念头减轻,才能减少世事带给我们的忧愁与烦恼。了解真实的得与失的不同,就可以避免世事中的种种失去;减少对得与失的忧患,那么就可以充分享受得与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加倍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着回忆;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好好爱惜自己!

勇于追求是一种精神,敢于舍弃却是一种豪气,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尘世间有太多的功名利禄之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无尽的追求思慕。然而,人的一生只是一个短暂的旅程,揽住了明月,就留不住骄阳;欲攀巍峨高峰,必舍玲珑小丘;为渡大江波涛,必舍小溪清流。植物放弃了花朵的艳丽,换来了累累硕果;深涧幽兰舍弃了温室滋润,换来了怡人的清香和婀娜的娇姿;陶渊明老先生舍弃了五斗米,从而吟出了“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闲适,也铸就了千古第一田园诗人;李白舍弃了官场名利,才写出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清幽,也铸造了酒仙与诗狂;杜甫舍弃了荣华富贵,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也成就了中国第一苦吟诗人;舍弃了浮世华美,王维悟到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净雅致;前苏联英雄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放弃了个人的恩恩怨怨和一己之求,一心只为理想的社会奋斗,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创伤和病痛的折磨,最后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不朽的战士作家。

想想也是,我们一路走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背上了很多很大很沉重的包袱,如名、如利、如情、如义,还是应该在我们没有老去之前轻轻地放下。所以,在得失面前,始终都要保持微笑,得也应当,失也坦然。

4、爱,让我们始终保持着微笑

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我们大家永远都搞不清楚,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因为想一个人而寂寞,因为爱一个人而温柔;因为有一个梦而执着,因为等一个人而倍受折磨。只有爱,能使世界转得更圆;只有爱,能创造奇迹。

去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而不是那里的风景;一个城市会跟自己联系起来,也是因为那里有和自己意趣相同的人。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爱是原动力,能够看见别人的好,就会提升自己的好;能够说出别人的好,就会强化对方与自己要更好;爱是一切的原动力。

寻访老朋友。情之爱常常是来来去去,友之爱总是越陈越香。曾经同甘共苦的同学、战友、同事是上帝给我们的礼赞,花点时间列出老朋友名单,拨个电话聊聊或亲自造访,寻回那曾有的感动与契合,续写人间真情之友爱。

草木吸收日月精华,才有今天的挺拔,而人类正是有了最平凡而伟大的亲情、爱情、友情、恩情才得以生存。所以爱是贯穿古今中外最宝贵的语言。捡拾点点恩情,常怀浓浓感激,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人性的光辉。在人生的旅途中,因为感恩,我们的生命将更加精彩!所以,爱,让我们始终保持着微笑。

5、简单生活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很多,只是贪念让我们累死累活。多出来的任何一样东西对别人都有用,对自己则成为累赘。将它送出去,或是捐出去义卖,让真正需要的人善用。简单生活惯了之后,生命自然轻盈快活。

别让一成不变的生活腐蚀了生命的热力。试着吃半饱、花一半,使用比平时少一半的资源。试试看,即使有样东西不够用了,是否能够找到简单替代品,既可以发挥创意,也能为环保尽一份心力。

减少物品使用量,减少用水,减少用纸,减少开车,减少包装,少用清洁剂,避免用过即丢,减少用量,重复使用。

简单生活的基本原则,是将大部份的时间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自己爱做的事,做你想做的,说你想说的话,享受生活,享受你做的任何事情的过程。保持微笑,简单生活,还能够让我们随时发现大千世界的奥妙所在。

6、家和万事兴

和谐快乐的家庭不论是否在意都实践了人生原则:日常体贴,遇事幽默。家庭关系是你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投资,试着每天用些时间和配偶、孩子、老人甚至宠物共同分享回忆、经验、想法、梦想和创意。

做善事可以先从家里做起,可以先把服务社会之心用在家里,把家里整理好,花些时间和家人相处,为家人做些事可以让生活更添乐趣与价值,也会让你的人生更有成就。

家和的第一要务是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父母是山,让我们触碰到天空的云彩;父母是水,让我们成为自由自在的鱼儿;父母是树,为我们撑起一片阴凉。所以,在家里,始终都要保持微笑。家,是个温暖如春、笑意融融的地方,不是板起面孔训人的地方。

7、用好心情铸造一面生活的镜子

有位哲人讲: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就哭。当我们敞开胸怀,用美好的眼光去看生活时,生活回馈我们的也是美好。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的事情,美好的事情也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尽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真诚相助。

生活的经验不至一次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那么的美妙,无论是急风暴雨还是一叶飘然而落;当我们真诚地对待他人的时候,别人同样也是真诚相待;当我们尽心尽力、负责任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一定是有始有终,其结果一定令人满意;当我们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行为时,你就会发现我们能够很快查找出问题、错误和缺陷,并且我们的思想意识、境界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当我们以愉悦的心情和欣赏的目光分享他人的快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快乐在升值,并且引起我们体内的化学变化,让我们感觉舒服和舒畅;当我们以袒诚之心尽力帮助那些落难人的时候,实际上是我们在为自己提前修筑平安之途啊。

以诚待人,人诚待我。以诚待人要交真正的朋友,真友、挚友、诤友。真正的朋友往来不多,但是心心相印,相互尊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也。诚实能够让我们照见真实的自己,也能够让我们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用好心情铸造一面生活的镜子,用良善坦诚之心看待生活,学会容忍与礼让,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自立、自信、自强、自爱,才能愉快地享用社会馈赠给我们的一切。

 

2012320星期二,春分,三门峡上阳书院

 

8、用心工作

 

能够让我们感官愉悦、心情舒畅的事物就是快乐,而用心工作带给我们的则是持久的快乐和幸福。无论什么工作,用心了、认真了都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试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功了就能够从内心享受创造的乐趣,并提升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即使没有取得成功,也能够让我们得到一份深沉。不过,快乐的工作和工作的快乐是不尽相同的。快乐的工作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而工作的快乐则是从工作中寻找和产生出快乐的因素和成分。快乐的工作首先要以工作的快乐为基础,快乐则来自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和胜任。理解是一种境界,胜任是对工作主动性的把握,是工作的底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没有胜任,就谈不上快乐;没有胜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伴随你。胜任未必愉快,但不胜任就一定不会愉快。

最主要的是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的态度将决定我们是否快乐。一定程度上讲,对发生在我们身边事情的态度可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财富,也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大障碍,这一切就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每年的35是雷锋纪念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在各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无论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雷锋这种“热爱工作、快乐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提倡和学习。人和人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个人应该利用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激发自己的活力因子,满怀激情地、全力以赴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许有人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我的工作你来试试?我不能具体地知道每个人的工作,但是我知道,工作之艰辛、之劳苦莫能甚于时传祥先生所从事的掏粪工,时传祥先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从而赢得众人的礼赞,也验证了“态度决定一切”。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工作的助推器。古训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俗语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能激发人的进取心,即便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也不会使人丢掉快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做生活情境的被动接受者,争取做积极生活情境的主动创造者,在合作中分享工作的快乐,在快乐工作中强化人际关系。

工作是学习的最好课堂。用心工作会使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人生的感悟、事业的追求更敞亮更清楚。在这里,快乐会把一切变得相对简单,置身其中,你、我、他会同化为一体,大度、宽容、豁达等等这些我们曾经为之追求的东西会变为顺理成章的共识。

用心工作还是对自身的尊重,是完善自身人格的需要。世界上存在很多相同的工作,但世界上决没有相同的人,因而没有相同的主观能动性。一样的工作因做的人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其实也是一种创造。在工作中去体现世界上这个独一无二的你,在工作中用认真专业务实去挖掘潜伏在自己体内的特有的可能性,并将其开发出来,用工作的业绩去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是一种对自己最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最好的完善方式之一。

用心工作还能够成就我们处理各种各样事务的能力和成绩。这成绩是指工作的熟练和得心应手、工作经验的丰富,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会让自己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成就感能够进一步增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能够让我们感觉事事如意,万事顺心,如沐春风,如有神助,在我们的身边产生极大的气场,调动自己,感动他人。

用心工作也影响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你会把工作中的成就和快乐与家人分享,更愿意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当你用心工作乐而乐的时候,在你的身边会产生一个以你为原点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随你而动,走到哪跟到哪,不只是影响你的家庭,所有与你交往的亲朋好友和社会人士,都能够感觉到你带来的快乐、幸福、祥和、愉悦和阳光。

所以,热爱工作,用心工作,因工作而快乐,因快乐而工作。不论我们是在私企还是在国企,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是教师还是后勤人员,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把该做的事情都当作自己的份内事情,用心工作,享受工作,那么,不管自然的天气如何,你遇到的都将是阳光雨露,你带来的都将是阳光和愉悦。

201235星期一,三门峡上阳书院

 

9、寻找生命中的好女人

 

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便会有爱情;有爱情的地方,就会形成看不见的、强烈的生物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可能给我们带来阳光明朗的惬意和快乐,也许给我们造成的是阴沉痛苦的经历和磨难。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有虔诚,有庸俗,有倾慕,有厌恶,有兴高采烈,也有沮丧颓唐,她是人类精神中最原始、最深沉的冲动。情之爱既有纯如美酒,也有毒如鸩羽。爱既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毁了一个人。对于男人来说,能否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不虚度此生,关键在于,能否寻找和发现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贤淑温柔、善解人意的好女人。成功男人是好女人扶持、帮助、关注、欣赏所锻造的,没有好女人,就不会有好男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女人,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好女人在大事上清楚,小事上糊涂。能够容忍男人的小毛病,给男人一个放松的家,永远不会为炒菜咸了淡了发脾气,不为约会迟到几分钟生气,不会为男人不洗澡不洗脚上床真生气。

好女人自强自立,无论老公挣多挣少,她始终保持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自立的女人才自信,自信才能真正美丽。

好女人温柔似水,也能坚强如钢。女人的柔情是男人阳刚之气最好的滋补品,柔情万种的女人是豪情万丈男人的绝配。但一味的温柔未免太软了,在困难面前,在对手面前要变成一块钢铁,才能够成为赢家。

好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接人待物周到讲究,外交礼仪大方得体,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全家人的饮食起居有质有量。

好女人拥有浪漫情怀。琴棋书画不用样样精通,起码能够欣赏。诗情画意在心中的女人决不会是口出粗话的泼妇,也不会是蓬头垢面的黄脸婆。懂得艺术地生活,也就懂得生活的艺术。

有阅历的知性女人

知性好女人也有过所有少女的单纯、幼稚、迷茫、困惑、梦想、回归现实的经历和情感砥砺升化的过程。笑过也哭过,乐过也难过,爱过也惑过。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阅历和经历,她比那种肤浅、矫情、浅薄、无知、花瓶似的女人有更多的内涵,纯粹、温和、知性、包容、智慧、自信和稳健。这样的女人见多识广,视野比较开阔,能容、能纳,包罗万象,偏爱并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会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再次轻易地迷失自己。她懂得精挑细选的艺术,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寻找、挑选、鉴别、鉴赏珠联璧合的精神支柱和靠山。因此,她更懂得怎么去伪存真、慧眼识金,也懂得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真情厚爱。好女人是不能够量化和分级的,如果非要给她确定一个级别,这样的女人应该是白金级的;如果这样的女人在结婚之前仍然保持着处女之身,那么,她应该是人世间最高等级:钻石级。有如毛泽东之杨开慧,梁思成之林徽因,鲁迅之许广平。

稳重有品位的女人

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不一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要有思想、有品位,喜读书、能动笔,远离庸俗、浅薄、轻浮和孟浪,非常注重内心的交流和感受,并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审美个性和处世原则。她食人间烟火,不清高,不装假、不造作。不同的是,她更懂得“女人爱财,取之有道”。在她眼中的男人,也许不一定功成名就,但一定要有潜力。即便不成功,她依旧可以欣赏你在奋斗时的努力和顽强。因为她知道,男人在这个世上打拼不容易。所以她能用包容的眼光接纳你的努力和付出。在你奋进的路上她会以欣赏的目光关爱你、注目你,连同她自己的努力、扶助、支持和信任一并交给你,无论成败与否,她都不会过于苛求你,也不会无理的责难你。她的品味就在于懂你、欣赏你,可以和你同甘苦、共患难,理解并深悟只有两个人的共同奋斗才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开始。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气度和品味,是因为她——爱——你!爱,可以共享温暖、也可以包容你的冷眼和不满,因为爱在情中、情在容中。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你,也不是以伤害你的方式,她走的时候,会把尊严留给你。有过这样的红颜知己,虽败犹荣。好女人是不能够量化和分级的,如果非要给她确定一个级别,这样的红颜知己可以称得上是黄金级。有如孙中山之宋庆龄,张学良之赵四小姐。

不贪婪的女人

不贪婪的女人心态比较平和且容易知足,她深知柔软丰富的内心世界比沉重艰难的物质生活更重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是一种难得的、非常可贵的品质。因淡泊明志、不唯利是图,所以她能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诱惑,她不会轻易见利忘义、见财忘情,更不会对身陷困境的爱人推之千里、落井下石。和你在一起,灿烂时,她会为你的辉煌骄傲;落魄时,她会为你加油鼓劲。爱你,就是接纳你;选择和你在一起,便是选择了幸福、快乐、满足连同贫穷、苦难和艰辛。但是,做不贪婪女人的男友不能忘乎所以,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贪婪的人选择的是希望和未来,她不选择失望。你可以丑陋,也可以贫穷,但你就是不能让她失望。在影响人类的所有情绪中,失望最容易把人击倒打垮。所以,跌倒了迅速爬起来、失败了从头再来,用真切的实际行动给爱人以希望、给红颜以憧憬。好女人是不能够量化和分级的,如果非要给她确定一个级别,不贪婪的女人可以说是红宝石级的。有如马克思之燕妮,刘邦之吕雉。

真挚豁达的女人

豁达的女人能把真情和快乐传递给你,她不苛刻、明事理、晓人情、不挑三拣四,虽然她也有唠叨的时候、烦闷的时候。豁达的女人给人的是真和善,使人坚强、自信和坦诚。她不指望你能顶天立地,但要有所作为。更多的时候,她希望你能活得快乐、开心、率真、坦诚和尊严,因为她的眼里能盛的下你的平庸、失意和落魄。好女人是不能够量化和分级的,如果非要给她确定一个级别,豁达的女人是蓝宝石级的。有如吴文藻(中国当代社会学家)之冰心(谢婉莹)。

善解人意的女人

善解人意的女人使人有如浴春风般的爽朗和快感,在她面前你是放松的、快乐的、真性的、是孩子气的,你用不着刻意地去伪装一副豪气冲天、气吞山河的样子。你的疲惫、沉重、烦恼、失意、懊悔、浮躁、压力、劳苦统统被她的善解人意一揽子收进她的贤淑里。她既是水,能溶化你;又是火,可以燃烧你,她的魅力指数就在于:最是那低头瞬间的温柔!好女人是不能够量化和分级的,如果非要给她确定一个级别,善解人意的女人是绿宝石级的。有如西楚霸王项羽之虞姬、唐玄宗之杨贵妃。

人生中邂逅这五种女人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我们的造化、运气和福份,是我们上辈子修行的结果。这样的女人不需要太多的浪漫和金钱去征服,只需要我们的真情与真爱去感动,虽然没有人不喜欢浪漫、没有人不喜欢金钱。能够对得起这样的女性的男人一定是成熟、睿智、幽默、忠诚、善解人意、柔肠侠骨者。

也许,终此一生,望穿秋水也难以得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踏破红尘,也难以找到这样温馨的港湾;或许,这样的真爱就在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检视我们的言行,或许是不够坦诚?人们常说,“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五千次的翘首等候才能换来执子之手”。其实,那些逝去的岁月和沉淀的事件也有一种遗憾的美。所以,既要坚持也要学会放弃,是你的终究要来,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

期望与无奈始终是一道人生风景。

 

2012214星期二,三门峡上阳书院

 

10、谷雨牡丹分外香

 

花乃自然之精灵,人间之最爱。世上鲜有不爱花的民族,每个民族似乎都有自己最钟爱的花朵。而牡丹,雍容华贵,娉婷娇娆,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花型硕大,色彩娇艳,堪称天下无双,花间第一,色、香、韵、叶四者之美兼有,人见人爱,群见群喜,是华夏民族钟情了数千年的国色天香,历来被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代名词。

有人将牡丹比作人间皇后:“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凤眼朱唇,傲然群芳”。她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的,正是她的美和艳。唐人李正凡是这样赞美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也是牡丹的别称“国色天香”之来由。而唐人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描写人们爱牡丹、赏牡丹时节人潮涌动的千古绝唱。

牡丹,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大方,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我们能够想象,年年谷雨前后,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红火炼金丹……,一个个花如其名、妖艳诱人的花魁,一个个花型饱满、娇艳无双的花仙子盛开在神州大地,那是一幅怎样的美情美景啊!我们能够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七彩祥云;似乎能够嗅到夜露中随着微风飘逸的满圃花香,幽幽的清香凝露,飘散在暗夜空气中,似乎在夜色里人们更能够感知到牡丹的香浓;牡丹也不吝啬,将她的缕缕天香飘洒在倦倦游人的衣物上,让赏花客乘兴而来、惬意而归、甚至忘我不归、乐不思归,直欲在花丛中安枕铺席;似乎此时此刻我们就挤身在那“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人山人海之中。

花有灵性,花有品位。牡丹卓尔不群,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不与百花争春,独独选择在暮春时节、谷雨前后开放,其品自高,其韵自扬。她,傲骨天成,令人钦佩,低温下她无所惧、骄阳中她傲然挺立。当森林灌丛被大量破坏时,它们在悬崖峭壁上仍然能够求得生存;干燥、坚硬的红粘土上她能够的生长。她默默的忍耐,慢慢的积累着,奋力抗争,吸收着日月之光华,雨露之精蕴,四时之孕育;为了黎明的到来,为了喷薄而出的红日,等待着力量的释放,等待着证明自己的辉煌。

在谷雨前一个天气还有些阴冷的周六清晨,我冒着蒙蒙丝雨,迈着散漫的步子,心宁静而安详,循着清香,穿过幽静的小道,走过一座拱型桥,登上三门峡天鹅湖公园的牡丹岛,视野豁然开朗,浓郁的花香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眼光所到之处全是红的,黄的、紫色的,白的,颜色深浅不一,一片花朵之海洋、兰麝之世界。有的呼之欲出,有的含蓄羞涩,有的花开伉俪、争奇斗艳、有的孤芳自赏,有的含露惹怜、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三门峡虽然地处中原,东边紧邻就是地脉最适宜牡丹的洛阳,但是在过去种植牡丹却不多,仅在人民公园中有少量种植。2009年,原三门峡市园林局的职工们开始在天鹅湖公园一个小岛上全部栽种牡丹,并命名为“牡丹岛”,这才有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牡丹花海和花香。在三门峡观赏牡丹,虽然没有洛阳、荷泽的盛况,但也是游人如织、赏客若狂。这也正应了“物以稀为贵”之说。今天,可能是因为阴雨吧,游人不是很多,有拍照的,有写生的,有练舞蹈的,无不在花前摆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和形象,可谓妍姿如醉,多情丰仪。

据说正常天气,白天牡丹岛上会挤满了观光客,晚上岛上也满是赏花人。而牡丹是除了昙花之外最值得夜晚观赏的花儿。唐人范成大有诗曰:“欲知国色天香韵,须是倚栏烧烛看”。薛涛亦有诗云“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听听,唐代四大女才子之一、姿容艳丽、惊若天人、能歌善舞、精于填词作诗的薛涛,为了夜赏牡丹,直欲在花丛中安枕!现在,岛上安装了光线柔和、色彩斑斓的电灯,把牡丹岛装扮的更加娇俏靓艳,人们再也不需要提灯把火“夜惜衰红把火看”,想那夜晚赏花人在清香凝露时当更惬意;而雨天,有了轻便的折叠雨伞,也不需要“劝君披取鱼蓑去,走看姚黄拼湿衣”。

牡丹花中,我最钟爱的是白色牡丹,她象纯洁无暇的处子,气度非凡,最惹人怜,晶莹如雪,温柔妩媚,高雅恬静。唐人裴士淹有诗《白牡丹》咏曰:“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是说长安少年追逐流行色,争相到慈恩寺观赏紫色牡丹,而冷落了月下别有风韵的白牡丹,言外之意是批评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我喜白牡丹,他色牡丹我亦有爱,“千般艳丽千般趣,万种离愁万种情”,风采端丽、芳泽美艳、人间无双的牡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有加?盛唐诗人韦庄七绝《白牡丹》把白牡丹赞扬到了极致:“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牡丹花开惹人爱,牡丹花谢亦别有风韵。诗中大侠白居易有《惜牡丹花》诗二首,其一曰:“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是说台阶前的牡丹花已经有两枝开败了,让我感到非常惆怅,明天如果有风,就可能把其余的花儿也吹落,爱惜这最后的花红,点起火把就在夜里再看看她。其二曰:“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可见牡丹花谢也叫人爱怜。唐代作家张续撰写的《宣室志》中载有牡丹花谢时的一段逸事,读起来亦别有风韵和趣味。说得是唐代陈郡(今天河南省东南淮阳一带)一个叫谢翱的人为了考进士,寓居长安,因为深爱牡丹,就在寓所多植牡丹,因而感动了花神,花神屈就,与他夤夜相会,演绎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陈郡谢翱举进士,能七字诗,寓居长安升道里,庭中多植牡丹。一日,有美人,年十六七,色绝代,乘车,来谓翱曰:闻此地有名花,故来与君一醉耳,即设馔同翱食,复请翱赋诗。曰:‘阳台后会已无期,碧树烟深玉漏迟。半夜香风满庭月,花前竟发楚王悲’。美人亦和,云:‘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惆怅金闺却归处,晓莺啼断绿杨枝’。遂挥泪别去,不复见。”这位姑娘,灵动迷人,飘逸淡雅,她是春神之仙韵哪!据《宣室志》说这个姑娘就是弘农郡(今天三门峡市灵宝)人士,谢翱下第后曾经与其相逢于逆旅,谢翱难以承受相思之苦,不久,抑郁而终。

诗仙李白有词《清平调》,据说也是赞赏牡丹的,其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人皮日休的诗句,可以说把牡丹夸到了头:“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而唐人徐凝的《赏牡丹》更叫人称奇:“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元稹的《西明寺牡丹》也称绝:“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白居易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更是把牡丹夸上了天。

有位不知名的朋友的《牡丹颂》颇有屈原《橘颂》之意味:“植于不凡,立于不依,盛于不溢,瑰于不瑕,富于不嚣,贵于不腐,卓于不败,香于不缠,色于不淫,奉于不悔”。

观着花,想着诗;品着诗,赏着花。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将牡丹岛转了个遍。雨也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把热量传给大地。阳光,雨露,鲜花,游人,祥和,这是我此刻能够想到的词句。牡丹岛西边就是黄河,库区已经开始蓄水,此时犹如一条白练,蜿蜒逶迤,写尽曲折;岛的北边就是天鹅湖,蔚蓝明净,数只不知名的水鸟在湖面上翻飞嬉戏,灵动而迷人。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的赏花人越来越多,我是个独行客,不喜嘈杂,于是沿着北边的小路走下来,走上湖边沿湖筑砌的、蜿蜒曲折的、被我命名为“心念桥”的长长栈桥。远远望去,长桥通往杨柳烟云锁翠微的深处。回首望望,我想,明年谷雨应该邀请更多的好友一起来赏花;我想,读了这篇小文,明年谷雨应该有更多的朋友来三门峡赏花。

 

201031星期一初稿,

201211星期日修改三门峡上阳书院

 

11、不与富交我不,不与贵交我不

 

人活一世,不是为了弄清一切事情的原委与奥秘,人是因为感受着、体察着、边学边问、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才享受了生活的有滋有味。有所知有所不知,一知半解,将信将疑;有所期有所待也有失望,期期艾艾;有所得有所失,舍舍得得。这一切让我们的人生如此迷人又如此无奈,无论他是达官贵人还是草民百姓,都难以从这个迷宫中走出来;如果有谁能够从中从容地走出来,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非神则圣。

在《论语·里仁篇》中,孔老先生曾经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真乃圣人也!这段话译成现代语就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会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摆脱的,就不会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或者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讲得是何等好啊!这也反映了孔老先生不只是个严肃认真、满口仁义礼智信的正人君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远离贫贱。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富贵或者摆脱贫贱,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说明,我们不能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活。

同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当有所选择。不与富交我不,不与贵交我不贱。直白地说罢:不与富有的人交往我就不会在意自己的贫穷,不与权贵的人交往我就不在意自己的地位低下。毕竟富有的人、高贵的人与我们草民百姓有着太多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处世方式。让人屈己以适应你、或者让我们委屈自己以适应别人都有点不那么地道。或有人说:不与富交是因为你穷,不与贵交是因为你地位低下。这样说或许也有它的道理,毕竟是人以类居,物以群分嘛。不过,与人交往,必须交诚实正直善良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有平安祥和的一生。曾经有朋友戏言,说他曾经统计过,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其周围肯定有一些不地道的朋友;那些平安祥和地度过一生的人,除了他自身修养深厚外,其身边肯定有许多诚实正直善良的朋友。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是并非没有道理。

我并不是说,富有高贵的人中没有诚实正直善良者,贫穷低贱者都是良善之辈。我是说,择人以道。我们不必太在意富贵贫贱,保持精神的富有和生活的不卑不亢气度,不随波逐流,活出自己的个性来。

人以际遇,情以缘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没有不可以交往的。只不过,与富有的人交往中始终要保持经济的独立,莫低三下四地乞求于人;与权贵交往中始终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不卑不亢;与贫穷低贱者交往中始终要保持尊重和宽容的心态。

正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先生所说:“生活的根本目标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希求人性正当的尊严,道德的完善,人性的自由表现和对现世存在的超越感。然而,每个人多少都具有在谎言中生存的能力。每个人都会屈从于世俗的降低人格的企图和功利主义。每个人都有与芸芸众生溶为一体,在虚伪的生活中同流合污的意愿。”这是来自欧洲文明睿智的声音。

来自东方文明的关于人生的声音则要简捷的多。据说下面这句话是林语堂先生总结的,但是我始终没有查找到出处,姑且让林先生顶这个包吧:“东方文明只两句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句是管他妈的。”

谁说不是呢?

 

12、修口:少说多做

 

中医里有个术语叫做“忌口”,是说病人在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搭配,不能吃与所服药物相反或相互抵触的食品。最简单的,比如感冒病人不能吃油腻、辛辣等食物。这源于中医理论的“药食同源”,是食品都具有药性,如小麦性平,长肌肉;虾、蟹性寒,助性等。只是许多食物我们平时经常食用而忽视了它的药性而已。那么,在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方面是否也有需要“忌口”的呢?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学说中都强调的“修口”,修口还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者不辩与为而不争”。什么意思呢?

是说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辨论什么,不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或者无事争非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多有,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真正的智者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无须争辩,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概括的话,修口就是“少说多做”。

其实,在下写这篇小文的灵感就源于道家始祖老子李耳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以及他在《道德经》最后讲的八个字:“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是说能够让人信任的话都是真实不华丽的,没有美丽的词藻,也不是花言巧言。这个意思比较切合中国一句古话叫“忠言逆耳”,说的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对你说的话都是一些真实的不好听的话,让你听着很刺耳的话,而不是一番美言。就如中国唐代的魏征与李世民一样,一个贤臣,一个明君。魏征总是喜欢说一些让李世民不高兴的事和话,总是惹得李世民不高兴,但幸好李世民是一个明君,否则这些信言就会成为魏征的杀身之祸。

“美言不信”是说许多华丽动听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或者是不可全信的,因为美言从中国古代就知道是说好话的意思,比如为了帮一个自己人,就在找机会帮他美言美言,并最终心想事成。美言还是蒙骗领导的意思,美言往往不是真心话,也不是真实真相,他往往让听的人高兴,美不胜收。于是听的人往往就会犯错误,用人不当,误国误民之事有之,亡国亡家者有之。于是美言的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是致命的暗箭。

“善者不辩”其实应该是“善行不辩”,是善良之人做了善事不需要去与别人辨别什么,不会去告诉别人这件好事是我做的,我有多么历害的本领,多么有能力等,他往往是在埋头做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务实的人,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是一个能够让人放心的人,值得托付的人。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不邀功,他不会因为自己作好了一件大事而去要求褒奖。

“辩者不善”是说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有能力的人,他们与别人辩论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有多么棒,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贤良的人从他们的举止言行就会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真实能力,能不能一起共谋大事。这种人其实就与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差不多,嘴巴上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上将一败途地,谁用这样的人,其结果就会如赵王用赵括那样发生“长平之战”的悲剧,数十万赵卒被坑杀。

儒家始祖孔老先生也教导我们说: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同样是讲要少说多做、多思考多做实事,要注意修口、谨慎说话,要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搞花架子,更不能只说漂亮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当然,修口不只是善者不辩,为而不争。修口,最主要的是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不搬弄是非;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困难或者别人故意刁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的修为。修口还是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体现,说话谨慎者多真实、沉稳,不诓言、不轻诺、不招惹是非。

我们应该相信,世界上多数心地善良的智者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人不一定良善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的是非常短暂的,人生中要的是“言必行,行必果”,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而不在于喋喋不休、辩辩不休,耗费我们太多的精力

 

2010818星期三,三门峡上阳书院

 

13、知足常乐终不辱,知止常止终不耻

 

前几天的凌晨,突然接到检察院一位朋友的电话:我的两个非常要好的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被双轨了!在为他们惋惜的同时,让我也想起了冰心先生94岁时,自己给自己书写了一幅字:“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并且视为心铭。有人考证说,冰心先生的这幅心铭出自清人陈自崖的自勉联“事能知足心常,人到无求品自高”。其实,无论是作为自勉还是作为心铭,都反映了这两位的修养与境界:知足常乐,无求品高。也让我写下了这篇小文:知足常乐终不辱,知止常止终不耻。我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虽然不能帮助那二位朋友,但是希望他们有机会读读这篇小文。

春秋战国时期,子产任郑国相国,权力极大。他喜欢吃鱼,是很多人皆知的嗜好。有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了几条肥美的鱼,子产不肯收。有人就问:“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肯收别人送的鱼呢?”子产说:“正由于我嗜鱼,所以不收别人送的鱼。我收鱼,就是受贿,就要失去国相这个职位和厚禄,那么,我就吃不上鱼。到那时,我失职无权,也没有人再给我送鱼。我不收鱼,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住相位,获得厚禄,我还怕买不起鱼吗?我不收别人送的鱼,才可以终生有鱼吃。”子产之智可谓是大智慧,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今天,许多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一旦败露,财产没收,锒铛入狱,或者处以极刑,人财两空。重庆原司法局长文强、河南原交通厅长曾锦成等是也。这些官员都是贪小便宜吃大亏,没有远见,不善于保护自己。干部是公仆,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这是“应该”的,用这样的“应该”来保养身体,比钱财更重要,更可靠,也更有利。这种道理,子产在两千年前就知道了,两千年后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不知,真是个人之悲哀!有那么多的干部前赴后继地腐败,真是社会之悲哀!国家之悲哀!

《韩非子·子罕弗受玉》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乡民获得了一块璞玉,拿去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要。乡民说,这是一件宝玉啊,最适宜给君子老爷作器物,我们老百姓留着是不合适的。子罕说,你把玉当成珍宝,我却把“不贪”看作珍宝,如果把它给了我,咱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宝贝,不如还是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吧。子罕是明智的,一旦他接受了玉,必将被社会舆论定为贪财受贿之流,甚而导致丢掉乌纱,一世清廉之名因一块宝玉毁于一旦。现代领导干部要将自己的人品名节视为珍宝,珍惜自己的权力和名声,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抵制各种诱惑,扼止不良欲望,真正做到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不可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最终丧失了名誉、尊严、自由,丧失了领导干部最可珍贵的“宝贝”。

 “不贪为宝”,说明一个人高尚的节操和品德远比金钱更可贵。为官者只有品行端正,才能赢得百姓的赞誉。“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权为民所用,智为众所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支持你。个人也就能够长久享有应该得到的利益和待遇,精神上也就能够保持健康和愉快。如果经受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那么,最后必然导致身败名裂,为历史所唾弃。

无论是陈自崖的自勉联“事能知足心常,人到无求品自高”,或者冰心先生的“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都告诫我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低级趣味的困扰,祛除贪心,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古人尚能以“不贪为宝”,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以更高的理念和崭新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而是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求”,是人生品格的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虽然说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可它的确是人生一种高尚的境界。求与无求,在于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

最近热播电视剧《三国》,剧中主要人物蜀汉丞相诸葛先生曾经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让心灵慢慢得以升华。功利虽好,不可趋之若鹜;名财虽宝,不必为其所累。地球上甜蜜的水非常多,而我仅能饮一瓢;美味佳肴无穷,而我仅能食一口;站直了占地不足尺,躺下了不过一床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儿孙自有儿孙的福分,没有必要为他人挖空心思而败坏自己的一生。清除了“贪与占”,也就释放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坦然与平和;才能让生命再次轻盈地远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亦一笑。得失随缘,随遇而安,得之不喜,失亦无忧。

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仅有这一次。没有必要折磨自己,羡慕别人,与他人攀比,让自己活得太累。应该快乐幸福地渡过这一生。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随遇而安。知足、随遇而安就是幸福。我们和有钱、有势、有权的人一样,都是人。因为都是人,就没有必要仰人鼻息,笑脸求人!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无须用太多的脂粉去涂抹自己,无须戴上“面具”去“逢场作戏”!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挣多挣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朴素自然,活得坦坦荡荡。

自知,自明,自信也是活得坦荡的要素之一。做事能够创造佳绩固然可喜,但成事是天时、地利、人和与机遇的碰撞,缺哪一样都可能导致功败垂成。所以,只要脚踏实地去干事,即使创造不出什么辉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追求的快乐,亦就能“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也!人生载不动太多的烦恼和忧愁!惟有内心泰然、坦然,才能无往而不乐。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平静的心态,保持平衡的心理,如果我们能以这种心情来对待每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充满阳光,充满快乐。诚如此,则“知足常乐,终不辱,知止常止,终不耻”。

2010617星期四,上阳书院

 

陈敏昭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陈敏昭,男,河南省灵宝市人,现在工作单位:三门峡行政学院,副教授,历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
每日关注 更多
陈敏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