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花釉——中国钧釉彩斑的先河之作

黄中伟 原创 | 2019-05-17 10:58 | 收藏 | 投票

 

 

原标题:唐花釉——中国钧釉彩斑的先河之作(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张海潮)

张海潮,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现任得一潮元钧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氏钧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郑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河南许昌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海潮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先后荣获2008魅力河南十大人物、和谐中国2008年度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在一切都极其喧哗、极其刻意展露的当代生活中,中国瓷器在"收藏"、"鉴赏"之名的掌控下成为市场的贵宠。当今不乏有令人兴致悠然的瓷器展览,它们千姿百态,各具形状,釉色多变,图案精美,风光旖旎,栩栩如生,品味非凡。

说起瓷器,那必跃不过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的钧瓷瓷器,它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创于唐,兴于宋,复于金元,延至清而盛烧不衰,有着千年的历史,颇为世人所青睐。事实上,在唐代出现钧瓷之前瓷的发展主要是青瓷,但是其单一的釉色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角度和审美情趣了,到了唐代,北方烧制工艺的提高使得瓷器的种类、釉色不断不丰富,唐花釉就是当时创新烧制的新品种。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利用釉的流动,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形,似无形,妙趣横生,变幻莫测,为后来的钧窑瓷窑变开启了先河。

唐花釉是唐代创新的代表作,也是盛唐文化的艺术结晶。它是指以唐代北方以河南鲁山窑为代表的挂蓝釉、月白釉等色泽的器物,其底色主要有黑釉、褐釉、黄釉和茶色釉,其上施有蓝色、褐色、月白、乳白等不规则彩斑,多少不等,或规整,或飘洒,特色为率意醒目,又显对比强烈。其色斑画法随意,有写意倾向,自然天成,飘逸曼妙。观赏效果又眼花缭乱,斑斓的色彩,奇美的图案,时而阴柔怡人,时而气势磅礴,有烟云变化之美盛,莹润典雅,耐人寻味。

唐花釉的造型有腰鼓、花浇、壶、盘、罐、碗、钵等,尤以黑釉蓝斑腰鼓出名,是唐代花釉的代表作。腰鼓通体施黑釉,在匀净的釉面上点缀着几十块蓝色彩斑,仿佛在黑色的闪缎上随意挥洒无数的色块,华贵而又充满浪漫风情。唐花釉的产地不少,除了河南的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窑和内乡邓窑,陕西的耀州窑和黄堡窑,还有山西的交城窑等窑口,其中河南的鲁山窑和禹县窑的花釉瓷较为相似,河南内乡窑和陕西耀州窑的花釉瓷差别也不大,数山西交城窑的花釉瓷底釉突出,黑色乌亮,甚是纯正。从制瓷技术上说,花釉是唐代瓷器烧造的一个突破,其利用不同金属的化合物釉料,加入铜、锰、磷酸钙等,利用两色釉烧造技术,能烧出彩霞、浮云等形状的彩斑,进而烧出色彩丰富的花釉系列,有的纵情泼洒,有的任意点抹,神态超逸,天赋灵性,变化多端。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首次发现花釉的标本,随后相继在鲁山、郏县、禹县等地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是鲁山段店窑花釉瓷。唐代南卓著《羯鼓录》中就有记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自此确定了唐代花瓷的中心地位。当时盛行陶瓷腰鼓,现在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唐花釉腰鼓,可确认为鲁山窑出品,是国家一级文物。鲁山段店窑位于河南省鲁山县段店村,创烧于唐代,经五代、两宋而终于元,曾在北宋至金时窑厂不断扩大,产品也日渐丰富多彩。烧制品种有花釉瓷、青瓷、白瓷、三彩和磁州窑系以及红绿彩等,自然是以花釉瓷最为知名。拥有千年历史的唐花釉,作为中国钧釉彩斑的先河之作,厚润美满,古气盎然,渲染着张力和亢奋,追求奔放和激荡,被视为中华陶瓷的瑰宝。直至今日,随着收藏热的升温,其价格一路攀升,价值愈来珍贵。

个人简介
为企业和个人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树立形象。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